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_第1页
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_第2页
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_第3页
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_第4页
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宪法教育教案(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内容:《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

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

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

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

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

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

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

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

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

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

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

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

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

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

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

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

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

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教学内容: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

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

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准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

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

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

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

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

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

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

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

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

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

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

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

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

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

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

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

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内容: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

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

感想。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出:

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学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

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

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

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

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

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

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

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

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

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

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

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

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

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

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

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

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

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

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

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

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

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

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

我们的一生。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

序,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在公共场所自己要

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

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

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

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

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

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

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第五课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

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

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

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

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

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

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

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

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

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

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

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

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

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来不少问题,课前也收集了不少案例,我将同学们的案例

和问题进行如下归类。

(一)出示案例

问题1:

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