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机跌落仿真试验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国外发展研究状况 11.2.1国研究发展状况 11.2.2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31.3本文的研究容 41.4本文采用的方法 42跌落及软件介绍 42.1跌落相关 42.1.1跌落试验的目的 42.1.2跌落影响因素及选择 52.1.3跌落试验原理及步骤 52.2有限元及其软件LS-DYNA介绍 62.2.1有限元方法 62.2.2LS-DYNA发展概况 62.3.2LS-DYNA分析能力 72.4本章小结 73手机跌落过程的仿真模拟 83.1手机结构及建立手机模型 83.2手机模型参数设置 123.2.1指定单元类型 123.2.2创建实常数 133.2.3材料属性的定义 133.3网格划分、定义约束、施加载荷和其它设置 153.3.1网格划分 153.3.2定义约束 163.3.3跌落设置 183.4求解以及结果分析 203.4.1求解 203.4.2不同高度跌落模拟对比 243.5本章小结 254结论与展望 254.1结论 264.2展望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9引言1.1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手机流通运输过程中,必然会受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同时在消费者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跌落或者碰撞冲击,这些撞击会使手机的运动状态在极短时间发生急剧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手机的损坏。对于易损,高精度的手机来说,在流通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包装,就会出现很高的破损率,这对于生产厂家和个人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当不愿意看到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据统计,跌落冲击是各种冲击环境中最为强烈的,而由此引发的损害也是手机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最主要失效形式。为了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也为了避免在产品受到冲击降低或丧失其使用价值,对产品受到冲击后的反应研究也就很有必要,以通过它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包装,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由于跌落作用的时间非常短,实验操作也不易控制,而测量到的物理量也非常有限,但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应用,许多仿真软件被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模拟分析,可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整个跌落过程以及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得到比实验更为精准,全面的数值数据。且仿真实验费用低,时间短,建模时间相对于制造样品大大缩短,同时开发的经验可以作为新的技术对于以后的设计可以起到避免走弯路和加快开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手机跌落仿真实验就变得很有必要且很有意义。通过仿真实验模拟得到的数据。结合不同工艺参数,设计出合理的产品结构以及包装,可以对手机的安全流通以及使用提供一个技术支持。1.2国外发展研究状况1.2.1国研究发展状况2003年,鹏忠,为民等人[1]采用CAE技术仿真手机环境的自由跌落响应,基于I-DEAS软件系统,采用了针对此类复杂结构的离散化方法-分区法,成功地进行了手机装配体有限元网络划分。并对手机自由跌落试验后的响应进行了仿真,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2004年,在伟,梁新华[2]应用LS-DYNA的结构动力分析功能,分析了一手机结构从1.5m高处跌落到地面时的结构响应。演示了不同时间手机外壳的应力变化情况。另外还提取了外壳上最大加速度所在位置的加速度和应力曲线,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2007年,薛澄岐,祖景平[3]运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仿真手机自由跌落,利用CAE工具深入分析有无圆角半径和不同尺寸圆角半径的设计对手机壳体强度的影响,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客观对比和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得出手机壳体圆角半径设计的参考数据。2007年,俞璐,薛澄岐,祖景平[4]利用HyperMesh/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手机壳体模型实现了由Pr0/ENGINEER模型导入,并分析手机跌落模拟仿真过程中手机电池盖是否同手机主体脱离,是否导致电池裸露而使整体设计失败。2007年,伟国[5]以数字化手机模型为分析对象,建立手机结构跌落冲击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手机模型的不同跌落方向、不同跌落高度和不同阻尼值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手机跌落的响应规律和可能的失效形式,从中发现结构设计上的薄弱环节,为设计阶段的改进或优化提供了依据。根据结构冲击动力学的仿真研究,对跌落冲击的一般规律及阻尼对跌落冲击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总结。2009年,健,建武[6]运用HyperMesh和ABAQUS软件进行手机跌落仿真,得到手机超薄透明翻盖在不同工况跌落时的应力应变情况,通过与许用应力应变比较,分析翻盖在跌落时的可靠性,并与实际的手机跌落试验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并确认了透明翻盖结构设计的合理性。2009年,彭必友,谢佳斌等人[7]提出可在产品设计阶段建立其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产品各个零部件在跌落过程中的跌落响应和易产生缺陷的部位。同时结合某款直板手机,研究了跌落对手机外壳、屏幕等零部件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措施。2009年,段良[8]进行了手机的跌落试验,然后利用CAD软件制作了该手机的模型,最后在分析和总结前人跌落模拟仿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在ANSYS中进行跌落模拟的CAE分析方法及步骤,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DTM模块对手机模型进行了跌落试验模拟。2009年,健[9]将接触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有限元建模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复杂结构在跌落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手机透明翻盖的结构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结合实际的跌落试验,对结构跌落时的碰撞动力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种用仿真结合试验的方法解决跌落冲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010年,周鑫美,谢然[10]通过对某一手机数学模型进行的跌落碰撞仿真研究,探讨了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手机跌落碰撞仿真的建模及分析方法。结合某款翻盖手机,在LS-DYNA环境中,对其跌落试验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碰撞力对该机外壳、屏幕和电路板等元器件的影响,预测了该机的设计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2011年,学林[11]通过在智能手机产品研发的初期利用ANSYS/LS-DYNA的结构动力分析功能进行仿真,清晰地展示产品在跌落过程中各结构部件所受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尤其是结构强度比较低的关键部件的应力及分布情况。2012年,吴剑[12]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跌落仿真,得到手机触摸屏和LCD在不同工况跌落时的应力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并与实际的手机跌落试验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1.2.2国外研究发展状况1998年,JasonWu,GuoshuSong[13]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便携式通信设备遭受撞击的情况,并用HYPERMESH和LS-DYNA对摩托罗拉的产品进行模拟仿真试验,得到了其容易损伤的原因和易发生损坏的部位。通过跌落试验和模拟的对比分析,用测试的数据加以说明,证实了仿真和测试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和对设计支持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K.H.Low,YuqiWang[14]在跌落冲击模拟中使用了虚拟边界概念的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电视机模型进行跌落的模拟分析,阐述了虚拟边界法的可靠性和它的优势。2005年,新加坡的Y.Y.Wang,C.Lu等人[15]研究了跌落模拟的可靠性,通过对电视机、外套、组装设备等进行有效的建模和选择正确的仿真方法的实例,说明了应用有限元法的虚拟产品开发,并评价了模拟对研究跌落的重要意义。2011年,Hwan,Chung-Li,Lin等人[16]利用ANSYS软件对手机的易碎点进行了跌落模拟分析,找出了手机往往是从中部开裂这一事实,同时利用仿真软件测试其改良方案。2011年,KarenE.JacksonandEdwinL.Fasanella等人[17]利用ANSYS软件对飞机进行了仿真模拟,找出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种隐患。总之,国外对于仿真实验在手机的跌落环境中的应用已经变得相当普遍,研究者普遍采用ANSYS等仿真软件对手机进行跌落的安全仿真实验,结合有限元方法的使用,虽然出发点略有不同,但是最终很方便的解决了许多依靠物理实验很难解决的问题。未来针对手机大屏幕化,智能化这一特点,仿真实验还将继续活跃在这一领域。1.3本课题研究容(1)手机收到跌落冲击过程中,应力,应变等情况的变化;(2)找到手机受到跌落冲击时的薄弱或易损位置;(3)提出改进方案或手段。1.4本课题拟采用的方法解决非线性问题最有效——有限元法。(1)选用ANSYS软件的绘图功能建立手机简化模型;(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建立起的手机包装件模型进行处理,并利用其LS-DYNA下的DropTestModulo(DTM)模块对手机的跌落试验进行模拟仿真;(3)分析模拟结果进而对其进行总结找出所需数据。2跌落及软件介绍2.1跌落相关2.1.1跌落试验的目的(1)通过一种加速寿命的测试方法,测试产品的使用寿命及产品发生破坏模式;(2)通过模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冲击,观察产品关键部位的响应,依次推断产生破坏的机理和可能的改进方案。同时,跌落试验也是一种产品能否通过行业标准的一个必要的检测实验。2.1.2跌落影响因素及选择冲击是骤然的、剧烈的能量释放,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持续时间很短,而且冲击过程一次性完成,不呈现周期性。冲击的产生因素却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也会导致产生的冲击效果大相径庭。在物流中运输距离越长,中转环节越多,装卸搬运次数也就越多。特别是在人工装卸或机械装卸作业中,运输工具的启动、变速、转向、刹车等都会使包装件改变速度,产生机械冲击现象;此外还可能由于人为因素或突发原因都可能造成对包装件的跌落冲击,像人工抛掷、堆码倒塌、起吊脱落、装载机械突然启动和过急的升降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所研究产品受到的跌落冲击,其冲击加速度取决于跌落高度,而冲击力的大小除取决于跌落高度以外,还取决于产品的重量、跌落的姿态、冲击面的刚性等因素。此外,在跌落冲击的模拟仿真中,除了考虑到上述因素外,我们还要考虑产品各个部件之间,以及产品与包装材料之间的接触属性等其他因素。采用ANSYS的跌落模块进行仿真试验在下一章中会具体说明。2.1.3跌落试验原理及步骤试验原理:提起试验样品至预定高度,然后使其按预定状态自由落下,与冲击台面相撞。试验步骤:(1)试验样品的准备:按GB/T4857.17的要求准备试验样品。(2)试验样品各部位的编号:按GB/T4857.1的要求对试验样品各部位进行编号。(3)试验样品的预处理:按GB/T4857.2的要求,选定一种条件对试验样品进行温度预处理。(4)试验时的温湿度条件:试验应在与预处理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如果达不到相同条件,则必须在尽可能相近的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5)试验强度值的选择:按GB/T4857.18规定选择试验强度值。试验步聚:提起试验样品至所需的跌落位置,并按预定状态将期支撑住。其提起高度与预定高度之差不得超过预定高度的±2%。跌落高度是指准备释放时试验样品的最低点与冲击台面之间的距离。(2)按下列预定状态,释放试验样品。1)面跌落时,使试验样品的跌落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不超过2度。2)棱跌落时,使跌落的棱与水面之间的夹角最大不超过2度,试验样品上规定面与冲击台面夹角的误差不大于±5。或夹角的10%(以较大的数值为准),使试验样品的重力线通过被跌落的棱。3)角跌落时,试验样品上规定面与冲击台面之间的夹角误差不大于±5。或此夹角的10%(以较大数值为准),使试验样品的重力线通过被跌落的角。4)无论何种状态和形状和试验样品,都应使试验样品的重力线通过被跌落的面、线、点。5)实际冲击速度与自由跌落时的冲击速度之差不超过自由跌落时的±1%。6)试验后按有关标准或规定检查包装及装物的损坏情况,分析试验结果。2.2有限元及其软件LS-DYNA介绍2.2.1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法也叫有限单元法[18](FiniteElementMethod,简称FEM),通过划分单元,求解有限数值来近似模拟真实情况的无限个未知量,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及计算格式规统一等优点,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有限元分析的需要[19]。有限元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离散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单元刚度矩阵;形成总体刚度矩阵;移置结构载荷;引入支撑条件;求解平衡方程;计算结果整理。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有限元方法求解精度的是单元形函数的选择及单元划分的数量。合理的选择单元形函数及划分的数量是控制精度的重要方面。我们在进行模拟仿真时也要着重研究单元类型的选择及其网格划分。2.2.2LS-DYNA发展概况LS-DYNA程序[21]是一个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通用有限元程序。DYNA程序系列于1976年由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HallqulstJ.0.博士主持开发完成,初期的主要目的是为武器设计提供分析工具。后来经功能扩充和改进,该程序成为国际著名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22]。HallquiatJ.0.从1988年开始创建LSTC公司,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DYNA的研究成果,使得LS-DYNA程序系统在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围进一步扩大,并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LS-DYNA程序已被许多国际著名的航空、航天、汽车、造船和军工大型企业所采用[23]。现已广泛应用于高速碰撞模拟(如汽车碰撞事故引起结构的动力响应和破坏)、乘客的安全性分析(气囊与假人相互的动力作用、安全带的可靠性分析)、金属成型(物料的滚压、挤压、挤拉和超塑成型、薄板的冲压成型)、爆炸载荷对结构作用的动力响应分析、高速弹丸对靶板的穿甲数值模拟、机械零部件碰撞的动力分析、电子产品的跌落分析等[24]。2.3.2LS-DYNA分析能力LS-DYNA971是最新的功能齐全的非线性分析程序包,它可以处理各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其显式算法特别适合于分析各类冲击、爆炸、结构撞击等动态非线性问题。其算法特点是以Lagrange为主。此外,LS-DYNA具有丰富的单元库,具有二维、三维实体单元,薄、厚壳单元,SPH单元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单元等[25]。各种单元类型又有多种算法可供选择,具有对任意大位移、大转动以及大应变的分析能力。单元积分采用单点减缩积分算法,引入沙漏粘性阻力以克服零能模式,计算速度快,可以用于模拟各种实体结构、板壳结构等。LS-DYNA程序目前有14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模型可供选择,这也为我们更好的进行模拟提供了重要的模型参数[26]。2.4本章小结电子产品跌落是电子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受到碰撞动态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复杂非线性动态响应过程。手机跌落时,除了具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以外,还有接触界面的非线性等问题。因此,对手机跌落碰撞的过程进行仿真,得到碰撞瞬间的应力历程数值,一般都采用显式积分的求解算法。而ANSYS/LS-DYNA广泛应用于很多工业领域包括电子产品的跌落分析,解决了很多理论分析和实验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有力的促进了行业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得市场,各电子产品制造商争相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其中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电子产品进行相关性能的分析已成为普遍手段。高效地利用有限元软件也是加快产品研发周期的手段之一。我们利用ANSYS/LS-DYNA程序的DropTestModule(DTM)模块来对电子产品来进行跌落的仿真试验,并通过后处理程序观察到整个跌落过程中产品受到的应力及变形等的情况,可以节约试样制作和试验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确:仿真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模型的有限元离散,多数有限元分析软件虽然都有网格自动生成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遇到复杂结构时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离散的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一个慢慢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此外,我们在仿真的单元类型的选择、网格划分和接触设置等问题上还应特别注意,比如单元大小应该尽量均匀等,尽量避免在求解时出现问题或者是造成模拟结果的错误。3手机跌落过程的仿真模拟3.1手机结构及建立手机模型本课题使用机型尺寸为60×120mm,厚度为10mm,重量为150g,和目前主流的尺寸接近,结构也使用较常规的结构,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本机型使用的是4.3英寸的电容式触摸屏,厚度2mm,结构是表层钢化玻璃+电容感应片玻璃,触摸屏使用0.17mm厚度的双面胶紧密的粘贴在塑料前壳上。LCD模组主要结构是液晶玻璃加背光板支架。主板部分由PCB板、贴片的电子器件以及部分金属屏蔽罩构成。后壳和前壳以及电池盖由强度较高的工程塑料构成。仿真所涉及的3D模型在ANSYS中完成,首先要在ANSYS软件中对手机整体进行简化。简化主板结构,去除PCB表面的电子元件。因为需要重点考察的是屏幕侧前半部分的失效变形,不考虑前后壳卡扣以及电池盖卡扣的受力情况,所以对前后壳之间的连接、后壳和电池盖之间的连接都进行了简化。(1)由于CAE和CAD存在的本质区别,很多加工工艺上需要的过渡圆角、小孔以及尖锐的曲面过渡的存在都会增加有限元建模的难度,影响单元质量,对于用于碰撞计算的显式有限元模型,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故建模时我们删除了手机模型中一些细小的特征,如半径较小的倒角和圆角特征;(2)删除对CAE模拟影响不大的产品特征,如手机线路板上的凸台、无关的卡口等;(3)简化了对跌落影响不是很大的一些圆孔、凹槽等特征。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效率,而且有利于网格划分时保证模型质量。对模型特征的处理需要灵活掌握,如果遇到多个位置形状类似的特征,可以只保留一个进行分析;模型中对跌落影响较小的圆弧特征、坡度较小的斜面特征可以用直线和平面代替。事实也证明:过多的细小和复杂的特征只会使计算量变大,增加分析难度,有时候不但对分析精度没有帮助,反而容易使计算出错。最后为了降低整个模拟试验的难度,同时考虑到目前智能手机全屏化,一体化的趋势,把本实验所用模型简化为两个部分,手机屏幕以及壳体,在建模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处理,将屏幕简化为长方形壳体,最后把两个课题耦合到一块,即为本实验所用模型。通过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Volumes>Block>ByDimensions,弹出对话框,输入尺寸示意图为3.1。在此将屏幕部分厚度设置为2mm,手机主体部分设置为8mm。图3.2和图3.3分别为手机屏幕和主体部分简化模型示意图。图3.1输入尺寸图3.2手机屏幕简化模型图3.3手机主体简化模型建立好两个壳体模型之后,实施布尔运算将两部分耦合起来,组成本实验所用手机模型,步骤为: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Glue>Volume,选择好之前建立的图形,完成耦合操作,得到完整手机模型如图3.4所示。图3.4耦合之后手机模型3.2手机模型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具体可分为规划分析、单元属性设置、构建实体模型。其中合理的规划分析对于有限元分析的精度、计算费用等有着直接的影响。3.2.1指定单元类型单元类型的选择要考虑到模拟产品的材料性质,以及要对产品进行的分析类型,此外还要考虑单元类型的性质特点、算法以及该单元类型能够适用于的分析类型等,因而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对模拟的结果非常重要。对于本次跌落试验的手机产品来说,其壳壁都较薄,厚度一般在1mm左右,甚至更薄一些。为了使离散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化,可采用充分小实体SOLIDl64单元,但是这种离散的结果是直接导致计算处理时间成几何级数上升,因此应找到平衡点,使得离散结果接近真实化,而又不浪费资源。在对手机外壳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用面代替壳体。我们为手机外壳选择SHELLl63单元,除了是因为手机壳比较薄以外,还考虑到该单元的自身特点及其算法等问题。SHELLl63是一个4节点单元,有弯曲和膜特征;可加平面和法向载荷;单元在每个节点上有12个自由度:在节点x,y和z方向的平动,加速度,速度和绕x,y和z轴的转动。此单元只用于显示动力学分析。同样的,为手机屏幕也选择SHELLl63单元。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在弹出的ElementType对话框中,单机ADD按钮,出现LibraryofElementTypes对话框,如图3.5所示。图3.5选择单元类型3.2.2创建实常数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RealConstants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按图3.6输入。图3.6创建实常数本次模拟所用手机模型分为屏幕和手机主体,均选用SHELL163,各自参数设置见表3.1。表3.1SHELL163的设置项目剪切因子SHRF积分点数NIP壳厚手机壳5/630.75屏幕5/630.53.2.3材料属性的定义由于材料的性能参数不易查找,而且很多参数在其他资料中出现的也比较少,这给我们的查找参数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当然有些性能参数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模拟时选用的或者是相近材料的性能参数。不可否认的是模型材料的属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模拟的结果。在本次跌落模拟试验中,我们主要选用了一种材料模型,均使用的双线性随动硬化BilinearKinematicHardening材料模型,但其具体参数各不相同;它们的具体参数的如表3.2所示。表3.2各部材料参数项目参数材料质量密度DENS(kg/m3)弹性模量EX(MPa)泊松比NUXY屈服强度YieldStress(MPa)正切模数TangentModulus(MPa)手机外壳1710172000.352285000屏幕1640105000.301251000实物手机壳体材料一般为PC/ABS塑料,屏幕的材料属性是按照LCD屏幕设置的。在跌落试验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物理跌落试验的跌落平台表面应是混凝土或钢制成的平滑、坚硬的刚性表面,而且至少为跌落产品重量的50倍以上,故我们将跌落平台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刚性材料模型,以确保该跌落试验能够满足跌落试验标准的要求。采用弹塑性双线性材料模型。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在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窗口的右侧,依次双击LS-DYNA,Nonlinear,Inelastic,Isotropic,BilinearIsotropic。在出现的材料参数框中输入相关参数,如图3.7和图3.8所示。图3.7定义材料属性图3.8输入材料属性完成后,单击OK按钮,返回并关闭此界面,回到图形用户界面,完成材料模型的定义。3.3网格划分、定义约束、施加载荷和其它设置3.3.1网格划分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复杂的形体拆分为若干个形状简单的单元,利用单元节点变量对单元部变量进行插值来实现对总体结构的分析,将连续体进行离散化即称网格划分,离散而成的有限元集合将替代原来的弹性连续体,所有的计算分析都将在这个模型上进行。因此,网格划分对计算分析至关重要,网格的划分也是前处理中最重要的设置,因为网格划分的好坏将关系到有限元分析的规模、速度和精度以及计算的成败。多次摸索试验证明: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计算精确度逐渐提高,计算时间增加不多;但当网格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网格数量,计算精确度提高不多,而计算的时间却大大增加。(1)尽量避免使用退化的壳单元和实体单元。(2)单元的大小尽量均匀,避免产生相对很小的单元面积。划分单元前,需要指定要划分单元的属性,对本实验来说只有一种单元类型,因此选择默认设置即可。经过多次对网格划分的大小进行调整以及老师的指导,由于手机模型为一体机,本着力求简单同时便于分析的原则,对对整个手机进行同一标准的自由网格划分,选择菜单项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Attributes>AllArea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相关设置,就会得到如图3.9所示:图3.9网格划分3.3.2定义约束在定义各种约束之前,我们首先要将手机各个部件生成相应的PART,然后将边界条件和载荷等其它设置施加在生成的各个PART上。生成PART在确定所需部件被选中后,选择LS-DYNAOptions>Parts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所示,选择CreatAllParts项,单击OK即可生成Parts,如图3.10所示。本次模拟的手机模型,由于在前面建造模型时,我们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已经把手机模型简化,故这里就不用再进行特别的分组操作了。图3.10生成Part(2)定义接触在创建完Part并确定其它设置的正确后,接下来就要对各个Part之间的接触等边界条件进行设置。接触-碰撞问题是最困难的非线性问题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在接触-碰撞问题中的响应是不平滑的。当发生碰撞时,垂直于接触界面的速度是瞬时不连续的。由于接触问题是一种高度非线性行为,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为了进行实为有效的计算,理解问题的特性和建立合理的模型是很重要的。设置接触是我们本次模拟分析过程中的最大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求解该问题之前,我们不知道接触区域,表面之间是接触或分开是未知的、突然变化的,这些是随着载荷、材料、边界条件和其它因素而定的;2)大多的接触问题需要计算摩擦,有几种摩擦和模型供我们挑选,它们都是非线性的,而且摩擦使问题的收敛性变得非常困难。本实验选用做基本的面面接触,作出如图3.11所示定义接触。图3.11定义接触3.3.3跌落设置(1)跌落角度对于跌落方向,考虑到本实验的现实意义,手机在生活中经常垂直掉落,所以在有限元模拟上,我们针对此角度进行计算。在LS-DYNA,进行模型的跌落模拟,在LS-PREPOST观察跌落过程中的压力云图,并记录最大应力值。跌落分析基本参数设置在进行跌落分析之前,还需要对跌落测试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这包括重力加速度、跌落高度及参考点、计算时间以及输出文件步数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修改目标面的属性,使手机模型与不同的目标面发生跌落碰撞,得到更全面的仿真结果。此外,这里也要注意与前面设置的单位之间的协调。通过DropTest选项下的SetUp进行上述试验参数的设置。按照材料属性单位一致性的要求,我们将重力设置为9.81kg/h。国家跌落标准规定:跌落高度的优先选择值为25、100、500、1000mm等,对于手机的跌落高度可以设置为1000mm。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们可以将跌落高度设定为1500m(即1.5m),图3.12为跌落高度效果图。图3.12跌落高度效果图设置完以后,在参数设置对话框的在Status一栏中.我们还可核实一下前面的设置。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在其对应的选项中进行修改,如果没有错误,而且在最后一行出现:SuccessfulSetupReadytodrop,即可进行求解运算,如图3.13所示。图3.13参数设置3.4求解以及结果分析3.4.1求解在设置好上述前处理及边界条件后,其跌落菜单下就生成了一个求解菜单,点击即可就对模拟进行求解运算。跌落模块利用的是LS-DYNA解算器求解的,这主要是因为LS-DYNA是一个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通用有限元程序,可以求解各种二维和三维非弹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模压等大变形动力相应。由于显示算法计算时间一般较长,但占用的存较小,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SW系列开关对求解过程进行监控。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重新启动求解程序以获得满意解。在完全设置好之后,DropTest菜单下就会生成一个Solve选项,点击并确定就可以进行模拟计算了。经过求解步骤之后,我们将得到的k文件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结果显示求解过程正常。可进行下一阶段分析。求解完成后,在DropTest菜单列表中自动出现AnimateResults和TimeHistory菜单项,通过AnimateResults选项,可对计算结果进行动态观察,单击这一选项之后,屏幕上会弹出如图3.14所示对话框,在其中选择合适操作。图3.14跌落测试动态显示选项上图为应力变化情况设置,通过该操作,得到本实验过程中手机模型与刚性目标面垂跌落之后的应力变化情况,具体如图3.15所示。图3.16为局部放大图。图3.15跌落过程中等效应力变化情况图3.16跌落过程中等效应力变化情况(局部放大)通过观察图3.16发现,手机在跌落后受到的最大应力为206mpa左右,虽然是在安全围之,但是已经很危险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就是手机屏幕比主体部分所受应力更大,说明屏幕材料性能有待改进,或者应注意加装防护措施。通过菜单项对所关心的变量进行时间历程分析。具体操作为,选择菜单项MainMenu>DropTest>TimeHistory>GraphVariabl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显示物体中心的竖向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如图3.17所示。图3.17选择跌落测试时间历程变量经过上述操作,会得到本实验过程下的跌落测试对象重心的竖向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如图3.18所示。同样的可以操作获取到本实验过程的竖向速度与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图,分别如图3.19和3.20所示。图3.18跌落测试对象重心的竖向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图3.19跌落测试对象速率的竖向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图3.20跌落测试对象加速度的竖向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对比观察图3.18,图3.19,图3.20可以发现,整个跌落过程持续时间较短,期间重心相对稳定,在经历第一次撞击后,会反弹继续撞击,最后落在撞击面上。代表手机屏幕和手机主体的两个壳体在跌落过程中速度,加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把本实验得到的数据和历史类似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基本可靠。3.4.2不同高度跌落模拟对比为了更好地分析,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们还进行了不同高度的对比试验,对手机整体分别进行了500mm、800mm、1000mm、1200mm跌落高度选为底面跌落的模拟,并根据得到的模拟数据绘制了跌落高度与受到的冲击应力关系如表3.3。表3.3跌落高度与受到的冲击应力关系高度(mm)500800100012001500应力(MPa)107142162183206随着跌落高度的升高,手机受到的冲击应力也逐渐增大,但是在底面跌落模拟时手机受到的最大应力并未超过我们设置的屈服强度,这也说明在我们设置的材料属性围,在此跌落高度围手机的外部表现是安全的。同时手机因跌落冲击发生的应变也是相应的逐渐变大,在跌落高度为1500mm时最大变形为2mm左右,这对手机外壳的材料来说有很大危险。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包装进行保护。至于跌落过程中的重心,速度,加速度竖向时间历程曲线均差别不大,在本文中仅列出1500mm高度对应图作为代表。3.5本章小结本章进行手机跌落的仿真实验,通过研究在ANSYS中对有限元模型的前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我们解决的方法,对手机中体进行了跌落分析,模拟得到的各项数据经与历史规律数据对比发现是一致的,符合跌落理论。通过应力、应变云图我们还发现跌落姿态对于手机跌落的影响状况。手机与地面垂直跌落接触是生活中常见的手机损坏方式,这种跌落对手机造成的盈利冲击较大,通过本试验的数据可以对手机的设计以及以后的跌落试验和模拟提供参考和借鉴。4结论与展望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电子相关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确、稳定、轻巧、、可靠;这就使得电子产品具有产品更新换代快,研发周期短的特点。跌落仿真技术可以对各类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跌落碰撞情况进行研究,以量化的形式展示了产品受到的跌落冲击的情况。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可以给产品设计师提供依据,以便他们能设计出更好的抗跌落冲击产品和包装,保证产品的安全,并可以降低试验成本、节约时间,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4.1结论本文利用CAD软件制作了该手机的模型,最后在分析和总结前人跌落模拟仿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在ANSYS中进行跌落模拟的CAE分析方法及步骤,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手机模型进行了跌落试验模拟。其中我们着重了解并研究了模拟时在前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及跌落参数设置对跌落模拟的影响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本文运用ANSYS/LS-DYNA中的DTM跌落模块对手机进行了跌落模拟,和以往的物理实验不同的是,仿真模拟更省时更经济。(2)通过模拟我们可以得到产品受到跌落冲击时的响应情况:即所受应力、应变情况及加速度等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特别是冲击瞬间时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手机跌落后易损位置在接触点,安全起见,应当加装防护外壳或者改善材料性能。(3)本次模拟选用500mm,800mm,1000mm,1200mm,1500mm五个不同高度进行安全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不同高度下的应力状况得到了手机跌落的安全高度。4.2展望虽然跌落仿真试验已在工业领域应用了多年,但它要取代物理实验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若能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将使跌落试验的CAE模拟更具实用价值,并能更好的推广ANSYS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和仿真方面的应用:(1)优化跌落分析模型,找到更准确的手机模型及其材料参数,使CAE模拟能够在产品设计和使用上所关注的方面都能有足够的预测能力。(2)细化和完善产品的设计方法及其进行模拟仿真的原则,使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鹏忠,为民,炳森等.手机环境试验自由跌落的CAE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03,25(8):210~213[2]在伟,梁新华.应用有限元技术进行手机结构碰撞仿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33(10):162~165[3]祖景平,薛澄岐.手机跌落破坏仿真分析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11):73~76[4]俞璐,薛澄岐,祖景平.手机电池盖跌落仿真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08,45(1):12~17[5]伟国.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跌落冲击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江南大学,2009,13(5):42~44[6]健,建武.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手机超薄透明翻盖结构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2009,36(2):36~39[7]彭必友,谢佳斌,冯权等.直板手机跌落破坏数字化分析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120~123[8]段良.手机跌落实验及其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大学,2009[9]健.手机翻盖结构抗跌落设计方法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交通大学,2009[10]周鑫美,谢然.基于跌落试验数值仿真的手机耐撞性设计[J].机电一体化,2010,23(5):134~136[11]兴林.基于ANSYS/LS-DYNA的手机跌落仿真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改培与农村安全生产考核试卷
-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考核试卷
- 环境安全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约束与挑战分析考核试卷
- 碳酸饮料行业包装材料与环保创新考核试卷
- 小升初英语陈述句专题复习课件
- 经纪人如何处理艺人合作关系纠纷考核试卷
- 聚己内酰胺共聚物纤维单体制备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风力发电设备与并网技术考核试卷
- 纸张物理性能测试与优化考核试卷
- 玻璃精密轴承考核试卷
- 景墙的施工技术方案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设备完好标准SHS010012004-副本
- 施工标准化九牌一图
- 单角子宫疾病演示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FSSC22000V6.0体系文件清单
- 贾玲春晚搞笑公司年会小品《真假老师》台词剧本完整版
- 23S519 小型排水构筑物(带书签)
- 第三章扫描电子显微镜【完整版】PPT
- SL631-637-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 胸腔穿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