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_第1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_第2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_第3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_第4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老龄化问题第1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与机遇未来可能的应对策略第2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老年人与老龄化

1、年龄与人口年龄结构(1)年龄与预期寿命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预期寿命:不断增长。(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式的增长型长方型的稳定型金字塔式的萎缩型第3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4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2、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老龄化的概念

老龄化(PopulationAging或Agingofpopulation)是个舶来品,指一个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青少年人口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占7%或60岁以上占10%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日益走向倒金字塔型。第5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

1、出生率(底部老龄化)

2、死亡率(顶部老龄化)

3、年龄结构惯性

4、人口迁移

5、生育计划

6、外部社会因素

第6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老年期理论

1、宏观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利益群体理论亚文化理论制度理论

2、中层理论

活动理论脱离理论第7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年龄分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现象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3、微观理论

角色理论发展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交换理论连续性理论第8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一)中世纪以前的人口年龄结构

1、青年型、增长型人口年龄结构。

2、欧洲13-17世纪中叶的平均寿命在20至40岁之间,

3、中世纪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26.5岁。(二)两次“寿命革命”

成年型结构:18世纪末期,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类平均寿命跃至40岁。

老龄化成为可能:19世纪未,抗菌药物发明,60-70岁。

1865年,法国率先成为老龄化国家。第9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二战后发达国家的过度老龄化

1、总体:1950-1955年人口预期寿命为46.4岁,到1995-2000年达到65.4岁。

2、地区:联合国估计,2000年,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在70以上,日本为83岁。非洲是增长型人口。

3、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德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5。200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28。少儿人口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分别从底部和顶部前攻后夹导致发达国家的过度老龄化。

第10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二战后发达国家的过度老龄化

1、总体:1950-1955年人口预期寿命为46.4岁,到1995-2000年达到65.4岁。

2、地区:联合国估计,2000年,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在70以上,日本为83岁。非洲是增长型人口。

3、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德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5。200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28。少儿人口的减少,预期寿命的延长,分别从底部和顶部前攻后夹导致发达国家的过度老龄化。

第11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

1、目前,日本总人口约为1.27亿,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2660万,占20.8%。

2、日本总务省:日本在人口3000万以上的37个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最高比例,成为世界第一老龄化国家。

3、未来:2012年3000万,2018年3500万,2042年3863万。从比例看,2013年将达到25.2%,2035年33.7%,2055年老龄人口将达40.5%。

4、东京等地兴起关注“孤独之死”运动。第12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13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一)历史上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1、人口大迁移与战争的影响巨大。

2、老人稀少。(尊尊、千叟宴)。

3、不孝为十恶大罪;老年减刑。(二)建国后的人口生育高峰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口总量为5.4亿。

2、1969年,我国人口超过8亿。

3、80年代后,我国顶部老龄化与底部老龄化同时出现。

第14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第一次出生高峰(1950—1957)平均每年出生人数约2100万人。第二次出生高峰(1962—1971)平均每年出生人数2800万人。第三次出生高峰(1981—1990)我国人口的出生水平仍相对高于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以来的出生水平。第四次全国生育高峰已来临。

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一次生育高峰意味着60

年后的一次老龄化的高峰。第15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新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变迁第16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

1.1982年,将计划生育正式定为“基本国策”。

2.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的6.0左右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

3.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1.8左右。部分城市已经在1以下。第17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981年我国开始人口老龄化的历程。上海为第一个老龄化城市。1999年,全国达到人口老龄化的标准。2005年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69%。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东中西部表现差异巨大。东部老龄化程度高;农村老龄化程度高。反之,则低。第18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意味着人口总数不可避免地减少。当平均生育水平高于更替水平一倍时(总和生育率为4-5),人口规模每30年左右翻一番。当平均生育水平远远低于更替水平时(总和生育率为1.0),人口规模每30年左右缩小一半。

第19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20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我国老年人口占亚洲和世界的比重第21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22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北京市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1.199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2.2008年,全市60岁以上占16.9%;80岁以上占

2.2%;百岁老人共311人。

3.老龄化率前三位是宣武区、崇文区和朝阳区,分别为20.3%、19.6%、19.4%。

4.北京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六年为零增长。

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预测,到2025年,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415万,约占30%。第23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广东省的人口老龄化

1、2003年,广东省成为老龄化社会,目前65岁以上人口已占8.17%。

2、2009年底,广东60岁以上的老人1014万,占户籍人口12.4%,并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

3、2009年年底,广东的老年空巢家庭已达51.9%。广东各类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床位只有9万张,仅为老年人口总数的1%。

4、2015—2035年是广东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净增长48万人左右。203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00万人左右,2050年达到2100万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7%增加到14%,从人口老龄化社会跨入老年社会,约需要25年时间。

第24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四)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日益加深21世纪上半叶,我国老年人口占1/5世界老年人口。2051年以后一直在3-4亿人之间,为世界第二。

快速老龄化期(2000--2020):年增加600万,共2.48亿,老龄化率17%。

加速老龄化期(2021--2050):年均增长620万,共4亿,老龄化率30%。

重度老龄化期(2051--2100):

2051年达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此后稳定在3-4亿间,老龄化水平在31%左右,高龄化倾向明显。第25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

(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规模空前。

2.发展迅速。迅速走向“三低”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65岁以上占7%法国(130年),瑞典(85年)美国(79年),中国(18年,1981—1999年)

3.国未富民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

美元左右,中国为1000美元。

4.地区不均衡、城乡倒置。上海到宁夏间隔33年。第26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27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六)我国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回应

1.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2.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

3.颁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第28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四、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与机遇(一)人口红利耗尽,制约经济发展

1.经济快速增长:“两高一低”,劳动力廉价

2.人口红利:2015年左右转为“人口负债期”。

3.此后出现连锁反应:人口负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消费水平低,消费需求下降;储蓄量增加少,对投资需求减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受影响;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减少。第29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30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渐难

1.社会抚养比渐增。

1990年为50%,2003年为40.9%,2040年为59%。

2.供养比缩小。

1980年为13∶1,1990年为10∶1,2003年为3∶1。

3.养老金缺口难以弥补。

2005年养老金“空账”达8000亿元。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未来30年养老金缺口6万亿元。1998年至今,中央财政已向养老保险基金补贴近3000亿。

4.全民保障:如何找钱?第31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适龄劳动人口锐减,劳动力双重短缺

1.总量短缺:约从2015年开始就业状况开始好转。

2.结构性短缺:技能化转向。

(四)家庭结构畸化,多重赡养任务艰巨

80%的家庭养老,空巢家庭增多,四二一家庭结构。第32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33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一)老龄产业大发展。

夕阳产业:老年制造业与老年人服务业。(二)缓解就业压力。

缓解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就业压力。(三)发挥老年人的积极性,部分填补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短缺。老有所为:经验、威望中国社会中老年人身份的特殊性。第34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35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五、未来可能的应对策略(一)理念更新1.国际上曾使用过的老龄化理念:有保障(安全)的老龄化(SecuredAging)有尊严的老龄化(DignifiedAging)成功的老龄化(SuccessfulAging)丰富多彩的老龄化(ProductiveAging)独立的老龄化(IndependentAging)2.目前提倡两种理念:健康老龄化(HealthyAging)积极老龄化(ActiveAging)第36页,共4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相关政策如何调整?

联合国:“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