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商周考古井中伟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jingzw@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第二节夏商周考古研究简史第三节夏商周考古研究成果与展望
第一节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一、夏商周考古涉及的时空范围二、夏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一、夏商周考古涉及的时空范围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指公元前19世纪至前221年中国境内所有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关于研究对象绝对年代的上限1、从现有文献记载中难以考知夏代开始的确切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推定的夏代始年公元前2070年、商代始年公元前1600年都是一个大约数。即使是作为西周始年的公元前1046年也不能说已成定论。2、目前考古上尚未确定可以标志夏代开始的遗存。多数学者意识到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文化应是夏代中晚期的文化,在其之前的“新砦期”也不是最初的夏文化。在更早的夏文化尚未确定之前,目前只能暂将“新砦期”遗存的起始年代作为夏商周考古研究的时代上限。“新砦期”早段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1870~前1790年。关于研究对象的年代下限自秦统一始,华夏大地由方国(王国)时代步入帝国时代。秦的统一促使了文化大发展。传统断代史中的周,原本就包括了战国阶段。本课程重点讲授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文化、殷墟文化、西周文化与东周列国文化。二、夏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青铜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何谓青铜?青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青铜,泛称红铜(即纯铜)和其他化学元素(如锡、铅、铝、磷、砷等)的合金,但不包括铜锌合金的黄铜和铜镍合金的白铜。狭义的青铜,仅指红铜与锡的合金,由于氧化、锈蚀等原因而表面常泛青色,故称青铜。青铜具有的优点1、熔点低,约为700~900℃,比红铜熔点(1083℃)低,甚至低于仰韶时代彩陶的烧制温度。2、硬度高,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3、铸造性能良好,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4、可以根据不同用器的要求来灵活掌握合金成分的比例,以获取不同程度的硬度与韧性。锡含量与铜锡合金机械性能关系曲线参照表在合金材质的配比上,甘肃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和新疆地区的天山北路文化基本是从冶炼红铜到砷铜进而发展为锡青铜,中原的龙山晚期—二里头文化和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则是从红铜直接发展到锡青铜,而未能经历砷铜合金这一阶段,到二里头文化晚期又创造出高铅合金青铜。在铸造工艺上,由锻造(包括冷锻、热锻)技术发展为范铸(包括石范、陶范)技术,由于受石范及锻造技术的制约,西北地区长期未能发展出铸造复杂铜容器的能力,而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发明了泥(陶)范铸造技术。中国早期冶铜业的技术发展历程青铜的划分标准纯铜(Cu),即锡<2%,铅<2%。锡青铜:铜锡合金(Cu-Sn),即锡>2%,铅<2%;当锡>10%,称高锡铜合金。铅青铜:铜铅合金(Cu-Pb),即锡<2%,铅>2%;当铅>10%,称高铅铜合金。铅锡青铜:铜锡铅合金(Cu-Sn-Pb),即锡>2%,铅>2%;当锡>10%,称高锡铜锡铅合金。当铅>10%,称高铅铜锡铅合金;当锡>10%,铅>10%,称高锡高铅铜合金。何谓青铜时代?1836年,丹麦考古学家C﹒J﹒Thomsen首次提出“青铜时代”是“以铜或青铜制作武器和切割器具”的时代。青铜时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石兴邦)铜器的起源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铜制品系采用自然铜直接锤打成器(伊拉克札威·彻米10000BC~9000BC;土耳其恰约尼约7500BC;伊朗阿里·喀什约7000BC等)中国境内发现的仰韶-龙山时期铜器(截至2005年统计,冶炼与制作铜器的遗址31处,遗物40余件)褐铁矿上的自然铜孔雀石
Cu2(OH)2CO3现代孔雀石装饰品什么是原始合金铜?是指因偶然冶炼共生矿而得到的铜合金。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合金铜多属此类。只有当人们已熟悉青铜的性能,能够有意识地冶炼青铜,并全面用以取代红铜,才开始了青铜时代。(滕铭予《中国早期青铜有关问题的再探讨》,《北方文物》1989年2期)“铜兵”与“启铸九鼎”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海。……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
(《越绝书·宝剑篇》)《墨子·耕柱》、《左传·宣公三年》等文献则记载了夏代初年启铸九鼎之事。可见至少从战国阶段开始,文献记载就将使用金属器的时代上推到了夏代初年。二里头文化铜器迄今为止,在被认为与夏文化有直接关系的二里头文化中不仅发现有青铜的兵器、工具,也发现有鼎、斝、爵、觚等青铜容器,已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古书中的说法。中国青铜时代的界限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的零星发现不足以作为进入青铜时代的标志。据统计,二里头文化阶段,青铜器在所有金属制品中约占80%以上,与此前新石器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显然已经进入了人为有意识冶炼的阶段。所以,中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二里头文化的观点得到逐渐认同。战国阶段铁制农具开始流行,因此,考古界一般认为春战之交是青铜时代的结束时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器以藏礼”(《左传·成公二年》)“明贵贱,辨等列”(《左传·隐公五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作武器,与国家机器之一军队的存在相联系。另一方面青铜容器被贵族用作礼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甚至被作为政权的象征。所以,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何谓早期铁器时代?自战国至汉代初年,铁虽大量用于制作生产工具,但大量的兵器仍然是以青铜制作的。对于这段铁制工具和青铜兵器并行使用的时期,可以称为早期铁器时代。铁器的出现与冶铁术的起源以往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铁器是藁城台西和平谷刘家河出土的铁刃铜钺,均属商代中期,经鉴定都是陨铁制品。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于甘肃临潭县磨沟遗址寺洼文化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4世纪左右。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自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发现铁刃铜戈和玉柄铜芯铁剑等,时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鉴于中原地区人工冶铁制品的出现和流行时间要晚于新疆等西部地区,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冶铁技术西来说。目前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自甘肃临潭磨沟寺洼文化墓葬M444铁条为块炼渗碳钢锻打而成年代为公元前14世纪左右《文物》2012年8期
中原地区的早期铁器铁刃铜钺河北藁城台西出土,陨铁锻制残长11.1厘米,商代中期玉柄铜芯铁剑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人工冶铁制品残长34.2厘米,两周之际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一)传统史观与“五四”以来的新思潮(二)关于奴隶制的问题(三)关于夏商周三代国家形式的问题(一)传统史观与“五四”以来的新思潮传统史观中的夏商周三代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对于文献记载极其有限的夏商西周三代来说,这无疑是战国诗人对古代国家的一种理想化的构想。伴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疑古学派的兴起(层垒的古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西方思潮的传入,三代社会结构与性质被重新构想为军事民主制、典型奴隶制、早期封建制、东方式的奴隶制等。考古资料与甲骨金文成为备受人们重视的史料。然而,在资料积累不足、系统整理不够的情况下,片段性的考古资料可以作多种解释,并不能对解决争论起决定性作用。(二)关于奴隶制的问题中国是否存在过奴隶制社会?郭沫若(是)、董作宾(否)当时社会是否存在奴隶,回答是肯定的。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中国确实不存在典型的奴隶社会。农耕体制是轮换休耕的畎亩制,由贵族主持集体协作式的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众”或“庶人”是亦耕亦战的自由民。奴隶主要局限在家内。(三)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形式早期国家(方国)大多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都及其周围的鄙所构成的,这种管理体制可称为都鄙制。实行都鄙制管理体制的国家,文献中称为“方”或“邦”。松散的方国联盟(禅让)→稳定的方国联盟(世袭、盟主方国,诸侯制的方国联盟)都鄙制→郡县制——林沄《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式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6期。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三大阶段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王国时代(夏商周三代)帝国时代(秦汉至明清)社会组织:国家由多变少禹时万国,周初三千,春秋八百,战国七雄,秦汉一统权力中心:都邑由小变大中心聚落-小国之都-王国之都-帝国之都第二节夏商周考古研究简史一、夏商周考古学与金石学
二、解放前的夏商周考古(1921~1949)
三、新中国的夏商周考古(1950年至今)
一、夏商周考古学与金石学什么是金石学?它与考古学是一种什么关系?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王昶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命名。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古器和考证文字资料,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较高的追求是证经补史。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孙诒让(1848~1908)浙江瑞安人二、解放前的夏商周考古(1921~1949)(一)安阳殷墟(二)易县燕下都遗址(三)濬县辛村卫国墓地(四)宝鸡斗鸡台墓地(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古墓(一)安阳殷墟的发掘1928—1937年前后共进行了15次发掘,是由中国学者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主要意义在于:1、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重要标志。2、出土甲骨文的释读,使殷商史最终成为信史,为夏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3、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甲骨与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4、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三叠层”,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划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中国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殷墟发掘工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梁思永、郭宝钧、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殷墟考古第一代精英梁思永(1904~1954)广东新会人郭宝钧(1893~1971)河南南阳人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二)易县燕下都遗址的调查发掘1929年11月,马衡对燕下都遗址进行调查。1930年春,以马衡为团长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建筑基址进行小规模的科学发掘。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宁波人,1933~1952年,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三)濬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1932~1933年,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古迹研究会联合进行四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发掘西周卫国墓葬84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青铜戈戟的形制提供了重要资料。实物资料与此前殷墟发掘所获资料辗转迁移,于1949年运往台湾。(四)宝鸡斗鸡台墓地1933~1935年,徐旭生,渭河流域调查和发掘。清理墓葬56座,这是在周人发祥地进行的最早的考古工作,成为周代田野考古的开端。苏秉琦首次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了墓葬出土遗物,为中国考古学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徐旭生(1888~1976)河南唐河人(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古墓1935年8~9月,郭宝钧在汲县山彪镇发掘战国墓葬8座和车马坑1座。
1935年12月,郭宝钧又在辉县琉璃阁发掘战国大墓1座、汉墓8座。
1936年10~11月,河南省博物馆在琉璃阁墓地东北发掘了甲、乙两座春秋大墓。1937年春,中央研究院在琉璃阁发掘商代墓葬3座、战国大墓5座和中小型墓39座、汉墓25座。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1、1923年2月,山西浑源李峪村墓葬被盗,出土一批春秋末期青铜器,《浑源彝器图》(1936年)一书收录所出27器。2、1923年秋,河南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近百件青铜器,推测应属春秋晚期一位郑国国君的墓葬。3、1928~1930年,河南洛阳金村大墓出土众多战国铜器,洛阳马坡还发现了西周早期“令”、“臣辰”诸器。4、1931~1938年,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战国晚期楚王墓多次被盗,一些有铭楚国铜器被发现。青铜器研究的代表人物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20卷,1937年),集录罗氏家藏商周金文拓本4831器,可视为当时商周金文集大成之作。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1932年)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1934年),创立了著名的标准器断代法,首次提出了铜器研究的分区研究方法。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上下册,1941年),总结了此前中国铜器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科学概括、归纳和升华。三、解放后的夏商周考古学(1950年至今)(一)20世纪50~70年代初(二)20世纪70~90年代前期(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一)20世纪50~70年代初(基础建设期)1、中原地区,以资料积累、学科框架构建为要务,工作重点放在夏商周都城的寻找上,并力图了解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及其大致的发展脉络,初步建立起中原地区夏商周考古学文化序列与编年体系。2、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探索本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3、本阶段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某一城址与墓地的分析,对重大学术课题还未能作全面考察。(二)20世纪70~90年代前期(学科发展期)1、中原地区三代考古多有突破,可以偃师商城、殷墟小屯东北地宫殿基址、沣西井叔家族墓地、琉璃河西周燕国都城与燕侯大墓的发现为代表。2、周边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它们不仅为各地青铜文化谱系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资料,而且为探索夏商周王畿之外的诸方国、诸部族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3)夏商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区系类型等基础课题日臻完善。在一些重大学术问题上,持不同学术见解的学者之间展开了持久而热烈的辩论,夏商周考古学成为中国考古学中最具学术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学科成熟期)1、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成为本阶段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多学科联合攻关行动,推动了相关田野考古工作的前进,加强了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拓宽了学科界面,缩小了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分歧,扩大了夏商周考古学的社会影响。2、借助自然科学手段从遗存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成为夏商周考古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向。3、区域文化研究日渐深入,研究重点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周边地区,探讨各区域文化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各地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第三节夏商周考古研究成果与展望一、研究成果概览
二、未来工作展望
一、研究成果概览1、中原地区文化序列与编年体系已经建立。2、从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族属或国别角度对该时代遗存的研究蔚然成风。3、一系列具有都城性质的遗址的发掘,大大深化对都城性质、布局和内涵的认识。4、夏、商、西周与东周列国的重要墓葬或墓地的揭露,目前仍是夏商周考古田野工作的重点。
5、对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阶段、区域划分、本质特点及演进模式有了总体性认识。6、对夏商周时期的农业和矿冶、琢玉、制车、制陶、制骨、纺织、髹漆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7、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方法的应用已逐渐形成风气。8、甲骨文、金文和简帛等古文字研究对于考古遗存的准确断代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9、国际合作与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万达中学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一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考临考冲刺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第三次测评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乐山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安庆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颈托的正确使用课件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5版)习题答案
-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培训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版练习五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课件
- 16.《材料的导热性》课件-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课件
- 四川省乐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完整版)幼儿园大班测试卷
- 有机磷农药中毒课件 - 参赛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