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知识点_第1页
气象学知识点_第2页
气象学知识点_第3页
气象学知识点_第4页
气象学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学学问点〕括偶发的极端天气状况。争论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气候系统各成员之间、人与气候之间〕。稳定性,但仍有变化天气:变化快,周期周期长。气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洁平均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生产生活中有何用途?天气预报;防寒防暑等。灾难预警;例如厦门台风预警。供给旅游资源;例如云海。4..........................................................军事战斗;例如诺曼底登陆,草船借箭.................................气象学和气候学与林业有什么关系?森林安康:干旱与树木死亡;林木生长限制因子大多是气候因子;植物小气候原理 城市行道树等;17为干洁大气。依据浓度分类N2,O2,Ar,CO2,浓度>300ppmvCH4,浓度在1~20ppmv之间痕量成分:O3,H2,氮氧化合物,硫化合物及氟氯烃类化合物,<1ppmvN2,O2,ArNe,Kr等惰性气体。CO2,CH4,H2,N2O等。如碳、硫、氮等的化合物。臭氧臭氧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变化特点:10km以下含量很少,20-25km〔平流层〕浓度最大,成为臭氧臭氧的作用:能猛烈地吸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人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起到了屏障和保护作用对高层大气有“加热”作用,使10km至50km高度的气层温度增高气候变暖缘由:1、二氧化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破坏〕;2、甲烷〔沼气、石油等〕25倍;3、畜牧业〔牛的反刍和打嗝排放甲烷〕;4、氟氯烃类物质破坏臭氧层。气候变暖的后果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威逼海岛或沿海地区;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消灭。对流层特点:〔12km以下〕在赤道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约18千米,中纬度128千米。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递减率Γ为6.5℃/kmT气温垂直递减率Γ:高度每上升单位高度气温降低的度数。 z对流层中的垂直运动显著。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云雾降水均发生在此层受地表影响最猛烈,空气属性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平流层特点:〔12km—55km〕25km以下温度递减率接近零,25km左右温度随高度明显增加。每公里升2C-3°C。〔臭氧的作用〕平流层气流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极少,颗粒物极少,能见度极好。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能长期存在。19℃15℃,远高于辐射平衡温度,这主H?O〔水汽〕,CO2,CH4,N2O,CFCs。大气在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分为几层?各层中温度如何变化?对流层:温度垂直直减,因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平流层:逆温现象,臭氧加热作用;中间层:该层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取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局部被上层大气所吸取,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4〕热层:逆温现象,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原子氧〕所吸取的原因。5〕散逸层:逆温现象,大气分子是由于吸取了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而被加热。臭氧主要分布在哪一层次:逆温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即逆温层。大气透亮系数:大气透亮系数是表征大气透亮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辐射能量。〔1.5亿公里〕上,大气上界〔2023km〕黑体辐射的四定律:缘由: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取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气能猛烈吸取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地面失热不至于过多,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38°C。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取;大气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大气污染物〕颗粒,如同<<增温作用。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波最简洁被散射,,它们能穿过大气分子和微粒,,,主要是蓝,大气对太阳的减弱作用:/:1.>〔4.2x103vs.0.84x103〕流淌性:海洋的流淌性高,其温度的年变化率可以传导至200-600米深的区10厘米以下,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很小;透亮度:辐射只能被陆地外表吸取,而光线可以照耀到数米深的水中;蒸发过程:海水蒸发吸热,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用于加热的能量削减了;减。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空气与外界热量交换的方式:辐射:星体〔太阳、地球、月亮〕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传导:物体内部,热量通过分子碰撞传递〔如土壤〕;流体运动:平流、对流、湍流时产生热量交换;潜热交换:水的三态变化引发的热量交换。空气上升运动可视为绝热运动的缘由:1〕空气导热率小,且气块上升与下降的速度很快,使得空气块与环境空气的能量交换〔A〕远远小于气块内能的变化〔B〕。2〕A的数量级很小,变化太快,目前无法测量。3〕A≈0,B,可以简化争论过程,便于进展相关计算。干绝热〔γd〕/湿绝热〔γm〕度的变化率mm的范围0.38-0.93γ指的是气温垂直梯度,是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代表环境空说明:饱和的湿空气随着几何高度的抬升/10-208-9℃,极圈内气温3-4℃。而增大。具体来说,赤道四周气温年较差仅1℃左右,中纬地区20℃左右40-50℃。冷暖空气正交形成平流逆温;空气层下沉形成下沉逆温大气稳定度:大气在铅直方向上的稳定活动积温是指高于某一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之和;高于某一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同一时段内生物学下限温度之00度的天数累积=负积温,因此积温也可能是负值。地表温度最高值消灭时间及其缘由:1〕辐射能转换为热能需要肯定的时间。2〕0,但地面,但地面热量仍在积,13点左右,辐射收支相等,热量积存到最大值,此时地表温度最高。1〕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间的百分比,称为2〕〔年均1107mm〕比降水少的北京〔500mm〕相对湿度大的多〔76%vs.49%〕。3〕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例如,撒哈拉沙漠夏季正午最高温到达58度,相对2%。大气冷却的四种方式:〕绝热冷却:气团上升,体积膨胀做功,自身降温;〕辐射冷却:晴朗无风夜晚,近地面空气快速降温;〕平流冷却:暖湿气流经过冷的下垫面,快速降温;〕混合冷却:未饱和的冷气团混合后到达过饱和。影响蒸发的因素:温度是打算因素〔一〕水源:没有水源就没有蒸发,开旷水域、雪面、冰面、潮湿、植被是蒸发根本条件。〔二〕热源:蒸发吸热,蒸发过程中如何没有热量供给,蒸发面会渐渐冷〔三〕饱和差:蒸发速度与饱和差〔E-e,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四〕风速与集中湍流:风速大,分子集中快,蒸发快;水汽垂直运输与水饱和水气压影响因素:>>凹面。水滴直径的大小。<纯洁水。20<30度时的饱和水气压。暖云和冷云降水机制01〕0度等温线以下的云块,主要由小水滴组成,又称水云;2〕在热力或动力抬升作用下,暖云中的小水滴通过分散增长、碰并增长后,01〕冷云是指云体上部处于0度等温线以上、下部处于0度等温线以下的云块,主要由冰晶、过冷却水、水汽组成。0℃的云体上部时,水汽〔苞〕。上升气流12、上升气流。压高方程:意义:随高度增加,气压呈指数规律递减;温度肯定,P越大,h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越快;气压肯定,t越大h〔气旋〕气压值由中心向外渐渐增高。〔〕高压脊高压延长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脊线气压的变化规律〔科氏力〕、离心力、摩擦力;1.G:〔2〕地转偏A:赤道向0与物体运:南半球指向〔3〔3〕惯性离心力C:〔4〕摩擦力F:与运动方向降低速2km以上无视不计自由大气水平运动2km,或摩擦力很小,可无视不计。2km的地-气交换。空气的水平运动——风A=G〔=气压梯度力〕0,不能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梯度风风压定律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热力差距造成。影响气压变化的因素热力因素:受热、受冷对气压的影响;冷暖空气移动:冷高,暖低;辐合与辐散:空气聚散影响气压凹凸。其它因素,例如海拔等。地面高压地面气流水平辐散,高空气流水平辐合地面-高空,气流下沉地面低压-形成云雨风对农业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风帮助作物安家落户、传宗接代对农田作物群体内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风对土壤的风蚀作用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扩展作物的种植范围自由大气中,空气做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主要有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由于远离地面,空气遇到的摩擦力很小,可以无视不计。大气边界层中,空气做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主要有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密度缘由〕全球大气环流成因:太阳辐射单一〔热力〕的环流圈/公转地表作用:海陆影响——受热不均,温差明显〔〕——热源与动力作用;摩擦作用——减弱水平运动、消耗动量圈环流假设条件〔气压梯度力和地偏力形成的〕:地表是均匀的低压掌握降水多25°处沙漠的面积宽阔 ?

20—缘由:副热带高压掌握,盛行下沉气流,终年枯燥少雨,为典型的干旱气候区〔扩展〕〔降雨使气温降低〕冬季风强〔>冬季气压度〕旱和涝现象。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成因:印度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山谷风、海陆风、焚风成因5-10度。但是海风降温效应在热带100流跨过山顶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热带低压带:终年炎热,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低压;极地高压带:终年严寒,+地偏,下沉;副极地低压带:副高气流北上,极地气流南下,相遇。中国亚热带降水多的缘由:厄尔尼诺、拉尼娜成因海水不再上翻,海面温度上升,养分盐大幅度削减,从而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以及鸟类的大量削减。厄尔尼诺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而造成的:大气环流〔东南信风〕的转变,引起洋流〔赤道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大气环流分布影响气候;地表作用影响气候〔海陆、地形等〕;冰雪分布;〔〕。5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调控/变化。冰川溶化对气候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