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放血疗法目录TOC\o"1-4"\h\z\u针刺放血疗法 1目录 1针刺放血疗法 4【概述】 4【基本内容】 4【禁忌症】 5【注意事项】 5【按语】 5刺血操作 6应用举例 6注意事项 7放血疗法 7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体会 81治疗方法 92临床运用举隅 93体会 11针刺疗法(一) 11针刺疗法(二) 13刺血疗法 15前言 15第一章◎刺血疗法源流述要 16第二章◎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 20第三章◎针刺放血的方法 23一、针具及用品 23二、针法 24三、临床操作 25四、出血量 26五、治疗反应 26六、治疗时间 27七、注意事项及惫外情况处理 27第四章◎适应症和禁忌症 27一、适应症 28二、禁忌症 30第五章◎穴位及主治 30一、血络的辨认 31二、常用穴位及主治 31三、常用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 35第六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36一、取穴原则 36二、常见疾病治疗取穴 37第七章◎医案选录 44一、内科病例 441.但性气管炎二例 442.支气管哮喘一例 453.大叶性肺炎一例 454.自发性气胸一例 465.高血压病二例 46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五例 477.心脏病四例 508.食道憩室一例 529.消化性溃疡一例 5210.神经官能症一例 5311.幽门梗阻一例 5312.肝炎三例 5413.肝硬化腹水二例 5414.慢性肾炎一例 5615.肾盂肾炎一例 5616.钩端螺旋体病一例 5717.面神经麻痹二例 5718.三叉神经痛一例 5819.血管性头痛三例 5820.多发性神经根炎二例 5921.精神病三例 61二、外科病例 621.疖肿一例 622.毛囊炎一例 623.背痛(搭背)二例 634.急性乳腺炎一例 635.急性阑尾炎一例 646.阑尾周围脓肿一例 647.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二例 658.骨髓炎二例 669.骨关节结核六例 6710.小腿慢性溃疡二例 7011.颈椎病二例 7012.肩周炎二例 7113.坐骨神经痛一例 721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例 7215.风湿性关节炎三例 7316.腱鞘炎二例 7417.尿路结石一例 7518.前列腺炎三例 7519.脱肛一例 7620.蛇咬伤二例 7721.斑秃一例 7822.血管神经性水肿一例 7823.颅脑挫伤后遗症一例 7925.骨折及骨折后遗症四例 81三、妇科病例 831.子宫脱垂一例 832.不孕症二例 83四、儿科病例 841.急性黄疸型肝炎二例 842.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二例 853.遗尿症二例 854.小儿麻痹后遗症二例 865.乙脑后遗症二例 87五、五官科病例 881.癔病性失明(暴盲)一例 882.急性结膜炎二例 883.角膜炎二例 884.麦粒肿一例 895.内耳眩晕症一例 896.梅核气一例 907.急性扁挑体炎二例 90六、肿瘤病例 912.甲状腺囊肿一例 913.甲状膝乳头状囊腺瘤恶变术后一例 924.右颌下淋巴水囊肿一例 92针刺放血疗法【概述】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l/200509/251.html"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基本内容】
一、针具的选择
1.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
3.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缝衣针、注射针头、瓷片、刮脸刀片等代替。
二、施术
1.先将针具煮沸消毒,然后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2.临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络法和划割法两种。
(1)刺络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
(2)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3.在用右手刺络或划割放血的同时,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以配合放血。【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5.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按语】本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医家临床所习用,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临床证明,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点刺放血法刺血溯源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曰刺络法。历史悠久,其疗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用三棱针、小针刀等器具刺破身体一些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实践证明,刺血疗法具有泻热、止痛、镇静、开窍、化瘀、消肿等多方面作用,可用于近百种病症的治疗。近代,放血疗法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放血疗法还被用于许多急危重症的救治,如:治小儿惊厥,取人中、印堂、双侧合谷、劳宫、涌泉、太冲、单侧十宣。前面人中、印堂穴针用泻法,后面诸穴点刺出血,5分钟后,可见患儿额上汗湿抽搐停止。再如近代著名中医针灸专家杨介宾在论治急症时,认为急症来之迅速,一时难以细辨,当以阴阳二纲以辨虚实。阳证实证以刺血为大法,泄热豁痰,开窍醒神,待患者神转病稳之后,才可采用相应治法调理,这样才不至于贻误病机,挽生命于垂危。刺血操作刺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针尖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应选用细长的三棱针。三棱针古称“锋针”。刺络放血能开窍泄热、通经活血、祛风止痉,对许多疑难杂症也有卓越的疗效。三棱针点刺不仅对小儿高热惊厥、婴儿吐泻不食、脾虚泄泻不止等疗效独特,而且还可治疗成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中风昏迷等。临床主要取人中、迎香、十宣、地仓等穴。三棱针一般以点刺法为主,针法:先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积于一处,继而在此部位常规消毒。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二指握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深,对准已消毒的穴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点刺时须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出针。出针后以适当力度连续挤压针孔周围组织,使血液流出,直到血流自止或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应用举例点刺放血法适应症较多,而且有独特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高热、中暑、中风、溺水、煤气中毒、食物及药物中毒:用点刺法。高热,取十宣;中风,取手十二井穴;中暑,取尺泽、委中,或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腘窝委中穴拍打,待其充血后点刺;溺水,取人中、会阴;煤气中毒,取太阳;食物及药物中毒,取大椎。2.头痛、胃痛、胸痛、腰痛、胁痛、腹痛: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头痛,取太阳、百会;胃痛,取足三里、膏肓;腰痛,取腰俞、委中;胸痛,取心俞、膻中;胁痛,可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皮肤红润为度,然后寻找红点点刺出血;腹痛,取足三里、厉兑。3.痛经、崩漏、滞产、恶阻: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痛经,取太冲、大敦;崩漏,取足三里、隐白;滞产,取三阴交、至阴;恶阻,取三阴交、行间;乳少,取中冲、足三里。4.小儿发热、急慢惊风、脐风、吐泻:用点刺法。小儿发热,取商阳、关冲,或点刺井穴;急惊风、脐风,取人中、十宣、涌泉;慢惊风,取行间、足三里;吐泻,取商阳、公孙。5.目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咽喉肿痛:以上属实证、热证者用点刺法。目痛取太阳、攒竹、太冲;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鼻衄,取迎香、印堂、二间;牙痛,取颊车、内庭;咽喉肿痛,取少商、内庭。均可取耳尖、屏尖、轮1~轮6,速刺放血。注意事项应用刺血疗法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必须准确掌握禁忌证。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应用刺血疗法:1.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2.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疗法;3.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用放血法;4.贫血、低血压、孕期及产后应慎用放血疗法。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wujue),详细请参考:zljs/zhenci/200902/36462.html"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1、物品准备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2、操作方法(1)点刺:(又称速刺)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②常规皮肤消毒。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②常规消毒皮肤。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3cm,再缓缓退出针头。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3、护理(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4、在护理的中应用(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体会提要:运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实证、热证,或用于急救,只要辨证明确,使用本法得当,临床确效若桴鼓。
关键词:辨证论治刺络放血实证热证急证
笔者临床结合前辈的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1·1取穴及准备工作辨证取穴,或取局部,或循经远取脉络显著者。选用不锈钢三棱针严格消毒,或放于70~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以上。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一般不宜取坐位。施针前在(刺络处)局部皮肤用含2%碘酒的棉球进行消毒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
1·2操作方法根据病情和刺络放血部位的不同,三棱针刺法分为三种:(1)点刺法:适用于十宣、十二井穴及耳垂等处。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左右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上法消毒后,以左手拇、食、中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或以拟刺深浅控制针尖部位的长短;对准已消毒的部位或穴位刺入,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2)散刺法:适用于局部病变如红肿热痛、瘀血、肿胀或顽癣等。根据欲刺部位大小不同,可刺多针,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淤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消除,达到“宛陈则除之”、去瘀生新、通络活血的目的。(3)泻血法:适用于因瘀血、肿胀而疼痛范畴较大的病变。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欲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欲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欲刺部位静脉,呈45度角刺入脉中(半分左右),迅速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或视出血缓慢、量少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或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
2临床运用举隅
2·1顽固性头痛李某,男,45岁,文职干部,1988年月16日就诊。左侧头痛反复发作10年,发病之初无明显诱因,头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呈渐进性加重、增多,由初期的每年2~3次增至10天左右一次。多年来屡经X线片脑电图、CT及血脂分析,均无异常。迭进去痛片、麦角咖啡因、丹参片等药而头痛不减。查:血压18·7/11KPa,左太阳穴血管暴张,身体健康,无其它不适。即取左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点刺放血约3ml,头痛即大减。一周后再点刺放血约3ml,疼痛全消,头痛未再发作。按:“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杨继州《针灸大成》),凡五脏精华,六腑清气,皆上注于此,故有“百脉之皆归于头”(同书)之说。外感内伤,气滞血瘀,均可瘀滞窍络,从而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由此发生头痛太阳为经外奇穴,其下有颞浅动、静脉及三叉神经分支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与血管、神经运动中枢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头痛。太阳刺络放血,可达理气活血、疏通脑络、畅通血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而止头痛的目的。
2·2高热孙某,女,21岁,在校大学生,1993年8月日就诊。因发热1天,头痛身疼,恶寒无汗,鼻塞,咽痛而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温39·5℃,听、叩心肺无异常,扁桃体红肿,舌红,苔黄,脉浮数。急诊留观,予青霉素输液降温及服用止痛剂等对症治疗,但高热不退,头痛难忍。即延针灸科会诊。笔者以为此属典型之“寒包火”证,当予解表清热。即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散刺10针以大号罐加于穴上,令出血约5ml,患者即感头痛缓解咽喉清利,次日即热退身轻,诸症悉去。按:本例属外感发热。大椎,属于督脉,也是督脉与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七脉的交会穴。因其与手足各阳经的互通关系,可用于宣阳和阴,泄阳火的有余,泻胸中之热,故为清热解表、治疗发热病症的要穴。
2·3急性结膜炎王某,男,19岁,工人。右眼红肿热痛,羞明难睁,热泪盈盈2天,于1990年3月12日来诊查:右眼睑水肿,结膜中度充血,分泌物多。点刺右太阳穴,加小号罐于穴上,令出血约2ml,当天水肿消散,目始能睁,次日红肿退尽痊愈。按:《玉龙歌》曰:“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急性眼疾,多为外感风热,致经气阻滞,火郁不宣,血壅气滞而发病。而眼部的各种病变,无不与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在眼部近处的太阳穴刺络放血,能疏通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眼球及其附属组织的血液供应,以消除炎症,使眼疾得愈。
2·4中风急救董某,男,58岁,1997年10月4日急诊酒后突然昏仆,手撒遗尿,喉中痰鸣,息粗目戴。查:血压28·7/14·7KPa。即取左侧尺泽、委中,以泻血各4060ml,施术后即继灸百会、涌泉各约半小时。灸后即能以单字“渴”、“水”表达意愿。全过程约两小时。施此开窍醒神术后当晚略能进食。右侧半身不遂,转入后遗症期继续治疗。按:急救此症,宜选尺泽、委中静脉怒张处放血,以开窍醒神,并求激活体内凝血机制。放血量应在100ml以上,量少无效。灸百会、涌泉,意在回阳固脱,扶助正气,调整阴阳,升清降浊以达开窍之目的。
2·5痄腮魏某,男,12岁,1993年4月27日就诊。双下颌肿痛1天多,发烧,全身不适,因咀嚼时疼痛而畏进食物。查:体温39℃,腮腺及颌下腺明显肿大,不能触摸,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双耳垂及关冲、承浆。先捏摸揉按之以求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以小号三棱针点刺,轻挤压出血各15滴左右。放血后咀嚼痛即消失,能正常进食。隔天复诊时,体温降至正常,咀嚼不痛,触痛消失,以同样方法再治疗1次。第三次复诊时肿痛消失,亦无其它并发症。本例共治疗2次而愈。按:局部取耳垂,以直接消散壅肿;关冲是手少阳之井穴,为经气之所发,该经行至耳下绕耳后而至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有清热通络散瘀止痛之功;承浆是任脉的终止穴,该穴有调整涎腺之功能。三穴合用,共奏消肿止痛之功。
3体会
《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外感、内伤均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阴阳失衡,气滞血瘀,从而变生诸症。故《素问·血气形志》篇又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更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并指出:有明显瘀血、肿胀等现象的可“泻之万全”。古人对刺络放血的丰富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临床辨证不谬,选择治法得当,准备工作周全,操作胆大心细,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实证、热证、气滞血瘀、经络瘀滞、疼痛等病证确有效若桴鼓之功。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一是要辨证清晰:虚寒之证、孕妇、产妇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使用;二是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三是虽经辨证适合使用刺络放血法,也要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解除患者的紧张、畏惧心理,即便如此,操作前若发现患者有面色发白、唇青、出汗等紧张现象时,要立即取消既定治疗方法而改用它法,切不可勉强刺络放血而变生它故;四是手法宜轻、浅、快,放血量一般不宜过多,以数滴至3ml为宜,即便对文中所列中风急救,也要在详辨的基础上慎之又慎,切不可用于缺血性(如脑栓塞)中风;五是本法不宜作为常规、长期治疗方法,急诊隔天一次,一般一周一次,治疗三次效仍不显,应考虑换用其它方法,以免延误治病时机,或同时考虑使用其它方法。针刺疗法(一)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护理上常的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9)针刺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①急救:休克、虚脱、高热惊厥时,可立即针刺人中、十宣、内关、合谷,以缓解症状。②退热:主穴:大椎、曲池。配穴:风池、太阳、合谷、少商、十宣(可用点刺放血法)。一般可选1~2个穴。③头痛:前额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头顶痛:百会、太冲、风池。偏头痛:太阳、合谷、头维、风池、外关。④牙痛:主穴:下关、颊车、合谷。配穴:太阳、内庭、外关。⑤腹痛:主穴:上腹痛(胃脘痛):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下腹痛:天枢、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绕脐痛:天枢、关元、足三里。⑥腰背痛:肾俞、委中。⑦镇静安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⑧调理脾胃: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天枢、中脘。⑨止呕:内关、中脘、胃俞、足三里。⑩癃闭:关元、气海、水道、三阴交、中极。针刺疗法(二)2、梅花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20~30cm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3)操作方法:①暴露叩刺部位,以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②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③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60~80次。④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5~15分钟。⑤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⑥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4)护理:①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②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③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④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⑤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5)在护理中的应用:①协助恢复肢体功能:对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痹症等病证所致肢体功能丧失或减退者,可根据医嘱,每周定时为病人叩刺患肢经络循行部位。②头痛:根据头痛部位轻刺头皮、颈后两侧,中刺百会、风池、太阳。③失眠:每晚睡前轻刺脊柱两侧,中刺心俞、肾俞、神门。④调理脾胃:轻刺腰椎以下脊柱两侧,中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3、耳针(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菌针盒(内盛无菌揿针或王不留行药籽)、探测仪或圆头压棍。(2)操作方法:①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棍测定反应点(一般局部可见变色、凹陷、小丘疹或压痛明显者),并作标记。②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内壳针刺部位皮肤。③以无菌镊子夹取揿针的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或反应点垂直揿入,用小块胶布固定针圈。若用王不留行药籽,可将药籽放入小块胶布中间,以镊子夹取胶布,将药籽对准穴位,压紧即可。④固定后以手指压迫穴位处,以疼痛明显为宜,留针期每日按压3~4次。(3)护理:①耳壳结构菲薄,末梢血管不丰富,感染后较难愈合,故应注意无菌操作。②取穴以少而精为宜,应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③留针期间,避免洗涤针处,若留针处出现剧痛或发热不适时,应及时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处理。④留针时间一般3~7天,夏季出汗较多,可减少留针时间,以免感染。(4)在护理中的应用:①头痛:取神门,皮质下、额。②失眠:取神门、心、肾。③胃脘痛:取胃、交感、神门。④鼻炎:取内鼻、肺。⑤尿潴留:取肾、膀胱、外生殖器。⑥痛经:取子宫、内分泌、卵巢、肾。⑦止痒:神门、内分泌、肺、枕。⑧口腔溃疡:取口、舌、心、神门。⑨便秘:取大肠、皮质下。⑩腹胀:取大肠、小肠、胃、交感。刺血疗法王秀珍著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刺血科老中医王秀珍及助手孟雷、郑佩同志合著《刺血疗法》一书,拜读之下,认为非常有价值,原因是该疗法系民间流传的有效疗法,而且是独树一帜。王老的刺血疗法系山东原籍家传,传自祖父辈,她本人也有四十多年行医经验,疗效显著,非常值得加以总结。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支持下,他们用了整整八年时间,非常认真地总结了有关刺血疗法的各种经验,这是一项有益的工作。我有机会,先睹为快。我是搞生理学的,什么事总想问一个原因,它为什么能治病?不但如此,我还是个经络迷,曾经提出“第三平衡论”的经络学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经络学说是中医的核心问题。西医生理学中无经络。那么经络是否是神经呢?目前国内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企图用植物神经解释经络现象及其治病原理。我在长期研究后发现经络的传导速度远比植物神经传导速度慢,后者比前者至少快十倍左右。比植物神经慢得多的经络活动怎么能用植物神经活动去解释呢?我的学说已不完全是假说,它促使人开始去寻找这个对象了。经络与血脉一直有千丝万缕关系。《内经》中就称血脉为经脉、经络。但是,研究表明经络不是血脉,是不是完全与血脉无关呢?我最初是这样想的。今天看到专刺血管也有效,就使我的主导思想动摇了。经络的路线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但它与血管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是否血管壁上有受体,然后又通过经络发生相应疗效呢?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尤其是我。这就是说,刺血疗法不但在医疗上起了突出的作用,在基本理论方面也给了我们以新的启发。臣血疗法对一般人说来,好象重在放血。其实这可能是假象。因为血是人生命所必需。血虽然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的区别,但它是全身的养分、生命所需物质的重要媒介,基本上无好血环血之分。而且假如血是环的,放一小部分也不起多大作用。我看其疗效作用似在血管壁。但目前我还不主张立刻改。因为这是猜想,要经过实验。今后建议试验创造一种微形血管壁刺激器,如果试用有效,壁去出血,当更受欢迎。由于以上理论与实践,刺血疗法有其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著者们不但要继承老法,更要出新。此外,我相信本书发行后,也大利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孟昭威1985年元月24日于合肥前言针刺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刺血科成立二十多年来,治疗了全国各地病员达二十五万多人次,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病,还为国内十几个省、市及地区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人材。老中医王秀珍继承祖传绝技,数十年来,历经沧桑,呕心沥血,致力于刺血疗法。她热心传授技术,积极推广刺血疗法,相继被邀请到北京、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吉林等地会诊和讲学,深受欢迎。近几年来,刺血疗法还受到日本、联邦德国和港澳等地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刺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技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现在还没有能够把刺血治病的深奥的科学道理阐述清楚。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现,对经络实质、活血化瘀、微循环障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刺血治病的机理,一定能从生理、病理、生化、神经、免疫等方面阐述出丰富的科学内容。《刺血疗法》一书自1979年铅印内部交流以来,各地纷纷来信来人索取,由于印数有限,未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为了使这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独特的绝技得以流传、发展,我们根据王秀珍老中医的经验,结合中医有关文献资料,重新修订付印,以飨读者。本书第一章第六章由孟雷医师执笔,第七章由郑佩医师执笔。王峥、王开英、何兰芳、马苏华等参加治疗部分病例。书末所附关于刺血疗法的论文(凡公开发表的均已注明),可供读者参考。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名誉所长孟昭威教授为本书作序,特致谢忱。由于编者学识所限,书中错漏之处难免,诚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85年元月于合肥第一章◎刺血疗法源流述要传统的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谓“启脉”、“刺络”,俗称“刺血疗法”。这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泻热、急救、止痛、消肿、镇静等医疗作用,广泛流传于民间。这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锋利的三棱针刺入“络脉”(身体浅表的静脉血管),使之流出适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人类医学史上,针刺放血算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身体某一部位偶然地被尖石或荆棘刺伤出血,发生痛苦,但是,身体另外一个部位的病痛却意外地得到减轻或消除。这种现象经过多次的重复(偶然的或有意识的),人们便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身体某些部位刺破或碰破出血,可以减轻或消除身体另外一些部位的病痛。今内蒙古地区流传的猎人与放血治病的神奇传说,可以说是针刺放血疗法起源的朴素的解释。实践说明针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出现了医疗专用的石制工具——砭石,“砭,以石刺病也”。根据近代考古学的研究,砭石的应用早在二十万年前,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如在内蒙古锡盟多伦旗头道洼遗址发掘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砭针,在河北省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十四号墓葬中发现的一件石镰,就是当时的医疗器具——砭石的一种。当时这种原始的针具广泛地用于切割脓包和刺破身体浅表静脉血管放血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铜、铁器的出现,医学也同时发展起来,秦汉时期出现了金属制造的针具。在《内经》中称为“九针”。古代的“九针”,是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医疗器具,其中用于针刺放血以治疗疖肿、热病、泄泻等疾病的“锋针”,就是现代用于针刺放血治病的三棱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九针之名,各不同形,……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灵枢◎九针论》篇:“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近两年在内蒙达拉特旗还发现了一枚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公元前113年)墓中的随葬品——金属针灸针,标志着我国金属医疗针具有悠久的历史。以砭石治疗疾病在春秋时代就有了文字记载,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中医书籍《五十二病方》和《脉法》中称之为“启脉”,并叙述了用砭石治疗痈肿的方法。当时的砭法有两种:一是以砭石直接在皮肤上造成创伤,治癫;一是用砭石作为热熨,治痔。这是目前考古学发现的有关砭石治病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古代医家不断总结经验,产生了针刺放血疗法的理论。两千多年前,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几乎半数以上均是采取针刺放血,在一百六十二篇中就有四十多篇论述了针刺放血疗法的名称、针具、针法、取穴、主治范围、禁忌症和治病机理等内容,颇为详细,成为经络、气血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针刺放血疗法从《内经》起,历代医书均有记载,不少医家都掌握了针刺放血的专门技术,常用此术收到惊人的效果。据《史记》所载,春秋时代的名医扁鹊已经施用针砭法,如他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中有“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在为齐桓侯公治病时提到,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古代名医华佗也有很高明的针刺放血技术,他曾刺络出血治愈过“红丝疗”,相传曹操患“头风症”,经华佗在其头部针刺放血后,当即止痛,收效神速。西晋皇甫谧编撰《甲乙经》,在“奇邪血络”篇中专门论述了奇邪留滞络脉的病变、刺血络为主的治法、刺血络的诊断标准、刺血络时引起的不同反应等内容。唐代侍医张文仲、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户穴出血,治愈了唐高宗李治的头目眩晕急症。《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详细记载了治病经过:“帝(唐高宗)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耶?医顿首请命。帝曰:医之议疾,乌可罪?且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宋代著名医家陈自明治疗痈疽疮疡很有经验,编著有《外科精要》一书,记载针刺放血治疗背疽获效显著的医案:“一男子,患背疽肿痛,赤晕尺余,重如负石。其势当竣攻,其脉又不宜。遂砭赤处,出紫血碗许,肿痛顿退”。同代医家娄全善,根据《灵枢◎经脉》“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是主肾所生病者……舌干咽肿”的记载,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金元时期,医学争鸣之风兴起,对针刺放血疗法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在临床上应用针刺放血祛邪治病,最有成就和创新的医家,首推张子和。他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十分推崇此术,对此他有切身的体验,在其代表著作《儒门事亲》一书中写道:“余尝病目疾,或肿或翳,作止无时。……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排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空)穴上兼眉际一十刺,反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太半,三日平复如故。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阙此法,不学可乎?”张氏根据《内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明确地提出了针刺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针刺放血攻邪治病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术风格。他的学术特点是“三多”:一是运用(钅非)针多,因为(钅非)针锋利,施于人体能造成较大的创伤面,刺激性强,祛邪更捷,二是针刺穴位多,如治疗背疽如盘患者“绕疽晕三百针”,治湿癣“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三是出血量多,不少患者针刺出血盈斗盈升,十分惊人。张氏在针刺放血攻邪治病方面的成就,是自《内经》以来的一大发展。他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针灸医案约三十则,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如其中有一则治疗肿瘤验案,甚为奇妙:“一日,卫寿之与子和入食肆中,见一夫病一瘤,正当目之上网眦,色如灰李,下垂复目之晴,不能视物。子和谓寿之曰:吾不待食熟,则立取此瘤,卫未之信也。子和曰:吾与尔取此瘤何如?其人曰:人皆不敢割。子和曰:吾非用刀割,别有一术焉。其人从之,乃引入一小室中,令仰卧一床,以绳束其肘,刺乳中大出血,先令以手揉其目瘤上,亦刺出雀粪,立平出户,寿之大惊,子和曰:人之有技,可尽窥乎!”张子和祟尚针刺放血疗法是受其师刘河间的影响。刘氏针刺泄热喜用放血疗法,“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保命集◎药略》)。治疮疡,主张按《内经》法以“砭射之”、“石而泄之”。治太阳中风刺至阴出血。刺热无度不可止,于陷谷放血。治腰痛不可忍刺委中、昆仑放血。治百节疼痛,刺绝骨出血。治“红丝疗”(丹毒)于疮头截经而刺之出血。……临床经验十分丰富。誉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学识渊博,临床医术亦甚高明,还擅长针灸术。李氏针法悉本《素》、《难》,学有渊源,并有所发挥。李氏对针刺放血技术亦很重视,常用此术调整营卫气血的平衡。在其代表著作《脾胃论》中,记载有在“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以治疗痿症,刺足少阴血络以治疗瘀血腰痛的经验。《名医类案卷二◎火热篇》载:“东垣治参政年近七十,春间,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粘,时眩晕,如在风云中。又加目视不明。李诊两寸洪大,尺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寒凉,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论,凡治上焦,譬犹鸟集高巅,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巅前眉际疾刺二十余,出紫血约二合,许时,觉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李氏培土补虚、刺血攻邪的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很受推祟的,对其弟子罗天益影响很大。罗亦善用针刺放血术治病,在其代表著作《卫生宝鉴》医验纪述部份,收录了不少针刺放血治病的好经验。元代医家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提出针刺委中出血可以治疗“浑身发黄”、“风毒瘾疹、遍身疹痒,抓破成疮”、“青盲雀目、视物不明”等疾病。明代著名针灸大师杨继洲,类集前人的经验和家传针术,编写针灸专著《针灸大成》,内容丰富而系统,是明代以前针灸经验的一次总结,向为学习针灸者所重视。书中论述了针刺放血穴位和针刺放血急救以治疗“大风发眉坠落”,“小儿猢狲痨”以及“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等症。书中还记载有针刺放血治病的典型病例,如唐◎甄权以放血疗法治愈“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的急症。杨氏认为“病有三因,皆从气血”,“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说出了他重视针刺放血疗法的道理。同时代的名医薛立斋,也善用针刺放血治疗丹毒。外科医家申斗垣应用针砭出血治疗疮疡丹瘤诸疾,有丰富的经验,他说:“夫砭石镵针刀镰乃决疮毒之器械也。所谓疮毒宜出血,可急去之意,不可延缓,恐毒热变走。……妙在合宜,亦不可过之耳。”针刺放血疗法不仅在国内针灸界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外也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有不少针刺放血治病的文字记载,比如在古希腊的西洋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的全集和印度的古医书中。在日本,公元412年就有类似刺络放血治病的文字记载。平安朝时期(公元794-1192年),从出云广真的《大同类聚方》和丹波康赖的《医心方》来看,针刺放血疗法在当时已颇盛行。我国古代的刺络术对日本古代医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日本的一些医家如中神琴溪、恒本针源、入江大元等,以我国清代《痧胀玉衡》为蓝本,著书立说,广为传播针砭医术。其中荻野元凯尤精于针刺放血技术。日本著名医家丹波元简也很重视针砭治病,所著《医賸》一书中,就记载有我国明代医家应用针刺放血疗法治疗烈性传染病的内容,题名“(疒曷)瘩”,甚为奇妙:“崇祯十六年八月至十月,京城内外,病称(疒曷)瘩,贵贱长幼,呼病即亡,不留片刻。……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十月初有闽人补选县佐者,晓解病由,看膝弯后,有筋肿起,紫色无救,红则速刺出血,可无患,来就看者,日以万计”。“所谓(疒曷)瘩,即痧病也。王庭《痧胀玉衡》序云:忆昔癸未秋,余在燕都,其时疫病大作,患者胸腹稍满,生白毛如羊,日死人数千,竟不知所名。有海昌明经李君,见之曰:此痧也,挑之以针,血出病随手愈。于是城中舁而就医者,亦日以万计,皆得愈而去”。日本近代针灸权威玉森贞助,针术独特,造诣颇深,自创一派曰“玉森天心派”,他也重视刺血疗法,尤其是在治疗畸形关节炎方面有独到之处,常施以散针术,使微出血,以达迅速痊愈。誉称日本现代刺络治疗界第一人的东洋医学会评议员工藤训正先生,从事刺络临床研究多年,积有丰富的经验,著有《图说刺络治疗》一书,颇有影响。我国古代医药学也流传到朝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许浚编著《东医宝鉴》就是以《内经》为蓝本,在这本医学全书中也介绍了针刺放血疗法。十七世纪末,我国针砭医术传入欧洲,法国医生路易?白利渥慈首先试用于临床取得成功,1812年在巴黎医学会中提出“论泻血术”论文,1816年发表《论慢性疾病、泻血术及针术》著作,在推行针砭术中起到先锋作用。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由于宣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加之针刺放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阻碍了针刺放血疗法的发展。元、明以后,针灸医家对于针刺放血术不敢大胆采用,只是偶尔用之。到了清代,祖国医学日趋衰落,清朝太医院曾明令撤销针灸科,但是,也有不少医家持反对意见,积极推行针砭医术,如清代妇科名家傅山提出针刺眉心出血治疗产后血晕,温病大家叶天士针刺委中出血治疗咽喉疼痛,喉科名医郑梅涧用刺血治疗某些喉科疾病,等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清初医家郭志邃总结针刺放血急救“痧症”的经验,编著《痧胀玉衡》一书,发展了针刺放血术在急症方面的应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受到了重视,针刺放血疗法也得到了发展。由治疗简单的跌打损伤,发展到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其中不少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各地先后报道了不少针刺放血治疗支气管哮喘、疟疾、毛囊炎、牛皮癣、红眼病等好经验。我院刺血科应用针刺放血术治疗跌打损伤、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阑尾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精神分裂症和其它一些疑难杂症,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治疗经验还做了初步的总结,先后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随着针刺放血疗法逐渐推广应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必将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必将在世界医学之林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第二章◎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生命的基础是新陈代谢,人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有赖于健全的血液循环。中医认为,气血并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均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血气者,人之神”(《素何◎八正神明论篇》),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气血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气血充足,运行正常,则精神充沛,抗病力强,生命活动正常,所谓“得神者昌”。反之,正气亏虚,外邪凑之,引起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壅滞,脏腑功能失调,则发生疾病。所以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千金方》),“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篇》)。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协调,脏腑及四肢百骸、肌肤筋脉、五官七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密切配合,都是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的作用是“行气血、营阴阳”,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灵枢◎脉度》),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经络还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预防疾病的作用。《灵枢◎经别》云:“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灵枢◎本脏》指出:“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膝理致密矣”。通过经络系统协调阴阳气血的运行和平衡,使机体不断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内充外固,“阴平阳秘”,“邪不可干”,始终保持机体的旺盛活力,自然就少病或无疾。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气滞血瘀,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比如: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肿胀,或是气血郁积,久而化热,出现红、肿、热、痛等实证;或是肢体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功能减退等虚证。经络与人体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可以说“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都是离不了经络的。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人体发生疾病,怎么治疗呢?针刺放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之气血凝滞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针灸大成》)。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淤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在《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针刺放血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实现的。针刺放血施用于临床,通过治疗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医疗作用。一、泻热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内经》中有“刺热篇”专章论述热病的治疗,如经云:“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于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本院刺血科应用针刺放血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的发热,临床效果亦佳。一九七一年六月下旬,皖中地区长丰县和定远县一带乡镇,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患病者恶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小腿腓肠肌压痛,当时适值王秀珍老中医下放该地,她用针刺放血疗法施治,不少病人经针刺放血后,当日即热退病减,收效迅速、显著。二、止痛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一九七七年本院在收治唐山地震伤员时观察到,治疗前,伤员因外伤引起肢体疼痛、功能活动障碍,或手臂不能抬举,或腿不能活动,或腰痛不可俯仰。针刺放血后,肢体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的伤员甚至当即可抬手过头,丢下拐杖自由行走,其疗效之速令人惊叹。三、镇静针刺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癫狂症中医认为多因情志怫郁引起。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种病人常先有忿郁易怒,少睡少食,继而骂詈叫号,不避亲疏,甚至持刀毁物,弃衣裸体,越墙上屋,躁狂不宁。经过针刺放血治疗后,多数病人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熟睡一觉醒来,神志多见清爽,病情渐渐转好。四、消肿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根据临床观察,无论新伤、旧伤,针刺放血治疗效果均佳。五、急救开窍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清代《痧胀玉衡》一书是救治痧症的经验总结,书中记载说:“痧中于里,人不自知,则痧气壅阻,恶毒逆攻心脉,立时发晕……”,“痧入于血分而毒壅者宜放(血)”,针刺放出毒血痧症即愈。针刺放血疗法急救开窍确有显效。临床观察,一些急进型高血压病人和中风病人血压暴升时,针刺放血治疗可使血压快速下降,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救急方法。六、解毒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疖肿、丹毒等局部感染,可直接在红肿处针砭出血,使毒邪随血排出。毒蛇咬伤者立即在伤处针刺出血,可使毒液排出,减轻中毒症状。本院刺血科曾治疗一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多发性毛囊炎病人,抗生素治疗一年多,各种抗生素都用过,没有什么效果,患者颈部毛囊炎此愈彼起,经针刺放血治疗两次,疖肿消退,未再发病。临床治疗体会,治疗这类疾病,出血量宜多一点。30-60毫升效果较好。七、化瘀消癥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癥作用,瘀血和癥瘕积聚治之有效。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金匮》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癥瘕之证,大抵属于积聚之类。《诸病源候论◎癥瘕候》曰:“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癥瘕积聚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气滞血瘀。针砭放血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减轻或消失,而起到活血化瘀悄瘕的作用。针刺放血化瘀消癥作用,经临床观察确有实效。如本院刺血科曾治疗一例巨脾症病人,该病人脾脏肿大平脐,肋缘下五指多,几家医院检查均未能确定诊断,经针刺放血治疗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场种菜出租合同样本
- 净水项目售后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换工雇工合同标准文本
- pvc管子供应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租赁搬家合同样本
- 秋季学期师生关系改善项目计划
- 妇产科产前检查流程完善计划
- 二手房屋转让合同样本
- 2025掌握合同翻译关键英语词汇:轻松看懂英文合同
- 农田建设项目合同样本
- 合同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实录】手工橡皮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
- 2023年四川二造《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木建筑)》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解析)
- 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可拖动最佳版swf
- 6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结构计算书
- 《春秋三传导读》课件
- 教师情绪和压力疏导课件
- 麻醉科进修汇报课件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