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老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知名称。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老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一样。④请学生完好表达长方体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老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步学生迁移类推的才能和计算才能。3.培养学生标准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3〕3个1/5是〔〕,4/7是4个〔〕。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考虑并答复:1/8+3/8,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这样考虑: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1/8和3/8的分母一样,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一样,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板书:1/8+3/8=1+3/8=4/8=1/2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即时练习1/5+1/52/7+3/77/10+1/102.同分母分数减法。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3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学习目的:〔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可以比拟纯熟地;〔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分数;〔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局部内容。学习目的:〔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可以比拟纯熟地计算分数加、减法。〔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难点: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关键:理解“只有一样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课时安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的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可以正确计算比拟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拟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测评反思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2、填一填〔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3〕3个1/5是〔〕,4/7是4个〔〕。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例如1。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提示: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2、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注意:1、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3、提问:1、整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一样吗?2、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出例如2提示:1、要求还剩多少瓶矿泉水,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一样吗?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4。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三、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标签:实用资料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4一、教学目的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络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才能。二、编排思想1.探究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3.应用规律。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详细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综合应用粉刷墙壁一、教学目的稳固有关外表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p信息的意识和才能。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2.搜集数据。3.整理数据、分析^p与比拟信息。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三、教学建议1.因本理论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2.室内教学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考虑,应该如何整理分析^p搜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4.活动完毕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立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一、教学内容课本P27~30例1、例2。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掌握它们面、棱、顶点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才能,以及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四、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五、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正方体:1.2〕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2.出示搜集的各种物体:这些图形同刚刚的图形有什么不同?[设计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络。]〔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师出示一些教具,学生拿出搜集的学具。将这些物体进展分类,可以分为几类?〔2〕学生小组研究汇报:根据围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长方形围成和由正方形围成的。〔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1〕〔4〕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5〕关于长方体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师拿出长方体教具,学生拿学具,师给出面、棱、顶点、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概念,并板书。2.长方体的特征。〔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3〕〔1〕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你来猜测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2〕怎样验证你的猜测?3.学生验证。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通过量长和宽计算;〔2〕剪下比一比;〔3〕将其中一个面描在纸上,用另一个面比照。4.汇报结论: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不同的发现吗?〔也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5.老师重点带着学生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大家再来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还有什么特征?6.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怎样验证?〔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一、二〕7.学生利用学具验证。〔1〕测量;〔2〕用学具插一个长方体后,再比拟棱的长短。8.汇报:怎样插长方体,用了什么材料?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相等。9.重点研究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的特点。10.填写总结报告。11.认识长、宽、高。〔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学生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并量出长短。3.正方体的特征。〔长正方体认识:动画场景4〕〔1〕学生独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填表。〔长正方体框架制作:动画脚本场景三〕〔2〕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比拟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一样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三〕稳固练习1.下面的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2.写出下面各图的名称。3.观察实物图,然后填空。〔1〕橡皮的形状是〔〕。〔2〕橡皮的前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的面积相等。〔3〕橡皮的右侧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的面积相等。〔4〕橡皮的上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的面积相等。4.看图填空。〔单位:厘米〕长〔〕长〔〕长〔〕宽〔〕宽〔〕宽〔〕高〔〕高〔〕高〔〕5.判断。〔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1〕一张很薄的塑料纸,只有正反两个面。〔〕〔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一个长方体中有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4〕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20厘米。〔〕〔四〕全课总结在这节课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五〕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6一、教学目的: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3、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及分析^p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才能,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五、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今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生:不一样。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面的认识: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生:答复。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如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跟着老师一块儿摸一摸〔老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师:它的面是怎样的?生:是平平的。师:这样平平的面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生:6个面。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6个面吗?数一数。生:6个面。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面。〕这6个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注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师:如今,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师:如今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师:这位同学到底猜测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测的对吗?生:对。师:通过刚刚的观察,你发现长方体6个面都是什么形?生:6个面都是长方形。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呢?如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仔细观察一下。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6个面都是长方形。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4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一般情况下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通过刚刚的观察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师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如今请同学们齐读长方体面的特征。生:齐读。2、棱的认识: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如今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生:有割手的感觉。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生:12条。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依次数出长方体棱长。〕12条。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棱〕师:如今,大家一块来研究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边观察边用直尺测量,考虑一个问题:1、长方体12条棱按长短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带着这个问题,四个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分。〔师巡视〕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生甲:我们小组把12条棱分成了三组,最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较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最短的4条分成了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生乙:我们小组分成了两组: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师:到底这两组同学分的对不对呢?请同学观看大屏幕,显示1:最长4条分成一组,最短4条分成一组,剩下4条分成一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分成。显示2: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这两组同学分的对吗?生:都对。师:12条棱一般情况下分成3组,每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分成2组,一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有8条棱长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总结为〔师边说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3、顶点的认识: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生:有扎手的感觉。师:这样的顶点有多少个呢?如今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显示: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生:8个顶点。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呢?拿出你们的学具数一数。生:8个顶点。师:对,第三个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师板书:8个顶点〕师:〔出示课件〕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边说边用鼠标指三条棱〕生:不相等。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边说边用鼠标指长、宽、高〕。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学具边说边用手指〕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如今,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学具,老师用手指,同学们说出它的长、宽、高。〔师把教具竖放、横放、侧放、让学生说出长、宽、高〕师: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如今咱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电脑出示:练习题1〕三、课堂稳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八、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7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那么,并能正确的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叫加法、减法?二、教学新课1、学生自学例1和例22、学生提出问题。3、向学生提问:〔1〕为什么分母一样的分数,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2〕填空题:2/9+5/9表示〔〕个1/9加上〔〕个/1/9,一共是〔〕个1/9,就是〔〕。〔3〕3/4-1/4表示〔〕个1/4减去〔〕个1/4,还有〔〕个1/4,就是〔〕。4、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稳固练习1、看题目说出计算过程。2、完成应用题。四、本节课的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如何?2、为什么分母不便呢?3、最后的结果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8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识别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历,回忆特点,比照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二〕核心才能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进步分析^p比照,抽象概括的才能。〔三〕学习目的1.在认识长方体的根底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2.通过比照分析^p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四〕学习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六〕配套资施行资:《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考虑: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2.问题探究〔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长宽高〕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生自由发言。师:如今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预设: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展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如今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察目的1〔3〕比照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交流汇报后,老师用表格的形式进展整理。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拟,主动探究,从而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才能和归纳才能,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考察目的23.稳固练习〔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4.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课时作业1.〔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答案:〔1〕32分米、64平方分米〔2〕16厘米、16平方厘米解析:通过对正方体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根底。考察目的1、22.根据所提供的条件,答复以下问题:它的前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它的右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它的上面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答案:略。解析:通过“线”想“体”,再从“体”中找“面”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外表积打根底。考察目的1、2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9教学目的知识目的: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才能目的:通过操作比拟,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情感目的: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才能。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教学过程一、数学来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二、动手操作,在理论中归纳事物特征。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互相指导、评议。3、考虑: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4、选取适宜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程度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目光看事物。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一样的面。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一样的?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四、拓展应用用数学创造生活。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五、总结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局部?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六、作业布置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0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2)才能目的: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才能。(3)情感目的: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展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登得快?”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法?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拟。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拟。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拟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1)出例如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师:谁来列出算式?生:3÷10=0.3米3÷10=3/10米师:还是这根绳子,假如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生:3÷5=0.6米3÷5=3/5米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0.3=3/100.6=3/5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0.30.6问题:请你自己试着把0.3和0.6转化成分数。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2.这样转化的根据是什么?3.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注意什么?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2)师:试一试,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07=0.24=0.123=(3)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怎样能较快地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存两位有效小数)。师:如今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做。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2.这样转化的根据是什么?3.把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什么?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作汇报。(2)交流反响:请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本组比拟的过程及方法。其他同学质疑。(课件出示)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拟简便?你是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的?生:我认为把分数化成小数比拟更简便,因为不需要通分了。生: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存几位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存几位小数。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试一试: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存两位小数)。问题:说说你的想法。三、稳固应用1、师: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场时提到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拟吧!2、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些?问题:1.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2.你想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强调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及时作出评价。1.把0.7、9/10、0.25、43/100、7/25、13/47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拓展进步:你知道吗?下面这些分数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四、畅谈收获知识小结谁来说一说你今天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稳固知识作业:第78页练习十九,第3题、第8题、第10题。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1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络。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才能,开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生:正方体。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投影出例如3。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面、棱、顶点。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展看、数、量、比的理论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汇报:(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一样。(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3)正方体有8个顶点。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络。师:通过制作正方体,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到如今为止,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呢?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样点和不同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投影展示:一样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相等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师:如今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测,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假如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样画呢?板书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拟,从而浸透事物是互相联络的辩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记记忆,融会贯穿】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一样,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络,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络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毕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外表积作铺垫。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B类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相等特殊2.12a723.5×12=60(厘米)B类:72÷12=6(厘米)教材习题教材第20页做一做(1)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教材第21页练习五4.正方体10厘米6个9.CFD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2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例1。对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在此根底上给出概念。例1是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拟少,所以教材只要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是必须的。〔二〕核心才能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p、归纳的才能;在找100以内质数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分析^p和解决问题。〔三〕学习目的1、通过观察引导、归纳推理,理解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会有条理的分析^p和解决问题,并能纯熟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四〕学习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五〕学习难点正确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六〕配套资施行资:《质数和合数》名师教学课件、百数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复习〕〔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2〕观察找出的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规律?〔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师:刚刚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根据是什么?师: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2、问题探究〔1〕认识质数和合数①引导观察,分类考虑师:课前大家都找出了1~20各数的全部因数,谁来展示一下。生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是否正确。师:如今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大屏上〔课件出示〕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归纳小结。可以分成三类:有一个因数:1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5、16、18、20②认识质数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师:谁能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师: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③认识合数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拟,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小结: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师:谁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如今还剩一个1,它是质数还是合数?交流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⑤小结师: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明确:按照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找1~20各数因数,到课中观察因数的个数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类,从而引出概念。在理解概念的根底上,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明晰概念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2〕100以内的质数师:假如请你们找出100以内的质数都有哪些,可以怎样来找?生讨论汇报。预设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预设2:先把2的倍数画去,但2除外,画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3的倍数也可以……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拟简便一些?〔预设2的方法〕引导小结:利用百数表和2、3、5倍数的特征,选用筛除法去找质数。四人小组合作,利用百数表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考虑:在找的过程中,画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全班交流汇报,老师课件演示。【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依托小组活动,先制定找的方法,然后实际操作。在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完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3〕沟通联络,形成才能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自然数都可以怎样分类?学生交流后,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因数和1;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师:请大家结合所学的这些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随机抽取学生介绍,并适时拓展。3、稳固练习〔1〕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99〔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③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辨析: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学生举反例反驳。引导:你是怎样很快的找到这个数的,能说说方法吗?交流,明确:先写出所有的质数,再找其中不是奇数的。板书找的过程,并标注特殊数。引申:这句话怎样改就对了?交流,明确: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辨析:“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学生分组辨析,每两大组辨析其中的一句话。小组合作,用刚刚列举的方法找到特殊数。小组代表上台板演辨析的过程。比照,明确: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因为9、15等特殊数的存在,“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3〕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质数。15=〔〕+〔〕18=〔〕+〔〕22=〔〕+〔〕49=〔〕×〔〕4、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知道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并且知道质数和合数的定义。〔三〕课时作业〔1〕填空。①在1~9这9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质数是〔〕和〔〕,相邻的两个合数是〔〕和〔〕。②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这个三位数是〔〕。答案:①2和3;8和9②412解析:综合应用概念,纯熟找出1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考察目的1、2】〔2〕老师家的号码是多少?①八位号码从左到右排列,第一位上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一位数。②第二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第四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③第五位上是小于10的最大合数;第六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第七位上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最后一位上是8的最大因数。答案:62419918。解析:综合练习题目,既复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及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又稳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才能。【考察目的2、3】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3教材分析^p质数与合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根底上,引入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这局部内容也是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根底。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2.使学生经历探究质数合数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才能。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指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有18个学生要参加表演,表演节目分组排演,老师准备将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如今请同学们想一想,分一分,试试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怎样分适宜?二、自主探究,探究新知学生先独立考虑,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根本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1.直观操作。用圆片代表人,操作演示。2.除法计算。如18÷2=9,将18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9人。3.分解因式。18=1×18=2×9=3×6。三、交流反响,深化研究学生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和理解。研究出6种结果:1人一组,可分18组;2人一组,可分9组;3人一组,可分6组;6人一组,可分3组;9人一组,可分2组;18人一组,可分1组。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如何分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表演相声可2人一组,假设表演课本剧6人一组比拟适宜,假如表演舞蹈,可以9人一组,分成2组等等。师:同学们勤于考虑,擅长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解决分组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四、拓展新知,归纳概念师:假如参加表演的人数是13人,按同样的要求那么有几种分法?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都只能是:一种是一人一组,分成13组,另一种只能是13人一组,而学生又觉得这两种分法都不是很适宜。于是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将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就有多种分法,而将13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就只有两种呢?通过观察考虑发现18可以写成18=1×18=2×9=3×6,而13只能写成13=1×13或者13=13×1,也就是说18的因数有多个,而13的因数只有两个。那么在整数中是否还有这样的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呢?师:有一类整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质数。另一类整数,它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合数〔出示课题〕。就像我们刚刚讨论的这两个数中,18是合数,而13是质数。你能根据合数和质数的特征举例说说质数和合数吗?五梳理知识,理解概念1.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和合数,请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学生互相说概念。〕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下面来做个小游戏。每个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学号。师:你的学号假如是50以内的质数,请你起立。〔学号是50以内质数的学生起立。〕集体订正:站错的同学,明确用找因数个数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质数。师:请你们将50以内的质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师:你的学号假如是50以内的合数,请你起立。〔学号是50以内合数的学生起立。〕随机采访: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拿的学号为什么是合数?师〔询问学号是1的同学〕:你为什么两次都没起立?生:因为我的学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引导学生理解1没有2个不同的因数。〕〔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以其中一个为例,说出判断过程。3.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时,需要把它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吗?为什么?交流明确:除2外,2的倍数都是合数;3的倍数都是合数,但3本身除外;5的倍数都是合数,但不包括5。……小结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合数,可以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去判断,有时还可以用7、11……去判断。4.找出50~100的质数〔分组找数,提炼方法〕分组找质数:五个组分别研究51~60的数、61~70的数、71~80的数、81~90的数、91~100的数。板演找到的质数:53、59;61、67;71、73、79;83、89;97。集体订正: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用色笔勾划指正,形成25个质数。小结方法:同学们运用“排除”的方法,挑选出了100以内的质数。5.师:这些数我们都会判断了,下面我们来判断两个较大的数好不好?〔依次出现20xx,…〕生: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肯定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这个数是合数。〔依次出现3214675,…〕生:根据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进展判断。师:不管它还有几个因数,只要再举出一个,就足以证明它是一个合数了。6.判断以下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1725,219,364,39。师:假如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0除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呢?〔学生分类,出示如下的集合图。〕六理论应用,解决问题举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做一做1.36块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可以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体?2.有一个五位数,万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千位上的数比最小的合数多1;百位上的数是10以内最大的素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两个连续质数的积。〔这个数字是15726〕3.妈妈给萌萌买了一样几个的几盒糖,付了40元,售货员找给她4元钱,你知道她买了几盒吗?七课后小结师:通过以上这些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质数和合数掌握的真是不错!老师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一一展示在了黑板上,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生: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还有1。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4教学目的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统计技能,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互相区别,在详细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程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回忆平均数及中位数的求法,指生答复。2、求以下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生独立完成后课件出示。(二)完成例11.出例如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321.331.441.451.461.461.471.471.481.481.491.501.511.521.521.521.521.521.521.52师:提出集体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齐。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拟适宜?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10名队员。3.根据学生汇报,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平均数=(1.32+1.33+1.44+1.45+1.46+1.46+1.47+1.47+1.48+1.48+1.49+1.50+1.51+1.52+1.52+1.52+1.52+1.52+1.52+1.52)÷20=29.5÷20=1.475中位数=(1.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