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技术专家讲座_第1页
肌力训练技术专家讲座_第2页
肌力训练技术专家讲座_第3页
肌力训练技术专家讲座_第4页
肌力训练技术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力训练技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从属医院康复中心华东肌力训练技术第1页肌力训练技术与方法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等速运动选择肌力训练方法标准增强肌力训练技术注意事项肌力训练技术第2页肌力分级级别名称标准相当正常肌力%0零(ZeroO)无可测知肌肉收缩01微缩(Trace,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发关节活动102差(Poor,P)有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3尚可(Fair,F)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504良好(Good,G)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5正(Normal,N)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100肌力训练技术第3页肌力测定肌力是指肌肉收缩力量。肌力是肌肉在收缩或担心时所表现出来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能负荷重量来表示。肌肉作最大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称为肌肉绝对张力,以肌肉最大收缩时能承受重量来表示。肌力训练技术第4页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担心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基础,并表现为各种形式。肌力训练技术第5页静止性肌张力: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含有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张力,是确保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动、抽搐、痉挛)主要原因。

肌力训练技术第6页肌张力分级标准等级肌张力标准0软瘫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1低张力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2正常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3轻、中度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4重度增高被动活动肢体有连续性阻力反应肌力训练技术第7页肌力测定意义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力量,藉以评定肌肉功效状态。肌力测定对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病损,尤其对周围神经病损功效评定十分主要。肌力测定主要目标是评价各原因引发肌肉功效损害范围及程度,评定康复治疗疗效。肌力训练技术第8页肌力测定方法

徒手肌力检验(manualmuscletest,MMT)。应用简单器械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muscletest)。肌力训练技术第9页徒手肌力检验

MMT检验时依据受检肌肉或肌群功效,让患者处于不一样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状态下作一定动作,并使动作到达最大活动范围。依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肌力训练技术第10页手法肌力检验补充分级法1有轻微肌肉收缩,没相关节运动1+有比较强肌肉收缩,但没相关节运动。2-去除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2+去除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重力时能够完成小部分范围活动(ROM<50%)肌力训练技术第11页3-抗重力时能完成全范围活动(ROM>50%)3+抗重力时能完全范围活动,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4-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4+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够完成小部分范围活动(ROM<50%)5-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ROM>50%),5+抗充分阻力时能关节能完成最大范围活动(ROM>50%),肌力训练技术第12页手法肌力检验特点不需特殊检验器具,所以不受检验场所限制;以本身各肢体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准,能够表示出个人体格相对应力量,比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肌力绝对值更含有实用价值。不过,MMT只能表明肌力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较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误差。肌力训练技术第13页手法肌力检验时注意事项手法肌力检验时,必须遵照测试标准姿势,以提升结果可比性。检验前,应先用通俗语言给予解释,必要时给以示范。检验时,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抗重力后抗阻力,两侧对比。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应加在被测关节远端(不是肢体远端)。肌力测试时用力等长收缩及闭气能够引发心血管系统特异性反应,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应慎用。肌力训练技术第14页简单器械肌力测试

在肌力较强(超出3级)时,为了深入作较准确定量评定,可用专门器械进行测试。常用方法有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拉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等。肌力训练技术第15页握力测试

手握力用握力计测定。检验时站立或坐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90°,前臂和腕中立位,手握住握力计手柄用最大力握。重复2-3次,取最大值。检验时防止用上肢其它肌群来代偿。结果以握力指数判定,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X100,>50为正常(男、女相同)。手握力测试肌力训练技术第16页捏力测试

手捏力用捏力计测试。检验时拇指分别与其它手指相对用最大力捏压捏力计重复2~3次,取最大值。捏力主要反应拇对掌肌和其它4指屈曲肌肌力,正常值约为握力30%。手捏力测试肌力训练技术第17页背肌力测试用拉力计测背肌力。检验时,双脚站在拉力计上,双膝伸直,双手握住手柄两端,调整好手柄高度(平膝),然后伸腰用力拉把手。结果以拉力指数判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X100,正常标准为男150~300,女100~150。背肌力测试肌力训练技术第18页背肌力测试腰部疾患病人做拉力测定常可使症状加重,故不适合用于腰痛病人,可用背肌耐力测定来代替,方法以下:病人俯卧位,双手放在头后部,上身抬起。计算能保持这一姿势时间,60s以上为正常。背肌耐力测试肌力训练技术第19页等速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需要借助于特定等速测试仪来测试,如Cybex,Bio-dex,KinCom等。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一个肌肉收缩运动方式。等速肌力测试肌力训练技术第20页等速仪器内部有特制机构使运动角速度保持恒定,能够统计数据以下:不一样运动速度下、不一样关节活动范围内,某个关节周围拮抗肌群肌肉峰力矩、暴发力、耐力、功率、到达峰力矩时间、角度、标准位置和标按时间下力矩、屈/伸比值、双侧同名肌肉力量相差值、肌力占体重百分率等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除了等速肌力测试外,其它测试方法均难以取得。肌力训练技术第21页增强肌力方法

等长运动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方式是否施加阻力抗阻力运动非抗阻力运动等张性等长性等速性向心性离心性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22页

注意:只有主动运动才能增强肌力,而被动运动只能改进关节活动范围,没有任何增强肌力作用。肌力训练技术第23页主动助力运动

主动助力运动是指肌肉在去除肢体本身重量条件下,能主动收缩使关节运动,即肌力评定中2级肌力。依据助力起源又分为徒手助力和悬吊助力两类。肌力训练技术第24页徒手助力主动运动当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病人进行主动锻炼。伴随主动运动能力改进,治疗者逐步降低给予帮助。

比如:当股四头肌肌力为2级时,先让病人侧卧位,训练侧下肢在下,膝关节屈曲,治疗者面向病人站立,一手托起上方下肢,让病人主动伸下方下肢膝关节,同时,另一侧手在下方下肢小腿后方稍稍施加助力;当肌力增加,能抗重力完成部分范围伸膝动作时,在最终伸膝范围时给予助力。肌力训练技术第25页悬吊助力主动运动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本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锻炼。力能够来自经过滑轮重物或治疗者徒手施加,助力大小则依据病人肢体肌力而定。肌力训练技术第26页悬吊助力主动运动适合于肌力2级或稍低情况下,比如,股四头肌悬吊助力主动运动时,病人取侧卧位,训练侧在上,在正对着膝关节上方置一挂钩,踝关节“8”形吊带固定,用一绳将挂钩与吊带连结起来即可。运动时,病人主动全范围屈、伸膝关节,动作宜迟缓、充分,要防止下肢借助惯性做钟摆样动作。股四头肌悬吊助力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27页当肌力增强到能克服重力影响后,能够将挂钩向头部移动,这么,肢体运动时会形成一个斜面,以增强运动时阻力,这种方法惯用在肌力恢复很好,但不能坐起训练病人。肌力训练技术第28页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是指动作发生和完成完全是由肌肉主动收缩,无需借助任何外界力量来完成。依据在动作完成过程中是否反抗阻力,主动运动又分为随意运动和抗阻力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29页主动随意运动

在动作完成过程中,既没有助力参加,也没有阻力。通常在肌力为2级时,就能够进行主动随意运动,能够将病人需训练肢体放在去除重力位置上,进行主动运动。当肌力3级或以上时,能够让病人将需训练肢体放在抗重力位置上,进行主动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30页抗阻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是克服外加阻力一个主动运动,惯用于肌力已到达3级或以上病人。依据肌肉收缩类型分为等张抗阻力运动(也称为动力性运动)、等长抗阻力运动(也称为静力性运动),以及等速运动(也称为等动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31页依据疾病或损伤类型、组织愈合阶段、关节情况及对压力和运动耐受情况、训练目标和拟训练肢体功效性活动,可采取静力性运动、动力性运动、向心性运动、离心性运动。假如增加静态力量,可采取等长训练;假如增加动态力量,可采取等张收(又可分为向心性运动和离心性运动);肌肉骨骼损伤早期可采取渐进抗阻力等长训练;促进功效性活动则采取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交互形式。肌力训练技术第32页等张抗阻力运动

肌肉在抵抗阻力收缩时,长度缩短(向心性)或被拉长(离心性),关节发生运动。包含徒手抗阻力运动和抗机械阻力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33页徒手抗阻力运动治疗者施加阻力方向与所需运动方向相反,普通将阻力置于运动关节远端。训练前,提供先确定适宜阻力,刚开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步增大阻力。施加阻力大小、部位与时间应依据肌力大小、运动部位而改变。病人最正确反应为无痛范围最大努力。关节发生运动时运动应平稳,没有颤动。阻力应与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力相匹配,逐步增加或减轻阻力,防止跳跃式地增加阻力。肌力训练技术第34页当病人不能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施加阻力部位出现疼痛,或动作完成过程中出现肌肉震颤、发生替换运动时,应改变施加阻力部位或降低阻力力量。同时,治疗者提供简单、同时语言指令。运动重复次数为8~10次,并在一定休息以后逐步增加。肌力训练技术第35页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时,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下肢垂于治疗床外。治疗者站在训练侧下肢外侧,一手固定大腿远端,另一手放在小腿上施加阻力。肌力在3+,4一时,在小腿上1/3处加压,4级时在小腿下2/3处加压,4级以上时在踝关节处加压。股四头肌等张抗阻力运动肌力训练技术第36页抗机械阻力运动阻力能够用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或专用肌力练习器,重物能够直接固定在关节远端或经过滑轮、绳索固定,这种方法普通用于肌力4级或4级以上肌力训练。依据经验,重量大,重复次数少,有利于发展肌力;重量中等,重复次数多有利于发展肌肉耐力。肌力练习器肌力训练技术第37页初始负荷量普通以最大负荷量进行。先测某一肌群反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动作重量(只能完成10次,做第11次时已无力完成),这个量称为lORm。另外,也可用体重百分比计算,比如,下肢伸展训练为20%体重,下肢屈曲训练为50%体重。每次重复次数>5-6次,<15-20次;以轻阻力改进耐力时,则可安排3-5组,共30-50次。1/d,或4-5/周。总疗程应最少6周以上才有显著增强肌力效果肌力训练技术第38页以下以渐进抗阻力训练法为例,介绍详细方法以下。首先确定lORm,以该极限量为基准,分3组训练。第1组:取lORm1/2量,重复练习10次。第2组:取lORm3/4量,重复练习10次。第3组:取10Rm全量,重复练习10次。肌力训练技术第39页也有些人将上述训练分为4组,分别以lORm1/4,1/2,3/4和全量,每组重复练习10次。每组训练之间可休息lmin,天天训练1次。其中前几组可作为最终一组准备活动。每七天重新测定1次lORm量,作为下周训练基准。因为阻力是逐步增加,所以称为渐进抗阻力训练。肌力训练技术第40页等长抗阻力训练

等长抗阻力训练当阻力等于或大于肌肉可产生力量、关节不产生运动时,即可发生等长训练,故采取自由重量和重量—滑轮系统等设备、等速装置在角速度为0°/s各个关节角度均可进行该训练。另外,徒手或不用设备也可进行之。等长训练可改进肌肉耐力,但作用较小。惯用以下方法。肌力训练技术第41页短促等长训练①基本方法:训练肌群在可耐受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连续6s,重复20次,每次间歇休息20s,1/d.②“tens”法则方法:训练肌群在可耐受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连续los后休息los,重复10次为一组训练,共做10组;1/d,每七天训练3一4次,连续数周。短促等长训练时,应在间隔休息时辅以节律性呼吸,以预防血压升高。肌力训练技术第42页多点等长训练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每隔10°,做一组等长训练,每组重复收缩10s(其中初始2s为增加张力时间,最终2s为降低张力时间,中间6s为连续高强度等长收缩时间);在等速装置上使用时,角速度设定为0°/s,然后按要求在定点角度位置上训练。肌力训练技术第43页多点等长训练可克服等长训练角度特异性,但因为生理性溢流范围普通在该角度前后方向10°左右,故进行多点等长训练时两点间角度范围不应超出20°。多点等长训练更适合于存在慢性炎症、关节运动尚可但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病人。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阻力应逐步增加以确保在无痛条件下增强肌力。肌力训练技术第44页短暂最大收缩训练

等张和等长相结合抗阻力训练方法,肌肉抗阻力等张收缩后,再连续最大等长收缩5~l0s,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日训练只做一个动作,每次增加负荷0.5kg。若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l0s者,可不加大负荷。肌力训练技术第45页等速训练

等速运动是指关节在运动全过程中,运动角速度保持恒定,肌肉收缩产生关节力矩与电脑控制自动产生反向力矩所平衡。等速训练器在关节运动过程中各种生物力学数据由电脑实时采集和处理,产生各种指标,包含肌力、肌肉做功量和功率输出,肌肉暴发力和耐力等。肌力训练技术第46页作用原理

生理情况下关节活动开始、中间和结束时运动力矩有差异,造成肌肉负荷不一样,所以,肌力训练时不能在关节活动全范围均到达肌肉最大负荷,从而限制最大训练负荷。而等速训练器经过电脑控制力矩与角速度,所以能够确保在关节活动任意范围均可进行最大肌肉收缩训练,而不会超出肌肉负荷,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肌力训练技术第47页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肢体可自由运动或抗重力运动任何需要增强肌力病人。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含关节失稳、骨折,局部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手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软组织瘫痕挛缩,关节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扭伤,关节严重疼痛;相对禁忌证:包含关节活动度受限,滑膜炎或渗出,亚急性或慢性扭伤。肌力训练技术第48页治疗实施方法技术参数:角速度可在0°/s~300°/s(或更高)范围内选定<60°/s为低速,60°/s-180°/s为中速,>180°/s为高速。低速产生较高张力,但软组织损伤愈合早期和关节内病变时不宜使用;中速用于增强肌力、耐力,且不易产生练习疲劳;高速为功效速度练习,适合于运动员。运动强度:80%最大肌张力为最大收缩练习,30%~80%为次大收缩练习,<30%为轻、中度次大收缩练习。高强度增强肌力,低强度增强耐力,康复早期和一些关节病变时宜选取低强度练习。肌力训练技术第49页

3.运动范围:全弧等速练习(全关节活动度)、短弧等速练习,后者多用慢、中速形式,并可避开疼痛点练习。4.以等速运动为主综合训练:次序为次大强度、多点等长练习;最大强度、多点等长练习;次大强度、短弧等速练习;短弧等张练习;最大强度、短弧等速练习;次大强度、全弧等速练习;最大强度、全弧等速练习。5:等速离心收缩练习:应用条件为康复后期,而且有80%以上主动关节活动度。普通采取低、中速范围60°/s–120°/s相对安全;次最大收缩强度可降低延缓性肌痛发生;等速离心收缩速度练习普通选择4-5个低、中速度,每一速度20次,共3组。肌力训练技术第50页选择肌力训练方法标准按肌力等级选择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肌力训练技术第51页按肌力等级选择肌力为0级能够采取电刺激方法,以延缓肌萎缩发生。同时,能够进行传递神经冲动训练,即做出试图引发瘫痪肌肉主动收缩意念,此时大脑皮质运动区发放神经冲动,经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传递,直至神经轴突再生到达瘫痪肌群。这种主观努力能够活跃神经轴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本身再生。实际操作时,这种传递神经冲动训练能够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肌力训练技术第52页2.肌力为1-2级能够采取主动助力训练,在肌肉主动收缩同时给予部分外力,帮助完成关节运动。在实施主动助力训练时,应注意强调肌肉主动参加,仅在必要时给予最低程度助力,防止以被动运动替换助力运动。另外,也能够采取肌电反馈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借助肌电反馈来训练肌力,这种将肌电反馈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训练方法比较理想。肌力训练技术第53页3.肌力为2级在去除重力下进行肢体主动活动,增强肌力。减除重力主动训练可用吊带悬挂肢体或把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光滑平板上;或在温水浴中运动,利用水浮力消除部分肢体本身重力,使训练易于完成。肌力训练技术第54页

4.肌力为3级或以上由主动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力训练。抗阻力等长训练时,肌肉有收缩但没有可见关节运动。即使肌肉没有做功(功率=力X距离),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张力,由此能增加力量。等长抗阻力运动时力量增加范围只能在完成收缩位置上,所以,为了增加关节活动全范围内肌力,必须把关节置于不一样角度位置上训练,每次抗阻力维持5~l0s为宜。与等张抗阻力训练相比,等长训练产生张力比最大等张向心性收缩大,但小于最大等张离心性收缩。肌力训练技术第55页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

1.等长训练动作较为简单,轻易掌握;不需要或需要极少器械,可用于一些等张训练不易锻炼或无法锻炼肌群,如四肢内收肌群。训练可在夹板固定或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疼痛症状等情况下应用。等长训练潜在损伤少,较为安全,故可在术后早期康复应用,或教会病人在家中进行。而且,等长训练不会引发肌肉肥大,且所用时间较少,费用较低。肌力训练技术第56页其缺点是训练效果与功效和技巧之间无直接关系,普通不直接利用于增强工作或行为活动能力。等长训练增强肌力与训练时角度尤其相关,仅在关节活动范围某一角度上才能取得训练效果,若欲到达关节活动范围内各点均增强肌力目标,则需要逐点训练,这相对较为费时。因为等长收缩时有屏气效应,可加重心血管负担,对有心血管疾病病人,需要慎重。肌力训练技术第57页2.等张训练因为可在关节活动全范围内运动,客观量化地观察运动、肌力大小及进展情况,比较轻易取得训练效果,所以含有很好心理学效果。等张练习不像等长训练,普通不产生血压显著上升,所以更适宜于老年人和心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