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1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2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3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4页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2014.05.20目录1、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2、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传统技术4、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新技术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目的高填方路基、软地基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频率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观测点布设要求

每个断面需埋设3个沉降观测设备。

1)全幅埋设,应将3个设备分别埋于左路肩、路中心、右路肩;2)半幅埋设时,将3个设备分别埋于路肩、1/4路面总宽处、路中心.沉降控制标准容许工后沉降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应不大于10~15mm路面铺筑时间的确定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常用沉降观测技术基本原理

将沉降板埋在相应的沉降观测点,沉降板会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观测金属测杆顶部竖向位移获得地基沉降值。特点

(1)结构简单(2)操作方便(3)影响施工(4)施工中易损坏(5)施工扰动,测量精度低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新技术

YY-1型沉降观测设备HX-1型沉降观测设备HX-1型沉降观测设备

1、特点设备性价比高测量精度高安装、使用操作较简便设备易于保护,且不影响正常施工2、安装流流程①地基上开开挖管槽槽(由路路中心到到路肩逐逐渐加深深30cm)。②在边坡坡坡脚处((不影响响排水沟沟、护坡坡道施工工)埋设设方桩,,设置标标尺。③根据测测设点安安设位置置截取相相应长度度的测管管(分全幅路路基断面面和半幅幅路基断断面确定定测设点点位置)。④将测管管两端对对应编号号(区分分水管、、气管)),将测测管埋置置于管槽槽底部,,在两端端预留适适当长度度。⑤将靠近近方桩端端的测管管用铁丝丝固定在在方桩上上(将水水管按编编号顺序序固定于于方桩一一侧)。。⑥测测管两端端部用堵堵头塞住住,防止止进土,,并将管管槽用土土适当回回填,露露出测管管端部。。⑦当上铺土土层在30-40cm时,向水水管内注注入加有有颜色的的水,用用以区分分读数((加水过过程必须须保证水水管内没没有气泡泡)。⑧安装沉降降杯(区区分气管管和水管管)⑨向向方桩侧侧水管内内用注射射器补满满水,等等液面稳稳定后分分别读取取并记录录水管管初始读读数,,然后用用塞子将将测管堵堵住,防防止管内内进土。。⑩埋埋桩(冬冬季应在在水管外外包保温温棉),,并人工工掩埋沉沉降杯((保护沉沉降杯,,以免机机械回填填时被打打翻)3、使用流流程①用用水准仪仪观测方方桩桩顶顶高程,,并记录录。②拔拔出堵堵头,向向水管内内缓慢补补水,等等液面连连续三次次稳定在在同一一位置后后,停止止补水。。③从从方桩桩桩顶高高程基准准点处向向下引尺尺,分别别读取并并记录各各水管的的液面高高度(必必须保证证刻度尺尺竖直))并记录录。④读读数完毕毕后,用用堵头堵堵住测管管。⑤为为不影响响施工,,可将方方桩周围围用土回回填(冬冬季应在在水管外外侧采取取保温装装置,以以免水管管冻住))。YY-1型沉降观观测设备备1、特点精度高,,误差在3mm以内安装、使使用操作作简便设备易于于保护,,且不影影响正常常施工耐久性好好,能够够满足长长期沉降降观测的的要求2、安装流流程(1)将沉降降仪观测测端埋设设在观测测点的地地基层顶顶面(2)按要求求预埋管管线(3)埋设方方桩,固固定测管管(4)向测管管内注入入足够液液体,作作适当保保护,并并标记(5)确定并并记录方方桩桩顶顶高程(6)使用二二次仪表表读取沉沉降值3、使用流程程(1)将方桩桩周围回回填土清清除,直直至测管管液面全全部露出出,并确确定测管管内液面面处于标标记处((若低于于测管上上的标记记,则采采用液面面下注水水至标记记高度处处)(2)用水准准仪观测测方桩桩桩顶高程程,并记记录。(3)将所有有测管的的堵头拔拔出。(4)用二次次仪表读读取沉降降值。(5)读数完完毕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