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大丰中学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如果Fe3+、SO42-、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共同存在于同一种溶液中,那么M可能是
(
)A.Na+
B.PO43-
C.CO32-
D.Cl-参考答案:DFe3+、SO42-、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共同存在于同一种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3×2+3×1>2×4,则M为阴离子,设电荷数为x,则3×2+3×1=2×4+x×1,解得x=1,又因为铁离子、铝离子与碳酸根、磷酸根离子均反应,不能共存,所以M是氯离子,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把握电荷守恒确定阴离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常见反应。2.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A.Fe2(SO4)3B.Na2CO3C.KNO3D.FeSO4参考答案:C3.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A.A装置是过滤装置,可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故不选A;B.B装置为蒸馏装置,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不选B;C.C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不用于分离物质,故选C;D.D装置为分液操作,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不选D;本题答案为C。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Mg、A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B.N、O、F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C.F、Cl、Br都属于短周期元素D.H、Li、Na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参考答案:C略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铵盐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B.向硅酸钠液中加适量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C.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铁罐存浓硫酸D.浓硝酸不稳定,实验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参考答案:B【详解】A.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不一定都产生氨气,例如硝酸铵等,A错误;B.向硅酸钠液中加适量稀盐酸可以生成硅酸胶体,因此有透明的凝胶形成2,B正确;C.由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因此能用铁罐贮存浓硫酸,C错误;D.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实验室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错误;答案选B。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NH4CH3COO-+NH4+
B.Al(OH)3Al3++3OH-C.NaHCO3Na++H++CO32-
D.H2S2H++S2-参考答案:BA、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应用等于号,故A错误;B正确;C、碳酸是弱酸,NaHCO3=Na++HCO3-,故C错误;D、多元弱酸应分步电离,H2SH++HS-,故D错误;故选B。7.用焰色反应检验K+离子时的操作步骤有:①蘸取待测液,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②③参考答案:D8.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一个氧化还原反应D.将试剂X和Y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参考答案:A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l2O3、Fe2O3和硫酸反应,要将氧化铝和Fe2O3分离出来,应该选择氢氧化钠,将氧化铝溶解为偏铝酸钠,则固体难溶物是氧化铁,即试剂X为氢氧化钠,沉淀中含有氧化铁,偏铝酸盐中通二氧化碳来获得氢氧化铝沉淀,发生CO2+AlO2﹣+2H2O═Al(OH)3↓+HCO3﹣,Y为CO2,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电解可得铝,以此解答该题.解答:Al2O3、Fe2O3和硫酸反应,要将氧化铝和Fe2O3分离出来,应该选择X为氢氧化钠,将氧化铝溶解为偏铝酸钠,则固体难溶物是氧化铁,即试剂X为氢氧化钠,沉淀中含有氧化铁,偏铝酸盐中通二氧化碳来获得氢氧化铝沉淀,发生CO2+AlO2﹣+2H2O═Al(OH)3↓+HCO3﹣,Y为CO2,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电解可得铝.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故A正确;B.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反应①后过滤得到沉淀为氧化铁,故B错误;C.反应①②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aOH,Y是CO2,将试剂X和Y进行对换,①不能分离氧化铁、氧化铝,不能达到相同效果,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9.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和分子数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参考答案:B略10.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加入NaOH溶液中和。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①B.②①④③①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①参考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必须明确各步操作的目的和各步反应的条件。加热既是淀粉在酸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的条件,也是其水解产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的条件;滴入稀硫酸用来催化淀粉水解;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中和作催化剂的稀H2SO4,以使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能够进行。因此验证淀粉水解产物可以表示为淀粉溶液酸化液水解液中和溶液Cu2O,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①④③①。11.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高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112∶12参考答案:B12.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密度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C.同温同体积,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其体积比参考答案:D13.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一次,小明在食用盒装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的粉末,几天后,看到灰黑色粉末变得有些发红。原保鲜剂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
B.铝粉
C.还原性铁粉
D.氧化铜粉末参考答案:C略14.200℃时,11.6g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式量为()A.5.8 B.11.6 C.23.2 D.46.4参考答案:C【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向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且完全反应,固体只增加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计算,【解答】解: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与生成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m(增重)=m(吸收)﹣m(放出),即11.6g﹣m(O2)=3.6g,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n(CO2和H2O)=0.5mol,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g/mol,原混合物的平均式量为23.2,故选C.15.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B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D
正常雨水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Cu2+、H+、C1-、NO3-、CO32-、SO42-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用pH试纸对溶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液显酸性;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过滤;③取少量实验②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2)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步骤③中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参考答案:(1)将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相对照(2)H+、SO42-;Cu2+、CO32-;NO3-、C1-;(3)Ba2++SO42-=BaSO4↓;AgCl;试题分析:溶液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有Cu2+;①用pH试纸对溶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液显酸性,说明含有H+,则不含有CO32-;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SO42-;③取少量实验②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因为②中加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证明是否含有C1-。【名师点晴】破解离子推断的四条基本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14分)有一种工业废水,已知其中含有大量的FeSO4,少量的Ag+和Na+,以及部分污泥。试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以回收金属银、硫酸亚铁。分步列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目的(不必写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过滤除去污泥,(2)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使Ag+还原为金属银,(3)过滤,将Ag和过量铁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4)将混有铁粉的Ag用稀硫酸处理,使Fe溶解,(5)过滤,分离出银,(6)将第(3)和(5)步的滤液合并,蒸发浓缩,冷却,使硫酸亚铁结晶析出,(7)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Na+留在母液中。18.(11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填写下列空格:(1)在这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元素②⑧⑨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元素②与⑨形成的18e-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3)②⑨⑩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中原子个数比为3:4:2,电子总数为42,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元素⑦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5)元素⑤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素④和③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1)③;(2)H—O—Cl;
H∶O∶O∶H
;(3)离子键和共价键(4)HCl>H2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企业运营专员聘用合同样本
- 住宅区鸡舍建设合同
- 建筑工程拆迁施工合同范本
- 水上运输水车租赁合同
- 箱包加工合同书
-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办法
- 智能交通系统招投标申请表
- 租赁设备合同修改
- 保健用品行业售后服务管理规范
- 商业建筑电气安装合同
- 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原卷版)
- 2024浙江绍兴市人才发展集团第1批招聘4人(第1号)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说课概述-课件
- XX有限公司人员分流方案
-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预测评分的临床应用
- 3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