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原理资料_第1页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原理资料_第2页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原理资料_第3页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原理资料_第4页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原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资料专业资料.专业资料各种勘察法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在地表的分布、推测在地下的分布勘探-查清、确认工程地质条件在地下的分布试验-确定岩土体、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和水理参数工程地质长期观测勘察资料的业整理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条件、构造活动性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之综合,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③地质构造、④水文地质条件、⑤物理地质现象、⑥天然建筑材料⑦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⑧物理地质环境)。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问答题)岩体是复杂的地质体形成过程复杂:地质历史的产物,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组成复杂:岩性、风化状态的多样性;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处于复杂的、变化的地质环境中。岩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强度岩体的变形主要取决结构面的闭合、压缩、裂和剪切滑移,岩体的破坏形式主要取决结构面的组合形式⑷岩体中存在复杂的天然应力场、温度场和渗流场结构面的定义:地质历史时期在岩土体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向、延伸长、厚度薄、物理力学性质差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不连续面和软弱夹层。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填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岩质量指标(RQD)概念: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钻头和双管单动岩芯管在岩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之比的百分数,表征岩体的节理、裂隙等发育程度的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Kv):(名解) V2Kpm vVpr无充填结构面的强度(填空)取决于起伏形态、粗糙度和凸起体强度。有充填结构面的强度(填空)取决于充填物的成分(尤其是粒度成分)和厚度。岩体基本质量: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的最基本属性,由岩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所决定。BQ的确定法:BQ=90+3Rc+250Kv岩(体)工程(Rockengineering):以岩体为工程建筑物地基或环境,并对岩体进行开挖或加固的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工程岩体(Engineeringrockmass):岩工程影响围的岩体,包括地下工程围岩、边坡岩体、坝基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软弱夹层:由力学强度明显低于围岩强度的软弱介质充填、具有泥质和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长、厚度薄、物理力学性质差等特点的结构面。泥化夹层:岩体中受物理化学作用影响,其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且含有大量粘粒的软弱夹层。风化的定义:地表以及接近地表的岩或矿物,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地应力定义:在未经人为扰动(工程荷载、工程开挖)的天然状态下,地壳岩体中所具有的应力。地应力的定性评价(简单)⑴区域地震地质条件分析:是否具备高应力条件;⑵地形地貌分析:河谷及冲沟的发育程度及切割深度,切割深、条数多、山体支离破碎→应力释放→难以赋存高地应力;山体雄厚→具备赋存高地应力的条件。⑶地层岩性:岩性软弱则难以赋存高地应力。⑷岩体完整性:岩体破碎则难以赋存高地应力。⑸岩体风化程度:全、强风化带则难以赋存高地应力。地应力特点(构造应力)①不格随h的增加而增加;②具有明显的向性:受构造运动向控制;③σ1、σ3为水平向,σ2为垂直向(也有例外);④可比自重应力大得多,如二滩左岸37m深:σ1(近水平)=66.3MPa,右岸53.5m:σ1=40.8MPa⑤分布的区域性:我国西南、西北高应力区;⑥普遍存在应力卸荷带:全、强风化带;⑦仅存于岩体中。地应力测量: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区域稳定性:是指工程建设地区,在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建筑物所在地区一定围、一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和地震的活动性。活断层:是指目前仍在活动,或近代地质时期(通常指80~90万年)曾经活动过、而不久的将来(通常指100年)仍可能重新活动的断层。(时间界限不明确、不统一)。震级的概念:是指一次地震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的大小,也叫地震强度。标准震级的确定:距震中100km用标准地震仪(伍德-安德逊扭摆仪,仪器期0.8s,阻尼0.8,最大放大倍数2800)所记录到地震最大振幅(μm)的对数中国的地震带①东南沿海及地震带②郯庐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南北地震带⑤-滇震带⑥天山南北地震带26、世界地震带:(填空)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欧亚地震带3)、洋中地震带烈度的定义:表示地震对地面及房屋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因素: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②地层岩性、地形、地质构造、地下水;③建筑物及地基基础的类型和质量;④抗震措施、隔震措施(1909年,英国)。①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烈度。②设计烈度:=基本烈度±(1~2)度。以基本烈度或场地烈度为基础,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结构面的特点而修正的烈度值。③场地烈度:=基本烈度±(2~3)度。考虑某一地区或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基本烈度进行修改的烈度。液化:是指饱和沙土在震动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土颗粒间因隙水压力的增加和有效应力的减小,导致丧失其抗剪强度,有固体变为接近流体的状态。30、液化按成因分为:地震砂土液化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液化加荷速率过快产生的液化(在静力作用下)30、地震砂土液化机理:松散、饱和的砂土在受到地震瞬间振动时,产生振动增密→隙减小,若隙比较大、排水条件较差时,必然导致隙水压力急剧上升(产生超静隙水压力),因总应力不变,所以有效应力急剧降低→抗剪强度骤降,当u=σ时,τ≈0→砂土在瞬间变为接近流体的状态→完全液化。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①土层条件②地震作用强度③环境条件砂土液化的评价程序: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初判→复判(微观判别)→确定:液化指标、液化等级→提出抗液化措施。①岩土工程勘察规的有关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且场地分布有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并应评价液化危害程度和提出抗液化措施的建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进行液化判别。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液化判别可在地面下15m深度围进行;当采用桩基或其它深基础时,其判别深度可适当加深(15~30m)。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7度时最大液化深度18~19m、8度时最大液化深度21~22m、9度时最大液化深度24~25m。倾斜场地及大面积液化层层底面倾向河(湖)心或临空面,且其层底坡度超过2%时,还应评价液化引起土体滑移的可能性。②宏观液化势判定时应考虑的因素液化势:一个场地与地基在某个烈度的地震影响下是否发生液化的潜在可能性。液化判别应先进行宏观判别,当宏观判别认为有液化可能性时,再作进一步判别。③液化势的初判条件土层年代为Q3及其以前的,可判为不液化土;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比Ρc(%)≮10(7度区)、≮13(8度区)、≮16(9度区)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水电工程分别为16、18、20);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m,应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和地下水位深度(dw/m,年最高水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du>d0+db-2dw>d0+db-3du+dw>1.5d0+2db-4.5db—基础埋深(m),<2m时,取2m;d0—液化土特征深度(m):③液化势的初判条件土层年代为Q3及其以前的,可判为不液化土;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比Ρc(%)≮10(7度区)、≮13(8度区)、≮16(9度区)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水电工程分别为16、18、20);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m,应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和地下水位深度(dw/m,年最高水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du>d0+db-2dw>d0+db-3du+dw>1.5d0+2db-4.5db—基础埋深(m),<2m时,取2m;d0—液化土特征深度(m):烈度789粉土678砂土789④液化势的复判(微观判别)应采用室试验、力学计算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法,当初判为可能液化或需要考虑液化影响时进行。1)用标准贯入击数N63.5判别(普遍采用):当实测的N63.5<Ncr时,判为可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围)。N63.5未经杆长修正,但应确保底不扰动、不涌砂,单幢建筑,试验≮3个,标贯点间距1~1.5m。用静力触探指标判别:(GB50021-2001,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围)当实测计算比贯入阻力pso<pscr,或实测计算锥尖阻力qco<qccr时,应判别为液化土。用实测的剪切波速判别:(GB50021-94,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围)当实测Vs>Vscr时,判别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影响。▪Vscr为饱和土Vs临界值(m/s):砂土:Vscr=kc(ds-0.01ds2)1/2粉土:Vscr=kc(ds-0.0133ds2)1/2ds为测点的深度(m);kc为经验系数:抗震设防烈度7度89度砂土92130184粉土426084⑤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的确定凡是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的规定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n N液化指数 I(1i)dLENiii1 criNi为第i点的实测标贯击数;Ncri为相应于i测点的临界标贯击数;n为每个15m深度围的标贯点数;di为i测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ωi为i土层考虑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m-1):当该层中点深度≯5m时,ωi=10;中点深度=15m时,ωi=0;中点深度为5~15m时,按线形插取值。液化等级据ILE确定:等级等级ILE地面喷水冒砂情况当建筑物危害程度的描述轻微0~5地面无喷水冒砂,或仅在洼地、河边有零星点危害性小,一般不引起明显震害中等5~15可能性大,从轻微到重均有,多数为中等危害性较大,可造成和开裂重>15一般都很重,地面变形很明显危害性大,不均匀沉降>20cm,高耸结构可重倾斜卓越期:地震波早某场地土体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作用,某一期的地震波的强度得到增强,而其余期的地震波则被减弱,这一加强的地震波的期称为该场地的卓越期。水库诱发地震,定义: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下,因水库蓄水引起水库及其附近地区新出现的、与当地天然地震活动规律明显不同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特点(与构造地震相比)震中分布在水库边缘或库底,特别是近坝峡谷区,常密集在一定围,空间上重复率较高。震级小,多为微、弱震(至今大于6级的仅4例)。震源浅(多为1~5km)、烈度高(可达Ⅺ度)。蓄水初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变化相关性好。但主震发生后,相关性不明显。震型常为前震—主震—余震型,但余震衰减缓慢,可延缓多年。b较高(logN=A-bMN频度M震级)。35、诱发水库地震的工程地质条件⑴岩性:▪灰岩地区(透水)的诱震率较高;▪花岗岩地区(岩强度高、应变能大)诱震震级较高:5.5级以上6例中占4例;▪岩性软弱的粘土岩或砂、页岩地区很少;▪库底淤泥较厚时,也不易。⑵地质构造:▪多出现在活动性大地构造环境,▪尤以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第三纪以来的断裂谷地及其边缘为多,▪但不局限于活动性构造环境,M<4级的小震随机性很大。▪陡倾角的性和剪性断层常构成发震构造。⑶地应力:大多发震构造的力学类型是剪切破裂。已有断裂能否产生新的剪切破裂,主要取于σ1于断裂的夹角α,以α=30°-60°最多。⑷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围有隔水层分布,可形成大致圈闭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库水沿断裂向深部入渗→u上升→断层面τ减小。⑸坝高与库容:高坝诱震几率大,到80年代全世界:坝高与诱震强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库容相对不明显。36、活动性断裂的野外鉴定:活动断层的直接判定标志:晚更新世(Q3)地层断裂错动,地层发生变形、褶曲,砾发生剪断、压碎,断层带新鲜、松散、未胶结(成分、光面特征):最本质、最重要的标志。但应注意区别(如区别?):红土裂隙,滑坡错动,不均匀沉降和岩溶塌陷引起的错动.断裂带中的构造岩(存在应力矿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最后一次错动年代距今约10万年及小于10万年;沿断层有明显的位移或蠕变,根据仪器观测,沿断裂带有>0.1mm/a的位移;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强震震中分布,或有历史地震地表破裂,或有晚更新世以来确切的古地震遗迹(历史地震断层、地面高程变化、地裂缝、新泉记录、古地震山崩、塌岸、河流改道等),或有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动。活动断层的间接标志:经证实,与已知活动断层有构造联系的断层;沿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同级阶地发生错位;在跨越断层处,谷、脊被错开,水系、山脊有明显的同步转折现象,水系作规律性变迁;断层两侧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有明显的差异,陡坎、山前第四纪堆积物特别厚,洪积锥特别高或特别低;河谷深切、且呈直线型,谷地深陷,断层崖(断层陡坎)、三角面呈线状分布,断层三角面平直新鲜,山前分布有连续的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沿断层有串珠状或呈线状分布的斜列式盆地、沼泽和承压泉,夷平面沿断层解体等;沿断层有明显的重力失衡带分布,有地磁、重力、地电等异常带;第四纪火山锥或熔岩呈线状分布;两种地貌单元长距离直线相接:如山地与平原、山地与盆地;两侧地下水位突变(植被不同,航片、卫片地面色调不同):原因:断层带隔水;应力状态不同:应变不同→透水性、含水性不同;压不同→水位不同。温泉、地热异常带呈带状分布;水化学成分异常:深部水循环,携带微量元素:氡、氦、硼等。确定承载力的法①理论计算法:②原位试验法:③规查表法:④经验类比法透水通道: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岩土体。透水层:①第四纪的砂层、砂砾层:渗透系数与地层结构、埋深、成因及年代有关,它们决定了:密实度、颗粒级配、粘粒含量、分选性和颗粒形状。成因:K冲积>K洪积>K冰积。重点部位:古河道、阶地砂、卵、砾层,坡麓地带的岩堆、坡积物。②胶结不良的砂岩、砾岩层:年代新。③裂隙发育的脆性岩层。④具有气构造的裂隙化喷出岩透水带: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渗透变形的涵义是指土体或岩体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其颗粒发生移动或被带出、颗粒的成分及土的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①管涌:是指砂土等无粘性土中的细颗粒或可溶成分在渗透水流作用下沿粗颗粒间的隙通道发生移动或被带出的现象。②流土:是指在渗透水流逸出处,当渗透动水压力超过土体自重时,土体产生翻砂冒水、隆起或整体抬动的现象。管涌与流土的区别①管涌只发生在砂性土中,而流土在砂性土和粘性土中均可发生;②流土只发生在渗透水流上升区(逸出处),而管涌在渗透水流逸出处、入渗处和渗流区(地基土部)均可发生;③产生管涌的土体较松散,颗粒大小不一,且粘结力弱,而产生流土的土体较密实,颗粒大小均一,且具有一定的粘结力。坝基处理目的:提高坝基岩体的刚度、强度、抗渗性和抗滑稳定性,以满足大坝对坝基承载力、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抗滑稳定性、渗漏和渗透稳定性的要求。坝基处理的法:清基灌浆处理防渗墙和铺盖锚杆(系统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索)、大直径砼管桩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处理排水减压反滤措施改变建筑物结构形式以适应坝基的地质条件a)类型:44、灌浆的分类:按材料分:①水泥灌浆;②粘土灌浆;③化学灌浆。按作用分:①固结灌浆②帷幕灌浆③接触灌浆45、边坡稳定问题的特点普遍存在、大量遇到变形破坏形式多样、机理差别大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性和随机性分布广、稳定问题突出危害大为什么边坡问题分布广、稳定问题突出①高、矮边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②土坡、岩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③陡坡、缓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④陡倾、缓倾边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如黄河小浪底1#滑坡滑面倾角<20°;⑤顺倾边坡、反倾边坡也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如黄河小浪底隧洞进出口边坡。为什么边坡问题危害大①规模大②滑距长、影响围大③次生灾害大:二级库、涌浪④滑体性质差:松散架空、二(多)次复活⑤难预报、往往具有突发性,尤其是崩塌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填空、名解、机理、简答)(1)松弛裂机理:➢侵蚀下切、人工开挖→形成临空面(自由面),侧向约束(或侧向应力)削弱→边坡岩体产生卸荷回弹→由表及里差异回弹,形成平行坡面的裂隙(迁就高角度结构面)、由上而下差异回弹,形成与坡面大角度相交的剪裂隙(往往追踪缓倾角结构面)影响因素:地应力场、岩性、岩体结构、下切速度和深度。研究目的:建基面的确定、处理深度的确定、查清演变规律。研究容:卸荷分带、破坏形式、卸荷带的工程性质。(2)蠕变(名解)1)定义:蠕变:是指边坡岩土体在自重等恒定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长期缓慢的变形。(3)倾倒变形1)定义:是指边坡中的岩块向外侧临空向产生转动的现象。3)成因机制:地震成因;差异卸荷、差异蠕滑。(4)崩塌(名解)定义:是指高陡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大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崩落、翻滚的现象。形成条件:(简答)①地形条件:陡崖:高>30m,坡度>55°;②地层条件:坚硬、块状、厚层、巨厚层结构,产状缓倾或陡倾;③构造条件:裂隙较发育,产状陡倾或缓倾;④触发因素:地震、爆破振动、暴雨、下部掏空。(5)滑坡(名解)定义:是指斜坡上的一部分岩体失去稳定,在重力和工程荷载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作整体滑动的现象。特征:(简答)①整体滑动,不易发现;②具有明显的破坏边界;③有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④老滑坡可复活;⑤分布广、危害大。49、老滑坡的野外识别:(必考)地貌特征:①地层、构造条件相似时,地貌具有上、下陡,中部缓的特点;岸坡局部异常突出。②具有圈椅形地貌(滑坡界)、滑坡后壁、滑坡舌、滑坡台阶特征。③马刀树、醉汉林。④同级阶地高程局部降低:左右岸对比、上下游对比。⑤地表塌陷。⑥河岸大孤。地层分布及产状异常:局部分布高程偏低、局部产状异常。具有滑面及滑带。滑坡的分类:按滑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①均质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按滑动力学特征分类:①推动式滑坡②牵引式滑坡③平移式滑坡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地形地貌坡高、坡度、坡顶形态(入渗补给条件)、临空条件(滑出约束、排水条件)、冲沟切割(侧向切割面、排水条件)。地层岩性(简答)软弱岩层、原生结构面,决定:①变形破坏形式:层状岩体属易滑地层,海相粘土、裂隙粘土、黄土也以滑坡为主,块状、巨厚层岩体以崩塌、滑坡为主,巨厚层软岩常见蠕变。②稳定性:是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地质构造①构造破坏是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形成的主导因素;②断层裂隙提供纵、横切割面;③裂隙化作用为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④地层产状决定了边坡的结构类型。边坡结构类型①顺向坡:稳定问题突出,层面等软弱结构面构成底滑面,K缓倾<<K陡倾;②反向坡:切层滑坡,稳定性比顺向坡好;③斜向坡:视与冲沟的组合情况。水的作用①产生动、静水压力,浮托力;②侵泡、软化、泥化、溶解、阳离子交换、失水干裂。评价容:①入渗补给条件;②排泄条件;③径流条件。地震作用①历史地震对边坡岩体的松动破坏作用;②地震惯性力;③液化失稳。人为因素①工程荷载:如坡顶超载、隧洞水外渗产生裂隙水压力;②开挖改变滑动边界条件;③开挖改变水文地质边界条件;④护坡改变地下水排泄条件;⑤开挖爆破振动;⑥库水的浪击掏刷力。边坡的防治措施防治原则①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工程建筑的类型和等级以及与工程建筑的关系:危害性、影响;②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对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研究的深度;③措施的选择应考虑施工条件;④措施的选择应考虑边坡的稳定程度:防护、加固;⑤措施的选择应考虑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针对性;⑥措施的选择应考虑边坡变形破坏的围和边界条件;⑦措施的选择应考虑经济合理性。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概念:机理在地应力作用下,岩体产生压缩变形→洞室开挖在岩体形成自由面→洞壁围岩失去径向约束而向洞产生收敛变形(单向回弹变形)→因围岩发生收敛变形,使洞径、长减小,即围岩在发生径向回弹变形的同时,切向压缩变形加剧→围岩切向压应力增大。所以,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实质是:围岩由三向受力状态→平面受力状态(洞壁)→将径向应力加到切向应力上(但不等),轴向应力变化不大。54、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类型、机理、条件1、脆性破裂表现形式:岩爆、板裂。机理:双向受压的、坚硬完整的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脆性破裂。产生条件:岩性坚硬完整;高地应力;轴线垂直于σ1;钻爆施工产生爆破裂隙。2、块体滑动与塌落表现形式:滑动破坏。机理:在重力和切向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滑塌破坏。产生条件:岩性坚硬,但发育2~3组软弱结构面,软、硬互层,倾斜地层;地应力水平较高,或洞室规模较大.3、弯曲折断表现形式:鼓、折断破坏。机理:层间结合力差,岩体呈迭板状,且软硬互层,抗弯能力较差。▪缓倾岩层:洞顶岩体在重力和切向应力作用下产生下沉弯曲、裂、折断、塌落;▪陡倾岩层:边墙在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作用下,岩层向洞发生鼓出、弯曲、折断、垮塌➢(典型碧口水电站p198~.图7-8.千枚岩、凝灰岩,倾角70°~80°);▪倾斜岩层:拱角岩体在重力和切向应力作用下,向下、向临空向下沉、裂、塌落。产生条件:1)中厚层、薄层软、硬互层状岩体;2)劈理带;3)裂隙密集带(一组特别发育)。4、松动垮塌表现形式:塌、冒顶、拱顶破裂。机理: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渗压、动荷载作用下产生塌落产生条件:1)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槽状、囊状风化带、溶洞堆积物;2)多位于洞顶→边墙.5、塑性变形与膨胀表现形式:鼓、缩径、局部挤出、剪切、滞后性。机理:塑性变形、膨胀、流变、蠕变。产生条件:岩性软弱:形成年代新、胶结差;膨胀岩:含蒙脱等粘土矿物、硬膏等→物理化学效应;高围压。55、与荷载有关的参数:水压力、山岩压力、外水压力;1、围岩压力定义:由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产生的、作用于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是作用于衬砌的主要荷载。形成机理➢按形成机制及表现形式可分为:❖分布及类型随时间可转换。形变山压由于围岩的弹性回弹(开挖后即完成)和塑性变形(具滞后性)所产生的山压。所以一般仅考虑塑性变形形成的山压。软岩、破碎岩体较突出,分布取决于λ松动压力由于围岩的松动破坏(含松动垮塌、块体滑动、弯曲折断)所产生的山压。局部围、大小取决于脱落体重量。膨胀压力是围岩吸水膨胀(含蒙脱及大量伊利矿物)所产生的山压。冲击压力由岩爆所产生的山压。高地应力地区,分布及大小难确定。2、深埋隧洞外水压力(1)定义:是地下水作用在围岩和衬砌上的动、静水压力,是水工隧洞的基本荷载之一。3、围岩弹性抗力围岩的抗力:是指在水压力作用下围岩对衬砌的反力。围岩弹性抗力:围岩仅发生弹性变形(考虑衬砌的允变形,确保衬砌在水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时所产生的反力。弹性抗力系数K:是指围岩在放射状压力作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