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
了
忘
却
的
记
念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一九三三年二月的鲁迅背景简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叛变革命,从军事、文化两方面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围剿,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书店,查禁进步书刊,通缉、逮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左联”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人被秘密逮捕,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日,鲁迅发表此文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后收入《南腔北调集》。自读任务要求:1、快速阅读全文,画出词语并掌握音和义。2、总结文章五部分的大意。3、理解题目的含义。4、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作者要忘却的是什么?要记念的又是什么?“忘却”,将悲哀摆脱;“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1)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
(2)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3)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解题写五人被害后的社会反应写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部分写柔石的硬气和迂写柔石的革命工作写柔石对人的态度简介冯铿第三部分交代白莽、柔石被捕第四部分记柔石被捕写柔石的狱中来信写七律《悼柔石》记给《北斗》送木刻简介李伟森、胡也频第五部分写作者的遭遇和悲愤之情控诉敌人的罪行,给人民以启示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附录:白莽即殷夫(1909—1931),原名徐祖华,一署白莽,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1926年到上海读书,1928年加入太阳社。1929年离校从事青工工作,1930年参加“左联”,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解放后编印了《殷夫选集》。)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答:目的是“纪念几位青年的作家”。原因是悲愤压抑至今。2.“我很想借此……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一句应怎样理解?为什么先用“悲愤”,而摆脱的却用“悲哀”呢?这两处都用“悲愤”或“悲哀”行吗?答:其意思是说要通过写本文来摆脱悲哀,不让自己继续沉湎于悲哀中,因为悲哀没有丝毫作用,只有拿起笔来战斗才能表现对烈士的纪念。“悲愤”包含两种感情,一是对烈士牺牲的“悲哀”,一是对反对者杀害进步青年的“愤怒”,“悲哀”可以忘却,“愤怒”却是怎么也不能忘却的。所以两处不能换。开头点明题意:为了纪念死者,不能老让自己沉浸在悲痛里这是本文写作动机,也表明本文感情基调。作者在第二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以后上海报章的态度,有几种态度?分别是什么人的态度?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文艺新闻》是左联领导的半公开刊物,它就勇于透露一些消息。为了斗争策略的需要,只能“隐约其辞”,表现在“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暗示白莽不仅是一个作家,又是参加实际革命工作的革命者。
从《白莽印象记》中所记“不确”的事实,引出和白莽交往的经过,细致记叙了三次和白莽相见及书信往来的经过一点一滴,深情流露。第一次:印象不深,面貌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年龄、面貌、姓氏、籍贯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初见情状。
第二次:单纯,直率,自尊。单纯:“故意的曲译”,“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所喜爱的诗人。率直,自尊:先是直言很悔相见,受了威压,经过回信解释便不存芥蒂,乐意接受赠书,再译彼得斐的诗,亲送译诗给鲁迅。
第三次:乐观,警惕,信任。信任:白莽出狱来访鲁迅,显示他们的相知益深。乐观,警惕:刚出狱,一见面却笑,乐观。厚棉袍,汗流满面,为了不引起人家的怀疑,借来棉袍,斗争的艰苦,革命者的警惕。(作者刚见面的失笑,是对白莽得释的欣幸;赶紧付给稿费,是对白莽亲切的关怀。)这里转到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这是一段补叙:补叙得书之难,存书之少,爱书之深,赠书之因,失书之痛。写“得”“失”,实际上有贯通三次相见的作用,既表达两人的革命友情,又揭露当时的反动统治。(“谁料到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作者反复说两本彼得斐的书落在“三道头”手里实在冤枉,其用意何在?“三道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其用意是揭露反动派扼杀进步文化的罪行,表达自己的痛恨之情。“三道头”运用了借代手法,对帝国主义巡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开头几句,照应前文,说明不邀投稿者相见的原因,转入写柔石过渡段。“由于历来的经验”一句写自己故意回避青年应怎样理解?这样写起何作用?答:这样写意思是说,自己本身是关心文学青年的,正是因为关心他们,所以害怕他们误解,因而就不便邀他们相见,更不敢有所托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出对与柔石交往的回忆,初步暗示柔石的耿直忠诚。“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应怎样理解这一句?方孝孺(1357—1402)明代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惠帝(朱允炆)时任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受倚重,当时朝廷檄诏多出其手。
1402年,燕王朱棣(dī),(即后来的明成祖)与他的侄儿惠帝争夺皇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命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不从。成祖顾左右授笔札曰:“诏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掷笔于地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遂被杀,宗族亲友连坐死者(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达874人。方孝孺为争哪一个姓朱的该坐天下,拼掉自身的性命不算,还牵连数百亲友被杀,实在是迂得可以。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颂。第一个类比:方孝孺与柔石同乡,精神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都面对着残无人道的暴力。方孝孺:硬气——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迂——固执,不适应实际柔石:硬气——为信仰而坚持不懈迂——书生气,缺乏经验
通过类比让人们更加了解柔石的精神品质作者用台州式的硬气概括了柔石的整体特征的主要方面,用方孝孺来类比他的硬气和迂,同时也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深刻的揭露和控诉。“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迂”本义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未免多了点书呆子气,而入狱后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他的某些弱点是有所克服的。
柔石“硬气”而“迂”的性格,鲁迅用哪些事实来表现的呢?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
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对债务硬气,而味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
3.他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足以见其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
“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不至于此罢”,这一细节描写应怎样理解?答:“相信人们是好的”正是柔石“迂”的体现,这说明柔石对现实的认识还不深,特别是对反动派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没有看透黑暗的现实。“但他和我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因而自己也吃力”,这里的细节描写有何表达效果?答:这里采用繁笔,生动地表现了柔石性格中的“迂”,实际就是表现诚恳真挚的性格特点,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柔石为什么要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含义是什么?答: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柔石在事业上勇于进取积极上进的坚强意志,突出他的硬气。比喻手法。意思是说,柔石的作品一贯是“中规中矩”,一旦要改变内容和形式,那是不容易的事。
“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其中“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指什么?这句话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回答”指“只要学起来!”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简洁的回答,正体现了“硬气”,突出柔石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对他高度赞扬、议论: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只挑“损己利人”,不懂得损人利己,即令这损人利己是别人的行为,他也无从想象,这就是柔石的硬而迂。注意:这里的“旧道德”,不是指封建道德,而是指旧有的道德。旧有的道德是两重道德,即被压迫者和压迫者,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柔石能从中挑出“损己利人”因素的旧有道德,显然是被压迫者长期形成的一些美德。同时也说明,柔石信奉“损己利人”的道德准则,在他是长时期的、是自觉的。兼及冯铿,写对冯铿的印象。“我疑心她有点儿罗曼蒂克,急于事功”,好像是批评她办事有点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其实并非贬辞,正说明她是一个热情奔放,富于幻想的革命女青年。当然在鲁迅看来,这位缺乏严酷的阶级斗争锻炼的女青年常会有缺点的,正如柔石相信人是会骗人一样。“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联系后面写她在监狱里“面目都浮肿了”,形成巨大反差,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可敬的革命青年,心灵何其美丽!作者不回避写出自己对冯铿的“隔膜”,不隐讳自己对她的最初印象,正可见这段回忆细节的真实。第三部分:写柔石、白莽同时被捕。
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如果缺少这一节,就会产生缺陷:1.有些事情不能乘此作些说明,如白莽即殷夫,若不交代清楚,下文柔石信里提到殷夫便会突如其来。2.不能叙出新送出的一本书又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也就不能由痛失好书而暗寓痛失很好的青年的感情,感情上升的链子便缺了一节。“练习德文”几句,一方面写作者和白莽的关系,一方面为下文柔石学德文伏笔。
第四部分:写柔石被捕遇害的经过,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烈士深切的悼念。(全文重点)这一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一部分是双线结构,一是柔石等革命者被捕经过狱中情形和最后的牺牲,一是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由记叙柔石的信息而扩及同狱的其他四位青年文学家,又处处由柔石写到自己,这样就在柔石被捕前后这一线索上把狱中和狱外交叉起来叙述了。第一段中用“不料”“竟”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答:这些词语都表达出了一种惊讶、出乎意料之意,既包含对革命青年牺牲的痛惜,又饱含对反动派滥杀无辜的愤怒。“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答:“明明白白”是说通过合同来看,我分明与“造反”无关,但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府是一个不分是非黑白的地方,是不讲理的地方,所以我万万去不得。作者以此表现出对反动派的蔑视。“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有何深意?答:这里的“明白”而字含义颇深,因为这是卑劣的诬陷,案情是无法讲明白,也不准讲明白的。在这里作者隐晦曲折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政治的黑暗。鲁迅引《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用意何在?答: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抓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和尚是持批评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这充分体现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第二个类比:
《说岳全传》中的高僧坐化是为躲避来追捕的差役,作者逃走是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两件事情有相似点。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两件事情也有不同之处:高僧坐化:消极反抗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柔石被捕,作者受到牵连,但作者一心只惦记着柔石等人。见着柔石从囚系中写的信,算是得着了一点确信。作者把第一封信全文抄录,正面、背面、书写格式都照原样录写,然后逐句解说,1赞扬他努力学习,2领受他的关心,3对他把官场看得太高的错误,也给予了批正第一封信中“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周先生周树人,指鲁迅,鲁迅的地址,他当然是熟知的,但他始终保守秘密,未予透露,又通过写信的机会转告鲁迅,要他当心,所以鲁迅读了后说他“仍在记念我,象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在马路上行走,柔石怕鲁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此时此刻,却是在担心鲁迅不要遭反动当局的暗害。寥寥数语,对战友的关心热爱之情,感人至深。
第二封信,由于“措词非常惨苦”,更加重了作者的担心,文中关切惦念之情,不能自抑。这一节写了柔石囚系时传来的确信和谣闻。确信:就是他写给同乡的信。鲁迅为这封信勾出了三件事,它和前文柔石性格特点正好相合。“他的心情并未改变”、“也仍在纪念我”,足见其硬气。“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这纯然是他的迂了。狱中传出的信息和狱外战友焦虑结合着记述,有关狱中的谣闻和作者的谣闻各用一语相及,前者重点,写得详细,后者简略,也足以表达当时社会上风风雨雨的气氛。再述凶讯传来前的不安和得知恶耗后的悲愤。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句话字里行间蕴含了对柔石的牵挂、惦念之情,体现鲁迅对青年作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所虑之多之深。文字突然出现转折,得到柔石等被害的确信,用准确的人数、确切时间的不为人知和警备司令部秘密处决的地点以及中弹数,愤怒地揭露了反动派屠杀革命青年的罪行。这是一次秘密的虐杀!(反动派越是要“杀人如草不闻声”,越是要把这次虐杀隐藏起来,鲁迅就越要具体揭露出来。)
“原来如此!……”包含了怎样丰富的意思?答:只用这样短短的一行文字表达作者愤怒的感情——反动者竟如此的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政府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惊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中则包含着千言万语和复杂的感情: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接着把听到恶耗时周围沉静的气氛写了出来,并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前一句说悲愤埋得更深了,后一句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感情一深就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习惯,在沉静中恰恰更难去掉,便又从沉静中涌了上来,于是就在客栈中吟成一首七言律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黑暗统治妻许广平子海婴(据鲁迅日记:下午偕广平携海婴并许媪移居花园庄,可见此联为写实)我已经习惯在漫漫的长夜中度过春天的时光,当我带着妻儿在这里避难时,我的双鬓成霜。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作者与烈士之母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睡梦中隐约地看到母亲为我的处境急得泪水盈眶,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城头换旗,政局一片动荡。
(此联前后对比,又形成了因果关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不安定,民不聊生,革命者被迫害,所以,此联也是写实)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怎忍柔石等人敌人残暴作者处境险恶哪能眼看着我的战友们一个个地惨遭敌人杀害?愤怒地向刺刀丛中寻觅写下诗句的材料。
(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面对战友被害的愤怒,并具有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写完此文无处发表当时作者身穿黑衣写下诗篇,低头凝思,哪里有发表的地方!在那黑暗的长夜里,只有月光作伴照着我黑色的衣裳
(据说鲁迅曾解释过:“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可见此联也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鲁迅悼柔石手稿
全诗深情地悼念了死难烈士,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无辜的罪行,抒发了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这首诗深深感动和鼓舞了许多革命者,是现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答:隐讳地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严酷的白色恐怖政策,压制进步,限制了舆论自由,所以“确无写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白色恐怖之严重。鲁迅给《北斗》选送珂勒惠支夫人木刻的用意是什么?柔石生前是珂勒惠支夫人版画的热心介绍者柔石之母的遭遇与该版画的内容相似作者无法明确地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只好用含蓄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控诉了无言论自由的社会。由于当时“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用一幅木刻来代替,这种纪念“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两个小段里记述的一诗一画,凝聚着鲁迅的血泪的悲愤。最后,补写了与这次遇害的李伟森、胡也频的关系,又从白莽的遗物发现白莽翻译的彼得斐的诗,作者录下,既表示对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白莽的崇敬,也可以借来作五烈士革命精神的写照。作者摘抄彼得斐诗的译文,用意何在?答:表现了革命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作者借此来概括烈士献身革命的意义及崇高品质,并表达作者对柔石等人的崇敬。这四句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他还希望他的友人也爱这几句诗。由于鲁迅的引用,该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第五部分:结束全文,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表达反动派必然灭亡,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第一段开头采用繁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几句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答:与前文的反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牺牲的痛惜之情。作者采用排比的句式、对照的写法,“前年的今日…我…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与开头“两年以来……”遥相呼应,巧妙而自然地由往事的回忆过渡到写作当时,使文章中片断的回忆,文章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浑然一体。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作者引向子期《思旧赋》这个典故用意是什么?答:鲁迅运用这一典故,将自己的心境与向子期相比,是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政治的人如向子期与我是没有言论自由的,不得不“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思旧赋》《序》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材,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大意是:我和嵇康、吕安住得较近。这两人都是放荡而有才华的人。嵇康志向很高,对一般世务不大重视;吕安胸怀开旷,外表很马虎。以后这两人都被杀害了。(吕安被人诬为不孝,嵇康替吕安辩护,结果都被杀。)嵇康多才多艺,对于乐器很内行,在被杀时还要求再弹一次琴。我这次西去洛阳回家路过嵇康故居(焦作)时,天气很晚又很冷,突然听到附近有吹笛子的声音,声音嘹亮。使我回想起过去我们的交往,很有感触,所以写了这篇赋。
《思旧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大意是:
奉命到遥远的京城(洛阳)去,回家时往北拐、坐船过黄河,经过山阳(现在河南焦作市境内)嵇康的旧居,周围是一片荒凉破落的景象。我叫赶车的停下来,到他们过去常常游玩的地方转了一遍,所见到的都是破败不堪的街道空房。周代的人经过故都时,看到宫殿生了禾黍而哀叹周代的灭亡。(《黍离》是《诗经》的《王风》中的一首)箕子经过殷代故都时,作了很感伤的诗《麦秀歌》(参考《古诗源》)。抚今追昔,使我不得不停下来看看,他们的房子还在,可是人到哪儿去了?秦代李斯被杀时还想到他的黄狗,嵇康在刑场还要求弹琴。他们把命运寄托于偶然的遭遇,将残余的生命寄托在转瞬的时间里。听到这笛声使我无限感慨,嵇康弹的那么优美的琴声再也听不到了啊。赶车人叫我快走,于是我就拿起纸笔写下了当时的心情。向秀《思旧赋》.doc
第三个类比:鲁迅以自己写此文与向子期写《思旧赋》类比,两件事有相似点:向子期:生活在魏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没有言论自由。鲁迅: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也没有言论自由。两件事也有不同之处:向子期:不敢写鲁迅:以古喻今,曲折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通过类比揭露社会的黑暗遥远的绝响.doc“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揭示了怎样的现实?答:国民党反动派惨无人道,灭绝人性,造成社会的黑暗,白色恐怖的残酷,作者用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残酷现实,表达了对敌人罪行的强烈控诉。“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是什么意思?答:这是比喻,本体是“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就是说以笔做刀枪,奋起斗争,打破这禁锢的黑暗世界。“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为什么不用感叹号或问号呢?
用问号就改为设问句,但不需要回答,因为作者已把答案摆出来了;如改为感叹号,变成了作者的长叹息,而鲁迅愤怒得连长叹也不需要了,他用的是斩钉截铁、明白无误的陈述。“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本句采用双关的手法,“夜”象征国民党统治的漫漫长夜,“路”指与反动统治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蒜精油原料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跨境电商预付款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标准桩基施工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食品行业员工聘用合同(含食品安全责任)3篇
- 2024年单位福利房产权转让及后续管理合同3篇
- 2024双方科技研发项目融资担保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科技创新项目招标代理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委托理财协议3篇
- 2024宅基地转让与土地资源储备及开发利用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慧社区运营人力外包合同范本2篇
- 郑州2024年河南郑州市惠济区事业单位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死亡医学证明管理规定(3篇)
- 2024-2030年中国三氧化二砷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法律相关职业规划
- 2024年制造业代工生产保密协议样本版
-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能发展质量的几个问题课件
- 矿山开发中介合同范例
- 国开(天津)2024年秋《传感器技术》终结性考核答案
- 北师大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按课设计共23课)
- 《2025年日历》电子版模板年历月历工作学习计划横版完美工作计划
- 城市交通监控摄像头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