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教案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战士。2.边读边想象画面,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复述故事情节,挖掘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受到情感上的熏陶,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品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背景资料,了解董存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揭题,认知融合活动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华夏民族不屈的灵魂。董存瑞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炸掉敌人的暗堡,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品读这个真实的故事,走近董存瑞,了解他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2.板书课题,品读课题。(1)齐读课题,交流: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舍身)“舍身”是什么意思?(为祖国或为他人而牺牲自己)(2)引导学生品读课题。①请你突出这个英雄的名字,该怎样读呢?②突出这个事件,该怎样读呢?③突出自己的怀念、崇敬之情,该怎样读呢?(3)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课题。活动2资料写真,了解人物1.简介董存瑞。(课件出示董存瑞照片)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3年当儿童团长,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三枚“勇敢奖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2.烘托气氛,激发情感。课件播放影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高潮部分——董存瑞举起炸药包高喊口号的片段,引入情境。操作指导:本课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新课伊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铿锵有力的导入,会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环境;然后辅以观看影视片段,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1明确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说一说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战士。(2)找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情况,教师巡视指导。3.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重点读准“狡猾、战壕、匍匐、坚毅”的字音,并了解词义。(2)借助“/”符号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活动2理清脉络,感知内容1.再读课文,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一个意思?给课文分段,再说说每个部分讲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董存瑞主动请战,郅顺义请求掩护。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董存瑞是怎样一步一步冲到暗堡下面的。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详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五部分(第8自然段):战斗结束了﹐胜利的红旗映红了隆化。2.交流: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每个部分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前进受阻——坚决请战——冲到桥下——舍身炸堡——战斗胜利3.再读课文,结合每段的段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操作指导: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引导学生借助语境学习重点词句,理清脉络,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研读课文做准备。板块三按迹循踪,品读感悟活动1品读重点段,交流感受1.引导学生说一说: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哪一部分?为什么?(第四部分。因为文章是围绕这一部分——舍身炸暗堡写的。)(课件出示)2.交流:董存瑞为什么手托炸药包炸暗堡?(课件出示)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1)指名朗读句子。(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当时已无思索余地。能不能炸毁敌人的暗堡消灭敌人,整个战斗能否胜利,在此一举。(课件出示相关内容)3.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1)交流:“托、顶、拉”这三个动作对董存瑞来说意味着什么?(牺牲)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为什么还要“猛地”一拉呢?(说明他不怕牺牲,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板书——动作:站、托、顶、拉)①说一说:你从这些词语看出董存瑞具有怎样的品质?课件出示:抓住动作“站、托、顶、拉”,从中看出董存瑞态度坚决、果断,表明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炸掉敌人的暗堡,至于个人生命,他早已置之度外,显示了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②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2)引导学生抓住神态描写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①回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引导学生抓住“钢铸一般”“巨人”“坚毅”等词语,交流体会董存瑞坚定不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3)指名读这段话中描写董存瑞语言的句子,说说读后的体会。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①指导朗读句子。②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董存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胜利的向往,也是对战友的期望,他心中想的就是“新中国”。(课件出示)(4)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预设:神态、言行的描写更加完整地刻画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他炸掉暗堡的决心,反映了他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5)小结:“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人物的品质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通过人物的这些表现就能体会出人物品质。如,从对董存瑞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活动2起因初现,体会作用1.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这暗堡一定要炸掉吗?从哪里知道一定要炸掉?(板书:火舌、封锁)2.小组讨论: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预设:第1自然段交代了炸暗堡的原因。为下文表现董存瑞克服困难,舍身炸暗堡做了铺垫。操作指导:此环节,教师主要采用跳跃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直奔文章重点段——“舍身炸堡”,应采用以读促讲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的时间,可采用不同方式朗读文本,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然后,巧设问题,过渡到第1自然段,明确炸暗堡的原因。板块四迁移方法,合作体会活动1自主学习,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自学要求读课文,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董存瑞的高大形象?做上批注。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预设:学生关注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3.汇报交流。(1)抓住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内心。①交流:面对着疯狂的敌人,董存瑞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②讨论:把“瞪”换成“看、望”,把“迸射”换成“放射”好不好,为什么?③交流反馈,鼓励自由表达:不好。因为“瞪”“迸射”有力地、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坚决炸掉暗堡的决心。(2)抓住语言描写对比思考,感受不同。课件出示:

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去炸掉它!①小组成员尝试读两个句子,说一说:这句话的两种读法有什么不同?②朗读指导:董存瑞主动请求去炸暗堡,重读“我”才能突出他坚决的态度。③拓展追思:“掉”字还能换成哪个字呢?预设:毁、飞、烂、垮……④讨论感受:从“掉”字可以看出董存瑞完成任务的决心非常大。⑤朗读指导:既要读出董存瑞请求任务的坚决态度,又要读出他完成任务的决心。(3)小结:董存瑞主动请战,要为部队的前进扫清障碍。从对董存瑞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董存瑞的勇敢无畏和对敌人的仇恨。因为“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所以董存瑞才“瞪”着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迸射”一词更说明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想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坚决”也表明了他想炸暗堡的决心,为后文舍身炸暗堡埋下了伏笔。活动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课件出示(1)读一读董存瑞和战友配合的段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第6自然段第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预设:(1)在战场上,每一位战士都是英雄。如果没有战友的配合,董存瑞不可能独立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2)环境描写,此处的环境描写不仅突显了敌人的顽抗、炸暗堡任务的危险性,而且能反衬出董存瑞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2.品读写法,感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1)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找出课文中的侧面描写的句子,如,形势的紧迫、环境的危险,感受董存瑞炸暗堡遇到的困难。课件出示: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①读一读描写形势紧迫的句子。②交流感悟:这句话代表着董存瑞的战友们已经冲上来了,如果还不炸掉暗堡,就会有更大的牺牲。(2)讨论:有没有既能炸毁暗堡又能保全自己的办法呢?预设:可以用棒子把炸药包支起来,然后迅速离开;可以凿开一个地方放进去;可以用石头垒起来,把炸药包放在上面……(3)表达: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课件出示)冲锋号吹响了,董存瑞想,如果(),我军就(),我宁可(),也要()。(4)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交流:炸暗堡非手托炸药包不可吗?预设:根据当时董存瑞所处的环境来看,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放不住炸药包;放在河床上炸不毁暗堡;当时冲锋号已经响起,来不及再思考。所以,董存瑞只有手托炸药包,才能炸毁暗堡。3.共同学习,感受结局。(1)共同阅读最后一段,说一说:这一段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2)画出带有修辞方法的句子,摘抄下来。操作指导: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徐徐展开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阅读,边读边抓住重点段落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战斗场面的激烈,环环相扣地品悟,可以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感悟人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同时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理解内容,为理解人物内心及精神奠定基础。板块五拓展思维,升华主题1.情感升华:(课件出示图片: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董存瑞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换来了隆化的解放,让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怀念和崇敬之情,再来瞻仰一下这一幕。(播放录像片段)2.交流:董存瑞牺牲时只有十九岁。就是我们今天上高三或者上大学一年级的大哥哥的年龄。他为了新中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和最美好的青春。学了课文之后,你想对董存瑞叔叔说点什么?(课件出示此问题)3.小结:董存瑞的牺牲换来了整个隆化的解放,有人这样赞美董存瑞:高擎一颗火红心,引爆青春志犹存。鲜血如花洒华夏,英名千古壮军魂。青山静默,丰碑永存,昔日的金戈铁马,枪林弹雨已经成为记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应该放松思想,安享太平。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像董存瑞一样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让我们追逐英雄的足迹,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谱写祖国新篇。操作指导:教师可精心组织语言,使精妙的语言结合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起学生的知英雄、识英雄、爱英雄的热情,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红色血脉延续传承。同时,要充分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育人与知识巧妙融合,让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从兴趣入手,借助资料和多媒体技术,烘托气氛,激发情感。由于本课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无法感受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因此,新课伊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导入,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读课题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本课缩写的人物和事情;然后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了解人物,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当年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悲壮场面,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理清线索,了解内容。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课文以“炸”字为线索贯穿始终,按“为什么炸→怎样炸→炸的结果”的顺序,主要写了五个内容,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3.迁移方法,品读感悟,突出重点。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迁移学过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自主阅读,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加强朗读,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董存瑞的壮举。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备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回顾《黄继光》,引出本文。导语:同学们,我们曾学过《黄继光》这篇课文。在上甘岭战役中,当敌人的碉堡阻挡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时,英雄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用他年轻的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英雄的故事。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板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示例:(1)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2)他是怎样炸暗堡的?(2)炸的结果怎样,从哪看出他舍身炸暗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时代背景及董存瑞的生平。时代背景1948年是全国解放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党中央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我们不断乘胜挺进。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1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又当上了民兵。1945年8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中,先后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曾荣获过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壮烈牺牲,年仅19岁。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快速默读课文。①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②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③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3.教师巡视课堂,掌握学情,随机指导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读好书。4.小组交流生字新词,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5.通读课文。预设: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6.理清顺序,把握大意。(1)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事情发展顺序。)(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课件出示)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研读第1自然段,了解董存瑞炸暗堡的起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出示句子: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①这说明当时我军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势?明确:说明战斗打得激烈,我军士气高昂。②敌军一方的形势又怎样?明确:暗堡喷射出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敌人狠毒狡猾。同时显示我军前进受阻,点出这就是董存瑞炸暗堡的原因。(2)指名学生朗读体会。预设:要求读出我军的勇猛、敌人的阴险、形势的严峻。(3)归纳段意。明确: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突然间,敌军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2.研读第2—7自然段,了解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1)董存瑞是怎样请战的?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①理解句子:A.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预设:把“瞪”换成“望”,把“迸射”换成“放射”,好不好?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不好。这句话用“瞪”“迸射”有力、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坚决炸掉暗堡的决心。B.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预设:“跑”“坚决”说明了什么?明确:“跑”“坚决”表明了董存瑞想炸掉暗堡的决心,为后文他舍身炸暗堡埋下了伏笔。②归纳段意。要求学生分别写出,再进行比较。明确:董存瑞请求炸暗堡获得批准,并由郅顺义担任掩护。(2)指名学生读4—6自然段。讨论:①敌人的机枪扫射给董存瑞造成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预设:让学生抓住词句谈。(课件出示)明确:表现了董存瑞沉着、机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②归纳段意。明确: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猛冲到桥下。(3)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①围绕学生的问题,讨论: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明确:a.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斜坡光滑,无法放置炸药,放在河床,炸不毁暗堡。b.冲锋号吹响,情况万分紧急,必须即刻炸毁暗堡。②理解重点句子。A.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明确:从“站”“托”“顶”“拉”等动词可以看出董存瑞动作坚决、果断,这表明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炸掉敌人的暗堡,至于个人生命早已置之度外,显示了舍身忘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B.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