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376-2018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T 1376-2018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T 1376-2018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T 1376-2018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T 1376-2018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dentificationofriceresistanI前言 Ⅲ引言 V 12术语与定义 13室内鉴定 1 1 13.1.2水稻材料准备 13.1.3接虫 23.1.4接虫后的管理 23.1.5调查 2 23.2褐飞虱增重率法 23.2.1褐飞虱虫源准备 23.2.2水稻材料准备 33.2.3蜡袋制备 33.2.4接虫 33.2.5接虫后的管理 33.2.6调查 33.2.7抗性评价标准 3 44.1试验田的选择 4 4 44.4褐飞虱虫源准备 44.5接虫 44.6接虫后的管理 44.7调查 44.8评价标准 45抗性综合评定 55.1植物抗虫性的机制 55.2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的综合评定 5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调查表 6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稻褐飞虱的识别特征 7ⅢV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一本彩定水稻上的表现情是待鉴定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将待鉴定的水稻材料种植于大田通过在田间人工接入褐飞虱模拟自然虫害,评定待鉴定水稻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水画水稻育种攻关鉴定揭飞虱。感虫对照为台中本丫法AhictmmgNative1,简写为m),国际水态所鉴定为高感褐飞虱,其抗性级别为9级。2单株抗性级别秧苗受害程度0未受害1第1片叶部分发黄,发黄部分不超过叶片面积的50%3第1-2片叶发黄,发黄部分不超过叶片面积的50%;或者第1片叶枯萎,第2片叶发黄部分不超过叶片面积的30%5第2-3片叶显著发黄,发黄部分超过叶片面积的50%;或者第1-2片叶枯萎7第3-4片叶枯萎,但植株尚未死亡9植株全部枯死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高感(HS)在下口径为19.5cm、上口径29cm、高16cm的塑料桶中播5株TN1,罩上80目尼龙网罩。水稻3于温室(27℃,12h光照),正常水分管理。繁殖得到的下一代刚羽化的短翅型褐飞虱雌虫作为抗性鉴将待鉴定的水稻材料和对照浸种48h-72h,在35℃恒温箱中催芽24h-48h。在上口径为9cm塑料杯中装入水稻土至泥面离杯口1cm处,备用。用镊子将正常发芽的水稻种子播种于泥面上。每杯播3粒种子,每份水稻材料播5杯。待秧苗长至6-7叶期,每杯中只保留2株,共保留10株长势一致的将Parafilm膜裁剪为2.5cm×5cm的长方形,对折后封口,制备成2cm×2cm大小的正方形蜡袋。取1.5ml离心管在高精度电子天平(1/100000g)上称取空管重量,之后将天平清零。用吸管吸取一头刚羽化的短翅型褐飞虱雌虫放入该离心管中,称取其体重并记录为体重A,只选取体重在叶期的水稻植株基部距离地面1cm以上部位,让蜡袋内的褐飞虱取食水稻。每株水稻可绑两只蜡袋。绑上蜡袋的水稻放在温室内(27℃,12h光照),湿润水分管理。取1.5ml离心管在高精度电子天平(1/100000g)上称取空管重量,之后将天平清零。用吸管从蜡袋中吸出取食48h后成活的褐飞虱放入该离心管,称取其体重并记录为体重B。体重A和体重B的B——短翅型褐飞虱雌虫取食待鉴定水稻48h后的体重。根据刚羽化的短翅型褐飞虱雌虫在待鉴定水稻植株上取食48h后的体重变化来评定水稻的抗性级别。统计5个水稻植株10个以上虫增重百分比的平均值按照表3的标准分级。表3褐飞虱增重率鉴定水稻抗性评价标准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高感(HS)44田间鉴定4.1试验田的选择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水稻田作为水稻抗褐飞虱鉴定圃。4.2水稻育秧五月初,水稻材料的种子浸种48h-72h,在35℃恒温箱中催芽24h-48h后,均匀撒播于秧田中。秧苗生长一个月后,进行移栽。4.3秧苗移栽水稻材料(包括待鉴定材料、感虫对照和抗虫对照)按照行距20am,株距16.7cm,每行10株的规格单本移栽于鉴定圃内。每个小区种植100株,每份材料设置3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抗虫鉴定圃四周种植5行以上的感虫水稻IN1作为保护行。4.4褐飞虱虫源准备在下口径为19.5cm、上口径29cm、高16cm的塑料桶中播5株TN1,罩上80目尼龙网罩。水稻长至分蘖盛期时,每株接火怀卵的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10头,让其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正常水分管理,繁殖得到的下十。龄的褐飞正若虫作为抗性鉴定用虫。4.5接虫当抗虫鉴定圃中的少稻材料长至分蘖期,用80目尼龙网罩住整个鉴定圃。在保护行、感虫对照、抗虫对照、待鉴定材料出区中人工接入褐飞虱。用量为每100株水稻材料接入约6000头2-3龄褐飞虱若虫。4.6接虫后的管理4.7调查每周两次观察鉴定期水稻材料的情况。当感虫对照小区内90%以上植株被害致死时,调查各小区水稻的死亡情况,记载水稻植桃死亡率于附录A表A.3中。4.8评价标准统计3个重复的水稻死亡,接人的标准评定水稻材料图间抗性级别。表4水稻田间抗虫性鉴定评价标准鉴定圃水稻死亡率(%)抗性级别0免疫(I)1高抗(HR)3抗虫(R)5中抗(MR)7感虫(S)9高感(HS)55抗性综合评定5.1植物抗虫性的机制植物抗虫性的机制以害虫和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从生理功能的角度分为趋避性5.2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的综合评定本技术规程中水稻秧苗受害程度鉴定法,可度量水稻趋避性、抗生性和耐受性的综合作用。该方法可精确控制水稻秧苗和褐飞虱的状态及数量,鉴定结果可靠性高褐飞虱增重率法则度量了水稻对褐飞虱的抗生性,结果可靠。褐飞虱增重率法用虫量少,可以精确定量地筛选鉴定出抗生性好的水稻材料。但是,对于一些抗生性相对铰》有造避性和耐受性的水稻来说,则可相秧苗受害程度鉴定法来予以评本技术规程中田间鉴定法接近自然界褐飞虱为害的实际情况,但大田鉴定需虫量大、周期长、成本较高。因此,一般先应用祸飞虱增重率法和水稻秧苗受害程度鉴定法鉴定,选出抗性好、有重要研究或利用价值的材料和品钟,再进一步进行田间抗褐飞虱的鉴定和评价,以取得更加可靠的评定结果。6(资料性附录)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调查表表A.1至A.3分别所示了水稻抗褐飞虱抗性鉴定调查中的水稻秧苗受害程度鉴定、褐飞虱增重率鉴定和水稻田间抗性鉴定调查表的样表。表A.1所示水稻秧苗受害程度鉴定调查的样表要求。表A.1水稻秧苗受害程度鉴定调查表123表A.2所示褐飞虱增重率鉴定调查的样表要求。表A.2褐飞虱增重率鉴定调查表褐飞虱取食48h后重量B(g)表A.3所示水稻田间抗性鉴定调查的样表要求。表A.3水稻田间抗性鉴定调查表重复1水稻死亡率(%)水稻死亡率(%)重复3水稻死亡率(%)褐飞虱卵主要产在叶鞘中,排列成一条,称为“卵条”。卵粒长1.0mm,宽0.22mm,初产时乳白褐飞虱若虫分为5龄,体色分深浅两型。各龄若虫形态如下:1龄若虫体长1.1mm左右,体黄白色,无翅芽,腹部背面有一倒“凸”形斑纹;2龄若虫体长1.5mm左右,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胸后缘略向前凹;3龄若虫体长2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