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_第1页
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_第2页
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_第3页
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_第4页
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的特征解析

郑家鑫Summary:移动视频直播打破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传播界限,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具有双向互动、动态开放的沉浸式场景,受众在其中可自由表达自我,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情感需求。本文以媒介场景理论为指导,从场景构成的空间与环境要素、受众状态要素、社交关系要素三个维度入手,对移动视频直播场景进行解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认识移动视频直播的本质规律,为后期传播策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Key: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构成基本特征解构分析QuestMobile发布的《2019直播+X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33亿,直播广泛渗透进用户的购物、教育、出行甚至社交之中,“直播+X”成为标配。可以说,移动视频直播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在我国移动设备普及率高达全球第一的社会环境下,因其操作简便、互动性强、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在泛娱乐化的互联网市场中受到网民的追逐和青睐。事实上,移动直播视频确实为受众构建了一个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可以释放压力、窥私猎奇,激发共鸣的全新场景,也带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给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但需要看到的是,移动视频直播行业崛起的背后,还普遍存在监管缺位、道德失范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规制,更需要学界的理论研究与全面观察,进而提出有助于其健康发展的建议。一、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环境融合移动视频直播场景的空间环境融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前后台场景融合、空间的融合和重叠、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三个方面。1.前后台场景融合。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他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前台的行为”和“后台的行为”。前台的行为代表人们希望被别人看到的行为,后台的行为则相反。大众传媒时代的直播前后台界限相对清晰,人们在大众媒介和网络前台尽情地表演,前后台信息相互隔离。但是人们生来具有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前台”和“后台”之间的“神秘感”让这种欲望愈演愈烈,于是,移动视频直播场景的出现打破了前后台场景分明的情况,新旧场景、前后台场景混合,人们窥探“后台”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在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主播渴望得到关注,受众渴望窥探主播的私人生活,这一供需的平衡构建了移动视频直播前后台融合的场景。2.空间的融合和重叠。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得处于不同物理空间场景的个体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在一个共同的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汇合,不受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样的变化意味着移动视频直播和收看物理场景可以不局限在房间里,主播可以上山下海在任何地方直播,用户也可以在路上、在公园里等任何地方观看直播。移动终端、主播的移动直播和受众的移动观看公共打造了视频直播的移动场景。同时,这种即时的同步直播方式,让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在同一时间线上交汇,形成了同时在线的新观影场景。另一种物理空间的融合是媒介手段的重叠。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移动直播APP中的画中画场景。例如,淘宝直播中,受众可以将正在观看的直播间画面缩成小画幅,同时浏览商品的具体详情。空间的可移动性和技术加持使得移动视频的现实直播和观看场景实现了多元化和重叠化。3.虚拟和现实的融合。无论是主播还是受众都是在现实场景中通过移动设备进入一个虚拟场景中,得到了意识的延伸,此时人们所处的现实空间和环境就进入到了虚拟场景,实现了虚拟和现实场景空间的融合。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切换不同直播间迅速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生成动态场景。在移动视频直播中,主播通过直播间将现实场景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直播软件接收到自以为的现实信息,又将自己的现实想法发送到“前台”。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通过技术构建和传递的虚拟信息,双方共同打造和共享的是一个虚拟环境。这一虚拟场景的形成在人们脑海中产生了新的场景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传播行为和社交方式。随着5G和AI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人们将可以在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进一步得到感官的延伸和沉浸。二、交互性、沉浸性的受众心理状态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的受众心理具有交互性、沉浸性的特征,从以下三点可得到体现。1.社群互动场景。传统的直播场景中,调动和营造氛围的角色都是主持人或主播,受众的存在感相对较弱。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成为各领域都在探索和重视的因素。社交媒体的成功在于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一个平等的对话场域,实现多元化信息的对话和交流。在这里,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受众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移动视频直播同样具有这样的社交属性,它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或者共同喜欢的主播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社群”进行互动,还可以和主播实现平等沟通和对话。社交氛围的构建可以帮助移动视频直播场景更具吸引力和黏著度。2.沉浸式心理状态。当人们对环境感兴趣并沉浸在环境中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沉浸感。移动视频直播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参与到直播活动中,实现用户之间、用户与主播之间的实时互动。这种实时的互动和及时反馈让参与其中的用户产生一种被关注、被重视、被回应的真实感。尤其那些输出优质内容的用户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注意力,就会产生更多的兴奋感,更加沉浸在直播场景中,这也是用户参与移动视频直播的内在动机。这种沉浸感会帮助他和主播以及粉丝之间形成更加牢固的关系,为了延续这种感觉,他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直播互动中。这样良性循环的过程构成了更具沉浸感的移动视频直播场景。3.自我认同的重新建构。在移动视频直播混合化场景中,受众所展现的信息只有头像和昵称,是一个抛去原有社会期待角色的虚拟角色。梅罗维茨认为,电子媒介的进入,模糊了公私领域,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社会期待发生了转变。这个时候,受众偏向于展示“后台”中的自己,从而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以及需要宣泄的情感与情绪表现在直播场景中,抛弃被社会期待的角色,重塑自己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产生了新的自我期待和新的认同需求,他会通过“弹幕”和打赏等行为展示自己的“后台”信息,并通过主播或其他受众的反馈和认可,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认同感。不只是受众,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也在重塑自己的形象。在直播平台上,主播用新的名字、滤镜美化过的形象、怪异的语言风格和具有设计感、戏剧化的行为方式塑造一个完美或者有趣的形象来吸引受众的关注。著名的“乔碧萝殿下直播翻车”事件中,因为技术事故,主播一直用来遮住脸部的图片消失,粉丝因为看到主播本人与一直以来在直播中塑造的形象反差过大而向主播本人发起网络暴力。正是因为主播“乔碧萝殿下”一直以来塑造的“声音甜美、样貌姣好、魔鬼身材”形象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假象而让粉丝直呼“被骗”。三、多向度、交叉式的社会关系模式观察当前直播场景中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其存在多向度、交叉式的特点,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主播的主导权被弱化。传统直播场景中,受众可以看到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播为受众呈现些什么,主播在传统直播场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该场景中,信息的传播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单一方向。而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不仅只有主播可以向受众传递信息,受众也可以向主播传递信息。而主播为了维系和受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和黏性,则需要对弹幕中受众的想法给予回应,甚至根据一些受众提出的呼声较高的需求,酌情调整直播内容。这样的互动使得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主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甚至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在直播内容的策划阶段主播或者直播团队就要根据获得的受众信息制定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内容,打造具有自己特色和不断聚焦的直播场景,以吸引用户继续留在场景中。2.受众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在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中,前台呈现什么信息,后台无权干预。但是,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后台”信息开始进入“前台”——观众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弹幕”的方式置于直播间的“前台”,引起主播和其他受众的注意;甚至可以通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影响主播的直播内容。这一点在淘宝视频直播购物场景中发生的频率最为频繁。例如,在服装类商品售卖直播中,主播需要在接收到受众提出的某件服装相关需求时,进行试穿或者讲解,以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的需求,甚至以多数受众提出的产品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自己的一场或多场直播的内容。3.受众和主播身份的互相渗透。在移动视频直播场景中,人作为主要的场景参与者,是直播互动的主要核心,而一个人在成为主播的同时也可以是一名受众。这得益于移动直播场景的高度开放性。只要你愿意,不论你是学生、老师、员工还是老板,都可以注册一个账号成为一名主播,开通自己的直播间。而当你退出自己的直播间,进入其他人的直播间又立刻变成了一名受众。而当一名观众参与到直播间的互动时,他又和主播一起成为直播间“表演”中的演员,可见,二者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模糊。移动直播场景中还有一种情况叫做“主播PK”,即两位主播同时在线连麦PK人气,双方粉丝通过点赞、刷礼物等方式,来为自己的主播打call(加油)。在这种场景下,主播和受众又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总而言之,网络直播确实是符合互联网发展潮流的信息形态,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其终会向着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需要明确的是,移动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政府的多方监管和引导、行业的自我规范和约束,更离不开从业者的自我素质提升。只有多方共同参与,联手进行管控,才能确保移动直播视频场景的健康发展,为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提供环境保障。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