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_第1页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_第2页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_第3页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_第4页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红细胞生理第二节红细胞计数第三节血红蛋白测定第四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五节网织红细胞概述第三章红细胞检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红细胞比容测定第七节红细胞直径测定第八节计算红细胞平均数第九节红细胞形态检验第十节点彩红细胞检验第三章红细胞检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学习目标1.概述红细胞的生成、形态与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吸收光谱。2.叙述红细胞显微镜计数原理、试剂、操作、计算、注意事项。3.比较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异同。4.概述红细胞计数的计数误差及质量控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二、红细胞形态与功能三、血红蛋白结构与吸收光谱第一节红细胞生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EPO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成熟红细胞120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铁→铁代谢原卟啉

→胆色素代谢珠蛋白→蛋白质代谢衰老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状;直径:6~9μm,平均7.2μm;厚度:边缘部分约2μm,中央约1μm侧面观呈哑铃形。二、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红细胞皱缩,边缘呈锯齿状;在高渗溶液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红细胞肿涨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后形成影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血涂片经瑞特染色后,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着色较淡,有明显的中央淡染区,淡染区的直径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2/5。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水(64%~70%),其余成分为蛋白质、磷脂、无机盐和酶。

水血红蛋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其余成分功能:1.运输O2和CO22.调节酸碱平衡3.免疫粘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三、血红蛋白结构与吸收光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Hb的结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Hb-A:α2β2,占95%~98%。Hb-A:α2δ2,占2%~3%。Hb-F:α2γ2,占1%。珠蛋白4个亚铁血红素原卟啉铁Hb的分子量:64458。1分子Hb:4个亚铁血红素,4个Fe,可结合4个O2。

1molHb:4molFe,可结合4molO2。1克Hb:含3.47mgFe,结合1.39mlO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亚铁血红素结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有: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red)碳氧血红蛋白(HbCO)高铁血红蛋白(Hi或MHb)。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及其衍生物吸收光谱Hb氧合血红蛋白(HbO2):呈鲜红色,在578nm(黄色光)和540nm(绿色光)处有两条吸收光带。还原血红蛋白(Hbred):呈暗红色,在556nm(黄、绿色光之间)处有一条吸收光带。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樱红色,在572nm(黄色光)和535nm(绿色光)处有两条吸收光带。高铁血红蛋白(Hi):呈红褐色,在634nm、578nm、540nm和500nm处有4条吸收光带。吸收光谱特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红细胞计数原理等渗稀释液稀释定量全血→充入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同WBC计数想一想:WBC计数用到了哪些器材?第二节红细胞计数器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稀释液

甲醛枸橼酸盐稀释液Hayem稀释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稀释液1.甲醛枸橼酸盐稀释液成分功能枸橼酸钠抗凝、维持渗透压36%甲醛液防腐并固定红细胞氯化钠维持渗透压蒸馏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稀释液2.Hayem稀释液成分功能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硫酸钠提高相对密度,防止细胞粘连氯化高汞防腐剂蒸馏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加稀释液:2.0ml↓采血:10μl↓混匀↓充液↓静置:2~3min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

↓计数:高倍镜下中央大方格五个中方格的RBC↓计算:RBC/L=五个中方格的RBC

×5×10×200×106↓报告:RBC:△.△△×1012/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取稀释液1.99ml,加血10µl,计数中央大格内五个中方格红细胞为500个,请报告结果?答案:

RBC=500×5×10×200×106

=5.00×1012/L请您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请您练习

取稀释液2.0ml,加血20µl,计数中央大格内10个中方格红细胞为800个,请报告结果?

答案:RBC=800/10×25×10×(2000+20)/20×106=2.02×1012/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压线红细胞的计数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血量要准确。2.稀释液要过滤。3.红细胞计数池内要分布均匀。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实验器材应清洁干燥。5.自身凝集素增高者,宜用不含甲醛的枸橼酸盐稀释液。6.同时做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应先取红细胞计数用血。7.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每次签发报告前应仔细核对。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数过高时应进行校正。2.固有误差严重贫血的标本,应缩小稀释倍数或扩大计数范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质量控制1.两差比值评价法DR=—————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DR<2,合格DR≥2,不合格X1+X2|X1-X2|质量控制2.变异系数评价法

|Xm-X|

V=—————×100Xm质量得分=100-(2×V)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请您思考红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红细胞稀释液是等渗溶液而白细胞稀释液是低渗溶液。pH也不相同。(2)红细胞稀释液不破坏细胞。(3)稀释倍数不同。(4)选用计数池区域不同。(5)计数域误差大小不同。答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思考题:1.试着比较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异同。2.常用红细胞稀释液由哪些成分配成,各有何作用?为什么有的患者可致浑浊?该怎样处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1.测知一Hb含铁量是416mg/L,氧结合量是16.68%,问含血红蛋白多少?2.取红细胞稀释液1.98ml,加外周血20μl,混匀后充入计数池,计数中央大方格中5个中方格,平均每个中方格的红细胞为80个,试报告该标本的RBC计数结果。作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再见!胡建新第三节血红蛋白测定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二、其他测定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学习目标叙述血红蛋白HiCN法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说出HiCN转化液的成分及作用。概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碱羟高铁血红素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HiCN的吸收光谱与Hi、HbO2、HbCO、Hbred等的吸收光谱有何不同?答案:(1)颜色不同(2)吸收峰波长不同(3)稳定性不同复习旧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血红蛋白测定【定义】Hb测定包括浓度测定和质量测定。本单元是指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用g/L表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比密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比色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法碱羟高铁血红素法血氧结合力法全血铁法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法:ICSH推荐WHO确认的参考方法我国推荐为首选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原理表面活性剂溶解红细胞膜,释放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在一定的PH值下,Hi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测定其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g/L)。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RBC表面活性剂HbK3Fe(CN)6HiCN-HiCN540nm比色吸光度AHb(g/L)计算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试剂文齐血红蛋白转化液氰化钾提供CN离子高铁氰化钾氧化剂无水磷酸二氢钾调节pHTritonX-1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速溶血、防止浑浊蒸馏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配成后用滤纸过滤,置棕色玻瓶中(不能用塑料瓶!),塞紧后保存于冷暗处,勿使结冰,可保存数月。此液应呈透明、淡黄色,pH在7.0~7.4之间,以蒸馏水作空白,用540nm比色,吸光度应<0.001。若变浑、变绿或发生混浊则应废弃。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1.取指血20μl,加入5ml转化液中,充分混匀,静置5min。

2.用分光光度计(带宽应小于8μm)比色。波长540nm,光径(比色杯内径)1.000cm,以转化液或蒸馏水为空白,测定其吸光度“A”。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操作加转化液:5ml↓采血:20μl↓静置:混匀后放置5min↓比色:λ=540nm,比色杯1.000cm,转化液(蒸馏水)为空白,测A值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计算:分光光度计符合国际标准式中:

64458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红蛋白平均分子量。

44000是1965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血红蛋白摩尔吸光度。

251是稀释倍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没有符合标准的分光光度计。所得吸光度A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因此不能用分光光度法直接引用消光系数计算。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操作】分光光度计不符合国际标准时,结果不能直接计算得出,可采用的方法为: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标准曲线法K值法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

⑴HiCN标准曲线制备用HICN标准液在所用的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上,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以A为纵坐标,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的参考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出K值,以后根据测定管吸光度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Hb浓度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

⑴标准曲线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

⑵K值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专用血红蛋白仪测定法依据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的专用血红蛋白仪,采用交流蠕动泵自动进液排液,流动比色池微量比色,半导体冷光源及光电转换器件,电子线路采用模拟桥式光电转换。信号经处理放大,送至模/数转换液晶显示器,直接显示出所测血红蛋白浓度值(g/L)。测试速度快,操作简便,更适合于临床。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按说明调试好仪器。取全血20ul,加入5mlHICN转换液中,混匀,静置5min,吸入仪器测定,待显示屏上的数字稳定不跳动时,此读数即为该血样的Hb值。专用血红蛋白仪测定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方法学评价主要优点:1.操作简便。2.试剂较稳定,易保存,测定结果稳定。3.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除SHb外)在转化液的作用下能迅速被转化为HiCN,且HiCN稳定便于测定。4.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方法学评价缺点与不足:1.试剂含剧毒品氰化钾,使用、处理不当可能污染环境,引起公害。2.对碳氧血红蛋白(HbCO)转化太慢。3.不能转化硫化血红蛋白(SHb)。4.遇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的血标本会出现浑浊,标本或试剂应经处理后才能比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可由指血直接测定,耳血结果偏高。静脉血可按每毫升血1.5mgEDTA二钠的比例抗凝,不可用肝素抗凝(可致混浊)。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有条件的单位应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波长重复性、谱带半宽度(狭缝)。杂散光、光度线性和比色杯光径。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专用血红蛋白仪、标准曲线或K值应定期检查、校正。专用血红蛋白仪零点漂移绝对值超过2g/L,需重新调零。分光光度计必须有良好的线性才可用K值法。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转化液(文齐氏液)pH应稳定7.2±0.2,放置在棕色硼硅有塞玻璃瓶中,20℃室温保存,冰箱保存稳定时间更长,但勿使结冰,不然会使K3Fe(CN)6失效。放白色瓶、塑料瓶和强光照射会使CN-下降,结果偏低。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转化液中KCN是剧毒药品,极不安全,也污染环境。这是HiCN法的缺点。KCN必须按剧毒药品管理规定保存,在配制和保存过程中应提高警惕,防止污染。用后废液应分散稀释处理,或按每升加次氯酸钠液35ml混匀后敞开过夜,使CN一氧化成CO2和N2。挥发后,再排入下水道。

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6.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和白细胞特高的病例都可出现混浊,可于每升试剂中加氯化钠15g甚至50g防止混浊。但高浓度有核红细胞所致混浊尚不能防止。

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质量控制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的纯度检查:1)波峰540nm,波谷504nm;2)A540/A504:1.59~1.63;3)A710~800<0.00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质量控制2、室内质量控制将三种已知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参考液每日用HiCN法测定一次,连续20天;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作质控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质量控制3.室间质量控制由临检中心发放质控血红蛋白液,各实验室分别测定其结果,经统计计算偏离指数、变异值后进行评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其他测定方法(一)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测定法

原理除SHb外,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均可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合物,SLS-Hb最大吸收峰538nm,波谷在500nm。由于其摩尔吸光系数尚未确定,不能直接用吸光度换算Hb浓度。一般先用HiCN法标定新鲜血标本,再用来制备本法的标准曲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其他测定方法(二)碱羟高铁血红素(AHD-575)法

原理AHD试剂为非离子化去垢剂碱性溶液,能使血红素、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全部转化为一种稳定的碱性高铁血红素,在575nm处有一特征性的吸收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方法学评价SLS-Hb法操作简便,呈色稳定,试剂中不含KCN,无公害,准确性和精确性好,但SLS质量差异较大,且试剂成分破坏白细胞,不能同时测定白细胞数。AHD试剂简单,不含有毒剂,呈色稳定,对光不敏感,室温中能长期保存。可用氯化血红素作标准品,准确度、精密度较高。但该法的反应产物的吸收峰位于575nm波长,自动分析仪的选定波长多为540nm,限制了此法在自动分析仪上的应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比色分析的依据是郎伯—比尔定律A1/A2=C1/C2NiCN法具有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试剂易保存、能测定除硫化血红蛋白(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因而是Hb测定的参考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AHD-575法优点是AHD试剂对光不敏感,放室温中能长期保存,基本无毒性。血液与AHD试剂混合后立即发生溶血,生成橄榄绿溶液色泽稳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作业1.概括HiCN测定的注意事项2.为何HiCN与AHD-575测定计算公式不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一、参考区间二、生理性变化三、病理性变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学习目标1.说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2.简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生理变化3.简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病理变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复习旧课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案:1.运输气体(O2、CO2);2.维持酸碱平衡;3.运输类脂、蛋白、激素、维生素、碳水化合物;4.免疫粘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新课学习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在正常增况下,每个红细胞含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随着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血红蛋白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们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在贫血时,由于病因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并非完全平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参考区间

血红蛋白(g/L)红细胞数(×1012/L)成年男性 131~172 4.09~5.74成年女性 113~151 3.68~5.13新生儿 180~190 5.2~6.4婴儿 110~120 4.0~4.3儿童 120~140 4.0~4.5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生理变化1.年龄与性别的变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生理变化2.精神因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3.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劳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4.气压因素:气压低则红细胞及血红蛋白5.妊娠因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病理变化(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1.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失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病理变化3.红细胞寿命缩短:见于溶血性贫血。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慢性肾疾病所致的贫血。5.造血功能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病理变化(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增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病理变化2.绝对性增多指血浆容量不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绝对值增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病理变化(1)继发性红细胞生成增多:机体因长期缺氧,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使红细胞、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2)原发性红细胞生成增多:机体并不缺氧,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而红细胞数量持续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细胞计数池结构下列哪项不对:A.池内分九大格加盖片后深度为0.1毫米B.每个大方格长宽为1毫米C.每个白细胞计数大格分为16个中方格D.中央大格分25个中方格盖片后每格体积0.04E.中央大格分为400个小格D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E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2.缩小血细胞计数固有误差唯一的方法是:A.充液前充分混匀B.提高操作熟练程度C.提高镜下识别能力D.多进行此项练习E.扩大计数范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D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3.HiCN转化液中KCN的作用:A.溶血B.氧化Hb为HiC.防腐D.与Hi结合成HiCNE.以上都不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B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4.指出与红细胞不符合的:A.平均直径7.2umB.主要成分磷脂,水C.成熟后无细胞核D.寿命3--4月E.具有免疫粘附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D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5.除哪项外,均可引起RBC,Hb相对增高:

A.反复腹泻B.排汗过多C.连续呕吐D.骨髓功能亢进E.大面积烧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E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6.一种Hb衍生物是棕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较宽的吸光带,它是:A.HiB.HbredC.HbCOD.HbO2E.HiCN上一页下一页返回7.引起RBC和Hb代偿性增高的疾病:

A.肺气肿B.反复腹泻C.大面积烧伤D.真红E.妊娠期A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某人细胞内铁含量为48.58mg/dL,其Hb含量应为:

A.140g/LB.130g/LC.120g/LD.110g/LE.100g/LA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C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9.Hb属于:A.白蛋白B.球蛋白C.结合蛋白D.纤维蛋白E.酸性蛋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E

10.不符合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特征是:A.瑞特染色后呈粉红色B.两面微凹的圆盘形C.平均直径7.2µD.平均厚度2µE.以上都不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B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1.不能转化为HiCN的Hb的衍生物是:A.HbO2B.硫化血红蛋白C.HbredD.HiE.HbCO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D12.HICN测定,下述哪项有错:A.波长为540±1nmB.转化液透明淡黄色C.将外血稀释251倍D.氰化钾将Fe++-->Fe+++E.HbO2可转化为HiCN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D

13.对于HiCN的描述,有错的是:A.为Hb衍生物B.呈棕红色C.吸收峰在540nmD.稳定性较差E.只有一较宽的吸收光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E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4.下列哪种试剂可用于红细胞稀释液:A.碳酸铵B.碳酸氢钠C.氯化汞D.铁氰化钾E.以上都不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A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5.采用HiCN参考标准液是因为:A.仪器的差异B.技术误差C.操作方便D.快速E.以上均不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C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6.对Hb的描述,除哪一条件,均正确:A.由4条多肽链组成B.为结合蛋白质C.含有4个Fe+++原子D.每克含铁3.47mgE.每克结合氧1.39m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C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7.对于转化液的要求,有错的是:A.淡黄透明B.贮存于棕色瓶C.不能偏碱D.不宜用塑料瓶装E.变深后不宜再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A18.下述哪种试剂不能用于HiCN转化液:A.亚铁氰化钾B.氰化钾C.磷酸二氢钾D.TritonX-100E.O-P乳化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D19.关于RBC正确的是:A.只需将血液稀释B.通常稀释20倍C.在镜下计数四角大格D.报告:△.△△×1012/LE.计数域误差较WBC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E20.血细胞计数池充液后,数RBC用的中方格体积是:A.0.4μlB.0.1μlC.0.04μlD.0.01μlE.0.004μ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A

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21.RBC液(显微镜计数法)中最主要成分:A.氯化钠B.硫酸钠C.氯化汞D.氯化低汞E.碳酸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E

22.除哪一条件,均可使RBC的结果偏高:A.混入酵母菌B.白细胞过高C.管尖外血液未擦净D.稀释液蒸发E.血液凝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C23.HiCN正确的是:A.高浓度有核红细胞混浊可加NaCl防止B.OP乳化剂可代替TritonX-100C.转化液不能偏硷D.转化液用棕色瓶保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再见!胡建新第五节网织红细胞计数一、网织红细胞概述二、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描述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2.叙述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方法和注意事项3.阐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学习目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网织红细胞概述(一)概念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呈现蓝色点状或网状结构。活体染色:是指细胞未经固定,在保持细胞生物活性的情况下加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分型及形态特征Ⅰ型:丝球型,无核红细胞中央的嗜碱性物质交织成密集的丝团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分型及形态特征Ⅱ型:网型,无核红细胞中央的丝团状结构开始松散,呈疏松网眼状结构排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分型及形态特征Ⅲ型:破网型,网织状结构开始减少,形成残破不全的网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分型及形态特征Ⅳ型:点粒型,只有少数蓝色点状颗粒(两个以上),或极小的网状残余,散布于胞质一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网织红细胞

I型丝球型Ⅱ型网型Ⅲ型破网型IV型颗粒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经瑞特染色复染的网织红细胞形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原理煌焦油蓝、新亚甲蓝和天青等染料都是杂蒽的衍生物,虽然取代基不同,但都含有氨基,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带阳电荷,可与酸性基团发生电偶合,特别是与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结合,使RNA胶体的电位发生变化,分子间排斥力下降,胶体分散力降低而凝集成蓝色颗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试剂1.10g/L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2.10g/L新亚甲蓝ACD溶液3.新亚甲蓝染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1.煌焦油蓝溶液煌焦油蓝1.0g枸椽酸钠0.4g氯化钠0.85g双蒸水加至100ml充分振荡溶解,过滤后备用。试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试剂2.新亚甲蓝溶液新亚甲蓝1g枸椽酸盐生理盐水(30g/L枸椽酸钠溶液1份,9g/L氯化钠溶液4份,混合而成)100ml待染料溶解后过滤备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试剂3.天青B溶液将新亚甲蓝1g改为天青B1g,其余与新亚甲蓝溶液配制相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操作加试剂:2滴↓外周血:2滴↓染色:混匀,37℃15~20min↓制薄血片:取1滴制片,干燥后镜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1.试管法(1)于小试管中加煌焦油蓝溶液2滴~3滴,加外周血2滴~3滴,混匀,塞紧管口,室温置15min。(2)取上述混匀的细胞悬液1滴,推制薄血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3)低倍镜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着色清晰的部位,于目镜内加一圆形硬纸,中央开一约4mm×4mm方孔,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除以1000,即得网织红细胞分数数(×10-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1.直接计数法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计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米勒窥盘法窥盘为一直径19mm,厚1mm的圆形玻片,玻片上用微细刻线划出大小两个正方形格子,图中大方格B的面积是小方格A的9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将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油镜计数大方格内的网织红细胞数,同时计数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然后移动视野进行同样的观察计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对压线的红细胞采取统一的计数原则:凡压小方格下线、右线及右下角的一律不计数;凡压上线、左线及左上角的一律计数。凡压大方格下线、右线及右下角的网织红细胞一律不计数;凡压上线、左线及左上角的一律计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均值5个小方格内红细胞数均值———————————=9注意由于本法是用1/9面积推断整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数,所以细胞分布必须很均匀,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判断方法及标准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米勒窥盘法当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达到≥111时,即相当于至少观察了1000个红细胞,计录在此过程中计数到的所有网织红细胞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红细胞数是120个,同时计数大方格中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6个,如何报告结果?解:网织红细胞%=16/(120×9)×100=1.5%请您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请您练习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红细胞数是102个,同时计数大方格中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5个,请报告网红结果?答案:网织红细胞%=15/(102×9)×100=1.6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网织红细胞相对值:百分率或分数数。2.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浓度数(1012/L)×网织红细胞百分数3.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细胞比容(L/L)网红成熟时间(天)-------------------------------------------0.4510.351.50.2520.152.5-------------------------------------------网织红细胞成熟时间与红细胞比积的关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己知一患者网红分数数为0.045,红细胞比积为0.35,求网红生成指数是多少?解:查表得红细胞比积为0.35时,网红成熟时间为1.5天,代入公式

答案:

RPI=0.045/1.5×0.35/0.45=0.023请您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1.静脉血标本在4小时内完成计数。2.需活体染色。3.血液与染液的比1: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4.染色时间要充足,温度应控制在37℃。5.涂片应薄而均匀。6.网织红细胞偏低时可增加计数至2000~3000个。7.瑞特染液复染或二甲苯擦血膜可使结果偏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临床意义1.正常参考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成人:0.005~0.015新生儿:0.03~0.06儿童:0.005~0.01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成人:(24~84)×109/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临床意义2.临床应用(1)判断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情况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增生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再障、白血病等。(2)观察贫血疗效的指标(3)监测骨髓移植术后造血功能(4)监测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其恢复情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显著升高,其数值可达20%或更高。急性失血性贫血也较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常仅轻度增高。骨髓受白血病、癌肿等浸润时也呈不规则轻度增加,此系病理刺激所致,并不反映骨髓造血机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减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时可一过性明显减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用铁剂及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网红迅速增加,1周左右达到高峰。由于网红增加先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可用于疗效评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敏感指标骨髓移植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网红计数4项指标在移植后恢复的天数以网红计数出现的最早(13.7天),可作为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在瑞特染色血片中,呈均匀分布,染灰蓝、红蓝等,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如因职业中毒RNA变性,呈散在的颗粒,染淡蓝色,称为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二、仪器计数法1.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FCM是高档次的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的单细胞定量分析仪器,FCM同CT一样,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和科研工具。它可以测量细胞的生化成分,如DNA、RNA、蛋白质、各种股成分及各种酶活性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FCM测定网织红细胞基本原理某些染料(如Y啶橙)与网织红细胞中的RNA结合,在FCM测定时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进行单参数定量RNA。不同阶段的网织红细胞RNA的含量不同,通过FCM可以精确的测定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自动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测定原理血液标本计数前不经固定和染色,标本直接吸入仪器内计数,以氢激光束为光源,碱性槐黄0为染料与网织红细胞内的RNA结合,应用鞘流原理使网织红细胞呈单行排列通过波长488nm的激光束,测量散射光强度判断细胞体积的大小,测量荧光强度显示细胞内RNA多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将仪器转换到网红计数的操作程序,即可得到网红绝对值、百分比、平均体积、体积分布宽度、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及网红分类等多项参数。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分为四型。正常人外周血中大多是Ⅳ型(点粒型)。传统的网红检查方法是根据其胞质内残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经新亚甲蓝、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而显示出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检查网红的目的是了解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情况。以判断贪血类型,观察贫血疗效。因其数量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敏感指标。正常成人参考值为0.005~0.015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想一想说出HiCN法测定Hb的优点和不足。说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的原因。什么是网织红细胞?可分为几型?有何临床应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血细胞比容测定一、温氏管法二、毛细管法三、临床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说出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概括红细胞直径测定方法和直径曲线变化的临床意义。能够计算红细胞平均值并分析临床意义。学习目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定义与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手工离心法:毛细管法、温氏法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一、温氏管法原理

定量抗凝血→温氏管→离心→观察压实红细胞高度→求得红细胞的容积/血液容积:即为Hct。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温氏红细胞比容管2.长毛细滴管3.水平式离心机4.干燥抗凝管

器材和试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采血:静脉血2ml,EDTA-K2或肝素钠抗凝↓加样:用细长毛细滴管将抗凝血加至比容管刻度“10”处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离心:RCF为2264g,时间为30min。

读数:红细胞层高度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再离心:同样RCF,10min↓读数:红细胞层柱高度↓计算:Hct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离心后的血液分五层

血浆层血小板层有核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1.器材清洁干燥。2.抗凝剂应对红细胞体积无影响且溶解迅速。3.血浆若有黄疸、溶血现象应注明。4.离心条件必须恒定。本试验要求的相对离心力是2264g,离心时间为30分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有效离心半径(cm)×每分钟转速的平方(n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有效离心半径是指由离心机轴心至水平位置时管底的距离(c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有效离心半径为22.5cm,要求RCF为2264g时,每分钟离心速度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某离心机有效半径是15·9cm,用作比积测定时其离心速度每秒应为多少转?解:

答:每秒转速为3568.8÷60=60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亦可由相对离心力计算图查出所需离心速度。

在左侧找出离心半径,右侧找出每分钟转速,将两点连成一条直线,与中间相交的一点为相对离心力。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毛细管法

原理

定量的抗凝血→特制的毛细管→高速离心机离心沉淀→观察压实的红细胞层的高度→求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与全血的容积比:即为Hct。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毛细管法器材和试剂1.专用高速离心机2.一次性使用的专用毛细管3.毛细管密封胶4.刻度读数器5.抗凝剂:肝素或EDTA-K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毛细管法操作准备:抗凝剂处理毛细管↓吸血:血液吸入毛细管内

60~65mm处↓混匀↓封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毛细管法操作编号↓离心:12000r/min,5min。↓读数:用刻度读数器测量红细胞比容的读数↓计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刻度读数器测量红细胞比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

1.末梢血采血应防止混入组织液。2.静脉血标本收集后搁置时间不可超过6小时。3.同一标本的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可大于0.015。4.毛细管不能用烧熔的方法密封。5.严格控制离心条件。6.读数应尽量避免视差,不能将白细胞和血小板层的高度算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0.380~0.508L/L成年女性0.335~0.450L/L儿童0.35~0.49L/L新生儿0.49~0.54L/L微量法较温氏法平均低1%~2%三、临床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临床意义1.红细胞比容增高⑴生理性增高:见于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情况。⑵病理性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临床意义2.红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贫血时。3.红细胞比容可作为计算静脉补液量的指标。4.红细胞比容可用于红细胞平均值中的计算。5.红细胞比容可作为判断全血粘度的指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临床意义通过比容测定可决定是否需要静脉输液及输液量。例:一男性腹泻病人测得HCT为0.62L/L(62%),问每升血容量应补液多少升?解:由0.62=0.49(1+X)得补液量=0.62/0.49-1=0.26(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1.红细胞比容测定,是将定量的抗凝血置于比积管中,用一定速度(相对离心力2246g)和时间(30min)离心沉淀,由此获得压实红细胞和上层血浆体积的比值的测定方法。2.所用抗凝剂不能影响和改变红细胞体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3.离心条件要恒定。离心半径不同的离心机转速应测算确定。4.读取红细胞层的柱高以还原红细胞层表面为准,其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以L/L为单位报告结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总结5.HCT参考值随性别和年龄有一定变化幅度。6.HCT主要用于诊断贫血和判断贫血类型,了解血液粘度,输液时确定剂量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红细胞直径测量一、测微计的校正二、红细胞直径的测量方法三、临床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测微计的组成一、测微计的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目镜测微计为一个直径18~20mm,圆形玻璃片,中央刻有精确等距离的平行线刻度,一般有50或100等分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镜台测微计是一种特制的载玻片,正中有一圆形盖片封有标准尺,总长为1mm,被划分为100等分,每一小格长为10µ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目镜测微计的校正1.

将目镜测微计有刻度一面向下装入目镜筒。2.将镜台测微计有刻度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夹好,使标准尺位于视野中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目镜测微计的校正3.换用测量被测物所用的物镜头。4.使两种测微计的刻度平行,先使左边的“0”刻度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寻找另一次重合的刻度。5.记录两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比值计算出在此条件下目镜测微计每小格所相当的长度(μ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镜测微计的校正(二)目镜测微计的校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红细胞直径测量方法红细胞直径测量:即在显微镜下用专用的测微计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直径。根据测得直径数据,可计算出红细胞平均直径,绘制红细胞直径分布曲线(Price-Jones曲线),从而了解红细胞大小的变化,可判断红细胞形态有无改变,从而对贫血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原理用已经校正目镜测微计,在显微镜下测量一定数量红细胞的直径。求出红细胞的平均直径(MCD),并绘制红细胞直径曲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操作】

制备薄血片↓选择合适区域↓测量红细胞直径:200~500个↓计算平均直径↓绘制P-J曲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P-J曲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事项1.血片要求厚薄均匀,较白细胞分类血片略薄,红细胞无重叠和皱缩变形。2.应依次测量红细胞直径,不可任意取舍,对异形红细胞,应测量其长.短径,取其平均值。3.目镜测微计一经校正,就不得更换物镜。4.镜台测微计的标准尺因油镜放大而成粗线,目镜测微计放大倍数较小而呈细线,细线重合在粗线上的位置应前后一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临床意义1.正常人及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直径曲线特征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0μm之间,平均直径7.2μm左右;曲线顶峰在7~8μm之间,基底部窄,呈尖峰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临床意义2.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直径曲线特征红细胞直径增大,MCD7.4~9.6μm,曲线顶峰右移,基底部明显增宽,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临床意义3.小细胞素性贫血红细胞直径曲线特征红细胞直径减少,MCD6.2~6.7μm,曲线顶峰左移,基底部增宽。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计算红细胞平均值一、平均红细胞体积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四、临床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1L=1015f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1g=1012pg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g/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四、临床意义贫血类型MCV(fl)MCH(pg)MCHC(g/L)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题红细胞3.6×1012/L,红细胞比积0.393L/L,求MCV并判断是否正常。解:MCV=0.392×1015/3.6×1012=109(fL)答:由于结果>92fL,不正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题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36g/L。求MCH并判断结果正常与否?解:MCH=136×1012/3.6×1012=38pg答:计算结果>31pg,不在正常范围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题血红蛋白136g/L,红细胞比积0.392L/L,求MCHC并判断结果是否正常?解:MCHC=136/0.392=347g/L答:计算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综合练习己知一患者的红细胞为4.1×1012/L;血红蛋白为128g/L;红细胞比积为0.39L/L,求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是多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答案:MCV=0.39×1015/4.1×1012=95fLMCH=128×1012/4.1×1012=31.22pgMCHC=128/0.39=328g/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注意在正常细胞性贫血时,其红细胞平均直径及其曲线图形与正常相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想一想比较红细胞比容测定的两种方法?如何校正目镜测微计?如何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值?如何根据红细胞平均值判断贫血的类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1.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MCV、MCH、MCHC)是依据RBC、Hb、HCT数据按一定方式计算出来的。根据三个平均值可将贫血按形态学改变分成()四种类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

2.MCV通过()计算单位是()参考值是(),增大示红细胞()。HCT和RBC飞升82-92fL体积变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3.MCH通过()计算,单位是(),参考值是(),增加示红细胞中(),常与平均值中的()变化相同。Hb和RBC皮克27~31Pg血红蛋白增多MCV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4.MCHC通过()计算,单位是(),参考值为(

)。减小示红细胞呈()。Hb和HCT克/升320~360g/l低色素性变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泼-琼氏曲线直径微米数7um-8um右移变宽目标形成性检测与校正5.由红细胞直径测定数据绘制的曲线叫()。横轴是红细胞的(),纵轴是红细胞的百分率。正常人曲线顶峰在()之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曲线顶峰将(),基底部明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九节红细胞形态检验一、红细胞大小异常二、红细胞形态异常三、红细胞染色异常四、红细胞结构异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学习目标1.描述异常红细胞的形态特点2.描述点彩红细胞的形态结构3.概述异常红细胞的主要临床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正常成熟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的圆盘形,平均直径7.2µm,厚约2µm,无核,经瑞特染色后,红细胞呈粉红色,边缘较深,中央着色较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各种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和着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常见以下几种类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1.小红细胞

直径小于6μm称小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出现较多中央淡染区扩大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多见于缺铁性贫血。一、大小异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称为大红细胞,有时中央淡染区不明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一、大小异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一、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者称为红细胞大小不均,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1.球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直径<6μm,厚度>2μm,呈小圆球形,无中央淡染区。血片中此类细胞达25%时有诊断参考价值,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二、形态异常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