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讲义宋明理学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讲义宋明理学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讲义宋明理学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讲义宋明理学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讲义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整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有哪些?政治:中央:中外朝制度。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削藩);刺史制度选官:汉朝实行察举制(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和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文化: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大一统。 宋明理学一、兴起的原因1.思想:①自身缺陷(粗糙的天命观、赤裸裸的恐吓)和佛道传播,导致儒学“独尊”地位动摇(危机,但并未丧失……);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相互吸收。③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相对宽松的的社会文化环境。2.政治:五代到宋朝,统治秩序、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矛盾尖锐,不利于政治的稳定。3.个人:唐宋儒者重树人伦与儒学价值,重塑儒学道德的主观努力。儒学的困境和复兴运动:魏晋以来困境…,唐宋儒者倡导并追求复兴……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情况。B项出现于唐朝以前,排除;CD两项的表述与北宋时期儒学占正统地位的史实不符,排除;僧人说“二者皆圣人之教也”,体现了佛教主动适应正统思想儒学的变化。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项。儒学复兴与理学兴起: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 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 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解析:B表述内容符合史实,但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准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复兴的含义:魏晋危机,佛道冲击——唐宋复兴复兴的原因:政治上:唐宋社会相对稳定;统治的需要(重建秩序);科举制选拔人才通过…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儒学自身思想内涵;三教融合个人:韩愈、枊宗元;二程、朱熹等的贡献复兴的表现:1、唐代:古文运动——韩愈又对佛道思想和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给予了猛烈的批判,因而与柳宗元等人发起了古文运动,使文章成为传播儒学的新途径。(文以载道)2、宋代明代:理学兴起——二、流派: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⑴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等(使四书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科举的教科书)。四书与孟子地位: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三纲五常之说,起于董仲舒。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A.夏商B.东周C.秦汉D.隋唐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启示: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突显了孟子学说在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⑵主张①世界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与原则,体现在社会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认识论: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理。③人性论: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这里“天理”主要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VS天主教的……主义相似?最大的“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表现在人身:人性(人欲等)——“理”表现在社会:专制制度和纲常名分(理学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理解:封建纲常和专制制度是理在社会的表现)⑶地位: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占统治地位)。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还传到朝鲜和日本,甚至形成朱子学派。2.陆王心学⑴陆九渊(1139-1193年)①世界观: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万物的渊源。②认识论: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即进行内心的反省。③代表作:《陆九渊集》。⑵王阳明(1472-1528年):心学集大成者。①思想来源:主要是吸收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②核心思想:“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③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实质:用伦理道德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的学说。王阳明知行合一:不全是今天我们说的言(知或认识)和行(实践)一致,而是用伦理道德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④代表作:《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心学的主要影响: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理学)②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目的都是用来维护现实政治的需要③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场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同点:①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王心学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认为本心就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求理的方法不同:外部求和内心求)——最大的不同小结: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争论是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心与理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方法的不同。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宋明时期儒学的特征:总的——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①弘扬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坚持传统)②吸收和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重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将儒家思想(重现实人生的关怀)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佛道化)③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理解:更明显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④哲学化(思辨化)的儒学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三纲五常”的内容,排除A;B项表述过于片面,可排除;“以农兴业思想”与题干材料所述无关,排除C;题干讲述的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选D。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B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C项。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1.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