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一页,共80页。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必修Ⅱ经济史)精神文明史(必修Ⅲ文化史)政治文明史(必修Ⅰ政治史)第二页,共80页。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页,共80页。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第四页,共80页。早期阶段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BC2070年~BC221年
(秦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BC221~AD1840年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五页,共80页。知识体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形成严苛法律汉至元地方中央汉郡国并行唐节度使元行省制汉中外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制发展完善明清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顶峰衰落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初具雏形
分封制礼乐制度第六页,共80页。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国家的出现:(2)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动摇破坏;2.分封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第七页,共80页。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第八页,共80页。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②分封办法、诸候的义务与权利: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鲁、齐、燕、卫、宋、晋③你如何评价?1、分封制目的:2、基本内容: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分封制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统治秩序,扩大疆域B、弊端: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权威削弱,形成割据混战。“烽火戏诸侯”
第九页,共80页。宗法制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2、核心内容:3、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等级。主要等级: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各等级之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5、影响:4、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第十页,共80页。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贫民奴隶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第十一页,共80页。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第十二页,共80页。周王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异姓功臣贵族|姜尚同姓王室贵族成王弟召公子周公子伯禽(鲁)(燕)(晋)商后代(宋)尧后代(蓟)舜后代(陈)(齐)第十三页,共80页。例1、阅读下列材料: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解析】:提示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答题语“目的”和“原则”,由此组织答案。答案:目的:防止内部纷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第十四页,共80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1)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十五页,共80页。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习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秦的统一经过:A、灭六国,结束割据(时间、顺序)B、北击匈奴、夺河套、占阴山;修直道、长城)C、平定岭南,设郡管理D、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2)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地方行政体制)(来源、内容、影响)B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中央行政体制)C加强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第十六页,共80页。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临洮辽东第十七页,共80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①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1)经济:由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维护统一,安定社会→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政权、巩固统一的需要(3)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第十八页,共80页。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有什么特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十九页,共80页。皇帝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郡县乡亭里郡县制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第二十页,共80页。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三公诸卿百官之首处理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第二十一页,共80页。探究大臣们以怎样的方式讨论朝政?有何好处?秦中央机构设置有何特点?2.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1.朝议第二十二页,共80页。西周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传承制度与中央关系作用特点世袭皇帝任免调遣,不得世袭诸侯国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贵族政治官僚政治【重、难点解析6】
第二十三页,共80页。
制度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不同
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
条件不同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内容不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概不世袭,官吏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
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割据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特点不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第二十四页,共80页。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要求:(1)列举汉代“中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3)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汉、唐、宋、明的演变)(2)监察制度(秦、汉、以后历代的演变)(3)选官制度(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4)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的设置(秦、汉、唐宋、元)第二十五页,共80页。知识图表西汉唐朝宋朝明朝基本特点削夺相权。a.频繁换相。b.设“中朝”的“外朝”的
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化相权。废丞相,权归六部。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第二十六页,共80页。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第二十七页,共80页。皇权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2)历代削弱相权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中朝”对抗“外朝”;“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相权。4)明朝:2)唐朝:3)宋朝:1)汉代:(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4)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第二十八页,共80页。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国防刑狱、司法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第二十九页,共80页。监察制度1.演变2.评价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B、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汉朝(刺史)、唐朝(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明朝(厂卫特务机构)、清朝(都察院)第三十页,共80页。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依据备注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
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忽视实用性的学问,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第三十一页,共80页。秦朝汉末魏晋唐朝宋朝元朝郡道路行省州州县县县州郡县路州县明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省道府县府趋势: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第三十二页,共80页。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第三十三页,共80页。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表现?A、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B、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C、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D、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元朝行省的设置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沿用至今,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第三十四页,共80页。▲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相同性质:目的:结果:不同盛行的时代地方与中央关系作用影响分封制:奴隶制时期的西周郡县制、行省制:封建制时代分封制: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世袭。郡县制:郡、县绝对服从中央政府,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分封制:长期以来的割据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后世继承、补充、完善,积极作用日增。地方行政制度为巩固统治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第三十五页,共80页。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央制度演变特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制度演变特点①②第三十六页,共80页。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主要表现:②清朝设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皇权。①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制。(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1)A、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促进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B、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利于抵御侵略等。(2)A、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压制民主思想及科技发展;C、极大阻碍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局面。第三十七页,共80页。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的形成(明成祖):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1、原因:结果:君主专制走向极端。2、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上升,有衙署属官3、内阁的性质:
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第三十八页,共80页。4、内阁的影响:A、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B、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黑暗▲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不同地位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第三十九页,共80页。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①直接原因:②根本目的: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密;加强皇权;③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④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
⑤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推行密折制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皇帝军机处内阁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第四十页,共80页。【重、难点解析1】
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实行的原因:经济、政治、理论。(2)基本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地方的行政制度。(3)性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4)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5)发展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地方行政制度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四十一页,共80页。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并行制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中央:宰相一分为三地方:路、州县明清(强化)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第四十二页,共80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1、秦朝: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汉:汉承秦制,巩固制度(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削弱相权、解决王国割据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制度)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中期设节度使)4、北宋:加强(解决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问题)5、元:新发展(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6、明朝: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7、清朝: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第四十三页,共80页。(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过程:
①皇帝制度;
②行政制度;③选官制度;
④监察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中央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地方(先秦:世官制)→军功授爵→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秦朝(御史大夫、监御史)、汉朝(刺史)、唐朝(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明朝(厂卫特务机构)、清朝(都察院)【重、难点解析2】
第四十四页,共80页。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2、加强对地方控制。如秦设立郡县制元行省制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设御史大夫、汉设刺史来监察百官。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秦官吏由皇帝任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第四十五页,共80页。
①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②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
③改革中央机构: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④注重选拔官吏: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
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等。【重、难点解析3】
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第四十六页,共80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1)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2)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重、难点解析4】
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第四十七页,共80页。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第四十八页,共80页。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评价(认识)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前期)(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封建经济。(3)文化: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消极作用:阻碍社会进步,落后于西方。(后期)(1)政治: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2)经济: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阻碍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新生产方式的成长;(3)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民主思想遭封杀,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方法提示: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探讨。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科学的全面地评价,不能一概而论。第四十九页,共80页。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原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
①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③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重、难点解析5】
第五十页,共80页。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主义);3、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浓厚);4、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5、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6、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重、难点解析6】
2、中央日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第五十一页,共8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①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③人治高于法制。虽然每朝每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取代法律。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第五十二页,共80页。
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居家为孝,事君为忠,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⑥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⑦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造成严重的官民对立现象。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第五十三页,共80页。【典型例题】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一分封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统一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第五十四页,共80页。秦朝政府的组织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二地方:郡县制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第五十五页,共80页。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三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第五十六页,共80页。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四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
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第五十七页,共80页。(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表。第五十八页,共80页。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解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相关知识的理解。郡县制之下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
第五十九页,共80页。例.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分封制不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故A项错误;B项地方制度解决的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C项不是瓦解,而是完善;答案:D第六十页,共80页。例(2009·扬州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专制制度,所以①②错误。答案:D第六十一页,共80页。【能力迁移】1、[2014·广东卷]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D
[解析]本题以官员与皇帝关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可看出,这一类官员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权力的大小全凭皇帝的赐予,与此相符的是D项。A、B、C三项都是中央行政机构,按照规定权力都非常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限制作用。第六十二页,共80页。2.[2014·全国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B
[解析]本题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为切入点,考查内阁与宰相的共同之处,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内阁是辅助皇权的秘书班子,不能够独立处理政务,排除A项;内阁也没有官吏任免权和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力,排除C、D两项。故选B项。第六十三页,共80页。3.[2014·临沂模拟]《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B
[解析]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意思是: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故选B项。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排除D项。第六十四页,共80页。4.[2014·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
[解析]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第六十五页,共80页。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B
[解析]本题以明朝的内阁首辅权力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朝的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一直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故其权力大增,体现的是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与基本史实相违背;C项错误,明朝的六部一直存在;D项错在这两位内阁首辅没有改变明朝政局,失控一词言过其实。第六十六页,共80页。例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第六十七页,共80页。文献摘要:“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分封制的作用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宗法制的特点: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创皇帝制,就决策方式言:即皇位终身制,皇权世袭制。第六十八页,共80页。“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权至上“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职权重大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隋初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朝行省拥有大权
“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谟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明内阁制度确立,作侍从顾问“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责无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帝
第六十九页,共80页。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B、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地方缺少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趋势:特点:中央政治制度:不断地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铅质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客户评价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楼梯扶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劳务分包特别合同3篇
- 2024年微信公众号法律咨询服务推广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港口工程砂石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加油站设备维护保养合同2篇
- 2024年汽车物流道路运输合同书样本版
- 2025届四川省乐山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大学物理学》精美课件(全)
- 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 减压孔板计算
-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博物馆与观众
- 着色渗透探伤检测报告
- 反恐培训内容
- 配套课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程-王秋华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
- 装修申请审批表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3
-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