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高校教育要素的新要求_第1页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高校教育要素的新要求_第2页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高校教育要素的新要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高校教育要素的新要求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高校教育要素的新要求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化时代,这就决定着这一时代的教育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其数字化的特征也必然渗透到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所谓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充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或其他数字媒体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与其提供的丰盛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使传统教学的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变化及其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数字化环境下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数字化教学环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办法和工作方式,还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1.教学不再有固定的场所

传统教学的上课地点一般仅限于教室、操场、实验室等校内场所,而在数字化教育的情境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和知识,学校没有了知识的围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任何学校、个人的教育,共享世界各国的知识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同时网络课堂也不占用校舍,多媒体教学一课堂可以容纳好几个班的学生,这样大大节省了教育本钱。

2.教学载体和教学资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照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而现在的计算机能对声音、文字、图像等进行输入、辨认、存储、处理、管理和输出,学习过程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可以从网络传媒中学到比课本幅度更宽、频度更高、速度更快的知识和信息,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3.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计算机的交互性,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是人对计算机选择和控制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习者主动参与,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数字化的特征赋予了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接受某种知识的权力,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深度和难度,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二、数字化环境下对师生关系的挑战

1.教学中教师的主动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得更加突出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主要伎俩和媒介是黑板、粉笔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主要的教学办法是讲授法、讲解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虽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数字化环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数字化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集于一身,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争辉,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带领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新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利用丰盛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教师的地位由教学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

2.教师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情感关系的核心要求

网络化时代,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人物,传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贤,学生只能“洗耳恭听〞,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由教师来传授和塑造,数字化教育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平等的“对话〞根底之上的,师生界限变得越来越含糊,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共同享有知识和智慧。正是由于网络所具有的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分工走向了合作,师生之间在知识占有量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掌握,有的教师还不如学生,学生也不再在知识的获得上完全依赖教师,而是充沛地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与信息。网络的无限性使师生可以最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日趋平等和开放,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讨论,双向地学习,成为学习上的朋友。

3.师生的感情距离渐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天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教师的热情、真诚、宽容、负责、风趣等优秀品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多种伎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斥情趣和活力,增强师生的情感体验。数字化教育下的师生关系虽然变得更加民主与平等,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跨越时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但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网上布置作业、网上纠错答疑、网上进行论文指导等,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彼此之间不足直接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变得较为疏远。教师不能见到学生本人,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因材施教,更不能在道德上教育自己的学生,这是数字化教育的一大缺失。

三、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教师应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网络时代中,计算机的交互性可提供方便灵活的信息检索,受教育者可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在某些知识的获得上超过教师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做一个指导者的同时还要做一个学习者,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答疑指导,及时帮忙学生调整方向,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要及时补充与学习知识,尽量在信息量上不落后于学生,与学生保持同步。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放下先行者的姿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把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地位,互相学习,到达教学相长。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掌握一些新的能力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教学的要求,如指导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监督评价能力和心理沟通能力等,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能力,才能做一名数字化环境下的合格教师。2.教师应具有更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研究、考察、测量,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适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习起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通过努力来掌握知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乎学生的心理开展特点,合乎学生偏爱的学习类型,针对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设计能关照到学生个性的教学,最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办法和学习习惯,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数字化的优势。由此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能熟练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除此之外,还要扎实地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设计操作技术,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创作过程。

3.教师应具有更强的心理沟通能力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容易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容易使教师无视学生,放松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减少对学生的关爱。为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补充心理学知识,找到有效的教育办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问题时,激励学生坚持学习,帮忙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弥补因间接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关怀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个性开展和道德品行,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让学生通过网络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冀望与母亲般的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的新要求

1.学生应具有选择优良知识的能力

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利用丰盛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但是学生的时间与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的就是平衡网络学习资源,在众多开发好的学习资源当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开展的、合乎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能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核心知识与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科研能力和钻研精神,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鼓励和约束能力

数字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盛多彩的学习资源,但是在这种情形下,老师毕竟只是起到监控的作用,要想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求学生本人具有良好的鼓励和约束能力。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主动投入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问题时,学生要能良好地约束自己、坚持学习。网络充满着大量暴力、色情、游戏等不健康信息,当被一些不良信息干扰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时,要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方向,用刚强的意志力抵御诱惑,避开一些垃圾网站,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管理和评价能力

学生要先具有自我评价能力,评价自己的知识水平,了解自己在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