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清朝实行“推丁入亩”,从此在中国赋税史上存在了约200年被彻底废除的赋税是(
)A.田赋 B.人头税 C.徭役 D.实物税2.欧阳修在《旧唐书·食货志》写道一种税制的起源时说:“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欧阳修所指的是(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3.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两税法推行后(
)A.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富国强兵得以实现C.国家对农民控制相对松弛 D.法律建设卓有成效4.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这表明(
)A.明朝商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D.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5.秦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赋税苛重 B.徭役沉重C.兵役繁重 D.刑罚严酷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消了计划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C.为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 D.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7.中国历代都高度重视户籍编纂工作。以下有关史实正确的是(
)A.汉朝由御史大夫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地方也有专人负责B.东晋不时进行“土断”,使黄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C.隋朝建立后,命州县官进行“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D.清朝乾隆年间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不再登记人口数量8.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千万左右,清康熙时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九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
)A.清朝管理疆域扩大 B.农耕面积增加C.地丁银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D.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9.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率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其中户税部分以征钱为主(过去租腐调以实物征收为主),农民需将自家出产的绢帛等实物变卖。这一措施(
)A.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B.加强对农民人身束缚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二、填空题10.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____繁杂多变。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____。11.结合教材P85单元导读归纳本单元阶段特征。1.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______发展的产物,___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____、____到___演进过程。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______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并________。3.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实行_______,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材料二: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T;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问题:(1)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解析1.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银纳入田亩,从此中国赋税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被废除,B项正确;“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没有废除田赋、徭役,排除AC项;明朝赋税制度“一条鞭法”就实行赋役征银制度,且“推丁入亩”废除的是人头税,和D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C【详解】根据“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可以看出是以夏秋两季收税,这是唐朝的两税法,故C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3.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税法使中国古代的赋税征收由以人为主到以资产为主,这种转变使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故选C;“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两税法并没有使唐王朝再度兴盛,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两税法属于赋税制度的变革,不属于法律建设的内容,排除D。4.D【详解】明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税才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故A项错误;明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亦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由材料“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可知材料中开支项除有军费外,还有防汛等工程费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国家征收商税既可满足政府的财政开支需求,同时又可防止对农民征收重税,利于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5.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和工程建设,苛重的赋税导致“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故选A项;徭役是指人民为国家承担义务劳动,兵役是指男子被征召至军队,这些都与“男子力耕不足粮饷”的描述不符,排除BC项;刑法严酷指的是秦朝的统治措施,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6.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才开征个人所得税,这主要是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D项正确;此时国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排除B项;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期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以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C项正确;御史大夫主要掌管监察权,户籍管理主要由计相负责,排除A项;土断主要指的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将白籍转变为黄籍,以此增加税收,排除B项;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说明人口登记的现象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清初实行“地丁银”制度后,汉唐以来实行了近两千年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意味着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这是导致清朝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清朝疆域扩大并不会导致人口激增,排除A项;耕地面积的扩大不会导致人口激增,排除B项;D项与人口增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根据材料“户税部分以征钱为主”可知,两税法部分税收以征钱为主,促进了商品交换中货币的流通,这显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两税法部分税收以征钱为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以资产为宗,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束缚,符合历史发展潮流,A项错误,排除A项;B项错误,两税法的推行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束缚,不是加强了人身束缚,排除B项;两税法的实行不能起到抑制地主兼并土地的作用,两税法的推行是在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强的趋势下做出的税制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10.
附加税
募役法【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故填空1.附加税;2.募役法。11.
商品经济;
货币;
海贝;
金属;
纸币的;
世界市场;
不断完善;
赋役制度;
关税;
个人所得税。【详解】①: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①处填写商品经济;②: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②处填写货币;③: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③处填写海贝;④: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④处填写金属;⑤:结合所学可知,中外货币发行和使用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⑤处填写纸币的。⑥: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⑥处填写世界市场;⑦: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⑦处填写不断完善。⑧: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是:关税、个人所得税,⑧处填写赋役制度;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是:关税、个人所得税,⑨处填写关税;⑩: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是:关税、个人所得税,⑩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答辩-学前教育
- 组件封装工艺流程
- 婚庆策划居间协议模板
- 自助便利店创业计划书
- 老年护理与老年人安全保护
- 实验室翻新附加合同范本
- 端子压接机安全操作规程
- 咖啡连锁店装修协议样本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2024清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大数据财务分析》教学大纲
- 状语从句(练习)-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 DB11∕T 584-2022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JJF 2156-2024材料热膨胀仪校准规范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医学教材 鼻窦病变的CT和MRI诊断思路解析
- 2024年河南省机关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培训考核高级工技师《职业道德》题库
- 2023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 综合港区海水淡化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
- 2021年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