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近代史辛亥革命_第1页
哈工大近代史辛亥革命_第2页
哈工大近代史辛亥革命_第3页
哈工大近代史辛亥革命_第4页
哈工大近代史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三个阶段1894-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11-1912年

——辛亥革命的发动、胜利与失败1912-1919年

——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而奋斗毛泽东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革命

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本讲的重点了解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区别,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一、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成功的革命,也是一场失败的革命?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革命是不能创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列宁革命形势成熟具备两个条件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改革者在酝酿和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抱有以社会改革替代社会革命这样一种秘而不宣的动因。改革对于革命的作用:两种相悖结果替代革命(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替代物)催化革命(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催化剂)德国史学家恩斯特·恩格尔贝格在评价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的改革运动时提到:后来运动日趋发展壮大,到了1866年,俾斯麦终于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遭到革命打击,要么自己进行革命。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自上而下的主动改革,即指由俾斯麦导演的以军事改革为先导的德国统一运动“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候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

一促成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6清末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向各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拆毁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清政府承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修订新的商约。

《辛丑条约》下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合法在中国驻兵公使联合驻京——公使团对列强来说,驻兵中国的意义并不在数量,而是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由外交代表而成为内政中的一种强力。它代表了列强的集体意志,并因此而左右中国社会的政局起伏。中国人,上自大总统,下至挑粪桶,没有人不怕督军团,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外交团比督军团还要厉害。列位看看,前几天督军团在北京何等威风!只因外交团小小的一个劝告,都吓得各鸟兽散。什么国会弹劾,什么总统命令,有这样厉害吗?

——陈独秀经济制裁中国每一个人承受庚子赔款之苦

就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户部奏议严刑逞凶:惩治首祸诸臣西太后的同道者,但在外国人的意志前面成了刀俎上的鱼肉。端郡王载漪:先革去一切官职,复革去爵职,发新疆,永远监禁,末复定斩监候,因属懿亲,加恩发往极边新疆,永远监禁。辅国公载澜:先议处停公俸,复发新疆,永远监禁,末复定斩监候,因属懿亲,加恩发往极边新疆,永远监禁。庄亲王载勋:先革去官职,复交宗人府圈禁,再行发往盛京,永远圈禁。末复赐令自尽。大学士徐桐:定为斩监候,因殉难自尽,故免再议。吏部尚书刚毅:定为斩立决,因病故,故免再议。刑部尚书赵舒翘:定为斩监候,末复赐令自尽。礼部尚书启秀:先革职,复照会各国,交回正法。刑部侍郎徐承煜:先革职,复照会各国,交回正法。督察院御史英年:先议降二级调用,复定为斩监候,末复赐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先革职发往极边充当苦差,永不释回,复传旨正法。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定为斩监候,因殉难自尽,故免再议。心里压服摧毁民族精神中国派员谢罪载澧赴德国,以谢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最建克林德碑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各城市,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对传统士人来说,是要其出路而深中痛处对中国人来说是沉重的压抑朝廷永禁军民等人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1902年2月3日《泰晤士报》报道西太后接见各国公使的情况后悔莫及像是一种反思,但由此产生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表达的则是奴颜和谀态。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西太后的心里变化代表了一个王朝的变化。间接进行统治直接武装干涉策略变化保全主义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1904-1905年日俄战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

一促成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6清末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895-1911年资本额超过万元的厂矿800家资本总额1.6亿元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湖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1902-1910年武汉新建工厂20多家△汉口成为内地进出口贸易最大口岸△1911年湖北成立商会30个会员9500多人

一促成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6清末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革命军》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苏报》案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长存于20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善良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陈天华

《猛回头》

《警世钟》

推翻“洋人的朝廷”

1814-1864年1866-1925年1866-1925年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1823-1901年

中国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造,至少不能很快改造。

一促成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6清末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起义风起云涌,撼动清廷统治根基1902-1911年间,各地民变达1300余起。《民呼报》的漫画革命是不能创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列宁革命形势成熟具备两个条件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一促成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强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

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6清末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教育改革奖励实业编练新军1904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数及在校人数分别由4222所、9.2万人在增长到52343所、156余万人。赴日本留学者,就从1901年的274人增至1908年的3万人。赴欧美留学者,也达1.2万余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壮大现代企业由1895年的100余家,到1911年发展到近800家;铁路铺通里程从1000公里猛增到9618公里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激化尽管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提高了,但却变成了地方甚至是私人而非国家的军队素质较高的新军军官和士兵,在掌握现代科技装备和军事技战术的同时,也会受到自由民权思潮的影响,对清王朝专制腐败的现状不满,引发其倾向立宪或革命的倾向。成为王朝“叛军”清末“预备立宪”及破产1905年12月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8年9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预备立宪”期为九年问题:如何评价清末预备立宪?

立宪性质——制度变革立宪动因——扑灭革命以自救立宪内容——实为骗局立宪内容——实为骗局有其名

1911年5月

△裁撤军机处

△设“责任内阁”

无其实△阁员满族9人皇族5人△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黄花岗之役后被迫为之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平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九、爵赏及恩赦之权。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专。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十四、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

君上大全十四条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五、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八、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臣民权利义务九条对于《钦定宪法大纲》,革命派和立宪派都表示反对,认为其偏重于命令权,专制之风未泯。立宪派认识到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开始号召“人民与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1907年起,立宪派发起和平请愿,要求开国会。1910年1—11月,以地方士绅为基础的立宪派发动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皇族内阁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9人,汉族官僚仅4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7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高涨,直接促进了民族革命的爆发,清王朝为自己挖好了坟墓。事虽不成,而黄花岗72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孙中山蒋廷黻总理大臣:奕劻(宗室:指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努尔哈赤的叔伯兄弟的旁系子孙)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肃亲王善耆,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这种组阁完全违背了皇族成员不能入阁当国务大臣的基本原则,实际向世人宣布清廷所谓“立宪”只是一个幌子、其实不愿放弃一点权力的真实面目。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结果使作为其统治基础的士绅阶层与其迅速疏远,最终弃它而去。地方汉族大员对新内阁的反感同样是致命的。“皇族内阁”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对的权利,改将各省交由内阁统辖,而这是早已坐大的地方实力派完全不可接受。清王朝为自己挖好了坟墓改革家:政治巨匠对改革者来说,不仅要具有凭高视下的政治远见、决策水平和管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非凡的驾驭改革的能力、高超的领导改革的技巧、义无反顾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胆识。“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须是政治巨匠;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则必须是一流的政治家”。——S·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要想创造一种新的秩序,那是最难于着手,最显于进行和最少成功把握的。因为所有从旧秩序中获得了利益的人们,都成为那个改革家的敌人;而那些真正得益于新秩序的人却只是改革家不热心的捍卫者,其原因既出于对那些敌手的畏惧,也出于人类怀疑的天性。因此,每当有机会攻击改革者的时候,反对改革的人就会从党派偏见出发群起而攻之,而得益于新秩序的人则只是半心半意地捍卫他。故此,处于这两种人之间的改革者冒着极大的风险。——马基雅维利(意)《居主论》1908年11月14日1883-1951清政府“号称预备立宪改革官制,一若发愤以刷新前此之腐败,夷考其实,无一如其所言,,而徒为权位之争夺,势力之倾轧。藉权限之说以为挤排异己的工具;借新缺之立以为位置私人之途;贿赂公行,朋党各树,而庶政不举。对外之不竞,视前此且更甚焉。——梁启超将铁路收归国有,出卖给列强保路风潮武昌起义“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

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三个阶段1894-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11-1912年

——辛亥革命的发动、胜利与失败1912-1919年

——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而奋斗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什么广义的辛亥革命从兴中会算起?孙中山没有参加武昌起义,为什么说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问题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孙中山在轮船上与前来欢迎者的合影

《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新愿景》

“我的政党——中国国民党——即是在中国战败后到条约签订前的这段时间,更准确地说是在1894年11月24日,由孙中山先生创立。有感于对日战败,中山先生矢志把中国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中解救出来,并将其建设成独立、民主、繁荣的现代国家。经过18年的奋斗,中山先生率领同志于1912年成功地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马英九2006年2月21日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和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行动上: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上:三民主义学说

1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和同盟会1894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华兴会1904长沙黄兴陈天华宋教仁1904年1910年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为总理机构设置仿行三权分立制度《民报》是其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入会盟书《民报》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和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行动上: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上:三民主义学说2思想上: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反满反清民族独立汉满蒙藏回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评价中国近代第一个明确而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救国方案。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所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没有鲜明提出反帝主张。革命?改良?

第一,辩论的双方第二,辩论的时间第三,辩论的载体第四,辩论的主题第五,辩论的结果辩论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和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行动上: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上:三民主义学说3行动上:一系列武装起义1906年,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起义1907年,徐锡麟在安徽、浙江起义1908年,长江流域熊成基的安庆新军起义1911年,黄花冈起义

1875-1907年竞雄鉴湖女侠秋瑾熊成基1908年安庆新军起义熊成基黄花岗之役1911年4月事虽不成,而黄花岗72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军事上虽失败了,心理上则大成功。孙中山蒋廷黻

三辛亥革命的发动、胜利与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强□湖北的革命党人工作扎实□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部署周密武昌起义发生在湖北的原因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革命重心北移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的两大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蒋翊武孙武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时的旗帜湖北革命军政府辛亥革命形势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1911年12月29日)

“孙博士是大清国革命党的领袖,并且,如果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他即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统。”

——《纽约时报》1911/10/14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终结君主专制终结孙中山赴南京就任1912.1.1

孙中山召开首次国务会议1912年1月5日1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并通过由孙中山提名的各部长名单,组成临时政府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1912年1月28日清季以黄龙旗为中国旗式,黄龙旗原系黄色的三色旗,旗上绘着飞龙戏珠,后改为三角形为长方形。然而龙象征着九五之尊,黄色是帝王专用之色,因而严格意义上说,黄龙旗代表的不是国家而是帝王。国旗中华民国铁血十八星旗,旗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以此代表全国。五色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至今。中华民国国旗(1912—1928)中华民国国旗(1929—1949)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再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严复(清王朝迟来的国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1912年仿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盖当时的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1912311)辛亥革命前后的关键人物——袁世凯袁世凯在洹上村披蓑垂钓(1910)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复出,一面进行南北和谈;

一面逼迫清帝退位,满汉高层权贵合作结束。摄政王载沣

袁世凯1859-1916年立宪派和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列强立宪派、旧官僚革命党人袁世凯南北议和1911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这是孙中山乘车离开总统府的情形。辛亥革命的失败《退位诏书》(1912/2/12)

“逼宫”

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指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

1912年2月12日1912年3月10日下午3点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注:《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二者不矛盾)仿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为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南京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和次长为其饯行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四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而斗争

1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2二次革命:讨袁之役3护国战争:反洪宪帝制4护法战争:维护临时约法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主持党务以同盟会为基础1913年3月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国民党成立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全国各地根据选举法选出参众两院国会议员。登记选民共四千万以上,占全国人口9.98%。其中,国民党籍议员约占45%左右,是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1912年,在宋教仁的领导下,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在北京成立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由宋教仁代理党务,成为国内第一大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1913年,上述三党合并为进步党,拥戴袁世凯,在国会中与国民党抗衡。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它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结束。议会政治的破产:宋教仁遇刺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宋教仁1882-1913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2500万英镑1913年7月22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通电号召武力讨袁同日致电袁世凯劝其辞职2二次革命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它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结束。议会政治的破产:宋教仁遇刺3护国战争洪宪帝制的准备对内对外恢复封建统治寻求国外支持袁世凯强化其独裁统治1913年10月武力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总统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1914年1月下令解散国会《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并赋予大总统无限的权力。以总统府政事堂取代国务院。之后,又抛出《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将大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以连选连任,或终身任职,并有权推荐继承人。帝制自为出卖利权同俄、美、日、英等签订100多个不平等的合同、协定和条约,出卖税收、铁路、矿山等。

复辟准备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2延长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期及南满和安奉铁路期限为99年;承认日本在“南满”及东部内蒙古的特权;3汉冶萍公司改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外的人开采;4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5中国政府需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日本在武昌、南昌、杭州等地有筑路权;在福建有投资筑路和开矿优先权。《二十一条》复辟准备■“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复辟准备■1915年■筹安会■杨度/孙毓筠——严复/李燮和刘师培/胡瑛胡瑛严复李燮和刘师培孙毓筠洪宪“六君子”复辟准备■“国体投票”■各省“国民代表”在当地投票■

1993人全部赞同君主制■全都附上拥戴书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称帝登基在天坛祭天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2日1915-1916中华帝国旗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兼大元帅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

《讨袁宣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云南各省宣布独立蔡锷、唐继尧:护国军护国战争爆发唐继尧护国军将领合影(中为蔡锷,右为李烈钧)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贵州、广西也响应,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分化,袁世凯手下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对帝制都抱消极态度,冯国璋甚至暗中和护国军联络。袁世凯不得不在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撤销大典筹备处,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声中狼狈地死去。护国军坚持要袁世凯下台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也继续发动武装反袁斗争全国各省纷纷发表宣言、通电,要求惩办袁世凯冯国璋接连发电报,催促袁世凯退位。袁世凯在南方的爪牙,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相继宣布独立

1916年5月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1916年6月6日死孙中山等在日本庆祝帝制取消4护法战争

(1)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3)张勋复辟(4)段祺瑞统治(5)护法运动

(1)军阀割据直系:孙传芳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

皖鲁浙闽陕等省奉系:张作霖

东北滇系:唐继尧

西南桂系:陆荣廷

西南阎锡山:山西张勋:徐州(2)府院之争

(1917年)

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担任国务院总理焦点是“参战问题”府院之争黎元洪下令免掉段祺瑞职务段祺瑞指使皖、豫等八省军阀脱离中央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3)张勋复辟1917年6月7日

《讨逆宣言》(4)段祺瑞统治段祺瑞出兵讨逆在天津附近马厂誓师进攻北京赶走张勋复任国务总理“再造共和”功臣段祺瑞的统治

1916年10月寺内正毅继任总理大臣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1918年日本提出霸占山东要求1918年5月《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5)护法运动◆段祺瑞拒复《约法》

段祺瑞拒复国会◆1917年夏孙中山倡导护法运动◆广州“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为大元帅

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1918年5月护法军政府进行改组孙中山返回上海

中国国民党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成立于日本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放弃秘密组织形式和帮会性质的条件居正为总务主任谢持为党务主任廖仲恺为财务主任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五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分析1遭遇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夹击

2没有坚实的军事实力作后盾

3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

4长期脱离广大民众

5革命力量不统一1遭遇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夹击2没有坚实的军事实力作后盾

3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对内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发表《告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和外债对外

4长期脱离广大民众◆民权主义忽略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民生主义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对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国民”不包括广大劳动群众局限毛泽东“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