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_第1页
13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_第2页
13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_第3页
13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_第4页
13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在礼敬“秋”的节气文化基础上,焕发更多文化活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安仁赶分社是湖南省安仁县群众于春分社日举办的节令文化活动。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人们交流农事经验和养生之道;唱社戏、踩高跷、放河灯,文娱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24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自2006年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石阡说春”“班春劝农”“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送大暑船”“三门祭冬”等,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摘编自林继富《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时间知识体系,它与农耕生产关系密切,既是生活经验也是生存智慧。B.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C.每到立秋,庄稼成熟,花垣群众欢聚秋场,参与民俗活动,礼敬“秋”日,是谓“赶秋”。D.电视节目、图书、童谣等多种形式对激活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生命力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真正做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结合各地民俗,回归生产生活。B.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又与传统节庆、民俗关系密切,如“清明”对应了清明节,“秋分”对应了中秋节。C.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与哲学,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D.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一个节气,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都有灵动的反映。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某种节气的一项是(3分)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B.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4.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材料为各地活态传承二十节气文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4分)5.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白鹿原(节选)陈忠实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他感慨万千,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辟作学馆的西边三间厦屋里,摆满了学生从自家屋里抬来的方桌、条桌、长凳和独凳。白嘉轩的两个儿子也都起了学名,马驹叫白孝文,骡驹叫白孝武,他们自然坐在里边。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也从神禾村转回本村学堂。男人们无论有没有子弟就学,都一齐参加了学堂开馆典礼。典礼隆重而又简朴。至圣先师孔老先生的石刻拓片侧身像贴在南山墙上,祭桌上供奉着时令水果。两支红蜡由白嘉轩点亮,祠堂院庭里的鞭炮便爆响起来。孩子们全都跪伏在桌凳之间的空地上,拥在祠堂院子里的男人们也都跪伏下来。鹿子霖和徐先生依次敬了香跪了拜,就侍立在祭台两边,关照新入学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敬香叩头,最后是村民们敬香叩首。祭祀孔子的程序完毕,白嘉轩把早已备好的一条红绸披到徐先生肩上,鞭炮又响起来。徐先生抚着从肩头斜过胸膛在腋下系住的红绸,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傍晚,白嘉轩脱了参加学堂开馆典礼时穿的青色长袍,在铜墩前蹲下来给牲畜铡青草。他把青草一把一把扯过来,在膝头下捋码整齐再塞到铡口里去。鹿三双手按着钢把,猫腰往下一压,“吁嚓”一声,被铡断的细草散落下来,铡刀刃上和铡口的铁皮士都染上一层青草的绿汁。白嘉轩孺进青草说:“叫黑娃明早上就去上学。给徐先生的五升麦子由我这儿灌。”鹿三说:“黑娃上了学,谁来割草呢?”“你割我割,咱俩谁能腾出手谁去割。先让黑娃去上学。”黑娃天不明又被父亲吼喊起来,他正要挎笼提镰去割青草,却听鹿三说:“把草镰和草笼撂下,扛上板凳上学去。”黑娃愣在院子里,似乎不大情愿地丢下笼和镰,说:“拿啥念哩?没有书,没有笔,也没有纸。”鹿三说:“你先坐到学堂盘一盘你的野性子。笔咧纸咧书咧缓两天再买。你要是盘不下性子还是窝不住的野鹁鸽,花钱买书买纸我就白撂钱了。”黑娃把一只独凳掳上肩膀,走进祠堂大门。徐先生穿着褐色长袍背抄着手在院子里踱步,鹿三拉住儿子的手说:“给先生行礼。”黑娃弯腰低头鞠躬时,肩上的凳子摔了下来,正好砸了徐先生的脚背。鹿三顺手抽了黑娃一个抹脖子,骂道:“找把你这慌慌鬼……”徐先生忍着疼不在意地说:“送进去。嘉轩给我说过了。”鹿三拉着儿子进入学堂,找到马驹和骡驹的方桌,在一侧放下凳子。马驹把一摞仿纸,一根毛笔递给黑娃:“俺爸叫我给你。”黑娃捉着那支毛笔,拔下笔帽,紫红的笔头使他想到了狐狸火红的皮毛。他的左手染着青草的绿汁,指头肚儿变成紫黑色,捏着光滑的笔杆和绵软的黄色仿纸总觉得怯怯的。徐先生进来,领着学生念书。黑娃没有书本,就跟着徐先生愣念:“人——之——初,性——本——善。”(有删改)文本二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橙子辅导耕读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以农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并且深受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的影响,以亦耕亦读的方式,在土地操作基础上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的文化模式。其中,“耕”指农耕,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读”即读书,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耕读为本是中国农耕文化和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说起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白嘉轩,这位白鹿两姓所构成的白鹿家族的族长,被称赞为“深孚众望,通达开明,品德高洁”的人物,有着不可侵犯和毋庸置疑的威严,但却躬耕于田垄,勤事稼穑无一日远离耕作生活。他又表现出了对读书人朱先生极大的信赖,将其誉为“圣人”,处处向其靠拢……如果说白嘉轩是现实层面上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的话,那么朱先生无疑是这种精神得以发扬承传的文化支撑。橙子辅导认为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智慧与道德的化身”。如同白嘉轩的一日不肯辍耕一样,朱先生“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是一位一日不肯辍读的人物。同时,他也坚定地维护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主张“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他查禁烟苗、禁绝烟土,参与放粮赈济灾民,在他制定的《乡约》中,表现出了对于不务正业的人的坚决鄙弃。就这样,族长白嘉轩、“圣人”朱先生共同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诠释,并使这种精神在白鹿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威性:白嘉轩在族中贯彻乡约,“一时间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了庄稼汉们粗混的读《乡约》的声音”,偷摸聚赌没有了,打架骂街消失了,“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缜细了”。辛亥革命掀起反封建大潮的时候,白鹿书院却依旧书声琅琅;“风搅雪”农协运动挟裹了整个白鹿原,白嘉轩却能在家岿然不动地踩着轧花机……(摘编自知乎橙子辅导《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先生用“小小的善事”和“无量功德的大善事”来评价修祠堂和办学堂这两件事,“小”和“大”的对比中凸显了朱先生的价值倾向。B.学堂的建立造福了白鹿村民:白嘉轩两个儿子有了学名,鹿子霖两个儿子不必远方求学,就连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也有了读书的机会。C.开馆典礼仪式隆重而简朴,点红烛、放鞭炮、拜孔子、迎先生,既展现出白鹿村民对教育的虔诚,又照应了白鹿村的“仁义”二字。D.鹿三眼中的黑娃是“野鹑鸽”“慌慌鬼”,天生一副野性子,所以他没指望黑娃能读好书,也没舍得给他买书笔纸这些文具。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产生和发展都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关,所以它的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B.白嘉轩和朱先生分别从“耕”和“读”两个方面对耕读精神有所继承,并凭借他们在族中的至高地位对其传播和发扬。C.农民靠耕种维持生活,传统知识分子靠读书安身立命。祠堂里每晚传出的读《乡约》的声音就是对耕读精神的一种传承。D.无论是辛亥革命的新思想浪潮,还是席卷整个白鹿原的“风搅雪”农协运动,都难以撼动耕读精神的稳定性和权威性。8.文本一以黑娃跟读“人之初,性本善”的内容作结,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9.“耕读精神”在文本一中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层次;请结合朱先生、白嘉轩、鹿三三个人物对读书的态度,探究其不同的价值层次。(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吴王位。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宗庙郊社,命有司建園丘于钟山之阳,建方丘于钟山之阴。己巳,典营缮者以宫室图讲,太祖见雕琢奇丽者,命去之,谓中书省曰:“吾节俭是宝,民力其毋殚乎!”十一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夫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必念农之劳,使之不苦于饥寒。”太祖洪武元年,即皇帝位。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谷应泰曰:“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然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观其惩宦寺之失而禁内官预政,惩藩镇之变而制武臣不预兵食,祸本乱阶,防维略尽。至于立宗庙,建学校,无不损益质文,斟的美备。观其开国,规模弘远矣。”(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B.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C.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D.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郊社,祭天称郊,祭地为社,文中指祭祀天地的场所,方丘为郊,圜丘为社。B.世子,原指天子、诸侯的嫡子,明清两代用来指称亲王嫡子,以别于“太子”。C.卫所,明代军事机构,设于京师和各地郡县,一卫所辖有五千余人,卫下设所。D.社学,在乡里设立的学校,与县学、郡学等构成明朝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体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太祖审阅宫室设计图,让人删去其中奇丽的设计。他认为要崇尚节俭,不能为兴建宫室而滥用民力。B.明太祖借视察圜丘的时机,让世子遍访农家,了解他们的吃穿用度,以此教育世子要体恤百姓的劳苦。C.明太祖认为汉唐覆亡与宦官弄权有关。他吸取前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并确立内侍官制,加以约束。D.明太祖认为教化可使风俗淳善,政治清平,是开国的首要事务,因此他一再下诏,命令各地积极兴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14.谷应泰把明太祖的施政措施分成哪两类?其依据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寿赵茂嘉①郎中二首(其一)辛弃疾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②。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③逸兴长。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④。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注】①赵茂嘉:曾除江西提刑,于铅山置兼济仓,平稳谷价,造福乡里。②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遂用作称颂官吏政绩之词。③垂车:悬车,辞官家居。④鲁灵光:宫殿名,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描写赵茂嘉的外貌形象,夸赞其身材修长,鹤发童颜。B.第三句歌颂赵茂嘉竭尽全力扶困济难,拯救他人,功德无量。C.第四句写赵茂嘉未老就已辞官,闲居时超脱豪迈,兴致盎然。D.第六句中“鲁灵光”用比拟手法,写出赵茂嘉健壮挺立的样子。16.作为一首祝寿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祝福之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河北、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材、金属的变化,告诉人们后天学习可改变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月”是古典诗词中表现思乡念亲或高洁情操的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赋》中,吹洞箫的客人由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生发出人生短暂、江水无穷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山东、辽宁、海南、江苏】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适度,即让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称赞《诗经》中蕴含丰富适度智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英雄感慨抒怀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主题之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均巧妙地借助修辞手法赞颂了笔下英雄的卓越军事才能。(3)酒的作用巨大,它既能暖身御寒,又能消愁解忧。“酒”作为极其重要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_______,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而耐人寻味。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

),莫不令人心旷神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风花雪月

古色古香B.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风花雪月

遗风余韵C.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风云变幻

遗风余韵D.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风云变幻

古色古香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B.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C.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D.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调和意境。B.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尤其酷爱,总喜欢那种耐人寻味的“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情调和意境。C.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尤其偏爱,总喜欢那种“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情调和意境而耐人寻味。D.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调和意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兵家常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人们也往往不假思索地认定,①,然而德西效应却刷新了人们的这一惯常认识。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他随机抽调部分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道难题,会得到物质奖励,而另一组则无奖励。当进入学生自由休息时段后,他发现无奖励组仍然在继续解题的学生数,明显多于有奖励组,实验时间越长,这种反差越显著。这种现象启示教育工作者,②,给予适当的外界激励,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已经很感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从学习内容上转移开,③,反而抑制了内在的兴趣,一旦失去外在奖励,则会学习动力全无。故而,教育者使用奖励一定要正确适度。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依据上面文段提供的信息,用一个长句给“德西效应”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在礼敬“秋”的节气文化基础上,焕发更多文化活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安仁赶分社是湖南省安仁县群众于春分社日举办的节令文化活动。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人们交流农事经验和养生之道;唱社戏、踩高跷、放河灯,文娱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24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自2006年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石阡说春”“班春劝农”“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送大暑船”“三门祭冬”等,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摘编自林继富《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时间知识体系,它与农耕生产关系密切,既是生活经验也是生存智慧。B.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C.每到立秋,庄稼成熟,花垣群众欢聚秋场,参与民俗活动,礼敬“秋”日,是谓“赶秋”。D.电视节目、图书、童谣等多种形式对激活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生命力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真正做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结合各地民俗,回归生产生活。B.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又与传统节庆、民俗关系密切,如“清明”对应了清明节,“秋分”对应了中秋节。C.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与哲学,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D.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一个节气,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都有灵动的反映。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某种节气的一项是(3分)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B.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4.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材料为各地活态传承二十节气文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4分)5.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6分)【答案】1.B2.A3.D4.①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②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③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④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5.①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青少年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掌握生活经验。③更对于青少年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错,原文第二段信息是“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可见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是多方面原因,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秋分’对应了中秋节”错,秋分是在9月23日-24日之间,中秋是每年的农历十五,所以两个不是一个时间。C.“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错,原文只是说“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选项表述夸大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于文无据。D.“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错,无中生有,原文“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强调应该怎么做,并没有说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与清明有关。B.诗句出自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预示了夏至。C.“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白露。D.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这里表现的并非节气,“铁马冰河”是风雨中的梦境。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整合的能力。由第三段“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得出答案①;由第四段“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得出答案②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由第五段“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得出答案③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由第六段“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得出答案④。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问题进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由第三段结尾“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第五段“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得出答案①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第一段“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得出答案②青少年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掌握生活经验。由第六段“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得出答案③更对于青少年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白鹿原(节选)陈忠实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他感慨万千,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辟作学馆的西边三间厦屋里,摆满了学生从自家屋里抬来的方桌、条桌、长凳和独凳。白嘉轩的两个儿子也都起了学名,马驹叫白孝文,骡驹叫白孝武,他们自然坐在里边。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也从神禾村转回本村学堂。男人们无论有没有子弟就学,都一齐参加了学堂开馆典礼。典礼隆重而又简朴。至圣先师孔老先生的石刻拓片侧身像贴在南山墙上,祭桌上供奉着时令水果。两支红蜡由白嘉轩点亮,祠堂院庭里的鞭炮便爆响起来。孩子们全都跪伏在桌凳之间的空地上,拥在祠堂院子里的男人们也都跪伏下来。鹿子霖和徐先生依次敬了香跪了拜,就侍立在祭台两边,关照新入学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敬香叩头,最后是村民们敬香叩首。祭祀孔子的程序完毕,白嘉轩把早已备好的一条红绸披到徐先生肩上,鞭炮又响起来。徐先生抚着从肩头斜过胸膛在腋下系住的红绸,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傍晚,白嘉轩脱了参加学堂开馆典礼时穿的青色长袍,在铜墩前蹲下来给牲畜铡青草。他把青草一把一把扯过来,在膝头下捋码整齐再塞到铡口里去。鹿三双手按着钢把,猫腰往下一压,“吁嚓”一声,被铡断的细草散落下来,铡刀刃上和铡口的铁皮士都染上一层青草的绿汁。白嘉轩孺进青草说:“叫黑娃明早上就去上学。给徐先生的五升麦子由我这儿灌。”鹿三说:“黑娃上了学,谁来割草呢?”“你割我割,咱俩谁能腾出手谁去割。先让黑娃去上学。”黑娃天不明又被父亲吼喊起来,他正要挎笼提镰去割青草,却听鹿三说:“把草镰和草笼撂下,扛上板凳上学去。”黑娃愣在院子里,似乎不大情愿地丢下笼和镰,说:“拿啥念哩?没有书,没有笔,也没有纸。”鹿三说:“你先坐到学堂盘一盘你的野性子。笔咧纸咧书咧缓两天再买。你要是盘不下性子还是窝不住的野鹁鸽,花钱买书买纸我就白撂钱了。”黑娃把一只独凳掳上肩膀,走进祠堂大门。徐先生穿着褐色长袍背抄着手在院子里踱步,鹿三拉住儿子的手说:“给先生行礼。”黑娃弯腰低头鞠躬时,肩上的凳子摔了下来,正好砸了徐先生的脚背。鹿三顺手抽了黑娃一个抹脖子,骂道:“找把你这慌慌鬼……”徐先生忍着疼不在意地说:“送进去。嘉轩给我说过了。”鹿三拉着儿子进入学堂,找到马驹和骡驹的方桌,在一侧放下凳子。马驹把一摞仿纸,一根毛笔递给黑娃:“俺爸叫我给你。”黑娃捉着那支毛笔,拔下笔帽,紫红的笔头使他想到了狐狸火红的皮毛。他的左手染着青草的绿汁,指头肚儿变成紫黑色,捏着光滑的笔杆和绵软的黄色仿纸总觉得怯怯的。徐先生进来,领着学生念书。黑娃没有书本,就跟着徐先生愣念:“人——之——初,性——本——善。”(有删改)文本二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橙子辅导耕读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以农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并且深受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的影响,以亦耕亦读的方式,在土地操作基础上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的文化模式。其中,“耕”指农耕,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读”即读书,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耕读为本是中国农耕文化和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说起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白嘉轩,这位白鹿两姓所构成的白鹿家族的族长,被称赞为“深孚众望,通达开明,品德高洁”的人物,有着不可侵犯和毋庸置疑的威严,但却躬耕于田垄,勤事稼穑无一日远离耕作生活。他又表现出了对读书人朱先生极大的信赖,将其誉为“圣人”,处处向其靠拢……如果说白嘉轩是现实层面上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的话,那么朱先生无疑是这种精神得以发扬承传的文化支撑。橙子辅导认为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智慧与道德的化身”。如同白嘉轩的一日不肯辍耕一样,朱先生“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是一位一日不肯辍读的人物。同时,他也坚定地维护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主张“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他查禁烟苗、禁绝烟土,参与放粮赈济灾民,在他制定的《乡约》中,表现出了对于不务正业的人的坚决鄙弃。就这样,族长白嘉轩、“圣人”朱先生共同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诠释,并使这种精神在白鹿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威性:白嘉轩在族中贯彻乡约,“一时间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了庄稼汉们粗混的读《乡约》的声音”,偷摸聚赌没有了,打架骂街消失了,“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缜细了”。辛亥革命掀起反封建大潮的时候,白鹿书院却依旧书声琅琅;“风搅雪”农协运动挟裹了整个白鹿原,白嘉轩却能在家岿然不动地踩着轧花机……(摘编自知乎橙子辅导《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先生用“小小的善事”和“无量功德的大善事”来评价修祠堂和办学堂这两件事,“小”和“大”的对比中凸显了朱先生的价值倾向。B.学堂的建立造福了白鹿村民:白嘉轩两个儿子有了学名,鹿子霖两个儿子不必远方求学,就连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也有了读书的机会。C.开馆典礼仪式隆重而简朴,点红烛、放鞭炮、拜孔子、迎先生,既展现出白鹿村民对教育的虔诚,又照应了白鹿村的“仁义”二字。D.鹿三眼中的黑娃是“野鹑鸽”“慌慌鬼”,天生一副野性子,所以他没指望黑娃能读好书,也没舍得给他买书笔纸这些文具。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产生和发展都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关,所以它的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B.白嘉轩和朱先生分别从“耕”和“读”两个方面对耕读精神有所继承,并凭借他们在族中的至高地位对其传播和发扬。C.农民靠耕种维持生活,传统知识分子靠读书安身立命。祠堂里每晚传出的读《乡约》的声音就是对耕读精神的一种传承。D.无论是辛亥革命的新思想浪潮,还是席卷整个白鹿原的“风搅雪”农协运动,都难以撼动耕读精神的稳定性和权威性。8.文本一以黑娃跟读“人之初,性本善”的内容作结,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9.“耕读精神”在文本一中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层次;请结合朱先生、白嘉轩、鹿三三个人物对读书的态度,探究其不同的价值层次。(6分)【答案】6.D7.A8.①凸显黑娃人物性格。善良,勤奋。②暗示黑娃命运。后天受社会环境影响造成人生悲剧。③紧扣本文主题。耕读精神在白鹿原群众身上的体现。9.①朱先生:文化内涵层次,有威严却不远离耕耘;②白嘉轩:社会现实层次,对耕读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③鹿三:象征意蕴层次,一边耕做,不离农桑,一边又支持儿子去读书,代表了底层阶级对耕读的认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所以他没指望黑娃能读好书,也没舍得给他买书笔纸这些文具”错误。从原文“鹿三说:‘你先坐到学堂盘一盘你的野性子。笔咧纸咧书咧缓两天再买。你要是盘不下性子还是窝不住的野鹁鸽,花钱买书买纸我就白撂钱了。’”来看,鹿三是想要黑娃读好书的,没有给黑娃买文具,是想看看黑娃是否能定下性子读书,并非舍不得给黑娃买文具。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它的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错误。文本二主要阐释了白鹿原中耕读精神的继承,并没有涉及耕读精神的没落。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从“黑娃没有书本,就跟着徐先生愣念:‘’人——之——初,性——本——善。’”来看,黑娃没有课本,依然跟着徐先生愣念,凸显了黑娃的勤奋,所读的内容,也暗指人物的性格是善良的。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有了读书的机会,他所受的教育必定会影响着他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在一定程度上暗示黑娃命运。后天受社会环境影响造成人生悲剧。“耕读文化……以亦耕亦读的方式,在土地操作基础上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黑娃在劳作之余,有了读书的机会,结尾黑娃跟读“人之初,性本善”紧扣本文主题,是耕读精神在白鹿原群众身上的具体体现。9.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由“朱先生无疑是这种精神得以发扬承传的文化支撑”“如同白嘉轩的一日不肯辍耕一样,朱先生‘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是一位一日不肯辍读的人物。同时,他也坚定地维护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主张‘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他查禁烟苗、禁绝烟土,参与放粮赈济灾民,在他制定的《乡约》中,表现出了对于不务正业的人的坚决鄙弃”可知,朱先生有威严却不远离耕耘,从文化内涵层次对耕读文化进行了诠释。由“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他感慨万千,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如果说白嘉轩是现实层面上完成了对耕读精神的继承的话”可知,白嘉轩从社会现实层次对耕读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了诠释。由“鹿三说:‘黑娃上了学,谁来割草呢?’”“你割我割,咱俩谁能腾出手谁去割。先让黑娃去上学”可知,鹿三一边耕做,不离农桑,一边又支持儿子去读书,代表了底层阶级对耕读的认可,从象征意蕴层次对耕读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了诠释。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吴王位。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宗庙郊社,命有司建園丘于钟山之阳,建方丘于钟山之阴。己巳,典营缮者以宫室图讲,太祖见雕琢奇丽者,命去之,谓中书省曰:“吾节俭是宝,民力其毋殚乎!”十一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夫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必念农之劳,使之不苦于饥寒。”太祖洪武元年,即皇帝位。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谷应泰曰:“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然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观其惩宦寺之失而禁内官预政,惩藩镇之变而制武臣不预兵食,祸本乱阶,防维略尽。至于立宗庙,建学校,无不损益质文,斟的美备。观其开国,规模弘远矣。”(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B.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C.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D.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郊社,祭天称郊,祭地为社,文中指祭祀天地的场所,方丘为郊,圜丘为社。B.世子,原指天子、诸侯的嫡子,明清两代用来指称亲王嫡子,以别于“太子”。C.卫所,明代军事机构,设于京师和各地郡县,一卫所辖有五千余人,卫下设所。D.社学,在乡里设立的学校,与县学、郡学等构成明朝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体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太祖审阅宫室设计图,让人删去其中奇丽的设计。他认为要崇尚节俭,不能为兴建宫室而滥用民力。B.明太祖借视察圜丘的时机,让世子遍访农家,了解他们的吃穿用度,以此教育世子要体恤百姓的劳苦。C.明太祖认为汉唐覆亡与宦官弄权有关。他吸取前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并确立内侍官制,加以约束。D.明太祖认为教化可使风俗淳善,政治清平,是开国的首要事务,因此他一再下诏,命令各地积极兴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14.谷应泰把明太祖的施政措施分成哪两类?其依据是什么?(3分)【答案】10.B11.A12.D13.(1)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2)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14.第一问:①致治;②防乱。第二问:依据历朝覆亡教训与成功经验。【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府、州、县的长官来朝见太祖,上殿辞别之时,皇上告诫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民力都困顿不堪,施政的关键,在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已。”“陛辞”的意思是“上殿辞别(皇帝)”,为一个词,不能断开;且“来朝”和“陛辞”都是“县官”的谓语,应单独成句,排除AD。“要在”后面内容应为其宾语,且“安养生息”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方丘为郊,圜丘为社”说法错误。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以象天,方以似地。故圜丘为郊,以祭天;方丘为社,以祭地。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开国的首要事务”说法有误。从文中第一段“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可知,治国的首要任务为教化。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发生;“之”,指代前文的卫所官兵;“旋”,回来;“上”,上交。(2)“行”,推行;“闾阎”,指普通人。“坠”,堕落。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最后一段“观其惩宦寺之失而禁内官预政,惩藩镇之变而制武臣不预兵,食,祸本乱阶,防维略尽”是关于防乱的措施,而“至于立宗庙,建学校无不损益质文,斟的美”等内容是关于“致治”的。所以谷应泰把明太祖的施政措施分成“致治”和“防乱”。关于这样分类的依据,从文中最后一段“然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可知,明太祖的依据是历朝覆亡教训与成功经验。参考译文: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人率领群臣尊奉太祖,登上吴王之位。太祖认为国家的重大事务,应当以设立宗庙郊社为首要任务,于是就命令相关职司在钟山之南建立圜丘,在钟山之北建立方丘。己巳,掌管修建的官员拿着宫室设计图进呈太祖,太祖看到设计中有雕镂新奇富丽的地方,就命令删去,并对中书省说:“我把节俭视为宝贝,不能为兴建宫室而倾竭民力!”十一月甲午,圜丘建成,太祖前往视察,并让世子随行。太祖借机让左右侍从引导世子,遍访附近农家,考察他们的居处、饮食和器用。回宫后,太祖对世子说:“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不能休息,但他们的居所不过是以茅茨为顶、以草为门的屋子,他们的饮食不过是用菜蔬煮的汤、用糙米做的饭,然而国家的经费,却全都要从他们那里获取。你一定要多想想农民的劳苦,不能让百姓饱受饥寒之苦。”太祖洪武元年,皇上登皇帝位。天下府、州、县的长官来朝见太祖,上殿辞别之时,皇上告诫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民力都困顿不堪,施政的关键,在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已。”二月,确定卫所的官军及将帅带兵的方法。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调兵遣将的权力都出自朝廷,大臣不得独断专行。丙辰,禁止宦官干预政事、掌管军队。皇上说:“汉唐两朝的末年,朝政都被宦官所蛀蚀败坏。”二年秋八月,皇上命令吏部确定内侍各职司的官制。皇上说:“古代这些人所做的事,只是治办酒水醋酱,管管衣服,守守宗庙罢了。驾驭他们的方法,只应让他们畏法度,而不能使他们有功劳。有功劳就会使他们滋生骄傲放纵之心,畏法度就会让他们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冬十月,下诏让天下郡县兴办学校。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我认为治国的要务,要以教化为先。教化的方法,要以学校为本。现在京师虽然设有太学,但各地的办学之风并不兴盛,应该让各郡县都创办学校。”八年春,下诏让天下乡里都创立社学,延聘老师来教导学生,有关部门按时监督,皇上下旨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关键在于改善风俗;要想改善风俗,关键在施行教化。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谷应泰说:“太祖以淮西一介平民的身份,执剑征讨叛乱,在短短十五年之间,就成就了帝业。太祖纵然身在行伍之间,也手不辍书,广泛考证历代君王施政的事迹,深刻洞察历朝何以治、何以乱的缘故。我看他因为吸取前代宦官误国的教训,就禁止内官干预政事;因为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就严控武臣,不得参与军队、军饷的管理。对于这些可能招致亡国的祸乱根源,太祖全都防范极严。至于建立宗庙,创办学校,与前朝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不进行增删损益的,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力求美善完备。我综观太祖开国的各项举措,他的格局,真的很弘大深远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寿赵茂嘉①郎中二首(其一)辛弃疾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②。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③逸兴长。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④。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注】①赵茂嘉:曾除江西提刑,于铅山置兼济仓,平稳谷价,造福乡里。②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遂用作称颂官吏政绩之词。③垂车:悬车,辞官家居。④鲁灵光:宫殿名,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描写赵茂嘉的外貌形象,夸赞其身材修长,鹤发童颜。B.第三句歌颂赵茂嘉竭尽全力扶困济难,拯救他人,功德无量。C.第四句写赵茂嘉未老就已辞官,闲居时超脱豪迈,兴致盎然。D.第六句中“鲁灵光”用比拟手法,写出赵茂嘉健壮挺立的样子。16.作为一首祝寿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祝福之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D16.①诗歌颈联运用典故,把赵茂嘉比作太公望,写他久负大材,等待赏识,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健,为尾联的祝福做了铺垫;②尾联直接表达了对赵茂嘉的祝福,朝廷如今正重用老臣,诗人相信他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朝廷重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比拟手法”分析错误。此句意思是写赵茂嘉健壮的样子像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的鲁国的灵光殿一样。应是比喻的手法。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诗句的分析能力。诗的颈联“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意思是您如太公望一样长寿,像鲁国的灵光殿一样岿然久存。“太公望”即姜尚姜子牙,据说他72岁时才出山去见周文王,为最后灭商做出了重要作用。这一联运用典故,将赵茂嘉比作太公望和鲁国灵光殿,写他久负大材,等待赏识,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健,为尾联的祝福做了铺垫。诗的尾联“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是说当今朝廷正是尊敬老人之时,您就等着乘坐车子去觐见皇帝吧。“黄发”代指老年人,“觐玉皇”明指是觐见皇帝,喻指受到朝廷重用。这里作者直接表达了对赵茂嘉的祝福,朝廷如今正重用老臣,诗人相信他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朝廷重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河北、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材、金属的变化,告诉人们后天学习可改变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月”是古典诗词中表现思乡念亲或高洁情操的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赋》中,吹洞箫的客人由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生发出人生短暂、江水无穷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受”“砺”“升”“涯”“哀”“臾”“羡”。17.【山东、辽宁、海南、江苏】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适度,即让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称赞《诗经》中蕴含丰富适度智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英雄感慨抒怀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主题之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均巧妙地借助修辞手法赞颂了笔下英雄的卓越军事才能。(3)酒的作用巨大,它既能暖身御寒,又能消愁解忧。“酒”作为极其重要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樯橹灰飞烟灭

气吐万里如虎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淫、怨诽、樯橹、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_______,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我对描绘山水的诗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而耐人寻味。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

),莫不令人心旷神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风花雪月

古色古香B.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风花雪月

遗风余韵C.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风云变幻

遗风余韵D.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风云变幻

古色古香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B.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C.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D.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姑苏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