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突破十九 作文之巧立意_第1页
初中语文专题突破十九 作文之巧立意_第2页
初中语文专题突破十九 作文之巧立意_第3页
初中语文专题突破十九 作文之巧立意_第4页
初中语文专题突破十九 作文之巧立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巧立意

知识点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一)立意原则

1.立意要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章的立意要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指立意要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作文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人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缺乏是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东两当成正确的来宣扬,如作文题《尝试》,就有个别学生把自己“谈恋爱”、“打架”、“吸烟”等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例如:针对《友谊》这一作文题目,一个初一的学生,这样写道:昨天我和好朋友小明一起回家,路上我告诉他班里有个人总是和我过不去,还在班里和我吵架,让我很没有面子,小明一听也很气愤,就和我一起去找那个同学算账,小明帮我收拾了那个与我作对的同学,他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滴水之恩,我当永不忘记,我们的友谊也历久弥新。

2.立意要鲜明

所谓立意鲜明,就是文章主题表达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谁非,,态度必须明确,旗帜必须鲜明。

例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一六○○年,罗马。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是和煦的,台伯河水被照得闪闪发亮。雪已经在融化,哪怕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毕竟是春天临近了。

一幢灰色石头砌的、顶上盖着铅皮的房子,和周围有着高高尖顶的教堂和宫殿比起来,真像一座坟墓。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宗教裁判所的囚房。在那个时代,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的权力统治着亚平宁半岛上的各个国家。他们设立了残酷的宗教法庭,专门对付那些发表与《圣经》教义相违背的主张的人。他们把这些人叫做“异端”。

现在,从囚房的狭小的、隔着铁栅的窗户望进去,可以看到有几个穿着红色、黑色或白色长袍,头上戴着尖尖的高帽子的人,围在一条板凳四周。板凳上捆着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片的人。在他脚下,有一锅热腾腾的油,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把油一勺勺地泼倒他的脚上,每泼一下,他就抽搐一下,并且发出迷迷糊糊的咿呀声。

“他在说些什么呀?”穿红衣服的人问其余的人。其中一个回答道:

“他说,高加索山上的冰川,也不能够冷却他心头的火焰。”

“真是魔鬼一样顽固的人!”红衣主教诅咒着,然后在胸前画一个十字,喃喃地祈祷起来:“主啊,让他扔掉那些可怕的思想吧。”

……乔尔丹诺·布鲁诺昏迷过去了,到晚上,他才冷醒过来,脚上像有几千把刀剜割着。铅皮屋顶的囚房,像冰箱一样寒冷。可是,他的心头是热辣辣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纷乱、恐怖而又烦躁的感觉在搅扰着他。

“不,我不反悔!”他轻轻地、坚定地说,“哪怕像塞尔维特一样被他们烧死。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为它奋斗。”

……

然而,布鲁诺没有屈服。他对自己说:

“如果愚昧无知者的法庭吓唬你,企图消灭你的珍贵的事业,你一定得坚忍不屈,不要失掉勇气,甚至于不要退步。有一种会辨别光明和黑暗的、理性的崇高的法庭,真诚的、不可以利诱的证人和辩护者将为了你的事业而再生。”

……

然而他仍然是平静的,从那破裂的嘴唇里,轻轻地,然而清晰地吐出这样几个字:

“我想,你们宣判时怀着恐惧,比我听到这个判决的时候更大吧。”

……

布鲁诺,他的光辉的名字,始终活下去。他的天才的思想,一一被证实了。科学,昂首阔步地在地球上前进,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世界推进到原子时代,推进到消灭愚昧、迷信、落后、偏见的时代,推进到唯物主义彻底胜利的时代。

3.立意要突出中心

“突出中心”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有的同学作文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边际,就是有几个中心,其实际上还是没有中心。

例如,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电视里看高水平比赛这一习惯,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的过程中,又穿插了一大段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

4.立意要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所谓“深刻”,就是要能穷究物理,深味社会人情。宏观上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微观上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表现事物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读者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或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有深刻的意蕴和哲理,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锁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有了深刻的主题,便成功了一半。

例如:一个初三的学生曾练习过“我很幸福”这个作文题目,他写了几方面的事情,有父母对他的照顾,家里优越的经济条件,有自己的奋发图强,有朋友的鼓励等。

(二)立意深刻的方法

(1)多角度思维

在每年的中考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步别人的后尘,嚼别人的剩馍,结果篇篇文章面目相似,好似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还有许多考生的思考方式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只会单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眼前“山穷水尽疑无路”,却不知走过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殊不知,大千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这个世界才显得多姿多彩。所以,当面对文题的时候,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立意别人有了吗?我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呢?只有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筹”。

《关心》作为一个中考作文题,当绝大部分同学把笔墨放在生病或遇到困难,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等方面时,有些同学转换了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写出了新意。有写申奥的:有考生把“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烦躁,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对楼上楼下人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正在跳动着的爱国之心。有写环保的:作者把地球作为一位美丽的少女,透过古今的变化,写出了她正在遭受的严重破坏,表现了现代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大关注,对自然的无限热爱。虽是同一考题,因写作角度各不相同,读来让人倍感新颖。

开放性问题往往在提示语中提供若干范围或范例,借以启发学生思维和构思,这类作文更利于学生创新,但一般考生只能“靠船下篇”,所写文章难免选材雷同。成为人云亦云的“大路货”。思维灵活的考生则能避开由范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一篇中考作文题为“我发现”。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两,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有位学生避开例举中涉及到的发现对象——理、法、情,将“发现”的目光投向自我,拟题“我发现了自己的理智”,把发现的内容锁定在别人很少涉及的意志、毅力等另类范畴,续写16岁的花季少年“我”面对“早恋”这道“难解的人生题”终于以理智战胜自我的心理历程,新意迭出,获得了高分。

多角度思维就是要放开视野,这在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中尤其重要。一篇中考作文题目为以“桥”为话题,我们在立意时就不能只想到生活中有形的普通的“桥”,更应该想到文学作品中的“桥”,以及沟通人与人心爱的“桥”等等。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选择自己最能写好的角度立意。

例如:一个初二的男孩子一次上课时皱着眉头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灾难日。”原来这孩子在家里帮妈妈钉钉子,可是不小心砸破了手;坐公交车过来这边上课的时候,由于关注自己的手,而坐过了站,只能多走一站路过来;到了这边急着往教室冲,又忘记了打课时票,还要再到楼下去。确实是挺“衰”的。

再比如课内《散步》这篇文章。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从一家四口外出散步这件小事着手,表现“我”尊老爱幼、责任心强,接着拔高立意:我们都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反弹琵琶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作文也不例外,只有在文章中写出独特的个性,才可能独树一帜获得高分,要想立意独出机杼,招人青睐,就应当力戒思维的惰性,少受别人的约束。

反弹琵琶出妙音,逆向思维出奇效。一名英国鞋厂推销员与每一名日本鞋厂推销员同时到太平洋上推销产品,他们抵达后不久都向上司发回电报,英国人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产品无前途,本人即回。”日本人的电文是;“此地人均光脚,亦无穿鞋历史,产品潜力极大,常驻此地。”相同的情况得出不同的结论,何也?认识问题思维方式不同。英国人循规蹈矩,是正向思维,而日本人则一反常规,逆向思维,闪烁着开拓创新的思想火花,这就是逆向思维法。由于逆向思维摒弃了人云亦云,打破了常规思维,反弹琵琶,因此它对事物常常能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而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深刻。如上面所提到的中考作文题目《关心》,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文章开头极力描写亲戚朋友对小孩名字关心的情景;孩子的爸爸认为“名子越贱越好”,于是大姨取名为“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一声清澈的响声,原来,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瘦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子虚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了起来,口里不清楚地吐出了几个字,“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作者从反面着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老人与小孩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赋予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发人思考,新人耳目。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与选材,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不能与立意中最基本的积极向上的原则相违背。

(3)避实就虚

你有他有大家有的思想暗淡无光,使人昏昏欲睡;只有新颖而深邃的思考才能成为—道炫目之光,给人理性的愉悦。“避实就虚”地立意,也能达到新颖的目的。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或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如《秋叶》、《春雨》、《泥土》、《路》、《窗口》、《风景》、《阳光》等等。这类题目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实写,而应着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调动想象,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歌颂具有这类物的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远望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的文章,更容易水到渠成的揭示文中新颖、深刻的“虚化”的寓意。

一个人过马路

眼前是一条马路,对面是我想去的地方。一辆辆汽车从我眼前驶过,仿佛是呼啸而过的猛兽。

一个人穿梭在马路上,车来车往,却并不感到害怕,也不会退缩。因为,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人过马路。

时光倒流……

小时候,妈妈紧拉着我的手过马路。在马路边,看到疾驰而过的汽车,我常常被吓得六神无主。我拒绝过马路,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强拉硬扯下,才紧跟在她的后面,提心吊胆地走着……

小时候的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恐惧感,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妈妈的指引下,做好每一件事情,过好我的童年,让我的童年时光少一些错误。

童年的我不会过马路,什么也不会。

再大一些,家离学校远了,我开始尝试着在没有妈妈牵着的时候过马路。学校组织排队,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跟着别人的步伐,走自己的路。

那时的我,永远只会跟在别人身后,踩着别人的脚印,跟随别人走路,平平淡淡,过了一年又一年。结果,我仍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那时的我,只会跟着别人过马路。

现在,我会站在马路这边看车来车往,面对马路上突然而来的车辆与声响,我也已经适应了许多。没有人牵着我,我只是一个人过马路。现在,我会独自处理好自己的事,遇到事情会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手足无措,六神无主。我也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跟不同的观点争辩,也不会轻易掉眼泪。

也许,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到最后,路还需自己走。

有一天,我跟妈妈过马路,她习惯地拉着我,我挣脱开了,看着走到路那边的妈妈,我坚定地说:“我可以一个人过马路!”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作者由“过马路”展开笔墨,开拓思路,生发感悟:遇事要有主见,才能走好人生之路。作者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把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主题积极深刻,能引发别人思考。其二,采取以实驭虚的手法,由“过马路”而联想到走人生之路,由此及彼,见微知著,自然贴切。文章因而摇曳生姿,有蕴藉之美。其三,从不敢过马路到跟着别人过马路,到最后可以一个人过马路,作者在文中如实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叙事中透视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行文层次清楚。其四,标题寓意深刻;结尾点题并升华主题,一石二鸟。

(4)大题小作

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学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的角度来取材立意。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反映大主题,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化大为小”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GB3

添加成分法,即在话题前面或者后面根据自己选材范围的需要,添加修饰语和中心词,从而使文章的选材范围的指向更明确、更集中。如“父辈”这一话题,就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着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GB3

细化题目法,即给话题题目拓加标题,将话题切分为几个小的子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出自己最拿手的去写。如以“变化”为题作文,可将此划分为人、事、物、观念四大类:可以立足于“路”的变迁,“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巨大变化;可以“昔日野菜无人问,而今野菜待嘉宾”为副标题,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化;可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可用“老太太跳起伦巴舞”、“老奶奶穿红又挂绿”写出老年人新观念、新时尚的变化。又如“求索”也是一个大题目,面对这个大题目,可以截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选取熟悉的、感受深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写,在正题“求索”下面拓加副标题“美好的童年”,写童年时代的求索;加副标题“中学生活的剪影”,写中学时代的求索;加副标题“深山探宝记”,写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标题“图书馆中的欢乐”,写在浩瀚书海中的求索。

从小处写起,这样就摆脱了无法取材、难以下笔的困惑境地,写作的思路自然就开阔了。一篇中考作文题要求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语文”就是一个大话题,不少学生将这一话题缩小为小话题,写出了精彩之作。如从“语文与生活”的角度挖掘,写《语文架友谊》,从“语文与自我”的角度思考,写《语文给予我》,从“语文学习”方面着手,写《慢慢学习路,深深语文情》等等。又如,晚上看书时,父亲送来一杯茶是一件平常小事,但一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却看到了其中蕴涵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由于把事情提炼得真实深入,这篇题为《一杯热茶》的文章,发表在《语文周报》上后,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再如,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一位学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出了“垢”,可泡出的茶却—天比一天香的生活现象入手,思考,查找资料、请教父亲,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入口的好茶来”的道理。这就把小事写活了,从平凡的生活中写出了有意义的深刻、新颖的文章。可见切入点小就能写得生动具体,易出佳作。

“大题小作”要求我们平时能善于观察,能透过日常生活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含。

(5)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的作文。针对这样的题目,就要对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琐碎的小事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借助联想、想象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开,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表现内蕴丰富、思想深刻、给人启发和教育的大主题,达到“一粒沙粒看世界”,“一滴水折射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美国作家奥莱尔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柏林》就采用了“小题大做”的写法。故事发生在缓慢驶出柏林的火车车厢里——场景可谓简单: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一个因失去了三个儿子而神志不清、机械地重复数数儿的老妇人,面对老妇人指手画脚、嗤笑的小姑娘——人物可谓简单;老兵将要上前线了,正要把妻子送往疯人院,他出来阻止两个小姑娘不礼貌的举止——事件可谓简单。然而作者却将这些“简单”进行组合,并放在“二战”的背景下,其主题自然就深刻起来。虽然作者只是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隐去了所有的背景、过程,但残酷的战争后果,还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又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从题目看,只是—辆纺车似乎太小,但作者却把这辆纺车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根据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去写,围绕这辆纺车写了防线的苦和乐,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小小的题目就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这样的典范之作还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面》、《这不是一颗流星》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或赞美周总理平易近人,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赞美鲁迅的伟大人格以及自己所受到的鼓舞;或赞美童心的纯洁、可贵。总之,都是“小题大做”,“平中见奇”。

在习作中运用“小题大做”的技巧:

①横向扩大选材范围。在“感受初三”这个话题中,多数学生笔下的初三生活是紧张、是焦虑、是烦恼,有的是对老师提醒、督促的不满,对父母关心、唠叨的抱怨,但有人却将初三生活定位为“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通向成功,走向成熟必需的磨练。面对家长的唠叨,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得意时,妈妈的唠叨是善意的提醒;失意时,妈妈的唠叨是一种精神的抚慰;当不该出现的毛病再犯时,妈妈的唠叨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这样的文章在立意上自然就翻出了新意,上升了档次。又如写《让座》,多数学生不是写给老人、病人让座,就是写给妇婴让座,以表达助人为乐。尽管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