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0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A.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 B.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C.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D.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廷议和集议体现的是皇帝对大臣意见的参考,说明大臣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君主的决策,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A正确;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据《秦律》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铠甲)。”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市者指的是管理市场的官员 B.当时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C.目的是防止偷税漏税 D.此制度刺激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答案】D【解析】秦朝对商品交易行为予以管理,在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有限程度下,这一制度并不能刺激新的经济因素产生,D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官员——市者来监督商品交易行为,违反交易原则的予以处罚,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其目的是防止偷税漏税,A、B、C与材料相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从封禅还,坐明堂议事,颁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住宿场所)泰山下。这表明汉武帝()A.遵循古法推行分封制度B.确立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加强对诸侯的政治控制D.有效地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封禅回来,认为古代天子封禅时诸侯不仅随行并有“朝宿地”,也下令诸侯在泰山下修治住宿场所,意在加强对诸侯的监督与控制,C正确;材料未体现推行分封制,排除A;汉武帝通过“尊崇儒术”等措施确立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B;D中“有效地解决了”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排除。4.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在岭南采取建郡县、行汉法、治城郭等措施,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可知,当时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治理()A.与推恩令的政策推行有关 B.注重羁縻政策化解矛盾C.重视华夏民族的一体观念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要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行汉法、治城郭等措施,均是中央集权强化措施的表现,因此当时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要求,D正确;推恩令针对的是王国问题,是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A排除;羁縻政策是在唐朝时期推行的,针对的是少数民族,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5.西汉向商人征收“算缗”(一种财产税),同时实施“告缗”(鼓励检举揭发瞒产漏税者,并规定将瞒产漏税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发人)。西汉政府实行“算缗”和“告缗”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工商业规范发展 B.强化对经济的控制C.提高地主的政治地位 D.为北击匈奴作准备【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西汉政府通过征收财产税和对商人实行严格监控,以强化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B正确;算缗、告缗是西汉抑制商业的重大举措,排除A;C、D不是材料举措的主要目的。6.东汉班固《汉书》援引战国时期李悝对农民五口之家经济状况的描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战国时期()收入总额治田百亩,每亩出粟一石半,全年收获一百五十石支出所需土地税家庭衣食地方公益十五石一百四十石十石备注家庭治病与丧葬之费不计,军事动员之额外赋税也不计A.农业税赋额度比较合理 B.自耕农经济正在逐步瓦解C.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个体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五口之家的农户,全年收入满足不了支出需要,随时可能破产,说明个体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故选D;材料只提到土地税,无法体现农业税赋额度比较合理,故排除A;战国时期,自耕农经济刚刚形成,而不是瓦解,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活入不敷出,而不是生活水平提高,故排除C。7.下图为河套地区出土陶明器的汉墓数量变化图(单位:座)。据此推断,汉代()A.河套地区官营手工业发展慢 B.手工业区域分工较为明显C.对北疆区域的开发相对滞后 D.河套地区手工业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汉代中期以后河套地区出土陶明器的汉墓数量大大增加。据此推断,汉代河套地区制陶业有所发展,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是否是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区域分工,故B错误;材料数据不足以说明汉代对北疆区域的开发相对滞后,故C错误。8.汉初文献将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的人称为“汉民”。其他诸侯国人则称“吴人”“楚人”“齐人”等。这一不同称谓()A.有利于探察汉初的国家结构 B.表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C.说明国家统一观念尚未出现 D.揭示汉初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答案】A【解析】汉初文献中用不同的国号区分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居民和分布在各诸侯国的人民,体现了当时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有利于我们探察汉初的国家结构,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B项错误;国家统一观念在西汉之前已经出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汉初区域经济差异明显,D项错误。9.下表为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人口状况统计表(部分:主要为今京津冀地区)。据此可知当时()郡国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赵国3499520.6183.59魏、钜鹿、清河、广平、信都郡31151965.491.79涿郡7827641.3650.62上谷郡1177630.25.2真定国1786160.31190.63渤海郡9051191.5755.62A.汉匈战争导致北方人口减少 B.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 D.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答案】D【解析】从材料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真定国、赵国等地区的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主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10.西汉初年,“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面对这一局势,萧何为丞相后“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这一做法()A.强调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B.体现抑制王侯势力的意图C.否定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力图采用宽缓的治理措施【答案】D【解析】材料讲述的是面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景象,汉初的恢复措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推行无为而治,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故D项正确,A项错误;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认同王侯势力的发展,B项错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西汉初年大体上沿袭了秦制,C项错误。11.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A.放弃了抑商政策 B.开通了丝绸之路C.强化了经济控制 D.形成了统一市场【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政府和皇室提供日常物品和服务,而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将盐铁业等行业垄断经营,说明汉武帝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故选C;材料不能说明汉武帝放弃了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统一市场形成,故排除D。12.下表反映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 B.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 D.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答案】B【解析】汉代货币发行由汉文帝时期的政府不垄断到汉武帝时期的中央垄断,说明了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故B正确;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已经没有半两钱了,故A错误;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不能得出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故D错误。13.“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A.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纸张 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C.为兴办太学创造了物质条件 D.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料多样”“取材方便”,用“植物纤维”制成书写材料的工艺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蔡侯纸”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B项正确;中国最早的纸张出现在西汉前期,并非东汉的“蔡侯纸”,A项错误;早在西汉时期,即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太学已经出现,C项错误;促进了欧洲远洋航行的是指南针,不是造纸术,D项错误。14.汉代人们在作决断时常常“引据大义,正之经典”,史书即有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三百篇作谏书”等记载。这表明当时()A.传统典籍决定人们日常生活 B.引经据典成为史书著述方向C.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现实政治 D.儒家思想实现理论化体系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汉代人在作决断时常常‘引据大义,正之经典’‘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可知,汉代人在处理实际事务时常常拿儒家经典做决断,儒家经典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用,即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现实政治,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代人在作决断时常常‘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而不是日常生活,A说法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史书记载,而不是“引经据典成为史书著述方向”,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代人在作决断时常常‘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而未涉及“儒家思想实现理论化体系化”,D错误。15.《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体现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人伦观念,D正确,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1.秦灭六国后统一帝国的规模不断扩大,秦始皇为平衡国内人口,将中原人口密集区的部分人口迁徙至经济落后地区或少数民族占领区。这一战略布局()A.利于促进大秦帝国的统一 B.是古代中国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开始C.是小农经济扩张性的体现 D.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答案】D【解析】通过人口迁移平衡国内人口,该做法有助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故选D;根据“秦灭六国后统一帝国”可知秦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A;“开始”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该战略布局和小农经济无关,排除C。2.公元前202年,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汉高帝“与天下同利”,封“有功者”为列侯,故“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当时刘邦的这一做法()A.导致了王国威胁中央 B.决定了项羽溃败的结局C.凝聚了统治集团力量 D.确立了汉初的基本制度【答案】C【解析】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项羽未给予功臣相应的封地,而刘邦反之,封功臣为列侯,因此受到拥护,说明刘邦对功臣分封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C正确;汉高祖时期,王国并未威胁到中央,排除A;刘邦的做法并不能直接决定项羽的溃败,排除B;汉承秦制,分封只是汉初基本制度之一而非全部,其主要的制度框架是秦朝制度,排除D。3.《张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规定“妻悍而夫殴答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譬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等。由此可见汉代()A.重视缓和社会矛盾 B.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C.司法体系严密细致 D.儒家伦理与法律相融合【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汉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这符合汉代儒学的纲常伦理,可看出儒学伦理与法律的结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法律对女性的不公对待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于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瓦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所给的两款法律条文不足以推知汉代的司法体系严密细致,故C项错误。4.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汉东汉旱灾32年次59年次地震21年次64年次蝗螟灾18年次39年次水涝灾26年次53年次合计97年次215年次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自然灾害记录远远超过西汉,原因在于受到天人感应理论影响,史官对灾祸现象记录更为重视,记录更为完整翔实,故选B;文献记载的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不一定就是自然灾害的真实完整的记录,也不能说明东汉的科学技术比西汉更加高超,排除A、C;记载中的地震、旱灾等次数较多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5.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严格执行C.井田制的瓦解 D.政府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答案】A【解析】材料提供了在两汉史籍中有关土地买卖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土地买卖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两汉政府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井田制的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政府”实际承认土地私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6.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否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答案】C【详解】从材料“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可以看出,在秦汉发行铸币的过程中,逐步把铸币权收到中央,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承袭秦朝,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王国问题,只涉及到铸币,排除B;仅从秦汉两代,不能说明完善,排除D。1.(2021.年全国甲卷)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辟召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之人,其运作是辟主根据民间呼声或自己的见闻,使出身草野没有机会入仕之人进入统治阶层。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要保证其有效运作并加强中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察体系的改进,故B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指的是科举制,故A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察举制度和辟召制度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2.(2021.年全国乙卷)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3.(2021年6月.浙江选考)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4.(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襌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③,故C正确;①是北京地区,②是苏州、上海地区,④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5.(2021年6月.浙江选考)《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令各郡国建立学校,由此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正确;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故A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改“无为”为“有为”,一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错误;D项错在“重新确立”。6.(2021年.广东学考)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B【解析】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7.(2021年.湖南学考)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8.(2020·浙江7月选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答案】A【解析】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故选A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项。9.(2020·全国Ⅲ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项;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曹操实行的屯田是由政府主导的,并不会助长大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C项。10.(2020·山东卷)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商业的优势,故选B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无关,排除A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C项;儒家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不符,排除D项。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物理听评课记录范文
- 十堰市郧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 商丘市睢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商业政府汇报课件模板模板
- 《整式活动数学活动》课件
- 国际租赁教学课件
- 《货款的支付信用证》课件
- 《光的双缝干涉》课件
-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 执业药师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六年级书法上册电子教案设计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人教版(共92张课件)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科普课件
- 三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DB3305-T 89-2018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贷款实施规范
- 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0.再塑生命的人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 2020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1 分数乘法《小数乘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