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南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________;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________。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________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________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断言一目了然人性化提高

B.预言一目了然个性化增加

C.预言了然于胸人性化提高

D.断言了然于胸个性化增加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1~2题答案】

【答案】1.A2.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断言:①十分肯定地说。②断定的话;结论。预言:事情将要发生而预先说出。根据语境“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选择“断言”更恰当。

第二组,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然于胸:心里非常明白。根据语境“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可推知,应指一眼就能看得清楚,故应选择“一目了然”。

第三组,人性化:设法使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根据语境“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服务,故应选择“人性化”。

第四组,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语境指“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对“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的改变,应选“提高”。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两句应互调位置。

B.不合逻辑。“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中,“成为……者”是别人赋予的,不是自己认为的。

D.成分残缺,“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缺少宾语;不合逻辑,“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中,“成为……者”是别人赋予的,不是自己认为的。

故选C。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艺术见解和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家、艺术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如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桐城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等。

B.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C.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其中《论语》和《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

D.古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是在描写李贺的箜篌之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在描写商人妇的琵琶之声。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论语》和《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错误,“经”是“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老子著作,属于道家,应收在“子”部,“子”是先秦百家著作。

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

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

材料三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工人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

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

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

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

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禅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钩心斗角悟方圆。

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4~6题答案】

【答案】4.B5.A6.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错误,由原文“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可知,原文说“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这是一种片面认识。

C.“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错误,由原文“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知,原文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只追求创新”。

D.“只要……就……”错误,充分条件不成立,由原文“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可知,原文没有说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可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材料二强调精益求精,追求“永远在路上”,产品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的主旨是赞美“国家的强大”,而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

故选C。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妹文①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②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③情状,罗缕记存④;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俟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⑤,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⑥,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⑦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予已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⑧,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此篇为袁枚悼唁三妹素文的祭文。素文自幼与袁枚感情深笃,不足周岁许配给江苏如皋高氏之子,然此子甚为不肖,故十余年后其父曾提出与素文解除婚约,但素文囿于“从一而终”的观念还是嫁给此人。婚后动辄得咎,受尽辱骂毒打,甚至要被丈夫卖掉以抵赌债,万般无奈下,才归而侍母。素文“自离婚后,长斋,衣不纯采,不髭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辰花朝,辄背人而泣”,卒年仅四十岁,袁枚时任职扬州,闻病奔归,肝肠寸断,曾写下多篇纪念文字。②奓(zhà)户:开门。③嫛婗(yīní):幼年。④罗缕记存:有条理地记录保存。⑤婉嫕(yì):温和柔顺。⑥殗殜(yèdié):病情不严重,可半卧半坐。⑦绵惙(chuò):病情危急。⑧窀穸(zhūnxī):墓穴。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累汝至此者累:连累

B.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掎裳:拉着衣裳

C.旧事填膺,思之凄梗膺:胸口

D.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怜:怜爱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B.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

侣鱼虾而友麋鹿

C.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果予以未时还家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9.下列句子中能体现袁枚对三妹的去世悔恨万分的一组是()

①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②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③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④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⑤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⑥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B.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C.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D.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历时性结构,回忆往事系由远及近,自三妹的幼年写到青年,记叙了她不幸的出嫁,再写其离婚回家,直至病危,最后交待三妹死后家事与安葬的情形,全文条理井然有序。

B.文中虽记叙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但从中反映了三妹的品行。如幼时“捉蟋蟀”,三妹“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写出了三妹的天真活泼及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

C.本文情感悲痛凄怆,完全是发自至情至性,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如三妹遭遇悲惨,作者感叹:“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认为是由于自己才使三妹“识《诗》《书》”,懂得“古人节义事”,才“艰贞若是”,这种直率的自谴自责之言,实则蕴含着对三妹不幸遭遇的极度同情和深切怜悯。

D.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角度抒写,以“汝”直称三妹,便于直接倾诉衷肠,显得尤为亲切动人。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2)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13.在袁枚的回忆中,儿时与三妹相处的事都有哪些?

【7~13题答案】

【答案】7.D8.D9.B10.B11.A12.(1)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2)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13.(1)一起捉蟋蟀埋葬蟋蟀,臂出其间,同临其穴;

(2)一起读《缁衣》其声琅琅,先生也“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句意:“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怜”,可怜。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句意为“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其”,代词,它们,代指蟋蟀。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句意为“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其”,代词,那。

B.“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句意为“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

“侣鱼虾而友麋鹿”句意为“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而”,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

C.“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句意为“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句意为“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之”,结构助词,的。

D.“果予以未时还家”句意为“果然,我在未时到家”,“以”介词,在。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句意为“苏武在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京师长安”,“以”,介词,在。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表达袁枚的悔恨、遗憾之意,不该让三妹饱读诗书,以致在不幸福中依然坚守贞洁。

②表达对过去与三妹在一起美好时光的回忆,突出兄妹间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③表达对妹妹的难忘之情。

④表达遗憾之情,遗憾自己没有把曾经的美好时光一一记录下来。

⑤表达遗憾之情,没有守护在三妹身边。

⑥表现兄妹深情,怕兄长惦念,隐瞒了病情。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中“亲在”为原因状语,修饰限制谓语部分“未敢言老”,状语和谓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

“知在人间尚复几日”中“在人间尚复几日”为“知”的宾语,“在人间”作状语,与之后的谓语“尚复”之间不能断开;“阿品远官(于)河南”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为官的地点和谓语动词“官”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艺术特色的能力。

A.“记叙了她不幸的出嫁”错,文中并没有记叙三妹的出嫁。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汝”,你;“虽”,即使;“再”重来。

(2)得分点:“诀(于)汝”,省略句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