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环境监测_第1页
【大学】环境监测_第2页
【大学】环境监测_第3页
【大学】环境监测_第4页
【大学】环境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编辑ppt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和实验)总课时及各章节课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教材(按监测对象编排,每章自成体系)主要参考书编辑ppt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2学时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20学时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2学时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2学时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2学时第六章生物监测2学时第七章噪声监测4学时第八章放射性监测2学时第九章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6学时第十章连续自动检测2学时答疑1学时讲授实验1学时讲授56学时实验返回

24学时总计80学时编辑ppt

课程要求及成绩评定做好预习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重视实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平时成绩:20%~30%考试:70%~80%返回编辑ppt《环境监测》参考书《环境分析与监测》高教出版社,黄秀莲编《环境监测技术》高教出版社,张世森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空气和废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环境监测新方法

》中国环境出版社编辑ppt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环境监测的目的、作用和分类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过程环境污染的特征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编辑ppt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污染监测阶段(被动监测)—环境分析目的监测阶段(主动监测)—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监测阶段—自动监测编辑ppt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过程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样品采集(设备、方法)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程质量控制-------------------------编辑ppt简单的说: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样品运送和保存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编辑ppt什么是环境监测呢?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环境分析:

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去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它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是人类认知环境的手段;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等的综合过程。编辑ppt或环境监测: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内在变化规律、趋势。或环境监测:是如实把握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探查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污染变化趋势的主要手段。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编辑ppt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环境监测的目的(作用)1.判定、评价环境质量2.追踪寻找污染源、污染物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资料4.为其他环境学科提供技术手段编辑ppt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2.按监测对象分类水质(监测)、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放射性、光、热、卫生监测等编辑ppt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性监测咨询服务性监测编辑ppt第二节:环境污染的特征和环境监

测的特点1.环境污染的特征时空分布性编辑ppt环境污染(界定)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本底值)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SO2和CO)

加和作用(苯和甲苯)、相乘作用(NOX和CO)、拮抗作用(食物中12.5ppm的硒对30ppm的甲基汞)社会评价

编辑ppt2.环境污染物的特点毒性扩散性(汽车尾气排放的扩散性铅比汞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编辑ppt

Leadconcentration/ngleadperkgsnow编辑ppt3.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手段,对象,数据)连续性(时空性)追踪性(环节多,参与者多)监测技术概述:监测技术: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测试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编辑ppt4、优先监测和环境优先污染物

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潜在危险性大,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毒性较大、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以及已有检测方法的污染物。简单说就是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是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一种工作策略和方法,是环境监测的原则。编辑ppt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开始于70年代中期,规定了129种污染物;原苏联1975年公布了有机物378种后又补充118种;无机物73种,又补30种。实施10年后有补充65种有机物,合计664种。中国14类68种化学物质,课本第8页,表1-1。编辑ppt第三节: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环境标准的作用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的选用常用环境标准名称

编辑ppt

环境标准的定义定义: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编辑ppt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编辑ppt环境标准的作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手段强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编辑ppt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分类: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分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编辑ppt环境标准的选用1、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地方)先执行地方标准2、排放标准(国标、行标、地方标准)三个层次3、方法标准(国标、行标、统一标准、其他)4、标准物质标准编辑ppt常用环境标准名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9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编辑ppt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编辑ppt

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85编辑ppt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排放标准编辑ppt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编辑ppt(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游离性余氯编辑ppt(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96)

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P18表1-6)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P19表1-7)

编辑ppt五、大气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编辑ppt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编辑ppt六、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一)参考国外标准(二)从公式估算(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编辑ppt第四节:环境监测学科发展方向1.发展方向与工作热点低浓度多组分分析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污染物状态形态分析环境中间物分析污染物环境行为分析编辑ppt一、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和展望1、监测事业的发展历程2、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和机遇3、环境监测科技发展“十五”规划编辑ppt1监测事业的发展历程70年代中后期,建立各级各类监测站

80年代中期,普遍开展了环境例行监测

90年代中期至今,建立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编辑ppt2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监测任务繁重

“九五”期间和到2010年,国家实施跨世纪的绿色工程计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是否实现了“双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得如何、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了多少等都要靠监测数据说话。新的地面水水质标准、空气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都增加了新的污染物质,特别是增加了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而这些项目中有的尚无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急需研究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方法。编辑ppt加强环境监测现代化的建设监测手段现代化(实验室装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开发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有机污染物监测、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监测、开发有害废物的焚化、填埋等处理处置安全性监测技术、研究重点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热点问题,诸如酸雨、臭氧层保护、减排温室气体等方面的监测研究)加快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化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提高监测人员整体素质编辑ppt3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环境监测科技需求

未来5~15年,迫切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1)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拓展环境监测领域(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生态、海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固体废物、土壤、地下水等领域),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的开发研究,为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编辑ppt(3)加强高新技术(如“3S”技术(系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R)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遥测、自动监测、激光监测、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卫星监测与传输系统等技术)在流域、空气、生态、海洋、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信息采集、传输、综合分析等领域自动化、连续性、预警性开发利用的研究;编辑ppt(4)开展人体健康方面的环境监测研究。围绕人体健康,开展环境要素污染预测预报、预警监测将成为现实的需求;(5)开展全球环境问题(CO、O3、二恶英、酸雨、臭氧消耗物质与环境荷尔蒙物质等)监测;(6)开展环境监测学科理论与应用技术基础研究。编辑ppt二、环境监测重大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系统化与实用化研究

(1)废水、废气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研究。(2)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有关技术及其规定的研究。针对废水、废气总量控制监测布点、采样、样品保存、监测分析技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传输、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有关环节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流量测定中有关的技术难点)进行系统研究。(3)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线监测仪器的实用化研究。(4)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信息实时传输系统的应用研究等。编辑ppt预测、预报与预警监测技术研究

(1)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与预警监测技术研究。(2)重点流域水质预警监测。通过地表水连续、自动监测的实施,对重点流域污染物和水质进行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并根据阶段控制目标、区域控制目标、安全阈限进行预警及其相关监测技术等问题的研究,实现重点流域环境针对性、实时、动态管理。(3)生态与海洋环境预警监视监测。通过遥感与信息解析等技术,对大范围生态和海洋环境质量的急剧变化进行监视和监测。编辑ppt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重点是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系统研究

研究环境中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如水体、空气中痕量和超痕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与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研究控制对策(如毒性试验与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录、安全机制、安全替代化学品筛选等)编辑ppt遥感遥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典型生态区域环境质量及其宏观变化趋势遥感调查与分析。水体尤其是海洋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遥感遥测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监测中的示范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