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病防控挑战与应对第1页/共97页报告内容一、慢性病概述二、慢性病流行情况三、慢性病国际防控策略四、慢性病国内防控措施与行动第2页/共97页一、概述疾病发展史饥荒与瘟疫期传染病下降期退行性与人为疾病期延迟退行性疾病期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期疾病模式进入第五期第3页/共97页第4页/共97页WHO确定的慢病名称为: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生活习惯病(日语)慢性病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是相对于传染病和急性疾病而提出的一组疾病总称。一般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善而得到控制。伤害虽然不属于慢病,但同慢病相似,其发生一般与生活行为相关,防治措施也与慢病防治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可以作为广义上的慢病范畴来认识。第5页/共97页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恶性肿瘤、代谢异常综合征、精神异常和精神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骨性关节病等。第6页/共97页特点发病隐匿,潜伏期长慢病是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器官损伤逐步积累而成,多发于老人,但真正致病始于早期。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病因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骨牌效应”一种致病因素可以与多种疾病相关;一种疾病往往会造成另一种疾病的发生病程长,健康损害和社会负担严重患病人数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第7页/共97页常见误区
慢性病不能防治,迟早都要发生。儿童不会得慢性病。慢性病起病慢,等老了再预防也不迟。只要活得潇洒,少活几年也无所谓。人有旦夕祸福,得了冠心病、脑卒中或肿瘤都是天意。第8页/共97页二、我国慢性病流行情况第9页/共97页慢病行为危险因素情况18岁及以上居民慢病行为危险因素情况经常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10分钟业余锻炼。
男性现在每日吸烟率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5克的比例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的比例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400克的比例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者中过量饮酒的比例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47.0%80.9%83.4%52.8%17.4%11.9%第10页/共97页80.9%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5克(2010年)。盐摄入量过高数据来源:1982、1992、2002年营养调查(称重法);2010年中国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食物频率法)食盐酱油2010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10.6克
(克/标准人日)第11页/共97页资料来源:1982、1992、2002年营养调查(称重法);2010年中国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食物频率法)食用油摄入量过高2010年中国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摄入量49.1克。83.4%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2010年)WHO推荐量25克克第12页/共97页烟草暴露中国15-69岁人群现在吸烟率农村(年)来源: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第13页/共97页膳食结构改变第14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第15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第16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第17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超重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心血管年报(高血压);
2010年中国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3.05亿1.20亿>2亿3293万9681万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第18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数据来源:肿瘤登记地区1998-2008年癌症发病、死亡数据。癌症发病、死亡呈增长趋势单位:1/10万男性发病女性发病女性死亡男性死亡第19页/共97页主要慢病流行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死因回顾调查和疾病监测中国人群死因构成,1973-2009未知伤害其他慢性病COPD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母婴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国人群慢性病死因构成逐年增加男性发病第20页/共97页(死亡率按2000年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
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所列国家中最高,比欧美国家高4-5倍,比日本高3.5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接近美国、英国、法国,高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高于各国;我国心脏病死亡率水平低于印度,接近美国和英国,明显高于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和泰国。国家总计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国661.5149.4139.5110.3100.162.017.911.59.1-14.2美国543.531.9134.438.6123.546.820.624.712.17.316.0日本364.345.0119.216.038.239.415.17.57.70.58.2英国516.843.7142.734.4106.025.625.89.36.75.75.1法国442.928.2141.619.346.948.423.615.96.43.97.4澳大利亚417.033.4126.924.384.835.213.515.48.05.06.0印度1,291.5122.0108.788.8261.2116.743.325.016.157.6211.3泰国856.465.1129.269.787.573.631.450.633.611.5182.5中国与部分国家常见死因死亡率(1/10万)比较第21页/共97页慢病与疾病负担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69%伤害传染病、产科疾病、围产期疾病和营养不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研究,2009年。第22页/共97页慢病对劳动力人口的威胁第23页/共97页社会经济决定因素贫困贸易协定农业和交通政策资本流动跨国公司的行为健康效应对健康的影响早死和伤残家庭效应对家庭的影响生产力降低医疗费用宏观经济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受损慢病共同危险因素烟草使用高脂、高盐、高糖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过量饮酒发展目标MDG1贫困MDG4儿童健康MDG5妇女健康MDG6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目标障碍慢性病心脏病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目标障碍目标障碍贫困、慢病和千年发展目标(MDG)第24页/共97页1985-2010年中国7-18岁学生肥胖检出率变化趋势肥胖检出率(%)第25页/共97页
慢性病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第26页/共97页三、国际慢性病防控策略第27页/共97页慢性病病因链图第28页/共97页影响个体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因素第29页/共97页影响个体膳食习惯的生态学模型第30页/共97页慢性病发生:贯穿生命全程第31页/共97页四种疾病,四种可控危险因素病种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有害饮酒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第32页/共97页WHO欧洲区慢性病防控策略第33页/共97页WHO应对全球慢性病的相关策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全球战略行动计划》第34页/共97页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策略2008年5月28日,WHO通过议题文件——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行动计划,提出6项目标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提高非传染病在发展工作中的优先程度,把预防非传染病纳入所有政府部门的政策中去;制定和加强国家非传染病防控政策和计划;促进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以减轻非传染病共有的主要可变危险因素:使用烟草、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和有害使用酒精;促进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研究;促进在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领域的伙伴关系;监测非传染病及其决定因素,评价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的进展。第35页/共97页WHO综合策略通过实施综合防治策略,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如能控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以及超过40%的恶性肿瘤。综合策略概括为3点: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即通过整合的卫生服务功能和基本的公共卫生行动,促进降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及以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契机的控制烟草行动;整合一、二、三级预防,特别是面向人群策略和面向高危个人的策略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通过健康促进及多部门和各学科间的密切协作来控制慢性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第36页/共97页芬兰冠心病死亡率与危险因素变化#,制订国家政策;国家舆论支持;农业部门改变种植结构和方式;食品企业改变加工方式;使用营养标签;超市改变食品摆放模式;加强营养宣传;物价部门出台相关物价政策;控制吸烟,创造无烟环境第37页/共97页1998年美国癌症死亡率自30年代以来首次下降2002-2004年大部分癌症呈下降趋势,结直肠癌降幅最大,肺癌开始下降归因于一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技术完善,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控烟、预防病毒感染、控制肥胖、限制酒精摄入、乳腺筛查等
慢病策略--美国第38页/共97页美国2020促进心血管健康战略目标特点:强调健康而不是疾病健康程度等级定义:较差、一般、理想评估指标:体质指数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吸烟情况总胆固醇水平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全美心血管健康改善率达20%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减低20%
心血管健康没有疾病理想的健康因素理想的行为方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水平血压理想健康因素理想行为方式保持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第39页/共97页慢病政策--日本健康日本21世纪计划(2000-2010年)
内容:营养与饮食、身体活动与运动、休息与精神健康、控制烟酒、牙齿保健、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癌症预防食育基本法(2005年)
政府必须制定推进政策,每年向国会提交报告特定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2008年)
目标:4年内减少超重人口10%,7年内减少25%
实施:40-70岁人群特定体检,有问题者干预制度:可使用保险金支付体检和指导费用处罚:超重者6个月仍不见效自动离职企业处以罚款第40页/共97页四、国内慢性病防控措施与行动第41页/共97页我国防控策略要点制定和倡导有利于健康的政策,制定全国综合性慢病防治规划、专项行动计划;采用健康促进策略,综合控制主要慢性病共同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危个体和慢性病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和提供康复服务;普及慢性病急性事件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减少病残和死亡;强化慢性病监测与评估;发展人力,加强培训;促进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研究。第42页/共97页1.2.3目标1升:提升居民健康行为水平2早:早诊断、早治疗3降:降低发病、降低病死、降低病残第43页/共97页3.3.3措施面向三个人群关注三个环节运用三种手段一般人群高风险人群患病人群规范化管理早诊早治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第44页/共97页4.4.4重点四种重点慢性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种主要生物指标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四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过量饮酒第45页/共97页慢性病监测控制的基本信息需求危险因素流行情况?(通过调查,BRFS,吸烟、酗酒)辖区内有多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患者?发现了多少?有多少得到了控制?(通过慢病危险因素调查)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管理的情况?(社区健康档案)辖区内有多少脑卒中病例、急性心梗事件?康复情况?医疗花费?(通过医院)辖区内有多少恶性肿瘤病例?康复情况?医疗花费?(通过医院)辖区内有多少因慢性病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医院死因登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级上报)第46页/共97页慢性病监测框架的科学依据——慢性病病因链图慢性病监测示意图(2009)第47页/共97页问卷调查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饮食慢病及其控制等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慢病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省,79个监测点3万余人慢病监测覆盖31省及新疆兵团162个监测点近10万人20102004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慢病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省,160个监测点5万余人2007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第48页/共97页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监测点分布第49页/共97页重点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试点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及时采集和掌握试点地区脑卒中、急性心梗和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发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管理统计数据。掌握试点地区慢性病发病信息和病例管理的工作进度和效果。探索通过与医院HIS系统或健康档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的路径和可行性。“十二五”期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第50页/共97页依托监测数据的大量政策报告第51页/共97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各有侧重。第52页/共97页各级疾控机构的职责各有侧重。第53页/共97页第54页/共97页第55页/共97页医院: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及县级医院第56页/共97页2023/4/85757
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
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慢性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
慢性病防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第57页/共97页保障措施社区诊断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和管理患者管理截至2011-2012年,全国30省份累计创建140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第58页/共97页中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困难尚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尚未成为全社会行动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均防治体系尚不健全卫生信息系统不完善防治效果与其它国家存在差距第59页/共97页美国NHANES-I1976-80美国NHANESII1988-91美国NHANES-IV2007-8中国高血压调查1991中国NNAHS2002知晓率51%73%80%27%30%治疗率31%55%73%12%24%控制率10%29%50%3%6%美国资料为18-74岁人群,中国资料为15岁以上人群资料来源:JNCVI;
JAMA.2010;303(20):2043-2050;陶寿淇等,中国高血压杂志1995。中美两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第60页/共97页高血压防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肾、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改变。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第61页/共97页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2亿多。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我国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处于较差水平。约有1.5亿高血压患者面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每年因为心肌梗死、脑溢血和中风等猝死的有二百六十多万人。第62页/共97页预防高血压应对措施合理的膳食,减少食盐的摄入减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规律作息合理选择非药物治疗坚持服用药物(降压药、补阿司匹林、叶酸)第63页/共97页高血压与盐减盐依据与背景第64页/共97页食盐过高引起高血压证据流行病学
50多个人群研究和Intersalt等国际大型调查移民流行病学如肯尼亚移民干预实践
葡萄牙村庄试验,新生儿干预遗传学
遗传缺陷影响肾脏排钠功能生理机制
血浆钠
动物试验
盐引起血压升高(黑猩猩)荟萃分析
减盐与降SBP有剂量-效应关系死亡率研究
队列研究荟萃分析,减盐降低CVD和卒中死亡率结局事件
美国高血压试验,台湾退伍老兵富钾盐干预第65页/共97页血压盐敏感性(Saltsensitivity)
☆遗传性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钠离子代谢异常、肾排钠功能障碍、钠潴留,继而造成的一系列参与血压调控的病理生理改变第66页/共97页GenSalt各期干预平均收缩压反应第67页/共97页每日钠盐增加5-6g,收缩压升高3-6mmHg钠、钾是人体内的宏量元素,分别占体重的0.15%、0.35%,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钠则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调节生理功能等。人体内的钾和钠必须彼此均衡,过多的钠会使钾随尿液流失,过多的钾也会使钠流失。钠会促使血压升高,钾可激活多种酶,对肌肉的收缩非常重要。成人RNI:钠2200mg,钾2000mg第68页/共97页钾的摄入量或钾/钠比值与血压、心血管健康关系不容忽视
“低血压人群”“工业化国家”<50mmoL>150mmoL100-400mmoL30-70mmoL钠摄入量钾摄入量钠摄入量钾摄入量K:Na>3.0K:Na<0.4第69页/共97页12345678115/75135/85155/95175/105507090130170钾/钠比1:3钠170mmol钾55mmo1钠70mmol钾70mmo1钾/钠比1:1Intersalt研究分析显示,尿钾/钠比从
1:3升至1:1使收缩压下降3.4mmHg第70页/共97页中、日、美三国中年男性日均钠钾摄入量对比钠摄入量钾摄入量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245mmoL211mmoL163mmoL38mmoL49mmoL74mmoL钠摄入量钾摄入量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245mmoL211mmoL163mmoL38mmoL49mmoL74mmoL第71页/共97页减盐策略减钠补钾策略减钠:绝对减钠补钾:蔬菜水果、低钠盐宣传教育取得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共识支持性环境加工食品:食品营养标签法、低盐食品餐饮环境: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推进销售环境:低盐专柜、知识宣传重点人群策略支持人群:领导者、厨师、家庭妇女、干预人群:高血压患者、中小学生第72页/共97页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膳食成分以谷类为主每日盐的摄入不超过6克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最好不饮烈性酒保持饥饱适当第73页/共97页糖尿病防控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受糖尿病威胁的总数达到4000万人,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第74页/共97页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三多一少”。诊断符合以下三项之一: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第75页/共97页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得病机会是一般人3-5倍;女性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过巨大儿者;年龄大于45岁者:占糖尿病人群的80%;脑力工作负担重及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者;肥胖人士:85%有肥胖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痛风者;出生时为低体重儿。第76页/共97页糖尿病的应对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认识糖尿病的危害,尤其是并发症的严重性婴幼儿时期要防止病毒感染(风疹.腮腺炎.柯萨奇)控制体重(肥胖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胰岛素不敏感)饮食低脂低糖加强运动,调节情绪,防止应急状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第77页/共97页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不要暴饮暴食,以免积聚过多热量令身体肥胖限制糖、甜食、酒、盐的摄入量控制总能量摄入。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例如蔬菜、水果、未经精制的全麦面包、糙米等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第78页/共97页超重/肥胖的防治
超重/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使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第79页/共97页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分级(中国,成人)
级别BMI
体重过低<18.5
正常18.5~23.9
超重24.0~27.9I度肥胖28.0~31.9II度肥胖32.0~35.9III度肥胖≧36第80页/共97页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第81页/共97页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有肥胖家族史:遗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进食过量、喜食高脂高能量食品运动量过少饮食习惯:的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受刺激,迷走神经兴奋,食欲亢进内分泌与代谢异常:如胰岛素分泌过多等第82页/共97页超重/肥胖的饮食注意事项应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和饭量,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第83页/共97页高脂血症的防治空腹总胆固醇≥5.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越低越好)甘油三酯:≥1.70mmol/L第84页/共97页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拖“垃圾胆固醇的车”——越高越好!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中垃圾——越低越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判断“垃圾”是否被清除干净(最好<3,当然,“好和坏”胆固醇都在理想状态更好)。第85页/共97页血脂中的恶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过高伤胰腺。一般情况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是一对冤家,高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就低;目前认为,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甘油三酯对心脏的危险要小一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合起来就危险了——代谢综合征。第86页/共97页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蛋白质的产物,主要受遗传和维生素代谢的影响。同型半胱氨酸不是血脂,也不会跑进动脉内,但它会使动脉变僵硬。同型半胱氨酸越多,胆固醇就越容易跑进动脉内。同型半胱氨酸高的治疗方法就是补充维生素,主要是补充叶酸(补叶酸要规范)——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接近增高水平(10~15umol/L)时,就需要每天补充0.8毫克叶酸了。一般超重、临界高血压每天补充0.4毫克叶酸。第87页/共97页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能量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胆固醇摄入过多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摄入过多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第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人版选修4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水上运输合同标的船舶检验与维护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升级施工劳务分包合同4篇
- 担保合同信息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线上线下同步促销活动合同4篇
- 沿街旺铺租赁合同(2025版)6篇
- 2025年度门卫劳务与社区治理合作合同4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