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_第1页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_第2页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_第3页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_第4页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随着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的语文教学也日益走向多样化、灵活化和创新化。在文化课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追求,激发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著名的《木兰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培养学生美德人格,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木兰诗》作为必修内容,需要我们认真制定教案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木兰诗》的文化内涵,感悟中国传统美德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熟记《木兰诗》;

2.深刻了解《木兰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能够通过吟诵、演绎等形式感悟《木兰诗》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

4.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播放《木兰诗》中的曲艺、舞蹈、电影等经典表演片段,先让学生感受《木兰诗》的艺术魅力,在保证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入主题内容。

2.导入课文

(1)让学生听教师诵读《木兰诗》原文,或要求学生轮流诵读《木兰诗》原文,尤其要注意平仄、押韵和感情的表达。

(2)让学生理解《木兰诗》中语言的一些生僻、古怪的词句,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等。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把这些生僻词句记在学习手册上。

(3)掌握《木兰诗》的整体情节,让学生快速复述《木兰诗》故事情节。

3.深入理解课文

(1)讲述《木兰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汉族血性、节烈文化背景和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解析《木兰诗》的文化内涵,如什么是忠孝、什么是孝心、什么是感恩等;让学生梳理诗中几个形象的比喻,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3)让学生分组朗诵,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部分小组进行小表演并讲述表演思路和感悟,此项活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既考验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又是运用语言、形式、演艺与文化结合的体现。

4.课程总结

(1)回顾当天所讲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较清晰、真实地感悟美和美德的关系;教师也要针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让小组长了解优缺点、发挥长处。

(2)发现《木兰诗》中同质化的文化精神,在分析文化内涵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

5.课后拓展

让学生在家更深入地发掘《木兰诗》的文化内涵,结合周围人和事来感悟、体验、反思,时间定在一周左右。

三、教学要点

1.在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时,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语言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体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魅力和精神。

2.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朗诵和表演环节,教师尤其要关注声音、语音等细节,用行动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力和表演才能。

3.教师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要及时给以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激励,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下运用语言、形式、演艺等结合文化开展全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活动《木兰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精神的魅力和力量。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活动,学生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在演讲和表演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了综合素质。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到传统文化中的至美与至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的内涵,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歌之一,是我国文化中的无形瑰宝。本课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走进《木兰诗》中,在赏读中领略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1.了解和掌握《木兰诗》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理解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及其美德。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和语言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解读和欣赏诗歌文本。

3.运用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国情意识。

重点:理解《木兰诗》的文学意义和文化内涵,能进行简单的文本解读。

难点:联系现实,走近自我,从内心体味中国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

1.主题式展示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3.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4.提问式演绎法

5.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环节(10分钟)

1.学生观看《花木兰》片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美德和精神。

2.老师介绍《木兰诗》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二步:诗词赏析(20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品味《木兰诗》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解析诗句,引发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深度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解读《木兰诗》的内涵,讨论传统女性形象及性别角色的改变。

第三步:课文语言分析(20分钟)

1.老师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对《木兰诗》的语言和词汇进行详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2.学生运用解析技巧,重新度读诗句,理解含义。

第四步:文化拓展(15分钟)

1.老师带领学生通过现实事例,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反思。

2.学生进行交流,总结讨论,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女性形象应如何与时俱进。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总结当堂所学,回顾本课的重要内容。

2.轮流发言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强化学生对于《木兰诗》教学的深度理解。

五、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程以文化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和领略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及其美德,突破语文学科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科意义,使其在知识和素养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教案设计,本课在抓住知识点、提高学生能力、激发深刻思考、展示人文关怀、弘扬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注重教思教育,让学生在赏读中学会感悟生活,体悟人生。在教学实践中,为确保学生的有效参与和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注意多角度和多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营造,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扮演好康复、引导和辅助的角色,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率本课以《木兰诗》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思,不断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使其在知识和素养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通过本课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文化的引领下,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和发展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女性形象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义《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木兰诗》的历史及背景。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及深层次含义。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活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木兰诗》的内容与深层次含义。

2.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石膏像或画像一座。

3.历史图书。

4.相关文献资料。

5.电脑高清晰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读音机,播放《木兰诗》诗歌录音。

2.请一位学生读诗,让全班学生全面感受文学艺术之美。

3.请学生自愿解释《木兰诗》中的语言技巧。

二、探究环节:

1.展示石膏像或画像一座,了解《木兰诗》的历史人物形象。

2.这部作品的背景与时代背景是什么?探究这对作品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每位学生就《木兰诗》内容与深层次含义,提出自己的诠释和理解。

三、课堂活动:

1.文学阅读与理解训练。

2.文学鉴赏与审美训练。

3.纵向导师式的创作训练,每个学生在文学赏析基础上,再创作出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巩固练习:

1.任课老师发放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发表观点,活态的丰富视范相互交流。

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轻松愉悦的文学小品演唱和背诵锻炼,共同提升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创造,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2.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和控制。

五、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探究式教学法。

3.讨论式教学法。

4.体验式教学法。

六、教学评价

1.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2.考核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情况并有互动交流。

3.授课教师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成果,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评价。

七、结束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习与自我超越,这是我们心灵的源泉和精神的驱动。希望同学们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深刻领悟《木兰诗》中最本质的内涵和人生哲学,使自己成为一个优良的人文素养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木兰诗》的背景和内涵,并通过文学赏析的实践,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纵向导师式的创作训练和巩固练习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