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_第1页
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_第2页
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_第3页
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问题研究综述

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4.98%,[1]而全国丧偶老年人口为477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6.89%。[2]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青年人口外流严重,农村社会老龄化程度也随之加速,再者农村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传统养老方式发生改变,农村老年人口生活面临很大挑战,尤其丧偶或空巢老人在家庭养老或自我养老时更是问题丛生。相比城镇丧偶老人,农村丧偶老人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对他们的生活问题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尝试就目前已有的针对农村丧偶老人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总结农村丧偶老人在健康、经济、再婚、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介入等方面的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一、关于农村丧偶老人健康状况的研究

丧偶是人生中的忽然事件,很多老人一时无法接受老伴的离世,身体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外在表现为身体遭受突发疾病或慢性病,内在表现为出现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早在1991年,李天铎,张士相就提出农村丧偶老人患有慢性病的几率大于再婚老人,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而大多数丧偶老人在节日里会产生忧伤情绪,尤其是离群独居老人。刘彦《矗《王晶〔2022〕研究说明农村丧偶女性老人多患有慢性病,以高血压为主,男性老人多患有大病,如脑堵塞、肺结核等,同时他们心理上都是孤独悲观的。在农村地区,很多老人患病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息息相关,丧偶老人丧偶后无人关照,往往自顾不暇,如长期燃烧秸秆会带来呼吸系统疾病,潮湿的山区环境会引发关节炎。他们在衰老、死亡面前多感到孤独寂寞〔王伯承,2022〕。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多为贫困偏远地区的丧偶老人,在经济社会迅速开展的当下,这些地区的条件依然落后,长期的艰苦劳作、不良的生活习惯、匮乏的物质条件及闭塞的信息交流等都无疑使丧偶老人无力抵御健康问题。

二、关于农村丧偶老人经济状况的研究

农村人口主要以务农为生,日常经济来源比拟单一,老年人更是多依靠以往的积蓄。在丈夫或妻子离世后,丧偶老人有的把积蓄花在老伴的医药费用上了,有的失去依靠配偶的经济来源,因此生活中个人经济处境十分为难。贺静〔2022〕认为农村生活条件低下,经济来源又不固定,使得丧偶老人生活无法保障。一些独居老人依靠政府有限的低保度日,子女假设在外地,生活费用需等到年底才有。魏晓〔2022〕论述到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丧偶老人,其儿女一般不会给生活费,而还把自己的子女留给老人关照,老人不仅要关照自己生活,又要关照孙辈开销。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丧偶老人,子女远在外地工作,如果收入紧张,则老人只能得到有限的生活费用,经济容易陷入困顿。王伯承〔2022〕指出农村丧偶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会受经济状况影响,有些老人有一定经济能力,那么会受到家庭子女的重视,而无经济能力者,那么会更加依赖子女,处于被动地位。

人活一世离不开金钱支持,农村丧偶老人更需要在物质上得以保障,来安抚形单影只的境遇。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他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会因经济原因而变得奥妙,假设还有经济能力那么好,假设无经济来源那么完全要依赖子女赡养和政府救助了。

三、关于农村丧偶老人再婚问题的研究

在农村丧偶老人相关研究中,再婚问题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一般是从社会学、伦理学、医学、法理学等角度去探讨,但农村有特殊的乡土文化气氛,丧偶老人再婚通常是个敏感话题。

丧偶老人再婚研究一般从老人再婚原因、再婚受到的妨碍、再婚后生活方式等入手,并提出合理化倡议。李天铎、张士相、刘勇〔1991〕调查研究丧偶老人再婚状况较早也较为详细,认为农村丧偶老人再婚率一般男性大于女性。再婚原因有丧偶老人单独生活感到孤寂,有些老人想摆脱子女的歧视虐待,有些老人在与异性老人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再婚后90%的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婚后经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无经济保障的还是需要子女支持。婚后夫妻双方感情都保持较好,但与子女来往减少。社会对于再婚看法多持反对态度。从丧偶老人再婚意义上看,王伯承〔2022〕提到丧偶老人再婚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也会稳定农村社会开展。从经济方面看,一般男性丧偶老人再婚要花费的本钱较高,再婚意愿也高,相反女性再婚意愿就较弱,因为忌惮于社会风俗舆论、儿女反对等压力〔张红霞,2022〕。

另一研究角度是从法理学入手,现在很多丧偶老人再婚不领取结婚证,被称为“搭伴养老〞,这虽然防止了后续的一些家庭遗产财产经济纠纷,但在法律上却属于非法同居,再婚老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种现象的利弊一时难以调和〔谢树凤,2022〕。夏丹波〔2022,2022〕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从一而终〞、再婚迷信、家庭本位等思想在农村社会根深蒂固,极大影响农村丧偶老人再婚观念。要实现真正的思想解放,还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切实保障农村丧偶老人的婚姻权。

四、关于农村丧偶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网络成员的关怀、重视和尊重的一种行为或信息。[3]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得到他人支持必不可少,正常的年轻人及中年人因为生活内容丰盛,都会有固定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对于丧偶老人来说,社会支持网络因丧偶会发生一定变化。农村地区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权社会,女性一般在思想上禁锢于夫家,社会网络是以丈夫为中心的“母体家庭〞关系,随着丈夫离世,其社会支持网络大大缩小,生活通常会走向贫困〔赵常兴,黎心宇,2022〕。农村丧偶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有家庭内部网络和社会外界网络两局部。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抚慰是丧偶老人强大的精神后盾,目前农村家庭成员的缺席,使得他们短少心理平安感,容易陷入孤独与抑郁〔贺静,2022〕。张双娇,杭荣华〔2022〕也同样提出子女是农村丧偶老人唯一的依靠,但是当前子女外出务工或不孝顺都会使丧偶老人精神受到摧残。墨淑恒,李凯伟,潘为民〔2022〕指出农村丧偶老人很希望和外出的子女多交流以拉近距离,但每次通话总感到短少实质性的关怀,与子女之间多为形式上的话语沟通。其次,农村丧偶老人的社会外界网络多局限于本社区内部,原本依靠丈夫建立的人脉网络,由于丧偶而随之减弱。如果是稍年轻的女性老人丧偶,就可能面临舆论压力,家中体力活短少男性的帮忙,因为“寡妇门前是非多〞。同时,以上学者都研究到农村丧偶老人平时仅限于和邻里闲谈、散步等来排解寂寞,而且农村社区的根底设施落后,娱乐生活单调,丧偶老人心理本来就脆弱,更难参与到有效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来缓解压抑。

五、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丧偶老人生活的研究

我们就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丧偶老人生活的国内相关文献作一检索,无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仅有的文献是对无地区差异的丧偶老人的生活状况问题研究,总体分为下列几个研究模式:

1、社会工作介入通用模式

通常情况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分为开始阶段、达成效劳契约、界定任务、采取行动、结束阶段,[4]这是针对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时的通用模式,更适用于老年个案工作。刘开继,杨娜〔2022〕就是采用通用模式对一名82岁男性丧偶老人进行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从发现问题到沟通,从收集资料到问题评估,然后是方案分阶段进行效劳与跟进,最后结束效劳并评估专业治疗效果。这其中运用到专业技巧有怀旧、生命回忆法等,充沛考虑到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切合了丧偶老人的现实需求。

2、社会工作针对性介入模式

此种研究方式多是对丧偶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或描述,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展个案、小组、社区三大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介入。唐尧、刘荣〔2022〕指出对于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要发展哀伤辅导,面对面与案主进行沟通,以期到达帮忙与治疗的效果。尔后为了使丧偶老人尽快从丧偶事件阴影中走出来,需要构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组织有相同情况的老人,发展治疗性小组工作,使丧偶老人在朋辈群体中情绪得以宣泄。而社区是丧偶老人生活的地域,发展社区工作对建立丧偶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十分必要,社区可以提供应丧偶老人情感、物质、信息等及时便捷的资源效劳,减轻他们在老化过程中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本地社区的和谐开展。

3、丧偶老人突发性情况介入模式

老年丧偶是人生中不可防止的一个遭遇,他们面对老伴的离世会受到强烈心理冲击,精神撑持轰然倒塌,身体会出现突发病症,如晕厥、脑溢血等,严重的危及生命。针对这种情况,专业社工人员在关键时刻的干涉会起到减小损害的作用。彭何芬、陈浩〔2022〕提到一位丧偶男性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不到两个小时,就身体突感不适撒手人寰,因为丧偶老人丧偶是应激事件,短时间内悲伤过度,气郁于心,出现身体不适的概率升高,而此时家庭成员往往顾此失彼,没有人注意到丧偶一方老人的精神更需要安抚。危机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丧偶老人丧偶后及时进行心理跟踪,个性化的提出专业办法予以帮扶,及早安慰丧偶老人的哀伤情绪,把不利的身体开展态势控制到萌芽状态。

六、当前研究的缺乏

纵观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学界对老年人的研究都是整体性研究,没有过多的关注老年人群体内部的差别性和特殊性,当前农村地区丧偶女性老人数量多于男性,但对农村丧偶女性老人的关注却是屈指可数。目前,对农村丧偶老人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病理学、社会保障等方向入手,局限于简单的调查描述,通常研究内容为心理健康、贫困状况、社会支持等单一方面,忽略了从实际出发去发现丧偶老人的生活问题,评估其可利用资源,提出解决农村丧偶老人所存在问题的实际途径。仅有的社会工作介入丧偶老人研究也很少有针对农村丧偶老人的,其研究特点为:一是不足实地研究调查过程;二是刻板的使用社会工作三大办法介入来改善丧偶老人存在的问题,没有独特的针对性;三是很少探讨适合我国农村丧偶老人的具体专业技巧与实地经验。所以,首先应该从实地研究出发,其次再在问题的根底上发展适宜的针对农村丧偶老人的社会工作实务,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外乡化的专业技巧。

七、对农村丧偶老人社会工作介入外乡化的思考

1、重视地区差别性

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在物质水平与精神文化上都存在一定差别,而东部兴旺地区与西部欠兴旺地区的农村更是存在巨大差距,这两个地区的丧偶老人生活状况要有差异的对待研究。西部农村地区村组织一般比拟松散,得不到村民积极支持,难以发展一些专业社会工作实务,而东部地区就可以较便利的发展实务。所以要充沛考虑社会工作介入地区的差别性,研究一套欠兴旺地区适用的开展模式。如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促使政府购置效劳,在当地农村建立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主导的老年效劳站〔活动站〕。

2、重视运用家庭介入法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伦理,以“家〞为核心建立起每个人一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道德价值观,老年人多项选择择家庭养老。随着家庭小型化,农村家庭中夫妻关系逐渐成为核心,一旦老年丧偶就失去主要依靠,老年人不得不依赖于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生活。因此,家庭成员对农村丧偶老人的照料、安抚和尊重会对丧偶老人起到很好的撑持作用,即使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也需要利用家庭成员关系来发展辅导。在这一思路上,如组织农村丧偶老人的家庭成员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办法,来运用到家庭赡养老人的实践中。发展小组工作时,可以让家庭成员参与其中,促使丧偶老人心理得以放松,帮忙其与家庭成员进一步沟通互动,形成健康、乐观的晚年生活状态。【注释】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