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见学生用书P7)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上是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
“①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了“②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
③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④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
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
中央集权。(4)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⑤
进行管理。2.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⑥
、秘书等
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2)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3)唐朝:隋朝时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
朝实行⑦
,三省相互牵制和制约,削弱了相权,保证
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参知政事、⑧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设⑨
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⑩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科举制:A.形成:隋炀帝时。B.完善:唐宋元时期。C.影响:是封
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概念辨析】三省六部制中的“三权分立”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
的“三权分立”: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
分权,但是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
分立是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目的是防止专制,两者有本
质的区别。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
理全国政务。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内阁
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内阁。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
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2.清朝(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2)措施:A.康熙帝时,设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B.雍正帝时,设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1)一
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2)两个矛盾,即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
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的控制
日益加强。【答案】①推恩令②藩镇割据③文官④通判⑤宣慰司⑥侍从⑦三省六部制⑧枢密使⑨中书省⑩孝
廉
特权
殿阁大学士
南书房
军机处
1.丞相制度:唐代时,宰相是泛称,包括权力、地位相当于丞相但称谓
不同的其他官员,而丞相是正式的官称。2.枢密院:始设于中唐时期,宋太祖沿袭此制。当时,赵普为相,与枢密
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太祖知道后不满。太祖令李
与赵上朝时互相隔开,不能在同处等候奏事。3.中书省: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
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4.“世卿世禄”制: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
建立一套相应的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
质和水平。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有依军功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岳麓版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此制。5.科举制: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
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隋文帝便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
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特别是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分科
举人就是科举制的来源。6.谏议制度:除了对官员的监督外,还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
策进行监督,这就是谏议制度。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
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做出的决策提出异议,
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到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
构——谏院。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7.酎金夺爵: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
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8.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960—976年在位)。为解决唐末五代地
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
集权。人民版1.内外朝制度:汉武帝主持政务之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
朝”得以形成。“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2.宋代中央制度: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设枢密院
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元朝中
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3.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
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
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则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
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通
过考试选官的制度。5.地方行政建制: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
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则为
路、州、县。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6.明代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
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
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7.清朝的边疆政策: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
院,其地位与六部相同。元代在西南地区已经形成土司制度。从明代
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到了清代,特别是
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
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这种变化,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三省六部和三权分立本质的混淆[失误类型]事物的属性理解失误[认知误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的比较(1)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防止专制独裁和
维护民主。(2)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
是立法、行政、司法。(3)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4)实质:三省六部制是
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5)本质上区别很大,西方的三权分立是制约独裁的,权力相互制约;而
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在皇帝一人独裁前提下的具体执行部门。相同:都是对国家管理职能部门的划分。[考查角度](1)直接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的运行方
式和实质。(2)通过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
的不同。例题
(2014·山东威海高三期中)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
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不涉及中央和地方
的关系,B项错误;皇权达到顶峰应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错误;相
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之间有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三省分
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为最佳答案。【答案】C
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宰相和内阁首辅混淆[失误类型]概念内涵理解失误[认知误区]宰相和内阁首辅的区别[考查角度](1)直接考查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建立。(2)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考查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的比较。例题
(2014·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
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
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
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答案】C
明朝的“内阁”等同于英国的“内阁”[失误类型]概念内涵理解失误[认知误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种“内阁”(1)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
帝旨意而定;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责任制
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2)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产物,两者的社会属性不同。(3)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英国内阁首相由通过议会选举
产生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由首相
提名。[考查角度](1)直接考查中外历史上内阁制度的建立和特点。(2)结合对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比较,考查两国内阁制度
的区别。例题
(201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解析】A项不符合英国的实际情况;B项不符合中国的情况;明
代内阁成员均为阁臣,其中为首者被视为“首辅”,明太祖废丞相制
度后,后世已无丞相,因此排除C项。【答案】D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
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汉代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D.汉初郡国并行制【解析】从材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实
行郡国并行制。【答案】D2.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
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
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
“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确立于西汉武帝时
的察举制,选拔依据是孝廉等,“孝”“廉”符合材料意思,故选B项。【答案】B3.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
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解析】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
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审议,故选C项。【答案】C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
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
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解析】此题考查明代内阁。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丞相后,直接掌管六部,导致政务繁忙,为此设立了殿阁大学士以
备顾问。【答案】C5.据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
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不许闲人窥视。这充分说明了(
)。A.军机处办事高效B.军机处唯皇命是从C.军机事务高度机密D.军机大臣权高职重【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推断出,军机处具有高度的机密性。【答案】C
1.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的发展(5年7考)(2)君主专制的演进(5年7考)(3)选官制度的变化(5年5考)
(见学生用书P9)
一、郡国并行制考查郡国并行制概念的内涵2.明清时的君主专制制度(1)宰相制度的废除(5年1考)(2)内阁制的建立(5年3考)(3)军机处的设立(5年5考)真题
(2010·北京文综,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此题考查郡国并行制的内容。地图中,在幽州地区既有
(上谷、渔阳)郡又有(广阳)国,这说明当时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
制,这种地方制度主要在汉朝实行,所以答案是C项。【答案】C真题
(2011·海南单科,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二、行省制考查行省的职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契丹人”是宋代辽政权
下的民众,而辽政权起源于现今东北的辽宁省,选项中的辽阳行省就
在东北地区,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答案】B真题
(2012·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三、三省六部制考查三省六部制实行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实行的目的。题干中“三省长官
为宰相”“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
…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了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
盾,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
制朋党之争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C、D三项。【答案】B真题
(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四、内阁制(一)考查内阁职权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职权的变化。由材料可知明太祖时,
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故A
项错误;C项只是说明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阁大臣变
成宰相,错误;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
料意思;而明成祖时,“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故B项符合题
意。【答案】B真题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
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二)考查内阁与皇帝的关系【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
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
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
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错误;C项
“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
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不符合材料意思。【答案】B考查科举制的内容五、科举制真题
(2014·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析】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
故C项正确;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科举制
对强化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B项错误;D项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答案】C材则语焉不详。
一、枢密院着眼于关联,要求了解枢密院的具体职权。对枢密院的具体职权,教真题
(2013·上海单科,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解析】此题考查枢密院的具体职权。甲的观点反映的是为改
变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宋初统治者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
略,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乙的观点反映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设
枢密院以分割丞相的兵权;丙的观点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丁的
观点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故应选A项。【答案】A真题
(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二、行省制着眼于贯通,要求了解行省职权的变化。教材重点叙述了元代行省
的设立与影响,对其职权的变化则没有说明。【解析】此题考查行省的职权。据材料中的“军情重事”“不
须咨禀”“从便区处”等信息,可知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答案】B真题
(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
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三、政事堂着眼于关联,要求了解政事堂与皇权的关系。教材重点叙述了政事
堂设立的原因,关于其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则没有说明。【解析】此题考查政事堂与皇权的关系。从题干“未加盖‘中
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违制”等信息,可知唐代三
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
B项应为中书省的职能,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唐代史实,D项与题
干信息“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被认为违制”不符。【答案】A真题
(2014·海南单科,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四、军机处(一)着眼于关联,了解军机处设立对内阁的影响。教材对此并无叙
述。【解析】“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
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A项说法
不符合题意;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政务有的时候并不经
过六部,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D真题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
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二)着眼于贯通,要求了解军机处行政运行的政治体制。教材对军
机处的行政运作作了一定的讲述,但对其政治体制的叙述则语焉不
详。【解析】题干中的“依样葫芦画”说明清代内阁在处理行政事
务时拘泥于规制而缺乏灵活性,这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答案】B真题
(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一)着眼于贯通,要求了解唐代科举制的特征。教材对唐代科举制
的内容和作用作了较详细的讲述,但对其时代特征和局限的叙述则
语焉不详。五、科举制【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科举制的时代局限性。通过图中的数据
和内容构成,可以看到,尽管唐代进士出身中士族子弟占绝大部分,但
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也占到了一定的份额。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兼
顾了多个阶层,但因士族子弟所占份额较重,说明其还不够完善。【答案】D真题
(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
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二)着眼于关联,要求了解科举制与学子价值观的关系。教材重点
叙述了科举制对教育文化的影响,但对其对当时学子价值观念的影
响则没有说明。【解析】本题以外国传教士的角度考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以选拔官吏为目
的的选官制度,而学子追逐科举可能是为功名利禄,也可能不是,只能
体现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具有较强的忍耐性,所以符合题
意的是C项。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两项描述
与材料内容无关。【答案】C
(见学生用书P12)教材详细叙述了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内容、作用,根据考情和考向
来看,备考该知识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触及以下几
点:一三省六部制1.三省制对行政效率的影响: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
三,政务运作从草拟到审批再到执行都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样使
政务在运作过程中不仅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也起到了相互督促的
作用,从而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三省六部
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各部职责不仅有了明确的分工,也有利于
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2.三省制对减轻皇帝政务的作用:唐代三省制下实行三省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专门负责处理全国政务,尤其是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后,让三省宰相提前进行政事商定,这样在保证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的前提下,使皇帝可以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实行最后的决策权力即可。所以有学者说“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例题
(2015·石家庄市联考)有学者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各部职责有了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了国家机
构的效能”。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导致了权力分散,不利于皇帝集权B.明确了各部职责,实现了限制皇权C.强化了权力制约,减弱了国家机能D.便利了政令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三省六部制不仅分化了丞相的权
力,也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提高了行政效率,A、B、C三项都不符
合题意,D项与材料信息相一致。【答案】D1.内阁对皇权专制的制约:明代内阁本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无权干预国
家政务,但由于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重,所以后来内阁也参与到国
家的政务决策中来,尤其是内阁取代票拟权力后,皇帝所下诏令得先
由内阁票拟后才能颁布,从而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如《明史·陈
循传》记载:“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
百两……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足见内阁对皇权
的制约作用。教材详细叙述了内阁制形成的原因、作用,根据考情和考向来看,备
考该知识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触及以下几点:二内阁制阁)大臣,居实避名,受功辞罪。平时养威自重,遇天下有事,辄曰:‘昭
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也正如
史学家钱穆说:(明朝)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
“权臣”,非“大臣”。2.内阁大臣的政治地位:明代内阁大臣是由最初的内阁大学士转变而
来的,而内阁大学士本是皇帝备问的秘书,不是国家法定的大臣,换句
话说,就是不在事业编制的皇帝私用官,此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因而明代内阁是“有相实而无相名”。明末的冯元飙说:“政本(内例题
(2015·河北正定中学月考)《明会要》记载:“嘉靖年间,户科给事中黄臣上书说:‘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
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
”材料表明(
)。A.内阁作为虚设官职并无实权B.皇帝诏令可不经内阁下达执行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D.内阁大臣与皇帝矛盾非常尖锐【解析】据材料可知,皇帝没经内阁票拟而下诏,导致内阁大臣将
诏令原封还回,这说明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项正确;A、
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答案】C教材详细叙述了科举制的目的、内容、作用和演变,根据考情和考
向来看,备考该知识点,除了紧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触及以下
几点:三科举制1.科举制削弱传统血缘宗法观念:隋唐以前虽有依据才能选拔官吏的
制度(如察举制),但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宗法政治的影响仍然很大,
只有在隋唐实行科举制后,国家官吏的选拔才日益摆脱血缘宗法的影
响,完全依据才能来选拔,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政治体制中的血缘宗
法观念(除皇室人员任职),也促进了古代平民政治的形成。所以自此
之后,血缘宗法观念主要存在于社会组织层面,而政治体制层面基本
上消失。2.科举制对知识精英阶层的影响: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
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因为他们有能力制造新的政治理念和话语,有
能力进行强大的宣传煽动,也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去发动各种可能的变
乱。尽管中国古代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但真正威胁到皇帝统治地位的多是智力比较优越的知识精英们,如何让知识精英分子成为国
家政权的拥护者,自古就有“招贤纳士”“唯才是举”的举措,但只
有到了推行科举制,才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从而有效地使统治集团与智力精英形成稳定的政治同盟,保证了统治
的稳定性。正如学者赵汀阳所说“科举制摆平了智力精英”。3.科举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又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科举制
度的媒介作用,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
体而言,科举制度的实行突出强化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为儒家文化的传延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
如唐代科举“以诗、赋取者谓之进士”,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例题
(2013·河北名校联考)杜赞奇说:“有少许财产并略受教育的人都希望科举入仕,这些人处于社会的各阶层,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
使其充当了沟通大众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媒体。”材料表明科举制
(
)。A.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普及了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C.推动了古代“官本”思想的确立D.促进了社会上各阶层的地位平等【解析】材料信息“充当了沟通大众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媒体”,
说明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大众化,因而也就促进了以儒学为中
心的传统文化的普及。【答案】B1.黄仁宇曾指出:“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
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行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见精练案P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解析】此题考查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承袭了秦朝的“郡
县制”,与秦朝行政区划不同的是,汉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
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郡县与封国交错存在,形成“斑
马式”结构。【答案】C2.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
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
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B.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丞相任免频繁,结局不一,
但多数是不正常的,说明丞相的位置、权力受到挑战,皇帝对丞相心
存疑虑,于是通过频繁更换以达到削弱其权力的目的。故应选B项。【答案】B3.《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下列能
够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相权B.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C.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为加强中央
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派文臣任地方官,出现了“士大夫之政治”。【答案】B4.“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
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解析】材料信息显示皇帝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大臣不敢再担任,
这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答案】B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
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
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
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解析】此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
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
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省一级政府权力相当大,具有政治、经济
、军事等各种权力。【答案】B6.《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
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
)。A.汉太祖刘邦B.宋太祖赵匡胤C.元太祖铁木真D.明太祖朱元璋【解析】此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
出,相权被分割:宰相专主文事,由参知政事辅佐;枢密院分担了丞相
的军权。这符合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B7.“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
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
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宋设中书门下掌握行
政权,枢密院掌握军政权,三司掌握财政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
权,但致使“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的现象出现,影响了行政效率。【答案】C8.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
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解析】材料中的“行天子之令”“事权不可不专”等信息显
示,元朝相权得到加强,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B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
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
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
)。A.察举制
B.封国制C.郡县制
D.科举制【解析】材料中的“选举”“考试”等信息显示,材料评论的是
汉代的选官制度,而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A项正确。【答案】A10.阅读下面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
举制度(
)。A.其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从材料看,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
出身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由此可见,科举改变
了一部分人的命运,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
体现A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与传统等级和门第的对比,故B项不正
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C11.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
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
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解析】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从所选材
料中可以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诊断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 贵州xx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云计算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 2024年版全株青贮玉米交易协议规范版B版
- 2024年离职员工保密协议与离职后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水电消防设施运营管理与维护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煤炭开采企业原煤采购安全生产责任书3篇
- 2024年林业育苗资源整合与开发合同协议3篇
- 中外名著:《活着》读后感1500字
- 小型教务系统课程设计
- 《儒林外史》专题复习课件(共70张课件)
- 2024年广州市南沙区初中语文毕业班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简单室内装修合同2024年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第11讲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 地下水动力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
-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 DZ/T 0462.1-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部分:煤(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