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上半学期课堂练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1.gif)
![四上上半学期课堂练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2.gif)
![四上上半学期课堂练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3.gif)
![四上上半学期课堂练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4.gif)
![四上上半学期课堂练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8f50506f57d5f77f56f19bafa6ef062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潮第一课时任务一(12分)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10分)1.抄写词语,我细心。逐:不双飞,上捺变点,霎:“女”在下,撇短点长。下捺斜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能行。闷(mēnmèn)雷薄(báobó)雾涨(zhǎngzhàng)潮风号(hàoháo)浪吼3.拼音填词,我拿手。(1)jùshuō(),海宁市的盐官镇是guāncháo()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zhújiàn()多了起来。(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kuò()的苏dī()上行人如cháo()。4.选择答案,我秒杀。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eq\o\ac(○,1)看;eq\o\ac(○,2)景象或样子;eq\o\ac(○,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观潮”中“观”的意思是(填序号),“天下奇观”中的“观”的意思是(填序号)。5.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2分)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四(6分)思维导图。我喜欢。赞美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赞美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2.课文填空,我最行。读了《观潮》,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写得生动具体。读课文第4自然段,我们知道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奖励题文彦博取球(上)文彦(yàn)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12分)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二(12分)(一)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相望,等着,盼着。◎完成填空,我可以。(1)句中“”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2)“昂首东望”“”“”等词语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3)这句话从(正面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壮观。(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完成练习,我动脑。(1)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和。“”“”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2)“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白浪滚,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完成填空,我可以。(1)把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3)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4)作者按照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学习好帮手:找表示位置的词语。2.选择答案,我拿手。(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2)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任务三(8分)1.读古诗。2.读段落。任务四(8分)1.拓展阅读,我喜欢。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A)八月涛声吼地来,(B)头高数丈触山回。(C)须臾却入海门去,(D)卷起沙堆似雪堆。给下面的意思,选择对应的诗句:(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3)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2.片段写话,我挑战。读下面的词语,你能想到哪些生活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一写。宽阔笼罩人山人海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励题文彦博取球(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suì)浮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2走月亮第一课时任务一(12分)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8分)1.选择读音,我秒杀。风俗(shúsú) 跳跃(yuèyāo)稻穗(suìhuì)运载(zǎizài)2.抄写词语,我细心。卵:四起点,一直线。洼:四个横,排均匀。3.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2分)◎读段落。任务四(8分)思维导图,我最行。2.课文填空,我秒杀。选自《亮点》,有改动。《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和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
”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情感。奖励题禽兽(上)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10分)1.读段落。2.背段落。任务二(12分)(一)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1.完成填空,我可以。(1)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请接着往下写一句:。(2)作者通过描写月、、、等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村月夜图。(3)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月光下的、月光下的。这种修辞手法叫。2.选择答案,我拿手。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你同意谁的说法?()A.可以去掉。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语后面没有,是多余的。B.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同时引出了下文。(二)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个月亮!1.完成填空,我可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字用得好,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的的心情。2.想象补充,我能行。(1)“流着”一词用了次,我想象到的画面是。(2)细读第一句话,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学习好帮手:围绕“溪水”展开想象。任务三(8分)◎读段落。任务四(10分)1.选择答案,我拿手。(1)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B.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C.语句重复、啰唆,可以删去。(2)对“走月亮”的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A.“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行走、散步。B.“走月亮”写出了月夜美景,让我们感到愉快。C.“走月亮”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不仅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下行走看到的美景,还透露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3)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景物写得细致入微。B.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出作者热烈奔放的情感。C.课文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韵律感,使描写更加生动,韵味悠长。2.理解填空,我用心。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1)我从“哟”字感受到;从“抱着”一词感受到。(2)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语句,选择喜欢的抄下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闻到了,看到了、稻穗和。(2)第一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3.片段写话,我挑战。你还记得月下的哪个情景吗?“望星空”“踩影子”“尝月饼”“听故事”等,选一个,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写出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内容。奖励题禽兽(下)其奇者,能效人言。惟(wéi)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3现代诗二首任务一(12分)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8分)1.选择读音,我能行。归巢(cháocáo)芦苇(wéiwěi)霸占(zhànzhān)尽(jìnjǐn)管2.思维导图,我喜欢。3.课文理解,我可以。(1)在《秋晚的江上》一诗中,诗人巧妙地用_、、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2)花牛在草地里、、、。《花牛歌》写出了一头、的花牛。任务三(10分)1.读诗歌。2.背诗歌。任务四(10分)1.阅读理解,我不怕。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落)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装妆)成一瞬的红颜了。(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2)诗歌中划“”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诗歌中划“”的句子是句,把芦苇当作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小节诗的意思。天色已晚,倦游的鸟儿想飞回巢去,斜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就像是鸟儿驮着斜阳回巢。2.片段写话,我挑战。读了《花牛歌》,展开想象: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诗句写一写,用上拟人的手法。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励题燕子燕子,汝(rú)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xián)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选自《民国老课本》4*繁星任务一(10分钟)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10分钟)1.选择读音,我秒杀。半明半昧(wèimèi)纳(nàlà)凉摇摇欲坠(zhuìduò)模(mómú)糊2.思维导图,我喜欢。(()3.表格填空,我最行。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作者三次看星星的经历,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次序时间(地点)情景及感受1从前(家乡)2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感觉光明无处不在。3如今(海上)任务三(8分钟)◎读段落。任务四(12分钟)1.阅读理解,我专心。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1.用“”划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2.文章语言优美,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拟人B.排比C.比喻(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3.“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是因为“”。(填选文中的句子)学习好帮手:联系下一句理解。4.“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这句话是说作者不想长大。B.这句话描述了布满繁星的夜空非常美丽。C.这句话表达了星天给孤寂的“我”带来安慰,望着星空,“我”感觉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的怀里。5.这一自然段写“我”观看繁星,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分别用书上三个词进行概括。
→→2.拓展阅读,我喜欢。(一)繁星(节选)冰心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天上的星星(节选)贾平凹“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学习好帮手:不读熟不答题。读了这两个选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至少一句),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句子:喜欢的原因:奖励题读书学生入校,先生曰(yuē):“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任务一(12分)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8分)1.抄写词语,我细心。僵:九个横,排均匀。曾:上宽下窄,对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能行。豆荚(jiáxiá)窗框(kuàngkuāng)水笕(jiànjiǎn)揭(jiéjiē)晓按(ānàn)照青苔(tāitái)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5分)◎读段落。任务四(5分)1.思维导图。我喜欢。提示:找一找五粒豌豆最初的想法和最终的去向。2.课文填空,我最行。本文的作者是。文中的五粒豌豆分开时,第一粒豌豆的愿望是“”;第二粒豌豆的愿望是“”;第三粒、第四粒豌豆的愿望是“”;第五粒豌豆的愿望是“”。其中第粒和第粒豌豆自高自大,第粒和第粒豌豆满足于现状,第粒豌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奖励题帘(上)帘之为用,可以隔内外,阻灰尘。夏时炎热,用帘以蔽(bì)日。——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12分)◎读段落。任务二(8分)1.阅读理解,我专心。(一)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写近义词:温暖——()舒适——()明亮——()写反义词:僵硬——()黑暗——()暖洋洋——()(3)“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这是一个句,意思是说。“我有这种预感”中的“预感”的意思是。选文中指豆荚和豌豆由变,变得起来,意味着它们。2.尝试提问,我可以。“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我的问题:第四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好帮手:对照最后一粒豌豆来回答。任务三(12分)◎读段落。任务四(8分)1.理解选段,我能行。“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1)短文中描写豌豆花的样子是。(2)“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的依据是什么呢?用“”在短文中划出一句。(3)“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因为()。eq\o\ac(○,1)这一天正好是一个节日。eq\o\ac(○,2)豌豆花使小女孩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eq\o\ac(○,3)一粒豌豆形成了一个小花园。2.尝试提问,我可以。(1)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ー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2)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好帮手:注意的带点词。3.片段写话,我挑战。五粒豌豆有着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结局。请你选择一粒豌豆,把你想对它说的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励题帘(下)冬时严寒,用帘以御风。故门户、窗牖(yǒu),皆可用帘。
——选自《民国老课本》6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8分钟)1.抄写词语,我细心。即:单耳朵,往下靠。悬针竖,系:帽儿平,“幺”扁宽,要伸展。“小”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秒杀。敏锐(ruìyuè)蝙蝠(biǎnbiān)横竖(hénhéng)荧光屏(píngpín)(1)你得系(xì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j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shìsì)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3.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2分钟)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四(8分钟)1.思维导图,我喜欢。证证明启示证证明启示2.课文填空,我最行。(1)为了弄清楚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他们在蝙蝠的蒙上;第二次他们把蝙蝠的塞上;第三次他们把蝙蝠的封住。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是;后两次实验的结果是。(2)通过三次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并从中受到启发,。奖励题吃螺蛳(上)有盲子暑月食螺蛳,失手堕(duò)一螺肉在地。低头寻摸,误捡鸡屎(shǐ)放在口里。——选自《笑林广记》第二课时任务一(10分钟)◎读段落。任务二(15分钟)(一)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
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1.选择答案,我拿手。(1)选出下列问题的提问角度。
A.课文内容B.课文写法C.联系生活实际
①课文一开始为什么要自问自答呢?()
②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并发明雷达的?()
③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
2.完成练习,我动脑。(1)读课文,你还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一:提问角度:()我的回答:问题二:提问角度:()我的回答:(二)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
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1.理解选段,我专心。(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答案,用“”划出。(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对句中“终于”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B.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C.表明了科学家对能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感到很幸运。(3)根据课文填写示意图,写一写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蝙蝠 雷达①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②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④雷达是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现代化设备呢?请列举两个:任务三(5分钟)1.读段落。2.读阅读了链接。任务四(10分钟)(一)苍蝇与仿生学令人望而生厌的“逐臭之夫”——苍蝇,原本与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仿生学却使得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只灰色的苍蝇落在桌面上,如果你用手去捕捉它,那么始终是你的手还未落下,它早已飞离了这“是非之地”。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通过对苍蝇的眼睛进行研究后发现,原来苍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六边形的视觉单位(即小眼)构成的。这种复眼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它能把运动的物体分成连续的单个镜头,并由各个小眼轮流“值班”。人们根据苍蝇复眼的构造,仿制了“蝇眼”照相机,其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黏合而成,其分辨率达4000线/厘来。这种照相机被用来复制计算机的显微电路。另外,人们还仿制了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光学测速仪。1.划出语句,我精准。(1)苍蝇能轻易躲避人类的捕捉的原因是什么?用“”划出文中相关语句。2.选择答案,我拿手。如果文中划“”句子中的“1329”改成“许多”,“分辨率达4000线/厘米”改成“分辨率非常高”,效果将会()。A.更好。因为文中数字太绝对了,不能让人信服。B.无所谓,只要不影响阅读即可。C.不好。改后不如用数字表述得更加准确、直观、严谨。(二)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马铃薯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提出问题,我动脑。读上面的选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①提问角度:我的问题:②提问角度:我的问题:奖励题吃螺蛳(下)向人曰:“好热天气,东西才落下地,怎就这等臭得快!”——选自《笑林广记》7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任务一(10分)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10分)1.抄写词语,我细心。奥:“大”字底,横长,撇捺收。善:末横长,“口”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能行。依赖(làinài)潜水(qiǎnqián)船舶(bóbái)哲学(zézhé)兰花(lánnán)获得(huòhù)3.拼音填词,我拿手。(1)这个项目难度很大,jìshù()人员liánshǒu()各部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投资chāoyìyuán()的shìjì()gōngchéng()。(2)只有zhīrénshànrèn(),才能人尽其才。4.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2分)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四(8分)1.思维导图。我喜欢。2.课文填空,我最行。(选自《亮点》《补充习题》,有改动。)本文讲述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_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展示了_现代科学技术__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的灿烂的前景,激发了我们_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__的浓厚兴趣。奖励题逐雀(上)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mì)食余粒。——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10分)◎读段落。任务二(8分)(一)1.选择答案,我拿手。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世纪人类在支配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世纪人类能够实施人工降雨。2.完成填空,我可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1)这几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这几句话分别强调了和的作用。(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妙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完成练习,我动脑。(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学习好帮手:注意结合文中的中心句。2.选择答案,我拿手。选文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3.完成填空,我可以。(1)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的作用。(2)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下列事物又会是什么呢?千里眼:顺风耳:任务三(10分)◎读段落。任务四(12分)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1.理解选段,我拿手。(1)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填序号)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举例子①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②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2)用“”划出展现“人类的文明”的词语及短语。(3)我对“地球村”的理解:2.尝试提问,我可以。读课文,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答。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片段写话,我挑战。“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励题逐雀(下)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选自《民国老课本》8*蝴蝶的家任务一(15分钟)1.读课文。2.读词语。3.读段落。任务二(5分钟)1.选择读音,我秒杀。家雀儿(quèqiǎo)屋檐(zhānyán)湿漉漉(nùlù)喧嚷(xuànxuān)避雨(pìbì)禁得起(jīnjìn)2.思维导图,我喜欢。3.课文填空,我最行。《蝴蝶的家》构思独特,以问题为线,写出了的心情。任务三(10分钟)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四(10分钟)1.理解选段,我专心。(一)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1)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描写了蝴蝶的三个特点:、、。(2)用“”划出文中的中心句。(3)“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句中的“它们”指。(4)“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作者想到了什么才这么着急?学习好帮手:抓住蝴蝶的三个特点来回答。(二)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阅读短文,找一找下雨时,蝴蝶藏在了那里?哪一个不是文中作者的猜想?()A.屋宇B.树林C.蘑菇下D.园里的花朵E.麦田F.桥下G.树叶下H.老树干的底面(2)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3)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构思独特,一次次的疑问,一次次的猜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恋爱之情。B.作者为蝴蝶在哪避雨而着急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作者觉得探寻下雨天蝴蝶藏在哪里很好玩。(4)把下列问题进行分类,并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回答。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发深入的思考①蝴蝶的家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想的?()②我们该如何保护弱小的动物?()③蝴蝶身上的彩粉是什么?()④这篇短文的文笔细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拓展阅读,我最行。兰阳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山的阳光,有一年四季弹跳的水,有大声说话的杨树和捂着嘴说话的花朵。如果这个山和那个山说话,或者这棵树和一万个影子后的一棵树说话,他们就这样传话——椿树传给身边的榆树,榆树传给身边的杏树,杏树扔一颗杏给柳树,柳树咬着辫子思考了一会儿,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给纳草婆婆,纳草婆婆将要传的话录音封签打包给小河。这时小河的鱼就有事情干了,他们嘴对嘴,一个一个传递消息,一直传递给领一群孩子在河里洗澡的芦苇叔叔。芦苇叔叔弯腰接到信,甩一下湿湿的手,笑着摇一摇头——那封信就变成了一片片洁白的芦苇花,这些精灵一样的芦苇花飞啊飞啊,飞到收信的那棵树身旁,贴到他的树叶上,那棵树就幸福地抱起一片一片花朵,慢慢地读起来……
学习好帮手:不熟读不答题。(1)下列对短文的体会,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兰阳是个充满生机、活力与灵气的美丽地方。
B.作者这样写是想表现兰阳的美,写出自己对兰阳的喜爱之情。
C.作者写得太夸张了,完全不符合现实。
D.这种写法让人头脑中有了画面感,把山、水、树、花都写活了。(2)读了这篇短文,从不同角度提两个问题吧。奖励题采桑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xié)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选自《民国老课本》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任务一(8分钟)1.读古诗。2.读字词。任务二(10分钟)1.选择读音,我能行。暮江吟(yínyíng)一道残阳铺水中(pùpū)露似真珠(sìshì)2.抄写词语,我细心。暮:两个“日”,上扁宽,下窄长。吟:小“口”靠上,撇穿插。___3.填写词语,我能行。傍晚江边的yínyǒng()。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pūzài()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一半sèsè(),一半是红色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如zhēnzhū()一样晶莹,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如同一把精巧的弯弓。任务三(12分钟)1.读古诗。2.背古诗。3.解古诗。任务四(10分钟)1.默写古诗,我可以。暮江吟朝代:作者:,。,。2.课文填空,我最行。(1)“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一半瑟瑟,一半是红色的。”它对应的诗句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如珍珠一样晶莹,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如同一把精巧的弯弓。”,它对应的诗句是。学习好帮手:读读诗句的意思。(2)“暮江吟”中的“吟”是指。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3)《暮江吟》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描绘的景物有、、、。诗中将比作,还将比作。学习好帮手:记一记。(4)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奖励题手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8分钟)1.读古诗。2.读字词。任务二(8分钟)1.抄写词语,我细心。题:“页”最后是一点。缘:第四笔是“撇折”一笔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能行。横看成岭侧成峰(lǐnglíng)不识庐山真面目(shìshí)3.拼音填词,我拿手。在西林寺的墙壁字tízì()。横看,整个庐山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cèkàn(),它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xiǎnfēng()。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变化万千,呈现各种不同的景象。我之所以认不清lúshān()真正的面目,zhǐyuán()我身处在庐山之中。任务三(12分钟)1.读古诗。2.背古诗。3.解古诗。任务四(12分钟)1.默写古诗,我可以。题西林壁朝代: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填空,我最行。(1)“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象各不相同。”。(2)《题西林壁》是代著名文学家的作品。诗中作者抓住谈感受,赞美了,于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学习好帮手:读读诗句的意思。(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中的“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学习好帮手:记一记。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奖励题指甲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做事不便,又易藏垢(gòu),故宜常剪之。——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三课时任务一(10分钟)1.读古诗。2.读字词。任务二(10分钟)1.抄写词语,我细心。须:注意三撇长度,第三撇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秒杀。梅雪争春未肯降(jiàngxiáng),骚人阁(gégē)笔费评章。3.拼音填词,我拿手。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谁也不肯xiáng();难坏了诗人,诗人gē()下笔,不知如何写fèi()劲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xūxùn()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shū()给梅花一段清香。任务三(12分钟)1.读古诗。2.背古诗。3.解古诗。任务四(8分钟)1.默写古诗,我可以。雪梅朝代:作者:,。,。 2.课文填空,我最行。(1)《雪梅》是代著名文学家写的。诗人观察仔细,观察到比白,比香。在比较中写出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2)“骚人阁笔”的“阁”读音是(gégē),“骚人阁笔”的原因是。学习好帮手:记一记。(3)“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梅、雪的情态。与这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B.二月春风似剪刀C.落红不是无情物(4)后两句诗把梅和雪进行比较,告诫我们()。A.人各有各的长处,不必争抢,做人要谦虚。B.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王道。C.人各有各的长处,喜好不同时要互相尊重。奖励题洒扫房屋之中,污秽(huì)日积,不宜居人。故每日早起,必用帚(zhǒu)扫地。扫时先以水洒之,则灰尘不扬。
——选自《民国老课本》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2.读词语。任务二(8分钟)抄写词语,我细心。虎:虎头小,撇舒展。隙:左窄右宽,左右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读音,我秒杀。(1)叶(bīnbǐng)牛(wōwū)枯(wěiwéi)隙(kōngkòng)这首歌(qǔqū)讲述了一个(qǔqū)折动人的故事,听过的人都潸然泪下。(3)临街的店(pūpù)即将举行开业典礼,门口(pūpù)着红色的地毯。3.当堂听写,我不怕。任务三(12分钟)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四(8分钟)1.思维导图,我喜欢。角丝角丝触角丝触角丝触角丝触角丝触角丝触角丝2.课文填空,我最行。这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主要讲爬山虎的脚,,像,颜色是;又讲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奖励题教(jiāo)弟(上)兄弟读书,弟年尚稚(zhì),好游戏。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选自《民国老课本》第二课时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2.读段落。任务二(12分钟)1.阅读理解,我专心。(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选出下列问题的提问角度。爬山虎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颜色,二是叶子的方向,三是在墙上铺得。(2)用“”划出短文中描写叶子静态美的句子,用“”划出短文中描写叶子动态美的句子。(二)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完成填空,我可以。(1)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中知道。同时,“”这个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一点变成灰色的,需要较长的时间。(2)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选两句抄下来。①②(3)我知道爬山虎这样往上爬的:触墙——墙——墙2.判断对错,我谨慎。(1)“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句是作者在猜测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2)爬山虎的攀爬是爬一脚就牢牢地巴住墙,等长出新的脚,然后再继续攀爬。()(3)“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中“逐渐变成灰色”形容爬山虎的叶子触着墙后慢慢变成了灰色。()任务三(10分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2 Unit1 Whats your name(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2《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下册
- 15《搭船的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3课时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15坚持才会有收获(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2框 网上交友新时空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假期有收获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
- 2025外墙纸皮砖合同
-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大型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
- 课题申报书:个体衰老差异视角下社区交往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
-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
-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物理 含解析
- 建材材料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 双方共同买车合同范例
- 医务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训
- 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膳食经费优化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