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课后知能检测9_第1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课后知能检测9_第2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课后知能检测9_第3页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课后知能检测9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一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选择题1.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解析】题干中孙中山强调各地分散的斗争迫切需要统一的组织和指导,B项符合题意。【答案】B2.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解析】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是主张“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以此避免“欧美今日之不均”,故A项正确;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是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是主张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不是“废除剥削”,故D项错误。【答案】A3.下图是某纪念馆网页上的一幅宣传画,该馆纪念的是()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图片中的“民国之门”。直接促成中国走进民国之门的显然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起义是武昌起义。【答案】C4.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清帝下诏退位说明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所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A、B、D三项与孙中山的话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5.“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上述材料可能出自()A.《临时约法》 B.《讨袁宣言》C.《第二次讨袁宣言》 D.《讨逆宣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判断为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发表的《讨袁宣言》内容。故B项正确。【答案】B6.“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标志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A项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但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B项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说法错误,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同革命;D项袁世凯1916年在全国人民唾弃声中离世,与本题无关。据此A、B、D三项错误。【答案】C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新三民主义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解析】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但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三大政策实现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的体现。【答案】B8.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解析】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体制,排除A项;B项中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孙中山不符;华盛顿和孙中山并未推翻本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D项属于三人的共同贡献,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材料二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根据材料结合孙中山生平以及民生主义的发展即可解答。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第(2)问依据民生主义的内容回答。【答案】(1)农业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祖国。(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和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3)通过材料三与材料一,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解析】第(1)问回答的关键点是材料中“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的信息。第(2)问回答的关键是调用所学知识。第(3)问回答的关键点是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