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_第1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_第2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_第3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_第4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复习要求:1.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的试题,2.学习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提高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频考点1.从分子水平考查2.从细胞/个体水平考查3.从生态水平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条件/物质/能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环境变化对C5C3[H]和ATP含量的影响元素的来龙去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一、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反应的实质1.尝试用简要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2.试着从反应式上追踪元素的来龙去脉①请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②有氧呼吸反应式2.从具体过程中寻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光反应呼吸Ⅲ能量流动光能ATPC6H12O6ATP(各项生命活动)热能(散失)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来源过程H2O[H]+O2

(1)C6H12O62丙酮酸+4[H](2)丙酮酸+H2O

CO2+20[H]场所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1)细胞质基质(2)线粒体基质光酶酶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去路过程C3(CH2O)24[H]+6O212H2O

场所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H]、ATP

酶酶还原型辅酶Ⅱ(NADPH)P103P94还原型辅酶I(NADH)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分析(1)光合作用ATP(光反应——类囊体膜上)ADP+Pi(暗反应——叶绿体基质中)(2)细胞呼吸(

①②③都产生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TP→ADP+Pi(各项生命活动需要)例1如图所示为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过程可以产生ATP的是:A.1、3、5、6B.1、4、6、7C.1、2、7D.1、5、6、7B黑暗条件下有光条件下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

(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强度ABCO2吸收值CO2释放值黑暗中呼吸作用强度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O2产生(生成)速率CO2固定(消耗)速率有机物产生(制造、生成)速率净光合速率O2释放速率CO2吸收速率有机物积累速率呼吸速率黑暗中O2吸收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速率有机物消耗速率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Ⅰ

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相符的是:

AAB段A点B点BC段O2O2O2O2有呼吸无光合光合小于呼吸光合等于呼吸光合大于呼吸基础训练3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Ⅱ

例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752.253.003.50(1)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_。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_____。(2)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1.502.53.54.96.06.56.5等时间交替光照0.501.01.51.42.50.5-0.5因为12小时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12小时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多。(2分)能生长25℃能生长不等时间交替光照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371176-7-19光合与呼吸的数据处理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Ⅲ

三细胞代谢实验中各种仪器和操作的作用1.实验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也主要以实验为依托,常通过仪器装置提供无氧环境、定O2和CO2的含量、测定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2.备考策略将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各种实验仪器题分类,分析各种装置图的作用及实验现象,明确实验的过程。3、光合作用实验中涉及到的药品和器材

及作用NaOH()

Ca(OH)2()

缓冲液NaHCO3溶液)

酒精()

碘液()

灯()

吸收CO2检验CO2(CO2的来源,保证装置内CO2浓度稳定脱去叶片中的色素,便于观察淀粉和碘液的颜色反应检验淀粉光源例4.取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按下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气体的移动可以通过观察油滴的运动判断。(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1)较强的光照下,装置A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

。原因是

。向右移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体积(2)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B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此时装置B叶片的表观光合量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完,这时油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写出此时叶片进行的生理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不移动向左移动小于C6H12O62C2H5OH(酒精)+CO2+少量能量酶(3)分析装置C中油滴移动情况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①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油滴向____移动②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油滴向____移动若考虑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对装置C的影响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4)能否直接用B、D装置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不向右不能,因为都缺少CO2,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换成大小相同的死叶片,其他同装置C(5)能否直接用C、D装置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什么?如果用B、C装置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该先将叶片做怎样的处理?(6)如果将C装置突然从光下移到暗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ATP、NADPH、C3、C5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怎样变化?要测定叶片细胞呼吸的强度,最好选哪个装置?不能,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饥饿处理下降、下降、上升、下降装置D半叶法是测定大田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常用方法之一。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若M=MB-MA,则M表示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

学能B.Ⅰ阶段中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C.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例5.(2012·山东东营利津一中模拟)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

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如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是酒精

和CO2

A【热点总结】1.创造无氧环境(1)图1用凉开水隔绝空气。(2)图2用石蜡或油膜密封玻璃容器,隔绝液体与空气。2.除去、增加或验证CO2(1)图3容器内的碳酸氢钠可放出CO2,保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使容器内的植物长时间进行光合作用。(2)图4在容器中加入NaOH或Ba(OH)2溶液可除去容器中的CO2,减弱容器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或降低容器内的压力引起玻璃管内液滴的移动。(3)图5中NaOH可除去空气中的CO2,澄清的石灰水可验证气体中是否存在CO2。3.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的控制(1)图6中U区遮光可引起该区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移动光源,引起植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变化,造成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3)图7中三棱镜可起到散光的作用。(4)用带有颜色的薄膜遮光可起滤光的作用。【新题预测4】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氧气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水稻种子、带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