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_第1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_第2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_第3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_第4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主讲:叶富守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页第一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有两类

一类是非自律细胞(又叫工作细胞)另一类是自律细胞(见图)自律细胞组成心特殊传导系统,包含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

现以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为例,讨论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页(一)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约-90mV。

2.动作电位

主要特点表现为复极化过程复杂,复极化速度迟缓,有2期平台。

通常将全过程分为0、1、2、3、4期(图)。机理见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页(二)窦房结细胞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没有稳定静息电位值,可用3期复极化末最大值表示,称为最大舒张电位。约为

-60mV。

2.动作电位自律细胞4期膜电位不稳定,没有外来刺激作用就能够迟缓地自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又引发一个新动作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电活动特点,也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基础。

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3、4期(图)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7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8页二、心肌生理特征心肌生理特征有4个: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自动节律性

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形成离子基础。其中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每分钟约100次,房室结次之,每分钟约50次,浦肯野纤维自律性最低,每分钟20~40次。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9页1.窦性节律与异位节律

正常时,心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最高窦房结所控制,因而窦房结是心脏活动正常起搏点。

这种由窦房结控制心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并超出窦房结时,可引发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发生主要原因之一。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活动时,就成为异位起搏点。由异位起搏点控制心搏节律,称为异位节律。2.影响自律性原因(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与阈电位水平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0页(二)传导性(见图)心脏内兴奋传输是经过心内特殊传导系统完成。1.房室交界是传导速度最慢部位。兴奋在房室交界区出现了延迟,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含有主要生理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活动按次序进行,确保了心房先兴奋,心室后兴奋,所以心房收缩完成后,心室才开始收缩。心房在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这使心室有充分血液充盈,有利于心脏射血。2.浦肯野纤维其传导速度快,可达4m/s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1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2页(三)兴奋性

心肌兴奋性也呈周期性改变,但其改变有突出特点和主要意义。

1.周期性改变及特点(见图)(见表)(1)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2.影响兴奋性原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

(2)Na+通道状态:Na+通道含有三种功效状态,即激活、失活和备用状态。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3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4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5页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心室肌受到一次额外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产生刺激,则心室肌能够产生一次兴奋和一次收缩,此兴奋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抵达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临床又称早搏。期前收缩也有自己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经常恰好落在期前收缩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发心室兴奋和收缩,而出现一次“脱失’。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引发心室兴奋和收缩。这么,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心舒期,称为代偿间歇。(图)。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6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7页(四)收缩性

心肌细胞收缩性含有以下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2、对细胞外液Ca2+浓度依赖性大3.同时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闰盘决定了心肌在结构和功效上相互联络成一个功效合胞体。心肌细胞要么不产生收缩,一旦产生收缩,则全部心肌细胞都参加收缩而到达最大收缩力。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8页理化原因对心肌特征影响一、温度和酸碱度影响体温升高1℃,心率加紧约10次/min血液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二、离子对心肌影响1)K+2)Ca2+3)Na+血中K+、Ca2+、Na+正常,心脏活动才能正常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19页

一、心率和心动周期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称心跳频率,简称心率。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心率为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

2、心动周期(图)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时间,称为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心动周期=60/心率(成反比)第二节心脏泵血功效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0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1页心率与心动周期改变关系心率加紧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较为显著。心率减慢时,心动周期延长,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延长,但舒张期延长较为显著。所以,不论心率是加紧还是减慢,主要影响心动周期舒张期。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2页二、心脏泵血过程

以心室为例研究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见图)(见表)

(一)心室收缩与射血

1.等容收缩期

2.射血期

(二)心室舒张与充盈

1.等容舒张期

2.充盈期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3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4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5页小结心室舒缩活动是心脏射血和充盈原动力,心室舒缩引发室内压改变,是造成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压力差形成基本原因,而压力差又是瓣膜开闭和血液流动直接动力。瓣膜在确保血液单向流动、预防血液反流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6页三、心输出量

(一)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心脏每收缩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约为70m1(60~80m1)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平均为5L/min(4.5~6.0L/min)。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7页(二)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心输出量,即心输出量/体表面积,称为心指数。中等身材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m2,平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约5~6L/min,则心指数约为3.0~3.5L/(min·m2)。是分析比较不一样个体心功效时惯用评定指标。

(三)射血分数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约为55%~65%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8页四、影响心输出量原因1.心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临床静脉输液或输血时,其速度和量应适当。

2.心肌后负荷

(动脉血压)假如动脉血压长久升高,心室肌则因长久处于收缩加强状态而逐步肥厚,可使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可致射血功效减退。3.心室肌收缩能力4.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40~150次/min),心率

加紧心输出量增多。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29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0页五、心脏泵血功效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1.心率贮备

2.搏出量贮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升心力贮备,增强体质。

平静时心输出量平均为5升/min,猛烈运动时可达30升/min。贮备量为25升/min。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1页六、心音和心电图

概念: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开闭、血流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管壁等引发机械振动,经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声音,称为心音。

用听诊器听取心音,普通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一)第一心音

(二)第二心音

(图)(表)(一)心音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2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3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4页心音是心动周期客观体征,在判断心脏功效方面有主要意义。比如,听取心音可判断心率、心律、瓣膜功效是否正常,当瓣膜不能正常开闭时,可产生心脏杂音。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5页(二)正常体表心电图

用引导电极置于身体表面特定部位所统计到心脏电改变曲线,称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反应了整个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生物电改变,是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中各细胞综合电活动改变结果。

(一)心电图导联惯用导联包含标准导联(I、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及胸导联(V1、V2、V3、V4、V5、V6)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6页(二)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心电图统计纸上纵线代表电压,每1mm为0.1mV;横线代表时间,标准纸速为25mm/s时,横线1mm为0.04s。1大格0.2s基本成份及代表意义相同(图)。

1.P波反应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2.QRS波群它反应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3.T波反应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指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之间时间。

5.Q-T间期指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时间6.ST段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线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7页aVLaVRAvfⅠⅡⅢ标准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8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39页第三节血管生理

学习目标

1.说明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概念及关系

2.简述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并了解影响动脉血压原因

3.解释中心静脉压及其测定意义

4.说明影响静脉回流原因

5.简述微循环功效及通路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0页一、各类血管结构和功效特点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1页

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最大分支。

功效:“弹性贮器”作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2页

2.分配血管:指中动脉

功效: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3页

3.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效:控制局部血灌流量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4页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功效:控制Cap开关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5页

5.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

功效:物质交换场所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6页6.容量血管:指静脉系统

功效:容纳60%~70%循环血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7页

微静脉和小静脉称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功效:改变毛管前/后阻力比值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8页

7.短路血管: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吻合支

功效:调整体温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49页二、血流动力学基础

(一)血流量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截面血量。血流量(Q)与血管两端压力差(ΔP)成正比,与血流阻力(R)成反比,即:Q=ΔP/R。

血流速度是指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流动线速度。主动脉中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图)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0页(二)血流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是产生阻力主要部位。生理学上常把心脏及大血管称为循环系统“中心”部分,小血管则是其“外周”部分。将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称为外周阻力。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黏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反比。假如血管半径缩小二分之一,血流阻力将增加至原先16倍;相反,假如血管半径扩大一倍,其血流阻力将降低至原先1/16。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1页(三)血压概念:血管内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侧压力,称为血压(bloodpressure,BP)。在测定人动脉血压时,应将测量部位(肱A)置于与心脏相同水平。防止重力原因影响。血压表示单位惯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1mmHg=0.133kPa;1kPa=7.5mmHg)。静脉压较低,惯用厘米水柱(cmH20)表示。(1cmH2O=0.098KPa)。从心室到心房各类血管之间存在着压力梯度(图)。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2页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意义概念:血液流经动脉时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力为动脉血压。(默认指肱A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缩期动脉血压上升所到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所到达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称为脉压差,简称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3页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4页在平静状态下,我国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90~130mmHg(12.0~17.3kPa);舒张压为60~90mmHg

(8.0~12.0kPa);脉压为30~40mmHg

(4.0~5.3kPa);平均动脉压为100mmHg(13.3kPa)。高血压:舒张压连续超出12.7KPa(95

mmHg),或不足40岁人收缩压连续超出21.3KPa(160mmHg)。低血压:收缩压连续低于12.0KPa(90

mmHg)。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5页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是推进血液流动驱动力,它必须到达一定高度,而且保持相对稳定,才能确保全身各器官有充分血液供给,各器官代谢和功效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假如血压过低,即使组织中血管扩张,血流量依然降低,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血压过高则心室射血时所碰到阻力过大,心肌后负荷加重。

长久血压过高对血管壁有损伤作用,假如脑血管受损,轻易发生脑溢血。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6页动脉血压测量方法

通常将在上臂测得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种。临床上惯用听诊法间接测定肱动脉血压

(图)。书写方式为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7页(二)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原因图)

动脉血压形成前提:足够血液充盈量。基本原因:心室射血(动力)外周阻力

大动脉管壁弹性(图)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8页影响动脉血压原因

凡是参加形成动脉血压原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图)(表)(一)搏出量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应心脏每搏输出量多少。

(二)心率(三)外周阻力舒张压高低主要反应外周阻力大小。(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比值(五)大动脉管壁弹性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59页(三)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伴随心脏舒缩活动,动脉内压力和容积发生周期性改变而造成动脉管壁发生周期性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最惯用触诊动脉是桡动脉。1.动脉脉搏形成与传输脉搏波传输速度远高于血流速度。2.脉搏波描记及其波形

(图)

3.动脉脉搏意义桡动脉脉搏可判断心率、心律、心缩力、动脉管壁弹性和主动脉瓣功效状态等情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0页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平静时,体循环中60%~70%血液量被容纳在静脉内。静脉又叫容量血管。(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血压称外周静脉压。

特点

(1)血压低

(2)受重力和体位影响大

(3)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影响较大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1页2.中心静脉压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值约为4~12cmH20。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相互关系。临床上可用来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及心功效监护指标。在输液过程中,假如中心静脉压仍偏低或有下降趋势,常提醒输液量不足;假如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并有进行性升高趋势,则提醒输液过多、过快或心脏射血功效不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2页(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原因静脉回心血量多少取决于静脉两端压力差,即周围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阻力。所以,凡能影响上述三方面原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心脏收缩力(最主要)2.重力和体位

3、骨骼肌挤压作用4、呼吸运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3页(3)骨骼肌收缩挤压:肌缩挤压V→V血回流+V瓣膜防倒流。比如:①长久站立+V瓣膜损伤→下肢V曲张。②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精神担心→虚脱。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4页五、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血液循环。

微循环基本功效是进行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

微循环通路与功效一个经典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部分组成。3条通路

(图)

1.迂回通路

2.直捷通路

3.动-静脉短路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5页六、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原因(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原理(图)

生成和回流取决于以下四个原因:①毛细血管血压;②组织液静水压;③血浆胶体渗透压;④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原因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4.淋巴回流

会解释临床常见水肿原因。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6页七、淋巴循环生成和回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毛细淋巴管正常人平静时天天约生成2~4L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血浆量。淋巴循环有主要生理意义:1.回收蛋白质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3.调整体液平衡4.防御和免疫功效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7页第四节心血管活动调整

(一)神经调整

1.心血管活动中枢

(1)脊髓:脊髓胸腰段中有支配心脏和血管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2)延髓:延髓是调整心血管活动基本中枢。有心迷走神经元(心迷走中枢)、心交感神经元(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元(交感缩血管中枢)。。(3)延髓以上心血管中枢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8页2.心脏神经支配及作用(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率加紧、心肌收缩力加强。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3.血管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缩血管神经纤维人体内绝大多数血管仅接收单一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2)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69页4.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图)

此反射称降压反射(又称减压反射)降压反射过程简示以下(图)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可经过相反过程使动脉血压上升。降压反射是一个负反馈调整机制。其生理意义是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尤其在维持正常血压相对稳定中起主要作用。(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生理情况下,化学感受器反射对心血管活动调整作用不大,在缺02、失血、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发挥作用。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血液循环专家讲座第70页(二)体液调整

体液调整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所含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调整作用。

1.全身性体液调整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