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区环境保护_第1页
第七章 社区环境保护_第2页
第七章 社区环境保护_第3页
第七章 社区环境保护_第4页
第七章 社区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区环境保护§7.1社区环境保护概述 §7.2大气污染与防治§7.3水污染与防治§7.4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7.5噪声污染与防治§7.6居住区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保护概述一、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大致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汶川地震山体滑坡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环。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此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3)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开始至今。目前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为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一些国家的贫困化愈演愈烈,水资源短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其他资源(包括能源)也相继出现将要耗竭的信号。事件一: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事件二:日本水俣病事件。50年代初,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熊本县的一个叫水俣镇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患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神经失常的病人,这些病人经久治不愈,就会全身弯曲,悲惨死去。这个镇有4万居民,几年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种病状,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发现此类症状。经数年调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水俣镇有一个合成醋酸工厂,在生产中采用氯化汞和硫酸汞两种化学物质作催化剂。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仅仅起促进化学反应的作用,最后全部随废水排入临近的水俣湾内,并且大部分沉淀在湾底的泥里。工厂所选的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本身虽然也有毒,但毒性不很强。然而它们在海底泥里能够通过一种叫甲基钴氨素的细菌作用变成毒性十分强烈的甲基汞。甲基汞每年能以1%速率释放出来,对上层海水形成二次污染,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虾贝类最易被甲基汞所污染,据测定水俣湾里的海产品含有汞的量已超过可食用量的50倍,居民长期食用此种含汞的海产品,自然就成为甲基汞的受害者。一旦甲基汞进入人体就会迅速溶解在人的脂肪里,并且大部分聚集在人的脑部,粘着在神经细胞上,使细胞中的核糖酸减少,引起细胞分裂死亡。

(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中国——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二、环境保护的涵义指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其涵义既包括对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又包括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三、环境保护的内容(一)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可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各种有害物进入自然环境(二)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噪声等的排放减少其他公害对环境的影响四、环境保护的意义(一)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二)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三)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五、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核心是协调发展,环保工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三者协调发展。(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五、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三)鼓励综合利用的原则指把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四)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在拥有开发环境资源权利的同时,还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并依照国家规定缴纳环境污染补偿金或罚金。(五)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并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六)协同合作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国家内部各部门之间,在国际社会国家之间重新审视原有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实行广泛的技术、资金和情报交流与援助,联合处理环境问题。六、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指为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被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对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普遍和指导意义的一些法律制度。(一)环境保护计划制度由国家或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关于城市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计划制度。(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建设和开发活动,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报告,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定予以批准实施的法律制度。(三)“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开发项目,其中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排污收费标准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设立的收费机关缴纳一定数额的环境补偿费用的制度。(五)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按照法定程序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和注册的环境保护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者在申报登记基础上,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环境保护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对长期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放者以及对设立在特殊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污的已有设施,经地方政府决定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设定一定期限,由排污者在这期限内实施治理任务,使污染物排放达到治理目标的一种强制性环境保护制度。(七)环境监测制度依法从事环境监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环境中各项要素及其指标或变化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或长期跟踪测定的环境保护制度。(八)现场检查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一定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按照法定程序进入管辖区域内排污单位的现场,对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九)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根据地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要求,对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分别采取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集中处理的一项环境保护制度。(十)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因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事件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附近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法律制度。第二节大气污染与防治一、大气污染的涵义指人类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使大气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以至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二、大气污染源(一)生活污染源(二)工业污染源(三)交通污染源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粒子状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对人体构成危害的尘粒主要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浮尘。它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2、二氧化硫污染3、氮氧化物污染4、一氧化碳污染5、铅污染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1、大气污染对植物的显性危害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隐性危害(三)大气污染对全球性大气环境的危害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危害四、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一)防治烟尘污染的技术1、机械除尘2、洗涤除尘3、过滤除尘4、静电除尘(二)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1、燃烧前脱硫技术2、燃烧中脱硫技术3、燃烧后脱硫技术(三)防治氮氧化物污染的措施1、改进燃烧方法2、排烟脱氮吸收法还原法吸附法五、防治大气污染的管理办法五、防治大气污染的管理办法(一)防治烟尘污染的管理办法(1)严格执行国家烟尘排放标准(2)推广实行清洁能源技术措施,改善燃料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3)在人员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渣等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4)实行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定制度(5)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迁出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二)防治废气、粉尘和恶习臭对大气污染的管理办法第三节水污染与防治一、水污染的涵义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向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的物质,改变了天然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耗氧性有机物水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化学物质油类物质放射性物质二、水污染的来源(一)内陆水体污染源的主要类型1、生活污染源2、工业污染源3、农业污染源4、交通污染源(二)海洋污染源的主要类型1、陆地污染源2、海上污染源3、大气污染源三、水污染的危害(一)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1、引起急慢性中毒2、诱发癌症3、引发各种传染病(二)水污染危害水生动植物——严重的水污染造成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中含有剧毒物质或高浓度有毒物质,毒死水生动植物大量污染物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变坏,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危害水体中的耗氧生物太湖蓝藻爆发致无锡水质污染(三)水污染加剧了淡水危机——水污染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变质,造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短缺,影响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四)水污染危害土壤及农作物——土壤中积累一定量的污染物,使土壤板结硬化、盐酸化、毒化,使农作物大面积枯黄,病虫害和减产,甚至杀死农作物四、防治水污染的技术措施(一)物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方法,如重力分离法,高梯度磁分离法、过滤法,吸附法。(二)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原理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三)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污水处理方法,如生物过滤法、活性污泥法等。五、防治水污染的管理办法(一)防治地表水污染的管理办法1、限定性规定2、禁止性规定3、防治农业水污染的规定(二)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管理办法1、禁止性规定2、限定性规定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一、固体废物污染的涵义固体废物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通称固体废物或固体废弃物。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固体废物处置不当,而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二、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一)工业固体废物(二)城市生活垃圾(三)危险废物三、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一)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危害(二)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三)对城市卫生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四、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措施(一)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和技术1、一般堆存法2、围隔堆存法3、填埋法4、焚化法5、生物降解法(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和技术1、利用工业废渣作建筑材料2、资源回收与能源利用3、利用固体废弃物作农业肥料五、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管理办法(一)一般规定(二)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管理办法(三)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管理办法第五节噪声污染与防治一、噪声污染的涵义指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声音。噪声污染的受害对象主要是人群,也会对附近野生动物的生活产生干扰。二、噪声污染的来源(一)工业噪声(二)建筑施工噪声(三)交通噪声(四)社会生活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