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2.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3.每个蒲公英的种子都有一把小伞,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4.白桦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中缺乏白桦生长所需的元素()

5.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6.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8.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A.气相型B.沉积型C.水循环D.A+B+C

10.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并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B.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C.土壤水分过少,使土壤内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减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慢,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12.自然界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向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者都是

13.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A.磷B.钙C.氮D.铁

14.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有机整体

15.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生物群体环境

B.可以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超级生物

C.生物地理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同义语

D.某些生态系统为封闭系统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19.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20.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21.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兰奎特

2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3.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24.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25.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A.红豆杉B.玉米C.柔毛冷杉D.云杉

26.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

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

27.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28.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种群的()

A.实际增长率B.自然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瞬时增长率

29.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30.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31.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A.沼泽B.深海C.沙漠D.果园

32.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33.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34.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A.多种生物种群B.共生生物种群C.伴生生物种群D.共建种群落

35.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6.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37.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38.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3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40.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41.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42.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这是植物的()。A.形态适应B.结构适应C.行为适应D.生理适应

43.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

44.我国西北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演替发展的最后群落是()

A.桦树和山枸B.杂草群落C.桦、山枸、桤木D.云杉林

4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6.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47.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8.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B.2个层片C.3个层片D.4个层片

49.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不等的

B.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配合的

C.生态因子可以相互替代

D.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相同

50.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作物不同,需水临界期也不一样。如()。A.小麦是发芽期B.水稻是苗期C.花生是结果期D.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

二、填空题(20题)51.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将植物分为______、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等三类。

52.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53.根据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可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__________植物两大类。

54.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55.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56.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叫做________。

57.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______系统。

58.广义的共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9.群落交界处是______,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换的地点。

60.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61.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62.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学科,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63.一个种类没有受到另一个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的生态位叫______。

64.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______。

65.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6.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67.犬科、猫科和啮齿类动物把含有特殊气味或外激素的粪尿或身体的其他分泌物涂撒在比较暴露的地方,如树干、石头、草丛上。这种行为是动物的______行为。

68.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9.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______。

70.种群密度可分为原始密度和______密度。

三、判断题(10题)71.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72.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73.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间的循环属于生物循环。()

A.正确B.错误

7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5.实验研究是利用实验的条件模拟某种生态状态,研究其中的一些条件的变化,观察它们对生物的存活、繁殖、行为等特征变化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种内、种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76.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A.正确B.错误

77.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8.在引种工作中水稻南种北引则生长期延长。[]

A.正确B.错误

79.农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机械化农业。()

80.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逻辑斯蒂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82.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83.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4.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

85.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五、论述题(2题)8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7.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A

7.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8.C

9.D

10.B

11.A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D

21.B

22.A

23.B

24.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25.B

26.D解析: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D。

27.D

28.C

29.D

30.C

31.A

32.B

33.B

34.D

35.B

36.A

37.A

38.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39.D

40.B

41.B

42.D

43.C

44.D

45.A

46.D

47.D

48.A

49.B解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相互补偿;生态因子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作用不同,故四项中只有B项正确,选B。

50.D

51.湿生植物

52.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53.陆生陆生

54.荒漠荒漠

55.湿润区

56.焚风

57.开放开放

58.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59.生态交错区

60.土壤侵蚀

61.温室效应

62.马世骏马世骏

63.基础生态位

64.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65.共建种群落

66.生理辐射

67.标记领域

68.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腐食动物;杂食动物

69.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70.生态生态

71.Y

72.N

73.A

74.N

75.Y

76.A

77.B

78.B

79.N

80.A

81.(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82.((1)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为年龄结构。(2)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如下:①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下宽上窄(或答: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处于增长期。②稳定型。年龄锥体呈倒钟型,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③衰退型。年龄锥形底部窄,上部宽(或答: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

83.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发生的演替;(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发生的演替;(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

85.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86.(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