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罗晓雪)_第1页
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罗晓雪)_第2页
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罗晓雪)_第3页
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罗晓雪)_第4页
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罗晓雪)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浅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应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编码研究类型D其它中图分类号[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三大画科之一,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有着高度艺术价值。而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因此,在“欣赏·评述”这一中小学美术课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里渗透中国山水画艺术精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欣赏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中最主要的形式,风格古朴,意境幽绝,然而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未免有些陌生。那么,应如何使这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变得让人容易接受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美术教育顺利进行。中国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为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观,故而在接触这一类型美术作品之前,若有条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去涉水缘山,感受大自然的天清地爽,并借机引导他们观察周围景致。采取这种“寓教于乐”之法,使学生在青松林下、绿水涧边嬉戏游玩的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必定油然而生。此外,还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全国各地名川胜境的视频,令学生间接感受水秀山明之美,并配以悠扬音乐,进一步陶冶其情操。采取以上措施,能构建自然美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为接下来的欣赏活动作出铺垫。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美术欣赏让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是《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欣赏方法。以下四点是我结合新课标要求总结而出的,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一般步骤:(一)直观欣赏此为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观察整幅画作的布局和色彩,从中寻找亮点。例如,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设色浓丽,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水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画面采取俯瞰式构图等。应让学生先记住对它的第一印象,以次作为欣赏学习活动的知识积累。(二)查找资料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第二步,是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创作的相关历史背景。《艺术概论(第二版)》里提道:“自然环境是引发艺术家丰富的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环境还造成了艺术家的性格,并因此而影响艺术家的情感活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其艺术性格会有所不同,而其情感活动也会因此具有相互不同的地方。”如五代时期的荆浩为避乱隐居山林,长期接触北方山川,因此笔下峰峦大都雄伟壮观、气势恢弘;而同时期的董源生活在南方,所画山水则是笔法秀逸清雅。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特定情感的支配。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才能体会其创作时的情感,从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三)深入探索1.笔墨在中国画中,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不同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酝酿渲染出千奇百幻、意象万千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从所要欣赏的整幅山水画中,用记号圈出局部位置,就其笔墨技法进行着重讲解。2.章法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他概括出中国画的三种透视方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教师可分别举出相应作品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3.分类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分法有水墨、浅绛、青绿、金碧、没骨、淡彩等形式。教师可选取色彩浓重的青绿山水和色彩淡雅的浅绛山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其风格的异同之处。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也可向其介绍黄派、徐派、吴门画派等古代山水画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4.意境李可染先生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中国画注重意境美,讲求“点到即止”、“无声胜有声”的余韵悠长。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陈旧泛黄的丹青画卷中静静感受那份山光水色和幽情美趣,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关键所在。(四)描述表达《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三种表达方式:语言、文字、动作,这也是欣赏活动基本方法的一环。表达是欣赏活动中关键的部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鼓励他们以直白浅显的语言简单描述自己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的感受,谈谈对哪幅作品印象最深刻;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建议他们从网络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拓展新知,继而展开更深一层的讨论交流,并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等。另外,如有兴趣也可尝试临摹山水画,从中获得更多体验。三、感悟作品精髓,获得心境共鸣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中国山水画进行欣赏,并由此开阔视野,获得审美愉悦时,我们的美术教学便算是基本取得成功了。然而,走马观花式的欣赏模式,绝非我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致力于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作品内在世界,去感悟其神魂精髓,并最终获得心境共鸣。《艺术概论(第二版)》中提到“心境共鸣”一词,指的是“人类独具的高尚情致的集中表现,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的创造性活动所得到的精神报偿”,即“我们仿佛和艺术作品提供的审美对象共声息、同忧乐。它实现了我们看到它的愿望,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美的渴求,它产生了一种它从未有过的光彩和魅力,它使我们忘记它的不完美和缺点,使我们将业已形成的审美心象与它进一步交融,丰富了它、提高了它,从而在我们心灵里产生一阵强烈的情绪,一阵陶醉,一种由它而引起的喜悦安逸,好象沉醉于馥郁的花香、醇厚的美酒中一样。我们分享着对方的情感,我们的心理状态与对象的‘质和谐结构’同构,进入审美经验的高潮——心境共鸣。”因此,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单凭区区几节课是绝对做不到的,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应在生活中的各个角度入手,将相关知识一点一滴渗透,使学生耳熏目染地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其艺术修养和水准。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