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三节脑二、间脑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其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的2%,但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仅次于大脑皮质。间脑的两侧和背面被高度发展的大脑半球所掩盖,仅腹侧都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和乳头体外露于脑底(图10-20)。间脑可分为5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间脑的内腔为位于正中矢状面的窄隙,称第三胞室,其顶部成自脉络组织;底由视交叉、灰给节、漏斗和乳头体构成;前界为终板;后通中脑水管;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背侧丘脑背侧丘脑又称丘脑,位于下丘脑的背侧和上方,背侧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决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其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外侧壁的一部分,背面为侧脑室底.外侧面与内囊相接.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一自外上斜向内下的“Y”形纤维板一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分为3部分,在内髓板的前方,两分叉部之河的区域为;在内髓板内侧者为丘脑内侧核;在内髓板外侧者为丘脑外侧核(10一21)。在上述3部分内含有多个核团,其中,丘脑外侧核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尚有薄层的丘脑网状核.上述众多的背侧丘胞核团,可归纳为三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在进化上比较古老,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传出纤维主要至皮质下结构,如下丘脑和纹状体。②联络性核团,包括丘脑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接受多方面的传入纤维,与大脑皮质的联络区有往返纤维联系.(3)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倒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自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上述传入纤维在腹后核中有严格的定位关系,即传导头部感觉的纤维投射至腹后内侧核;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投射至腹后外侧核。腹后核发出的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腹中间核和腹前核主要接受小脑上脚、纹状体和黑质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因此,背侧丘脑的功能一方面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觉。在背侧丘脑受到损伤时将导致感觉功能的障碍以及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背侧丘脑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作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纹状体、黑质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实现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后丘脑后丘脑分居在间脑背侧两旁,位于丘脑后外侧下方。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内含特异性中继核。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的听觉中枢,传导听觉冲动。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枕叶的视觉中枢,传导视觉冲动。(三)上丘脑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松果体为内分泌腺,能产生褪黑激素,后者由5~羟色胺在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具有抑制生殖腺的功能。16岁以后松果体钙化。缰三角内含缰核,接受经髓纹来自隔核等处的纤维,发出纤维经后屈束止于脚间核。因此,缰核是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质和被盖。③下丘脑垂体束,包括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和结节垂体束。前两者分别起自视上核和室旁核,将后叶加压素和催产素等神经内分泌物质运输至正中隆起和垂体后叶,需要时释放入血液。结节垂体来又称给节漏斗束,起自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的一些神经细胞,终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将神经内分泌物质(如ACTH、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经垂体门脉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3.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它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为一体,是皮质下植物性神经中枢,对体温、援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视交叉上核可能是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起搏点(接受来自视网膜的神经冲动)。此外,下丘脑尚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通过乳头体一丘脑前核一扣带回径路及前脑内侧束)而参与情绪行为反应。三、小脑(一)小脑的外形及分叶小脑呈扁圆形,位于颅后窝中,上面平坦被大脑半球遮盖。小脑借(三对脚)绳状体、脑桥臂、结合臂连于脑干。小脑可分为蚓部与小脑半球。蚓部形体较小卷曲如环,占小脑的中间部分;小脑半球为蚓部两侧的膨大部,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沟纹,沟间即为一个叶片,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深面是白质称髓质,髓质内的核团为中央核。根据其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三叶。1.绒球小结叶包括半球上的绒球与蚓部上的小结,两者以绒球脚相连。在进化上出现的最早,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称古小脑。动物在水中躯体作蛇样运动时小脑只有古小脑部分,它几乎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人类也保留这种结构。它接受前庭神经和前庭核来的纤维,是平衡调节的整合中枢,切除动物的绒球小结叶,动物出现平衡的失调。2.小脑前叶包括首裂(小脑上面第一个较深的裂)以前的部分和后叶的蚓垂、蚓锥体,称旧小脑,当动物依靠对称的鳍或四肢运动时,在调节肌紧张与肌肉协调的功能下出现了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束来的纤维,传导深部感觉冲动。3.小脑后叶包括首裂以后的部分,除蚓垂和蚓锥体外是新发生的结构,称新小脑,当动物用肢体将躯干撑离地面,地心引力的作用加强、运动方式趋于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整肌肉运动以维持平衡时,便出现了新小脑,它随着大脑皮质的发展而发展,它通过皮质脑桥束、脑桥核和小脑中脚与大脑皮质相连系,主要调节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随意运动。(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有薄层灰质为小脑皮质,内部为白质称髓质,其深部有小脑中央核。1.小脑皮质小脑各部皮质的构筑模式基本相同,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即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层(图11—25)。分子层此层最厚,含有篮状细胞、星状细胞及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和深层梨状细胞的树突,篮状细胞胞体呈星状或多角形,其轴突分出许多侧支伸向梨状细胞层,形成筐状包绕梨状细胞体。梨状神经元层或蒲肯野氏细胞层
由一层排列整齐的梨状细胞的胞体组成。其胞体呈梨状,树突呈柏树叶状伸向分子层,轴突经颗粒层进入小脑髓质,大多终于小脑中央核。颗粒层
主要是大量的颗粒细胞和少量的高尔基细胞,颗粒细胞的树突短促,末端呈爪状,轴突上行入分子层与梨状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高尔基组胞的树突入分子层与平行纤维形成突触,轴突反复分支与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成抑制性突触,其作用可抑制被苔薛纤维兴奋的颗粒细胞的活动。进入小脑皮质的纤维分为攀登纤维和苔藓纤维。攀登纤维较细来自延髓,从小脑髓质进入颗粒层,经梨状细胞层上行进入分子层,其分支直接攀附于梨状细胞的树突并形成突触,对梨状细胞有强兴奋作用。苔藓纤维较粗,来源于脊髓和脑干,终于颗粒层与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并使之兴奋,再由颗粒细胞的轴突进入分子层与梨状细胞的树突连系。小脑皮质的传出纤维是梨状细胞的轴突,它终止于小脑髓质的中央核,然后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纤维离开小脑。2,小脑中央核小脑中央核位于髓质深部,共四对,最大的为齿状核,其内侧有栓状核和球状核,顶核位于第四脑室的上方(图10-26)。齿状核接受新小脑皮质的纤维,栓状核、球状核接受新、旧小脑皮质的纤维,这三个核发出纤维组成小脑上脚(结合臂),交叉后一部分止于红核,另一部分止干丘脑外恻核,顶核接受旧小脑来的纤维,3.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均经小脑上、中、下脚进出小脑。
(1)传人纤维进入小脑的纤维主要有:
前庭小脑束多数来自前庭神经核,一部分直接来自前庭神经,经小脑下脚(绳状体)入古小脑。
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柬,脊髓小脑后来起自脊髓后角背核,纤维经小脑下脚入旧小脑,脊髓小脑前来起自脊髓中间内侧核,纤维绕小脑上脚入旧小脑。(皮质)脑桥小脑束由大脑皮质发出的皮质脑桥束,在脑桥核中继后,经小脑中脚(脑桥臂)入新小脑。(2)传出纤维小脑皮质整合活动的结果,最后通过梨状细胞传出,小部分直接出小脑,大部分终止在同侧小脑中央核,通过小脑中央核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其它部分。主要是小脑中央核发往脑干和丘脑的纤维。小脑的机能主要是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运动。四、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中最大的结构,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上面观略呈卵圆形,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深浅不同的沟顶端多半越背内侧缘至内侧面,此沟前部为额叶,后部为顶叶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的后部,略转至背外侧面,在顶叶和枕叶之间。枕叶、顶叶、颞叶之间的分界是假设的,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自枕叶后端向前约4cm处)的连线为枕叶的前界,由此线的中点到外侧沟后端的连线是顶、颞二叶的分界(图10-27)。
1.半球背外侧面的沟与回或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脑回。沟裂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大脑皮质各部在发生上快慢不均所致,发育快的露在表面而将生长慢的部分挤往深部。(一)大脑的外形每个半球分为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大脑半球借大脑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分为五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大脑外侧沟为背外侧面最明显的沟裂,自前下向后上方斜行,将大脑半球额叶、颞叶分隔,岛叶隐藏于外侧沟深部。中央沟在背外侧面近中间的稍后方,下端接近外侧沟,3.半球底面额叶底面纵行的纤维束为嗅束,其前端膨大称嗅球,嗅球与嗅神经相连。嗅束向后扩大为嗅三角,连于海马回前部和海马回钩等嗅觉高级中枢(图10-29)。(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表面覆盖一层灰质为大脑皮质,其深部为髓质,髓质内含有神经纤维束和基底神经核。1.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为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是中枢神经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从种系发生来说,大脑皮质分为形成海马和齿状回的古皮质和组成嗅脑的旧皮质,其余的则属新皮质。在哺乳动物中等级愈高者,新皮质越发达。古皮质与旧皮质称异型皮质,是三层的皮质,新皮质又称同型皮质,一般可分为六层。人类由于新皮质的高度发达,它约占全部皮质的96%。大脑皮质含有许多锥体形的神经细胞、其它各型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一般可分为六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层、内颗粒层、内锥体层、多形层细胞层(图10-30,31)。分子层在皮质的最浅层,内含少量水平细胞和星状细胞及许多横行纤维。外颗粒层含小型锥体细胞和少量星形细胞,有髓纤维较少。外锥体层
含中、小型锥体细胞,以中型锥体细胞为主,其轴突与皮质各层间、各部位间和左右半球间联络及连合,经过错综复杂的广泛联系,对进入皮质的各种冲动进行综合分析。内颗粒层是密集排列的星形细胞,特异性上行纤维主要进入该层与星形细胞形成突触,后者与其它细胞进行广泛联系。内锥体层含大型锥体细胞,在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还有巨型(Betz)锥体细胞,锥体细胞的轴突与第六层梭形细胞的轴突组成传出纤维,下行到脑干、脊髓,并通过脑神经、脊神经将冲动传到有关部位。多形细胞层含梭形和三角形的神经细胞和星状细胞。枕叶(图10-34)。前连合为前后两个弓形纤维束组成,呈X形,位于穹窿的前方,主要连合两侧额叶,小部分连合两侧嗅球。穹窿是嗅胞的连合纤维,也是嗅脑的投射纤维,纤维自海马传向下丘脑的乳头体,其中一部分连接两侧海马,纤维先向后再弓形向上紧贴在胼胝体的下面,然后再弯曲向下终于乳头体。(2)联络纤维
是联络同侧半球内各部皮质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络相邻脑回,长纤维联络本侧半球各叶,如上纵束联络额叶、顶叶、枕叶;下纵束联络颞叶、枕叶;钩束联络额叶、颞叶,扣带联络边缘叶。(3)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纤维。可分投射传入纤维和投射传出纤维。①投射传入纤维丘脑皮质束:是丘脑发往大脑皮质的纤维(包括丘脑前辐射和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是外侧膝状体发往枕叶皮质的纤维。听辐射;是由内侧膝状体发往颞叶皮质的纤维。②投射传出纤维;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皮质脑桥小脑束:包括额桥束和枕颞桥束,二者经脑桥核中继后到小脑。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内囊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构成,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图10—32,33,36),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和分化,不同的皮质区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脑区称为“中枢”。而这些中枢只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皮质的其他部分也有类似的功能。当某一中枢损伤后,其他有关脑区可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该项功能。因此。大脑皮质机能定位的概念是相对的。此外、除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一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更复杂和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称为联络区。
l.第1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第4区和第6区(囹10—39).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都是正的较常用的是Brodmann的52区。按此分区法,第一运动区为4、6区,第一感觉区为3、l、2区,第一视区为17区,听区为41、42区(图10-37,38)。在人类,还有第2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动区。第2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盖部皮质,管理上、下肢运动。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方,即在额上回的内侧面。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的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②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测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肉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面上部肌、眼球外肌、咽喉肌、呼吸肌和躯干肌、会阴肌;③在该区身体各部代表范围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例如手的代表区比足的大很多。第1躯体运动区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传来的信息。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
4.听区位于大脑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41,42区),每侧听区接受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因此,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引起全聋。2.第1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包括3、1、2区(图10-40)接受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党。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也是正的。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与小腿和会阴部的感觉有关中央后回的最下方与烟、舌的感觉有关;②左右交叉,一侧躯体感觉区管理对侧半身的感觉;③身体各部在该区内投射范围的大小与形体的大小无关,而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例如手指和唇的感受器最密,投射范围也较大。人脑的第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前回和后回下面的岛盖部皮质,与第2躯体运动区相重叠,与双侧感觉有关。Wernicke区,将文字的视觉形式与相应的听觉形式联系起来,以后的过程与上述相同。
(四)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由法国解剖学家Broca(1878)提出来的“边缘叶”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用以表示新皮质下面围绕着脑干的那些部分。(4)阅读中枢(视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39区)人靠近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上述各语言中枢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能力需要大脑皮质几个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Wernicke提出了在大脑中产生语言的模式,例如听到别人说的话,然后用口语回答,其过程是:首先听觉信息传至听区(颞横回)产生听觉,再传到颞上回后部的听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理解话的意义,经过分析综合后,再通过弓形束神经纤维将信息传至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在此激发起一个详细的发音程序,再传到运动皮质的颜面区(中央前回下部),运动皮质控制唇、舌、喉等处的肌肉运动而形成语言。又如看到文字读出声来,其过程是:视觉信息首先传至视区产生视觉,然后传到角回(视性语言中枢)理解文字的意义,再传到一般认为边缘叶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胼胝体上回、下托)、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和梨状叶(前梨状区-外侧嗅回、杏仁周区、内嗅区)等五部分。边缘叶与附近的皮质(额叶眶回后部、岛叶前部、颞极等)以及功能上密切联系的一些皮质下结构,如隔核、杏仁核、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中脑内侧被盖区等,总称边缘系统,它们在结构上、功能上密切联系,主要功能不仅与嗅觉有关,更与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记忆等有密切关系,由于边缘系统通过下丘脑影响一系列自主神经活动,故有人称它为内脏脑。在一些低等动物(两栖、爬虫)的边缘叶大部分结构接受嗅系统的大量投射纤维,所以边缘叶又被看成嗅脑(嗅脑是对环境进行嗅分析的)。嗅脑是属于皮质中最古老的,在不同的动物是不同的,灵长类属钝嗅型,嗅脑不发达。嗅脑的周围都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三者合称嗅叶),嗅三角向后终于前穿质。嗅脑的中枢部包括(颞叶的)海马旁回前部、海马、齿状回、杏仁核等。(五)侧脑室侧脑室是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含透明脑脊液,两侧脑室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侧脑室中央部位于顶叶内,由此发出三个角。前角伸入额叶,后角伸入枕叶,下角伸入颞叶,在下角的室底,有呈弓状隆起的皮质称海马,其内侧有呈锯齿状的窄条皮质称齿状回(图10一44)。脑脊液对维持脑组织的渗透压和颅内压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也起淋巴的作用,此外,因其充满在脑和脊髓周围,故有缓冲外力、减少震荡的作用。三、脑的血液供应供应脑的动脉来自成对的颈内动脉和推动脉。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等。1.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分支,经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其主要分支有(l)大脑前动脉主要分布于大脑半球额叶、顶叶的内侧面、背外侧面的上部及额叶底面一部分。左、右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连。(2)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主要分布于大脑半球背外侧面和岛叶(3)后交通动脉它向后与大脑后动脉吻合。2.椎动脉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穿行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人颅腔。左右椎动脉在脑桥腹面下缘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后者发出脑桥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及小脑上动脉等,供应脑干和小脑,基底动脉至脑桥上缘分成左、右大脑后动脉,分布于大脑半球的枕叶及额叶的底面。两侧的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连,同侧的颈内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相连,在脑底形成一个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作的多角形环称大脑动脉环,此环具有调节脑血流供应和均衡血液配布的作用。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浅深两组,浅静脉收集皮质及浅部髓质的静脉血;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等处的血液,小静脉自皮质及髓质发出后逐级汇合,最后汇成几条较大的静脉注人硬脑膜窦,再入颈内静脉.第五节脊神经脊神经是与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共31对,其中预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很在椎间扎处合并而成。前根为运动性,后根为感觉性,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称脊神经节,是由感觉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形成的。一、脊神经的成分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有四种纤维成分(图10-46)。①躯体运动纤维是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骨路肌,支配骨骼肌的活动。②躯体感觉纤维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自后根人脊髓,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肉和关节的感受器,可将皮肤的外感觉冲动和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传入脊髓。③内脏运动纤维是由脊髓颈8~腰3节段的侧角及脊髓骶部2~4节段中间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前根至脊神经,分布于胸、腹腔脏器的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④内脏感觉纤维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周围突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心血管内的感受器,传导胸腹腔脏器的一般内脏感觉冲动。二、脊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脊神经一般分肌支、皮支和关节支。分别分布于相应的肌肉、皮肤和关节。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交通支及脊膜支。前(腹侧)支粗大,是混合性的。脊神经前支中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各支分别先交织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等,然后发支分布于颈、胸、腹、会阴和四肢的肌和皮肤。后(背侧)支较细,是混合性的,自脊神经发出后向后行走,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的肌,以及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脊膜支细小,自脊神经干发出后,由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交通支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下面略述脊神经前支及其各丛。(-)颈丛颈丛由颈神经l~4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伸出,由丛发出肌支和皮支。1.皮支主要分支有①枕小神经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②耳大神经分布于耳廓及附近的皮肤。③颈皮神经分布于颈前部皮肤。④锁骨上神经分布于颈侧都、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2.肌支主要是隔神经。隔神经(C3-5)为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后在颈部垂直下降,经胸廓上口人胸腔下降至隔。隔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隔肌运动,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部分腹膜和肝、胆等处,(二)臂丛臂丛由颈神经5~8和胸神经1的前支组成。组成臂丛的神经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每个干在锁骨上方又分为前、后两股。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合成后束。三束分别从内、外、后三面包围腋动脉,在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图10-47)。臂丛的主要分支有:1.正中神经(CS一TI)由臂丛的内侧束和外侧束发支合成,在肱二头肌内侧缘下降(图10—48)经肘部至前臂的浅、深屈肌之间向下至手掌。肌支支配2.尺神经(C7-TI)由臂丛内侧束发出,在肱动脉内侧下行,至前臂前面在尺侧下降至手掌。发肌支主要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及手肌的大部分,皮立分布于手背面尺侧半和尺侧两个半手指、手掌面尺侧半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皮肤(图10-48,49)。前臂前群肌的桡侧半和手的大鱼际肌;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及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并至相应的指背2、3节的皮肤。3.桡神经(C5-TI)发自后束,是臂丛发出的一条粗大的神经。桡神经发出后经肱3头肌深面、肱骨背面的烧神经沟斜向下外,至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两支至前臂。烧神经的肌支主要支配上臂背面及前臂背面的伸肌,皮支分布于上臂背面及前臂背面的皮肤、手背桡侧半及挠侧两个半手指的皮肤(食指、中指只到近侧指间关节)4·腋种经(CS-6)起自后束,主要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于肩部及臂后部的皮肤。5.肌皮神经(C5-7)发自外侧束,在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下降,肌支主要支配肱二头肌、肱肌。皮支分布于前臂外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良生活习惯》课件
- 2024年版特定股权转让与业绩保障协议版B版
- 房本除名登记协议书
- 2024年新型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绥化货车资格证考试题
- 《狼性臧其超作品》课件
- 2025年莱芜驾校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聊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 2025年防城港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
- 《初中作文结构篇图》课件
- 并购功夫:2015本土并购十大经典案例详解
- 宇通客车新媒体运营与传播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形考1-5标准答案
- 租赁房屋交接清单49226
- 公司4M变更申请通知书
- 设备安装成品保护及防异物图示课件
-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16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 进度款申报表
- 纺织品抽样方案
- 栏杆、栏板、扶手施工组织方案
- 竣工决算审计服务方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