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4-书籍设计_第1页
平面设计4-书籍设计_第2页
平面设计4-书籍设计_第3页
平面设计4-书籍设计_第4页
平面设计4-书籍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设计原理第三节、书籍设计我们每个人都有书,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这是不是就像人们天天都住在房子里而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建筑艺术一样呢?比较实用的东西往往都被忽视其艺术价值。书籍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书籍设计具体是指对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事先的艺术设计。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知识传承的媒介,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阶梯。书籍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时代,不同内容,都对书籍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代书籍设计强调商品性和广告性,同时也注重书的内涵和文化品质,体现了书籍设计商品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一、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书籍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书籍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和再发展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书籍设计与当时社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组合形态和工艺手段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1.书籍设计的萌芽时期在我国,这段时期是从公元前1300年商代后期甲骨刻字至公元前1100年造纸术发明前,其书籍形式有石刻书、甲骨文书、铜器铭文、简犊、帛书等。但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形式是从简牍开始的。简牍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到东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简牍分为简策和版牍两种,用竹做的称之为简策,用木做的称之为版牍。但是,由于简牍都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书籍制作材料:竹、木、帛。)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其特点是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在西方,书籍形式有纸草书、树叶书、石头书、泥版书;后期又出现蜡书、羊皮书等,中世纪的欧洲以羊皮纸代替埃及的纸莎草纸,羊皮纸比纸莎草纸薄且结实得多,能够折叠,并可两面记载。利用羊皮纸做手抄本,是中世纪时期的书籍最显著的特点。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纸草造纸术,用纸莎草制成的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用纸莎草造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曾经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羊皮纸:是以羊皮经石灰处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软化,便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现在的羊皮纸则主要是由植物制成。羊皮纸是一种透明的高级包装纸,又称硫酸纸。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公元前2世纪起,羊皮纸与纸莎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14世纪起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但仍有些国家使用羊皮纸书写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庄重。2.书籍设计的形成时期在我国,这段时期是从从西汉造纸术发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背包装、蝴蝶装、折页装、线装等书籍设计形式。卷抽装:应用最久的装订形式,流行于隋、唐时期,现在部分中国画的装裱也用这种卷轴形式来保存作品。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折页装: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渡形式,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蝴蝶装:是早期的册页形式,在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背包装:宋末开始出现的装订形式,到了元代,背包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线装:是明代中期以后盛行的装订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在西方(P37),注意四个时间段(11世纪—12世纪—13世纪—16世纪)。3.书籍设计的发展时期这期间的书籍设计主要表现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术运动”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兴起,标志着外国书籍设计已经进入现代设计阶段。在这期间,有很多专业艺术家介入书籍艺术设计领域,使得书籍设计艺术受到同时代艺术潮流的影响,给护封设计和插图艺术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其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被西方人称为“现代书籍艺术之父”(P37)。这段时期在中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正处于动荡时期,面临着外来的侵略和三年内战,文化各项事业受阻,书籍设计发展缓慢,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新的阅读装订方式和书籍形态,西方先进的铅印技术和印刷纸张技术促进了我国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4.书籍设计艺术的成熟和再发展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脑在人们生活、工作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它的触角也慢慢延伸到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中来,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在电脑美术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绘画设计方面,它拓宽了设计者的思路,使设计者无论从色彩的变化上、图像的处理上、图形的设计上、字体的特效处理上都较之以前有巨大的质的飞跃。在排版植字处理方面,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使劳动强度降低,效率提高。二、书籍设计的从属性与独立性一本书的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包装,它一定要顾及书籍的内容、用途和使用对象等因素,具有从属性;同时它又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书籍设计是从属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1.书籍设计的从属性书籍设计一定要从属于书籍的内容、用途和使用对象。在设计书籍之前,一定要对书籍的从属性进行认定。有以下分类:①、科技类书籍的设计【图】特点:逻辑性、科技型、秩序性。重点:书籍意义与艺术审美相结合。②、文艺类书籍的设计【图】内容:小说、戏剧、电影、诗歌、散文、音乐、舞蹈、戏曲、杂文、报道、绘画、摄影等。特点:活泼、浪漫、随意、亲切、人文。③、少儿书籍的设计【图】特点:天真、幼稚、趣味、单纯。重点:研究心理学,了解与掌握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喜好变化。④.杂志的设计【图】特点:具有周期性和时间限制。内容: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正文、标题、插图、广告等。

2.书籍设计的独立性

书籍设计有自身的规范性,有独立于内容之外的形式,具有立体性、编辑性、宣传性等特点。①、立体性概念:封面、封底、书脊、切口。②.编辑性元素:文字、图形、色彩。编辑性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是对书稿的编辑设计,包括确定形式、字体排版和确定设计风格等。③.宣传性在现代商业经济时代,书籍也是一种商品,书籍设计是书籍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具有广泛的宣传性。特点:独特的个性、视觉冲击力、针对性。三、书籍设计的形式与原则(重点)1.书籍设计的形式书籍内容通过形式来表达,而好的形式对内容的表现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协调统一。①.插图、文字、色彩的处理

插图:图解、说明、装饰。文字:点线面的设计。色彩:是品位的体现,要注意具有类别的从属性。图文一般有三种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倾斜排列。②.视觉层次的把握所谓视觉层次感就是眼睛能够依次看到的视觉信息,书籍的设计必须表现出这种视觉空间深度。通过对视觉顺序的处理设计,可以使书籍变得有秩序,阅读起来更加轻松、愉快。③.黑、白、灰对比应用是书籍设计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合理的黑白灰明度对比可以使书籍设计具有视觉层次感。2.书籍设计的原则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掌握了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要素与遵循的书籍原则,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便会抓住设计的重点,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书籍装帧作品来。①.把握印刷工艺与材料要点:印刷工艺和纸张材料概念:凸印、凹印和平印技术关于凸印:定义:印板上的图文信息高于空白区域。印刷品的特点: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份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凸起的印纹边缘受压较重,因而有轻微的印痕凸起。印刷特点:墨色较浓厚(墨层厚度约为7CM)。可印刷于较粗糙的承印物。色调再现性一般。应用范围:商标、包装装潢印刷、报纸印刷等。关于凹印:定义: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特点:防伪、应用范围广、印刷质量高、适宜大批量印刷。②.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涉及内容:设计创意、版面编排、各种绘画技巧、插图与内容的关系;文字、图形、色彩的节奏;心理学;③.在限制中进行设计与纯艺术的区别,书籍设计是面对特定的书稿。注意:印刷工艺、印刷材料、受众心理和生理感受。④.要着眼于整体进行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⑤.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举例:精品店的记事本设计。四、书籍设计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储存方式、新的阅读方式的电子图书,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新型书籍艺术发展到更高层次,如何利用新的方式和途径,将书籍设计引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子图书又称e-book,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图书拥有与传统书籍许多相同的特点:包含一定的信息量,比如有一定的文字量、彩页;其编排按照传统书籍的格式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被阅读而传递信息等等。但是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书籍,又拥有许多与传统书籍不同的或者是传统书籍不具备的特点:必须通过电子计算机设备读取并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具备图文声像结合的优点;可检索;可复制;有更高的性价比;有更大的信息含量;有更多样的发行渠道等等。电子图书与纸质书的比较:优点:制作方便,不需要大型印刷设备,因此制作经费也低;不占空间;方便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阅读;文字大小颜色可以调节;可以使用外置的语音软件进行朗诵;没有损坏的危险。缺点:在于容易被非法复制,损害原作者利益;长期注视电子屏幕有害视力;有些受技术保护的电子书无法转移给第二个人阅读。第四节、包装设计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深信,包装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手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设计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课题。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包装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原始的包装:当人类文明开始时,远古先民将自然界的植物的茎叶、动物的皮、泥土及各种天然材料,制作自然之物来充当容器,以存放物品,这就是原始状态的包装。早期的包装: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陶质容器的出现,是古代包装史上的进步,就材料的性质来说,具有防腐、耐用、防蛀的功效。早期的包装在材料和结构上比较简单,但比较环保。在当时生产分工还够细化,产品交换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包装的功能更多地接近“包裹”。一、包装的定义和功能包装是现代社会商品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现代商品形象的标志之一,包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声推销员”。1.包装的定义包装装潢:过去的包装:现代的包装:两种定义,分别为国内和美国。国内定义:物品在运送、仓储、交易及使用时,为保护其价值与原状,以适当的材料、容器等所做的技术以及实施的状态。美国定义:包装是符合产品的需求,依据最佳的成本,便于货物的转运、流通、交易、储存与贩卖而实施的统筹整体系统的准备工作。包装设计的定义:首先,包装设计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其次,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①.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它要解决产品的促销、企业形象的宣传、产品品质的说明等问题。②.包装设计是一种工程设计,它要解决产品的保护、运输、储藏等一系列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的问题。③.包装设计是一种复合性设计,它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化学、机械、材料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技能。④.包装设计是一种合乎需求的设计,它合乎了人的审美、生活需求,生产技术、环境生态的需求,商品的保护、运输、销售的需求。

2.包装的功能

(1)保护性:例如运输快递公司。(2)实用性:例如农夫山泉新兴包装的矿泉水。(3)生产性:工艺要求,例如农夫山泉的封口技术。(4)区别性: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竞争公司。(5)视觉传达性:审美价值和艺术趣味性。(6)可再利用性和可处理性:环保和绿色包装。二、包装的类型与范围1.包装的类型包装设计所服务的商品领域繁多、商品的形态各异,有固体的、粉末状的、液体的、气体的等等。所以在选择包装容器时要因物而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运用,提供给包装设计领域的材料应用也更广泛和丰富,包装大致可分以下几类:①.按形态分类:②.按销售地区分类:③.按材料分类:④.按输送方式分类:⑤.按内容分类:⑥.按功能分类:⑦.按技术分类:工业包装:需考虑以固定安全的保护为主.商业包装:应当注意“新”和“美”,引起顾客买欲望,促进销售.2.包装设计的范围(1)包装装潢设计:【图】

(2)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图】

(3)包装结构设计:例如讲台上粉笔盒的展开平面图。三、包装设计的构图及表现1.构图特征包装实物是一种立体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包装设计的构图至少需要从六面立体来进行整体考虑。六面之间要有主次之分,不能面面俱到。①.构图技巧的大小对比:所谓粗细对比,是指在构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色彩以及由色彩组成图案而形成的一种风格而言,这种风格在包装构图中是一些包装时常利用的表现手法。对于这种大小对比有些是主体图案与陪衬图案对比;有些是中心图案与背景图案的对比。②.构图技巧的疏密对比:说起构图技巧的疏密对比,这和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很相似,也和国画中的飞白很相同,即图案中该集中的地方就须有扩散的陪衬,不宜都集中或都扩散。体现一种疏密协调,节奏分明,有张有弛,显示空灵。同时也不失主题突出。

③.形式美法则的运用:2.表现表手(1)写实表现手法:【图】

(2)抽象表现手法:【图】

(3)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图】

(4)文字组合的表现手法:【图】四、绿色包装与绿色材料(重点)绿色包装发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2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环保生态环境为核心色绿色浪潮。它意味着包装工业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解决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处理和降解塑料的开发。目前我国设计的包装产品是尽量节省资源为目的的包装,如可再用环保袋等就是较好的节省资源办法。绿色包装(GreenPackage)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或生态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绿色包装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包装的发展还将有新的内涵。1.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念绿色包装设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并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形态,形成有利于人类健康和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往往仅是从用户的需要和企业赢利的目的出发,而很少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耗竭,没有将生态环境因子作为产品包装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发泡塑料快餐具的制造和使用就是一个例子,它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它在土壤中不易分解。绿色包装设计追求的目标是节约资源、预防污染,保持环境质量,维持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以支撑长期的、有活力的经济系统。因而在产品生态设计中就必须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