城市演替课件_第1页
城市演替课件_第2页
城市演替课件_第3页
城市演替课件_第4页
城市演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第二讲城市生态演替城市演替概念城市生态演替原因与规律城市化中国城市群全球城市网络化城市的衰亡3一、城市演替的概念1.演替的含义2.城市演替阶段3.对城市生态演替的理解520世纪温度变化预测的21世纪温度变化在公元前5500年撒哈拉从稀树草原到沙漠的突变6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一般特征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过程,有规律性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

7《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将“城市生态系统”定义为:“它是一个生物群落,该群落是以人类为优势种或关键种的,而建成环境是控制着生态系统自然结构的主导因素”

。“城市生态系统自然范围的界定同时取决于人口和基础设施的密度”

狭义城市生态系统9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系统能动创造、改建、拓展空间的过程。在人类集聚,城市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承载量的提高和降低的两种情况。由于人类的目标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断提高环境承载量的结果使城市生态系统不会达到稳定的状态。即:不断改造城市环境,使环境容量不断扩大,把系统从成熟重新拉回到发展。10演替方向是活动强度的函数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决定于人类活动强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进展演替),即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方向的演化反之,则表现为逆向演替(逆行演替)112.城市生态系统演替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以及社会因素不同。因而,历史上整个城市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每个不同阶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13(1)早期城市阶段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多在数千到几万人之间,城市结构比较简单,生产力仍较低下,以手工业为主,商品交换量小,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的职能主要是作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14(2)中世纪城市阶段四大发明等扩大了城市的交流与兼并,促进了城市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结构,也改变了城市的生活,城市规模也有了进一步扩张,城市的职能作为政治、贸易、文化的中心得到了加强15(3)工业化城市阶段蒸汽机的发明,吸引大量的人口到城市,人口规模增大,劳动分工细化,使职业增多。专门化职业越多,社会生产力也越高,同时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9世纪工业化城市出现两个显著现象:工厂群和贫民窟。17(5)生态城市阶段为城市发展的理想阶段,是在充分发挥城市化优点,克服城市化缺陷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城市。目前具体的标准不一,但应该体现出以下四个原则:对自然状态的最少侵扰最大的多样性(包括土地利用和活动等)系统尽可能是闭合的在人口与资源之间达到最适的平衡

18中国城市的生态演替史祖先不断开拓、利用和调控自然和经济边缘的城市开发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黄河中下游城市发展期: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城市的发源地大运河及江淮流域的城市发展期沿海及沿(长)江流域城市发展期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演替《史记》记载,神农氏“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文解字》里对“市”的解释为:“买卖所之(往)也。市有垣(墙),所以介也。”在神农氏时代便存在着市集一个城市的诞生可以因为各种的机缘所促成,例如位于交通要塞、军事重镇或经济中心等城市的起源与水资源密切相关213.对城市生态演替的理解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的流动,物资的集聚和环境的变迁而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兴衰的过程。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城市人口迁居、广义上是指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从产生到不断生长、扩大的过程。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其中有许多不可控制因素,具有多变性;非单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代替。22对于同一城市而言,城市演替并不仅在于其范围的扩大或者缩小,也许原有的城市格局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而由于社会变革引起的城市整体的变革,使城市的作用远远超出原有的自用范围,例如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发展历程。一些城市的位置和结构相对稳定,但城市范围日益扩大,其地位和结构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只是与社会的变化相比相对较为缓慢而已。如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的古城,宁波、苏州。23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农耕时代,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易中心和手工业的制造中心;工业社会,工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本动力之一,无论是初期的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中期的资本密集型还是后期的技术密集型25西安城市性质的演变50年代(1953-1972年):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人口为近期100万,远期120万。80年代(至2000年):历史文化名城,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持古都风貌基础上,建设以轻工、机械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化城市。90年代(至2010年):总人口310万,市区用地275平方公里,保护、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改造工业。建外向型城市,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到2020年,西安市市域总人口将达到1000万;市区总人口将达到760万人,用地规模788万平方公里;主城区(中心城市)人口规模600万,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外围区域人口规模240万,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西安城市交通发展迅速29二、城市生态演替原因与规律边缘效应及其特征城市生态演替的原则城市生态演替的规律

为什么?有规律么?301.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的交界处,由于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生境的物种共生,同时一些种群的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质特别活跃,生产力较高的现象。(Beecher,1942)城市的边缘效应意味着城市所占据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优势,即所拥有的自然群落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多少与优劣。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边缘的强弱,决定了城市的兴衰和规模:边缘效应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经济效益也越高。31我国部分城市边缘效应特征城市自然地理边缘社会经济边缘上海位于东海之滨,北临长江口,南至杭州湾,黄浦江、苏州河穿市而过沪宁、沪杭两条干线的交点,华北海、陆、空交通枢纽北京华北大平原北端,与山西、内蒙古两高原相接,后倚燕山,前抱低阜,众溪汇流历代京都,全国铁路交汇于此天津华北平原东部,襟河枕海,处漳河、南运、自亚、大清、永定、北运等九河下梢沟通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各地区的交通枢纽沈阳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为辽河冲积平原,境内有辽河、浑河两大水系东北地区的交通和信息枢纽32武汉长江、汉水汇合处,江河将市区分为三部分,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主要湖泊二十多个京广铁路穿城而过,并由武汉——香港的水运航线广州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扼控东、西、北三江。与北京、中南、西南各省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国均有密切的海陆空联系哈尔滨北倚松花江,东邻阿什河,马家沟河由东乡西横贯全市由哈长(春)、滨州、滨绥(分河)、拉(法)滨、滨北五条干线。重庆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天府之国腹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长江上游最大的通商口岸,物资集散地,西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33南京位于扬子江畔,群山环抱,内有秦淮河和玄武湖津浦、沪宁、宁武铁路交界处,沟通苏南、苏北、皖南、皖北及沪浙一带的交通枢纽西安关中平原中部,东依潼关,西临大散关,北滨渭水,南靠秦岭西北与山西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交通枢纽,陇海铁路横穿市区成都川西平原东部边缘,府河、昆河流经市区,主要河流由北河、中河、杨柳河等十几条有成渝、宝成和成昆等干线,省级以上公路8条长春松辽平原中部,伊通河穿越市区,河西是平缓起伏的台地,河东为河谷低地长大(连)、长哈、长图(门)、长白(城)四条铁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34太原太原盆地北端,东靠太行山,西依吕梁山,汾河由北向南纵贯市区中心同蒲和石太两铁路交汇处,晋煤由此地运往全国大连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和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连接我国南北等地区的交通枢纽兰州北临白塔山,南倚皋兰山,黄河中贯陇海铁路两端终点地,西北交通要道,陇海、兰青、兰新和包兰四大干线的交汇处锦州地处辽东走廊,面临渤海湾,北靠内蒙高原,小凌河、女儿河在市区南部相会京沈铁路、公路穿市而过,是联系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交通要塞。35福州系盆地,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至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城区有屏、乌、于三山鼎峙,境内有闽江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与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南昌处赣江下游鄱阳湖平原,西南多山丘,东北多湖泊,赣江贯穿其中,溪流如枝蔓汇于赣江浙赣线、南九线、沙大线交界处,是沟通华中、华南与华东的交通枢纽长沙湘江穿市而过,浏阳河、捞刀河在城北交汇,桔子州纵贯江心,岳麓山峙立西安京广铁路绕市东郊而过,南连广州。北去武汉,航运便利,航班直达北京、上海、天津36郑州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南与嵩山相接京广、陇海两大干线在此交汇,是我国第三大铁路枢纽站襄樊居汉江中游,市区跨汉江两岸,东邻武汉市,境内有小清河鄂西北的商业中心,“商贾云集之地”,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2008中国城市竞争发展报告——26对城市竞争力点评与排名zhuanti/08jingzheng/2008-1037指标\排名12345678910综合竞争力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天津人才竞争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温州天津沈阳武汉南京资本竞争力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成都南京大连武汉科技竞争力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广州西安深圳成都长春结构竞争力北京温州长沙宁波绍兴广州深圳泉州厦门成都基础设施竞争力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厦门大连秦皇岛南京沈阳综合区位竞争力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天津武汉沈阳南京哈尔滨重庆环境竞争力深圳杭州绍兴无锡大连青岛厦门成都上海北京文化竞争力上海温州苏州佛山绍兴重庆南京深圳南昌南通制度竞争力绍兴宁波上海嘉兴苏州珠海厦门潍坊佛山大连政府管理竞争力上海深圳厦门杭州青岛北京宁波南昌佛山大连企业管理竞争力宁波深圳上海厦门东莞长春温州绍兴佛山杭州开放竞争力深圳东莞上海珠海厦门青岛大连北京惠州佛山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382.城市生态演替的原则趋适原则开拓原则竞争原则平衡原则边缘效应是城市兴衰的表面原因,演替的作用机理在于地区间生态位势的差异。生态位势是指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之差生态位势引起了城市人口的流动,物资的集聚和环境的变迁。

393.城市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生态成熟度P,是指人口机械变动率R,能量投入产出比E,依赖性指数D等因子的函数.按照单位生态演替成熟度的相对高低,可将城市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滞缓型三种生态演替类型。40连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曲线当Nt=K时,种群零增长;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成比例降低。可简单理解为每增加一个个体,就产生1/K的抑制影响,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空间,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变为(1-N/K)。41有限连续增长的S型曲线平滑上升渐近于K值开始期增长缓慢加速期逐渐加快转折期最快减速期变慢饱和期环境阻力K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时间种群数量42生态成熟度P>>1,人口机械变动率R>1。系统处于演替青年期,其发展模式位于逻辑斯蒂曲线的中下部,生态位势较大,有发展潜力。可积极开发。但需注意协调生态关系,防止城市过度膨胀。如深圳、武汉等城市。增长型城市43P>1,R≈1。系统处于生态演替的成熟期,其发展模式位于逻辑斯蒂曲线的中上部。系统生产稳定,效率较高,但要注意开拓新的生态位,保持城市的动态平衡。如上海、天津、成都和青岛等城市。稳定型城市44P<<<1,系统处于演替的老年期,处在逻辑斯蒂曲线的顶端,城市生态效率低下,对外界的依赖性高,若不开拓新的生态位城市系统将衰落、退化。如西南山区的城市,青海、西藏等。滞缓型城市45三.城市化城市化含义及其标志城市化地域类型城市化趋势与规律中国城市化特征46

(一)城市化含义指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非农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乡村聚落扩展的过程。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貌景观的改变。大不列颠百科: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现代城市化或称狭义城市化,主要指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集聚的过程。47城市人口标准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各国沿用的统计标准不一,如美国2500,日本和英国3500。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标准分别为50万、20-50万和10-20万人。48城市化是一种过程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人口集中的过程经济集中的过程城市人口占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49(二)城市化的地域类型1.集中型城市化:社会经济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过程,各种服务设施和经济活动向城市中心集聚,又称向心型城市化。502.分散型城市化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外扩散的一种过程,又称离心型城市化。在景观形态上,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按扩散方式不同,又分为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51(1)外延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是城市建成区连续逐渐向外推进和延伸的扩散方式,使城市郊区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连为一体。52飞地型城市化是指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在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在职能上密切联系的飞地,即卫星城(2)飞地型城市化53(三)城市化趋势及规律2000-202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达51-65%,发达国家75%-83%,人口在8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数从1990年的20个增加到2000年的28个到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墨西哥城、巴西的圣保罗、东京、上海和北京(最新数字东京3530,墨1920,纽1850,孟买和圣保罗1830)54城市化是世界普遍现象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两种过程是互为因果的

城市化的内在要求是“第一乘数效应”(由工业项目投入推动的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和“第二乘数效应”(由第三产业构成的投资环境吸引新一轮工业项目投入带来的发展)。一个城市的优势集中体现推进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城市经济的集聚效益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因。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必经阶段。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世纪55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3A年份1800195029BC4170DE901980%5657(四)中国城市化特征稳固的二元社会结构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是落后的农村,二是进步的城市城市化地区差异突出,三大地带差异大(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市、自治区之间差异大,省内差异大城市“吸纳力”不足,农村“推动”有余;乡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伴而行;以小集中为主的,多渠道并存的农业人口转移方式;实行有计划的宏观控制。58城市化类型发生地域时期推动力内涵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城市地域改革开放前国家直接投资推动以城市地域经济和人口集聚而呈现的扩展型城市化自下而上型城市化农村地域改革开放后乡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发动乡村地域向非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和人口转化,以及建立小城镇而呈现的集聚型的乡村城镇化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二元性1.28亿“半城市化”人口未享市民同等待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1%。与之相对应的是,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半城市化现象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半城市化”是描述当下中国的一个准确而有效的概念。其表现为,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逐步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011年中国特色城镇化论坛”

四大问题阻碍中国城市化总体上,中国发展主要使用初级资源(郑杭生教授,中国人大)土地,用它来实现城市化、现代化廉价劳动力,用它来降低成本,增加对外出口的竞争力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使用,出现不少资源枯竭型的城市生态环境付出昂贵代价以下四大问题阻碍中国城市化户籍制度资源分配环境污染高房价61中国与世界城市化的比较中国城市规模人口数:特大城市>250万大城市:100-250万中等城市:30-100万小城市<10万

62年代人口数1949203.11959684.11969767.61979870.61987988.019971200.0北京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人6364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年份城镇人口(亿)农村人口(亿)城乡人口转移(亿)城市化水平%19884.26.70.1638.519904.66.60.1741.219955.76.10.2048.320006.85.50.2155.5202511.12.10.1184.0

65城市现代化指标指标初步中等高等北京---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600012000931生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5506046成人中享受高等教育的比例%20304013.8电话普及率%30608023.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161812.5人均园林绿地面积810126.9单位:美元

m21978-2010历年GDP列表

(GDP总量/亿元,人均/元)[1]年份GDP

(本币[6])GDP

(美元[7])GDP

(购买力平价[8][9])占全国

GDP比重(%)GDP

位次人均

(本币)人均

(美元)人均

(购买力平价)占全国

人均比重(%)201014,113.582,084.883,576.683.521375,94311,21819,246253200912,153.031,779.103,228.933.561370,45210,31418,718275200811,115.001,600.412,908.923.541266,7979,61817,48228220079,846.811,294.952,718.613.701061,2748,05816,91730420068,117.781,018.312,342.663.751052,0546,53015,02231520056,969.52850.802,021.563.771045,9935,61513,34132420046,060.28732.201,780.763.791040,9164,94312,02333220035,023.77606.961,537.873.701034,7774,20210,64633020024,315.00521.321,326.833.591130,7303,7139,449327北京市10年发展67中央电视台(2/13/2003)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水平比1980年的比发达国家低26%下降到13%,第二次现代化水平比1980年相差29%,下降到相差15%其中第一次现代化以我国的上海为主要代表,而第二次现代化以北京为主要代表。以此发展速度,到2015年北京二次现代化水平将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预测“一九八九年中国移动电话保有量仅有一万部,当时我们预计二000年中国移动电话持有量将达八十万部,但到了二000年中国移动电话持有量实际上已经达到八千七百万部,而到了二00七年,中国移动电话保有量已超过五亿部。”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平均增速9.8%,有关中国经济的预测基本上都是不准确的,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将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009.1.106869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空间分布东密西疏

。东部地区国土面积仅仅占全国面积的14.2%,城市人口比重在全国城市人口中比重为51.4%。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分布具有沿海、沿江和沿线(铁路和公路)的特征。我国约70%左右的城市区位具有交通指向的特点。资源指向分布明显性逐渐下降。即:主要分布于资源赋存丰富的地区逐步扩散。都市连绵区正在形成

70四、中国城市群概念城市群特征中国城市群发展概况

711.城市群城市群是在一定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即:每一个城市都是区域性城市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之间与区域之间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整体。

7273别称:都市经济圈megalopolis国内学者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推广都市经济圈的理论。特点与作用:以一个或多个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都市经济圈的基本特征是高聚集、高能级、开放型。74大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工业化要求信息化要求服务产业要求发展效率要求全球一体化要求国土利用效率的要求752.城市群特征城市群内不同性质的城市,其规模、结构、形态和空间分布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区域城市空间网络结构性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性城市群内具有相互之间的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763.中国城市群概况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日趋合理,中等城市个数增长倍数最大,特大城市个数增长比小城市快。

城市群区域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发展较快,且有集中化的趋势。

城市空间布局集中于沿海的比重下降

77中国城市群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唐(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其中京津唐(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预测: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个可能在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2007.4)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速度16个城市中,有1个城市(扬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国的30.1%,有3个城市(上海、镇江、台州)投资增幅呈个位数增长,有7个城市(常州、苏州、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10%-20%区间,其他5个城市(南京、无锡、泰州、嘉兴、湖州)增幅基本在20-30%之间,处于较高增长区间。增幅排名上看,扬州以33.8%增幅高居榜首,泰州、无锡、南京、嘉兴列2-5位,增幅基本在16%以上。从增幅位次排名变化上看,无锡、嘉兴、宁波、南京四市位次上升较快,位次分别前移7-4位,镇江和舟山分别后退13位和5位,其他城市略有变化。城市联合信息网:《城市经济信息》第4期79(1)辽中南都市连绵区。本区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以沈(阳)-大(连)铁路和高速公路为轴线,由沈(阳)―鞍(山)―营(口)—盘(锦)—瓦(房店)—大(连)构成块状的都市连绵区。大连是辽中南都市连绵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2)京津唐都市连绵区。本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正逐步形成包括内圈(京―津―唐山―廊坊)、外圈(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沧州)的块状城市圈。本区特点是北京、天津两个超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唐山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并有华北大港塘沽作为出入门户。中国的都市连绵区80(3)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本区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为左右辅助核心。正在形成宁(波)、绍(兴)―杭(州)、嘉(兴)、湖(州)―沪(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铜(陵)的巨型都市连绵区。宁—沪—杭—甬铁路作为交通走廊贯通全区,大运河、长江航道和宁沪杭高速公路与铁路轴线多层次平行。(4)珠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本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正在形成包括东莞、佛山、中山、深圳、江门、肇庆、珠海等城市组成的块状都市连绵区。广九铁路、公路、水路和高速公路组成多层次的发展走廊。81

山东半岛和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以济南、青岛为核心,以胶济、兰烟铁路和济青等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目前已经形成包括济南—淄博—青州—潍坊—青岛在内的城市密集地带。闽东南沿海地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由福州、蒲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城市组成,也具有向都市连绵区演变的可能。中、西部:以武汉为核心的江汉平原,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地区,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以郑州为核心的豫西北铁路沿线地区,以长(沙)、株(州)、湘(潭)为核心的湘东北地区,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松嫩平原地区等,也都是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

其它正在演变的都市连绵区2008中国城市竞争发展报告——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我国中部六大城市群崛起中太原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84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全线通车。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县,止于宁波慈溪市,全长36公里宁波到上海不必再绕道杭州,路程缩短120km.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一体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国际级都市圈日渐成形。858687我国城市城市群变化分析

城市群1953年1980年1989年城市数首位城人数城市数首位城人数城市数首位城人数沪宁杭95631260924735京津唐320664678569珠江三角洲3130623412288888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五大挑战城市群人口密度过大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偏低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偏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率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大国

——2002-200390《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三大城市区将是重量级经济空间组团式城市群必将成为新一轮财富增长的战略平台;由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公平的战略要点。中国前20年的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为点状拉动;中国后20年的经济增长形态应当是组团式发展。实现这种战略转变是新一轮财富积聚台阶的必然选择。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互补效应;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