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数学幼儿园_第1页
方案数学幼儿园_第2页
方案数学幼儿园_第3页
方案数学幼儿园_第4页
方案数学幼儿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案数学幼儿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老师弄通教材内容,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老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看看方案数学幼儿园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方案数学幼儿园1活动目标: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连续学习加减法算式。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3、在书写的过程中留意保持正确的坐姿。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小老鼠买面包圈。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看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激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推断算式是否正确。二、大老虎吃点心。1、老师:大老虎可喜爱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看并讲解并描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激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三、小组操作活动。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操作纸上三幅图的改变,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解并描述3幅图的含义。激励幼儿依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改变过程,写出得数。四、活动评价老师激励幼儿展现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解并描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比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稳固正确运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方案数学幼儿园2活动目标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搭配方法,进展幼儿的初步推理力量。2、感知数学活动的好玩。活动准备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3、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小猴。1.老师:小猴弟弟过华诞,要请好好友来做客,准备了很多糖果。为了让每个好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好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好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晰今日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2.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日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好友想想?4.假如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5.假如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6.假如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那来了多少个客人?7.幼儿操作。请小好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8.比拟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二、再次出示图片1.如今小刺猬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明白来了多少客人。在整理屋子的时分,它发现废物箱里有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2.如今请小好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4.假如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老师操作。5.假如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6.如今请小好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假如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如今请小好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7.请小好友比拟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三、老师总结今日我们帮小猴和小刺猬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好友聪慧,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假如小好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方案数学幼儿园3活动背景: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详细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需回来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亲密沟通,以充足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依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效劳,通过买东西,培育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伙伴的互动沟通,不但进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力量,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把握了仿编应用题的根本方法。活动目的: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2、在生活情景中能依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活动准备:1、学问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2、物质准备: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活动过程:一、以“帮农夫伯伯摘果子”引入。“小好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夫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情愿吗?”(情愿)二、游戏“摘水果”: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章。三、分类活动:分水果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伙伴之间进行沟通。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四、歌表演:《摘苹果》“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快乐啊,让我们来唱首庆丰收的歌吧!”。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夫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刚刚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认真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小好友是怎么答复的?”(还剩下3块钱)“你们是怎么明白还剩下3块钱的?”(由于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认真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刚刚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小好友是怎么答复的?”(一共花了4块钱)“你们怎么明白一共花了4块钱啊?”(由于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③出示算式卡:1+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好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好友准备了几块钱?”1、提出编题方法。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伙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2、请个别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七、游戏:“水果店”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2=4的应用题。2、交代游戏规章: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伙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③强调最终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当提问题去考别人。3、幼儿游戏,师指导。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九、结束。“小好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夫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情愿吗?(情愿)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方案数学幼儿园4活动名称:好玩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洁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嘱咐与要求,因此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究到可以依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肯定的共性的。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发现分类的方法。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3.训练幼儿的分类力量,培育规律思维力量。活动准备:1.教具:颜色(红、黄、蓝),外形(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3.衣服外形的图卡一张。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好。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老师小结纽扣的特征。2.出示衣服外形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3.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简单显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当多了。二、游戏活动:找找好好友。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好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好友?(由于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2.游戏:找找好好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好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老师讲解并描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好友。①示范活动。老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好友吗?请你来说一说。”②集体训练活动。老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此对幼儿来说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拟,进而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表达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究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3.老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好友,我们还能根据外形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好友,还能根据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好友。三、自由分类活动。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2.分好后激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稳固、强化)活动延长: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2.由家长带着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方案数学幼儿园5设计意图: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画的主题,特别是自己身边人,如父亲、母亲、小好友等。他们想画各种各样的人,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态,以表达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们画的人却又总是“千人一面”:圆圆的脑袋,直直的身体,木棍似的手脚。明显,缺少肯定的“画人”的技能,已阻碍了他们的发现和表达:以最新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态小人物》中,好多孩子邀请身边小好友——“模特儿”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他们不知如何表现出这些动态,好多孩子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个弯下身体的喜羊羊怎么画?,老师,这个小人儿怎么画?老师,我不会。孩子们不甘于画那“千人一面”式的小人,却又不知如何下笔画出那形态各异的动态人物。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初步把握一些画人的技巧,学习一些写生的学问,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活动目标:1、能够把握采纳动态线条辅助的方法进行动态人物的写生,初步学习“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方法。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3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3篇2、能够细致观看,把握“写生”的含义,防止简笔人物的模式画法。3、能够为画面进行想象添画、完善画面。4、开发同学的爱好爱好、空间想象力量以及动手力量。活动重点和难点:同学能对人物姿态动态线条的勾画,并对画好的动态线进行补充。活动准备:人手一份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活动环节与内容:1、老师示范人物写生画的方法,引导幼儿采纳动态线辅助的方法,学习“整体(动态轮廓)——局部(衣物、装饰品等的刻画)——整体(线条整理、添画)”。2、老师:今日老师就请动态线帮忙来和大家一起玩画人的游戏,谁情愿做我的“模特儿”出示一人物写生的范画(画中的人物身体用一条动态线表示),引导幼儿评价动身幼儿学习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画身体动作的方法。老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老师用一条线表示身体了,那这个人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的?我们来学一学。谁来帮忙把身体添画好?要让身体的动作跟这条线一样!请一名幼儿上台添画身体轮廓。如今我们一块来赏识X小好友的画,看她画的怎么样?老师:身体动态画得很好,你是怎么依据这条线画出身体动态的?(把这条线当作身体动态,顺着它画出轮廓。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给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取个名字吧!)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叫做“动态线”。老师讲解示范:1、整体动态的刻画:首先,我们来画他的头、脖子,然后画出身体动态线,顺着动态线画出身体线条,最终画出腿、脚,手。(用铅笔画)强调两腿的画法,引导幼儿观看,防止腿部分开的“模式”画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写生。2、局部细致的刻画:接下来我们该画什么了?我们要把衣服裤子的样式、花纹等认真地画出来,可以直接用水彩笔画。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