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撰写论文须知_第1页
00-撰写论文须知_第2页
00-撰写论文须知_第3页
00-撰写论文须知_第4页
00-撰写论文须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撰写论文须知LtDPAGEPAGE4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撰写须知一、撰写原因:1.教育教学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2.撰写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实质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3.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发表论文的机会.二、如何撰写:1.撰写步骤:(1)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选定适合的题目;(2)根据所选题目,罗列大概提纲及要点;(3)根据题目、提纲、要点,上网搜索一些资料,从资料中提炼一些好的思想及词语;(4)根据资料,结合实践,撰写各要点的正文部分;(5)反复阅读,通过修订提高质量.2.注意事项:(1)切忌整段抄袭网上资料;(2)忌空洞理论,需结合实践,用数据来进行附件1:《论文标准格式》论文标准格式举例说明关于XXX问题的研讨题目居中,三号黑体字张XX林XX王XX居中,4号字楷体(广东省中山市XX学校,中山,528414)居中,4号字宋体摘要:XXXXXXXXXXXXXX“摘要”两字5号黑体,其余5号宋体关键词:XXXXXXXX(RS)YYYY“关键词”三字用5号黑体,其余宋体5号1前言小标题用5号黑体字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正文用5号宋体1.1立项背景5号宋体(正文内容)5号宋体参考文献:用5号黑体字[1]王XX,李YY,柴XX,XXXX,《中学数学研究》,2005,(1)5号宋体[2]汪浩、朱煜民译,《数学是什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5号宋体(论文页面设置要求:A4纸,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8cm)附件2:论文范文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中(528414)高建彪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结合几年实验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在课改实验的这片天空中,广大教师应当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课改研究的前沿.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从2004年9月率先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铺开,一年之后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9月又有天津、浙江、安徽、福建、辽宁五省市进入第三批实验,2008年将全部进入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在课改理念、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结合近三年来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2.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本人在一些学校也进行过简单的举手形式表决的调查,有《课标》且常拿出来看看的老师不到1/5,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3.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人教社所编写的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1)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3)知识再现.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超标教学:1.违背课程标准的原因:课改实验,继承了大纲教材的若干优点,涌现了一些崭新的理念,与大纲教材体系最大的区别是“螺旋式上升”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不再像大纲教材的分科安排,体现出知识体系上的逻辑性,造成了本学科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原则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可以从选修系列1(2个模块)、系列2(3个模块)、系列3(6个专题)、系列4(10个专题)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学生情况的不同,出现了选择课程的不同组合,给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教学增大了压力.老师们不再像执教大纲教材那么单纯,将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全校学生不同的选择.教过大纲教材的老师,由于教学习惯与思维定势的原因,许多新的内容难以接受,所以也造成或多或少地违背《课标》中的一些要求.新课标教辅资料蜂拥而上,可以说其中很多是滥竽充数,超纲现象十分严重,师生在使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补充一些内容.面对课改实验,频繁叫苦的老师比较多,新增内容的学习、课改理念与新课标教材下的课堂组织教学等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困难重重.所以,对课程标准的种种怨声都有,也导致出现一些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老师叫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地拔高教学要求,把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增大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困难.2.违背课程标准的几种现象:常见的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有如下一些情况:(1)打乱模块顺序,否认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普遍认为,模块2中综合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高一学生难以接受,模块3中概念性的知识太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所以出现一些学校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人教社关于模块教学顺序的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出来,严格按照模块12345组织教学的不到1/2.但是,一些打乱模块顺序教学的学校,也有一部分在后来的课标教材实验中,回归到正常模块顺序教学的轨道.(2)调整个别教学内容.例如,在模块1中学习集合的时候,常常把模块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理由是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可以解决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3)增加某些教学要求.例如,在模块3中学习古典概型时,补充了计数原理还觉得不够,甚至把排列组合的计算也补充进来,我们查阅《课标》可以知道,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只针对理科学生(选修2系列)才有要求,文科学生(选修1系列)不作要求.(4)删减个别内容和降低要求.二分法、三视图、算法、框图、统计案例、积分等新增内容比较陌生,部分老师学习起来也感到困难,数学应用建模的难度偏大,这些原因都导致放弃一些内容或者例题.又如算法中算法语句,不同版本的教材所选择的编程语言不同,大家预测高考只能涉及到程序框图的考查,所以减少了算法语句的课时,课标中学习算法语句及算法案例的初衷是体会算法思想,我们却背道而驰.3.遵循课程标准的成功体会:我校在近三年的课改实验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顺序进行教学,切身的体会是并没有遇到绊脚石,相反教师没有乱阵脚,也培养了学生稳扎稳打的学习风气.我们也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必修①中,教辅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③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数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在高三复习中,算法案例没有纳入考试大纲,所以只能把算法案例的题以新定义类型等创新问题呈现,当然在必修③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算法案例的教学,因为它是一种算法思想的熏陶.关于本次课改实验,我们老师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积极面对”.课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在集体备课等群策群力的活动中,我们肯定会一个个地解决,把成功的经验沿袭下去.三、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抓住核心打造亮点:1.实事求是地对待教材优缺点:本次各版课标教材都是一些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没有经历试验成功之后的反复修订.它是部分学者的劳动成果,并不是全体一线教师的智慧结晶.教材的编写也受课程标准的约束.所以,课标教材有它亮点,也有一些弱处.由于编写的紧迫,教材及教参中的各种错误都在所难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反馈错误和修订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养成一种良好的教研习惯,随时把教学中的个人体会记下,改进建议写出,通过一些渠道参与交流,进行反馈.2.认真对待教材中的众多栏目:由于课程标准的统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知识点讲解上大同小异,编写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栏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人教A版的教材设置了“观察”、“思考”、“问题”、“探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栏目,给人的感觉是琳琅满目.部分教师只重视教材正文部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这些栏目的价值.通过这些栏目,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得以改进.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等时髦的做法,而应当切合学生实际,把教材化难为易,讲透知识的再现过程,归纳出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一步一个梯度引导学生走上快乐学习的舞台.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一些知识点为平台,偶尔结合相关类型的题加以训练.3.明确教学内容把握的程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到底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在《课标》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能(会)”.“了解”是知道这些知识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断,“能(会)”则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十分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教师,必须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须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用好知识.4.灵活处理教材中例题与习题:教材中例题和习题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学生的情况却是变化的,所以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必须确保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对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些例题,估计学生难以接受,我们则应当降低难度.有些例题,估计学生容易上手,我们则可适当拓展.例如,在选修系列教材“变化率与导数”的教学中,人教A版的课标教材选用了两个情景问题引入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问题1是气球的膨胀率,问题2是高台跳水.我们预测问题1学生难以理解,则将问题1改为平均速度的研究,设计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加速度为2,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到时刻t的路程,分别求,,的平均速度”.这样的处理,让两个问题更贴近实际,也符合由易到难的梯度,且在学习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之后,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节“瞬时变化率”的研究.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不照本宣科地直接讲授教材上的例题,而是把例题进行适当改改(改数据、改条件、改问题)后进行教学,注重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拓展提高.一堂好课,常常是一条线索把几个例题、几个问题连贯起来.教材是死的,学生和教师都是活的,我们惟有用活教材,灵活组织教学,才能克服各种课改实验中的困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5.重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可以反映出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精神实质.教学中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实质就是突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思想的掌握,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算法等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中学数学阶段,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以数形结合思想最为重要.教学中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形式上传授数学思想方法,而应当从思想意识上逐渐灌输,让四大思想铭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跃于学生的思维中.四、有效研究教材衔接,适时适度补充内容:1.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初中阶段属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与广度,数学的研究多以常量为主.而高中阶段新课标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有较大的变革,在学习内容上相比初中是一个大的飞跃,研究的内容包含字母、变量等抽象的知识,在计算、推理、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首先需要抓好学法的指导,其次在教材处理上下一点功夫,估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难以接受的内容,可以低起点、多梯度地组织教学.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知识脱节.如初中的因式分解没有了十字相乘法,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减少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也减去了.平面几何中更是减少了许多内容,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四心,圆中的有关性质及比例线段等.而这些初中未学的知识,在高中将要用到,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一种做法是编写补充读本(网上也有),在高一学期初安排时间先把补充读本讲授,在全面、系统的准备下,从容迎战新课程的学习.另一种做法是在需要的时候再给予补充,例如,模块1教学中,研究的单调性问题,则把一些乘法公式补充进来;模块2教学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则详细讲授1~2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补充进来.实践证明,需要的时候给予补充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教者必须明确,哪些地方需选用一些什么例题或习题,补充进来一些什么内容.2.教材本身知识体系上的衔接:新课标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在下一阶段的知识的学习中,必须以前一阶段的知识为基础.比如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地回顾平面向量的一些知识,类比平面向量,推广学习空间向量.同时,立体几何中有关空间角度和距离的概念及几何法,都可以通过1~2个题的渗透来达到回忆强化效果.新课标教材因为课程标准限制的原因,也客观存在一些弱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