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_第1页
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_第2页
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_第3页
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_第4页
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问题: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什么?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有何关系?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哪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2002年):

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年):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第一: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第二:社会财富与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同步增长第三:传统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其结果是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污染环境,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传统工业化道路面临难的问题问题1: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GDP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载能力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能源稀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人口占全球1/5(13亿/65亿)人口密度从1949年每平方公里56人上升到现在127人每年新增GDP中约22%的比重为新增的人口消费所抵销。人口负担重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耕地40%弱水资源25%煤55.4%石油11.1%天然气4.1%铜25.5%铝9.7%森林蓄积量13%问题2:资源缺乏全国人均耕地仅为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水资源贫乏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能源紧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1995年7.6%2000年31%2003年34%2005年44%2007年接近50%2009年>

53%IEA预测: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将增长4倍,石油对外依存度达80%。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国内煤炭生产高速增长:综合安全允许条件下年产量25亿吨左右。世界能源价格将长期维持高位震荡供需平衡偏紧,资源勘探难度提高石油问题政治化倾向,是世界力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石油价格飙升问题3: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全国1/3城市人口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1%,酸雨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0%。

全国近一半城镇饮用水源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我们面临着:

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

喝不上干净的水

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固体废弃物成灾

垃圾围城,有毒有害废弃物危害开始显现。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量超过60亿吨,若将其摞成高3米宽2米的高墙,足以绕地球2.5圈。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联合国: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联合国:空气污染地区死于肺癌人数高出5——9倍中科院:75%慢性病与污染有关参考消息:污染致珠三角9市新生儿缺陷率高达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相当GDP的8%,2004年达10%每年气象灾害损失相当GDP的3—6%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中国生态保护》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06)传统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征服与报复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成就了工业文明的辉煌,征服也给了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人类受到了自然地无情报复。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沿袭传统工业模式发展下去?答案: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我国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模式21世纪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三种选择选择1: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本消耗继续同步增长选择2:衰退导向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本消耗同步下降选择3:可持续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而自然资本消耗降低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小结: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论: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我国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出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和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概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概念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我们要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个国情,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第四,新型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有四个特点: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实现工业化。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

三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四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三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1.循环经济的产生历程与内涵解析

2.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的产生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循环经济的产生脉络一:

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加剧。循环经济的产生历程与内涵解析20世纪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

米糠油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骨痛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全球变暖产生极端气候变化据统计,在20世纪的100年当中,人类共消耗2650亿吨煤炭,1420亿吨石油,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不到300ppm(百万分率)上升到目前接近400ppm的水平,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了估计为0.17米,并引起近5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如此发展下去,预计在未来20年中,气温大约以每10年0.2度的速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中国八大生态脆弱区: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八大生态脆弱区造成约2000多亿元经济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率年均递增9%,普遍高于这些生态脆弱区的GDP增速。

《寂静的春天》(RachelCarson)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揭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1962)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生态经济学”和“宇宙飞船经济观”。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最早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大规模要求保护环境的游行,后来这天被确定为“地球日”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地球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时任挪威首相的布尔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循环经济的产生脉络之二:

自然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自然生态系统和规律Natureworksincycles.Thereisnowaste,whatisunusedbyonespeciesbecomesnutrientsforthenext.Thesun’senergydrivestheprocess:greencelledplantsusingphotosynthesis.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每年要加工或使用260亿吨材料,包括200亿吨石料、沙子和砂砾,10亿吨铁矿石,7亿吨金矿石,砍伐17亿吨木材,1.39亿吨磷矿石和2600万吨钾碱。人类和自然关系发展历程三阶段:

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高效率利用资源,低污染环境。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它是建立在经济和自然系统相互协调之上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式的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转变,从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2.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佳途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线性经济循环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3R理念):

减量化(Reducing)

再使用(Reusing)

再循环资源化(Recycling)再制造工程(RemanufactureEngineering),即对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美军是再制造的最大受益者,美军的车辆武器通常使用再制造零件,不但节约了军用装备的制造费用,而且延长了装备的寿命,提高了装备的维修能力。“第四产业”: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又称“静脉产业”。发展“第四产业”

2004年,美国“静脉产业”创造了2360亿美元的毛利润,相当于去年全美汽车工业产值,而且提供了几十万个就业机会。每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0.4536kg黄金、129.7296kg铜、19.9584kg锡。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减少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循环经济实施的3个不同层面。

小循环——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

中循环——区域层面: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大循环——社会层面

卡伦堡每年的环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减少资源消耗:油4.5万吨、煤3.0万吨、水60万立方米减少污染排放:二氧化碳21.8万标立方米,二氧化硫21万标立方米。废弃物利用:飞灰7万吨、硫2800吨、石膏20万吨、磷600吨。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扬弃。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的“脱钩”,它实现一种减物质化的发展。减物质化的发展路径:

循环路径

减缓物质消耗的增长

小结: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循环经济能满足这些要求,下游企业把上游企业的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使其经济效益更好、资源消耗更低、也使得环境污染减少,不仅实现了企业间的双赢,也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多赢。况且,再生资源的回收还能创造一些就业。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四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国外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德国案例日本案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三大支撑德国的循环经济以解决环境问题为起点,从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处置为主线演变而来,将废物经济管理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当中。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

重视循环经济立法。

重视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开发。

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

重视产品及产业园区生态设计、规划和管理。

重视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

重视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环境意识教育。重视循环经济立法立法时间法规名称1972废弃物处理法1974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法1975废弃物经济法1976控制污水排放法1986废弃物法1990德国节能法1991包装条例1996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重视循环经济立法立法时间法规名称1998联邦水土保持法2000可再生资源法2002报废机动车法、废旧木材管理条例、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条例、联邦自然保护法、德国垃圾填埋场条例、废旧电子电器设备法、能源节约条例2003商业废弃物管理条例2004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5防洪法、环境信息法、电气设备法案重视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开发支撑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工业生态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命周期评价与管理废弃物处置和利用技术

德国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进行产品及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和管理环境状况土地和空间的使用核算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为达到标准而投入的消除污染的费用环境保护活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德国重视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

双轨制回收系统(DSD),是德国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由厂家,商业企业和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其运作的资金来源于向生产厂家授予“绿点标志”时收取的注册费。“绿点标志”强调对产品装实行减量化,要求包装更轻、更薄、更易拆解、更环保、更利于回收。柏林水务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三阶段:机械处理生物方法处理污泥处理柏林水务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与政府合作的私有化模式,柏林市政府以柏林水资源公司作为公法机构投资50.1%,其他隐名股东作为合伙股份公司投资49.9%。这种政府参股、委托经营的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柏林水务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广阔BEKON生物技术公司

该公司主要是对生活垃圾和有机物运用生物方法处理,其最大的特色是干法发酵(目前处理方法主要是湿法发酵),这是其专利。干法发酵可以直接从生物堆中产生甲烷,不需要液态物质转化过程。主要工艺是在密封的蒸炼器,通过喷洒在有机物上的连续的培菌液循环过滤渗透,来进行发酵。发酵期在34-37度之间。德国循环经济效益

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在1996年约35%,到2000年上升至49%。

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到达86%。

废旧汽车经回收、解体,循环利用率达75%。

废旧电池的回收环率1998年为零,到2002年已上升至66%。

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已得到重新利用;2002年有2000万吨废旧钢铁被重新利用。小结:循环产业有市场、有利润,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有后续发展能力,这是循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环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经济杠杆。由于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密切合作,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产业。日本循环经济成功经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面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采取“末端治理”的环保方式;80年代以后,提出“管端预防”的方式。从生产和消费源头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生态工业,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开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21世纪初,提出了“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它是一种战略,一种独创,它的目标是建成“控制天然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负荷”的社会。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经验概括健全的法律、政策系统生产责任制扩大全社会共同参与预付在先的理念日本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2000年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制定

2000年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的修订

2000年废物处理法的修订

2000年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的制定

2000年食品循环利用法的制定

2000年绿色采购法的制定

2000年新环境基本计划的制定

日本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排放者负责原则:废物等的排放者应对于自身排放的废物负有正确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置的责任,合理的控制产生、进行再利用、再生循环(3R)及处置。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生产者还应对其产品的正确再生利用和处置负一定责任,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材质,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及循环利用。《家用电器回收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和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义务,并需按照再商品化率标准对其实施再商品化。明确规定了电冰箱、洗衣机的再商品化率(资源回收)必须达到50%以上,电视机的再商品化率必须达到55%以上,空调器的再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日本措施:谁生产销售,谁回收利用日本资源回收利用率:空调78%电视机73%冰箱59%洗衣机56%目标:资源回收利用率100%家电循环利用法概要责任分担:消费者支付收集及运输、再商品化的费用。日本废旧家电再商品化费用:电冰箱45000日元/台空调器35000日元/台洗衣机24000日元/台电视机27000日元/台汽车循环利用法概要责任分担:汽车所有者:购买新车时预付再生利用费销售、维修业者:回收义务制造业者、进口商:回收、再生利用义务日本再生利用费用:轿车9000-18000日元/台日本绿色采购法概要为保证再生产品等的需求,国家要率先购买环保物品。国家需要制定和公开环保物品的采购方针,采购环保物品,并将实际采购情况公开。地方政府也要制定采购方针,努力做到采购环保物品。为方便环保物品等的采购提供信息。日本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制定循环经济财政预算实施绿色采购制定环境报告书制定全方位的行动计划日本政府重视官产学研结合。日本重视社团和地方公共团体、产业协会、民众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日本循环经济效益: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产值,提高1400万个就业机会。控制废物等的产生循环资源的循环利用废物保证正确的处置德、日发展循环经济共同经验

制定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采用这种有效的形式,约束和规范政府、社会、企业和国民的行为。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来刺激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计划,提出循环经济建设的纲领和总体目标、步骤。德、日发展循环经济共同经验制定强有力地措施,抑制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公众、行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3.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的三大支承: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承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机制政策和法律的支承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绿色文化的支承政府的举措——做负责任的政府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绿色GDP)科学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制、政策和经济激励手段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手段(制定标准、严格法规、创造市场、利用市场)激励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信息公布、公众参与)建设节约型政府,力戒奢华,提倡节俭企业的举措——做负责任的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开发绿色产品实施3R原则,推广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多次利用资源节约、降耗、减污、增效公民——加强循环经济意识五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足5%的水平,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R&D投入占GDP比例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发明专利数量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有一批在世界上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有一批很强研发能力的跨国公司现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的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丹麦、芬兰、澳大利亚等。我国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方针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机制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技术创新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引领产业发展先导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开拓者工业产权和商标品牌主要拥有者投资造就创新人才开展研发活动吸纳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世界市场新产品技术主要是企业研发成果*苹果手机*SonyDVD*波音飞机*贝尔实验室的通讯技术*IBM电脑*Intel芯片2004世界大公司研发投资==================调查:1000家公司总研发投资:3840亿美元年增长率:11%研发占销售额:5-7%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活力的极重要标志*IBM每3秒创造1个专利*海尔每天2.8个专利世界名牌标准*品牌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国外销售额>销售总额20%*国外市场利润占30%企业创新的动力是效益原则要有利于增加利润要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一个体系产学研结合是成败关键技术创新过程,强调市场价值不同企业,创新重点不同关注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不是唯一追求从世界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中得到的启示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世界最具创新能力的100家企业。五个创新主题开放创新领导重视创新文化相互协作了解客户开放创新所有研究开发人员都应与客户和供货商合作,与程序员共享软件代码,与企业家和科学家共享世界最好的观念。领导是创新的负责人公司总裁负责推动创新创新文化

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相互协作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统一规划,相互协作。了解客户

了解客户需求度身定做产品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R&D/GDP投入比例低:我国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