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适宜的爱3_第1页
给孩子适宜的爱3_第2页
给孩子适宜的爱3_第3页
给孩子适宜的爱3_第4页
给孩子适宜的爱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孩子适宜的爱-----------把真正的爱送给孩子小精灵幼儿园2015年6月13号一、家长不适宜的爱1、过度保护2、过高期待3、过分控制4、过于放任5、忽视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一)过度保护现象宝宝一哭马上就抱或手忙脚乱任何事情都帮宝宝做好(以后照顾自己的能力差)宝宝想要的任何东西,都马上满足(自我中心,小霸王)稍微不舒服就送医院(抵抗力下降)不让宝宝跟其他人接触,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立马出面阻止(缺乏处理朋友间关系的能力)

宝宝用过的东西马上消毒,希望形成一个“无菌”的环境(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吃的乌拉,长的粗大)过度保护主要包括在生活上过于细致的照顾,行为上不适度的约束,心理上不恰当的引导等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宝宝、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历程,特殊时期界定过度保护的尺度都是不一样的。(二)过高期待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补习课……孩子身上承载着家长太多的期待,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乃至疲惫、焦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顺其自然;要无条件地关爱孩子,不要附带功利的筹码,让他们能够轻松、无负担地成长。据研究孩子厌学的心理障碍有90%是由家庭或学校老师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所致。据报道,有个三年级学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视为“有出息”的聪明孩子,上学后考试总得第一。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大人的赞扬声中。有一次考试成绩公布下来,他的数学成绩比别人落后了几分,这个脆弱的女孩子怕别人会另眼看她,便跳进他家附近的河里自杀了。(三)过分控制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初期,过分控制孩子的父母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可能造成日后亲子关系不融洽等问题。因为过分控制,会导致孩子不会认同别人的任何意见,并且会强烈反驳。建议出现抵触情绪,让他一个人冷静,慢慢就会缓过来,期间不要任何劝说,因为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只会加大他的情绪。(执拗现象,宝贝一岁半时冬天洗脸脚要用冷水事件)另外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习惯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为孩子规划好一切。殊不知孩子习惯了在命令下行动,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失去了先动脑再行动的能力。(四)过于放任现象放任型的父母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教育看起来是包容,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如果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被接受,他们就会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谅别人的感受,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虽然孩子渴望交往,但却得不到朋友,从而变得苦恼、自卑。家长要事先和孩子讨论,共同制定规则。对于确定的规则,家长要坚持底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撒娇而妥协。比如说妈妈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里面玩,孩子把朋友家里翻的乱七八糟的,但是妈妈也没有阻止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在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强行占有别的孩子的玩具,妈妈也不训斥孩子,妈妈这种对孩子放任不管的行为其实就是在暗示孩子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就会肆无忌惮的一直那样下去。当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他的表现就会有不同的地方了,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面,做事情完全不顾别人的看法,只管自己开心不开心,无论是谁的东西,只要是他看上的,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拿到手,即使他的一些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但是依旧那么做,不会顾及到别人。其他的人和他打招呼或者是在游戏里面有互动的情况也不会去和别人交流,因此,这类型的孩子就会经常其他的孩子产生一些冲突,在幼儿园里面也不会受到欢迎。(五)孩子成长过程中8大心理需求1、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要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和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2、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喜欢哭闹)3、常规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而不是畏手畏脚,害怕自己做错。

4、新的学习经验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支持引导孩子在各种环境中探究学子

5、鼓励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而是责备或无视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觉得无意义而懒惰。结果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责任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7、认同的楷模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8、尊重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二、给孩子适宜的爱几点建议.1、看待孩子需要理性别的孩子打了你的孩子,你怂恿他去还回来,或者自己上前“讨回公道”,但是你是否知道是你的孩子侮辱人家在先。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理性的去爱孩子,自己的孩子做错事了,受到惩罚那是应该,不能因为看自己的崽儿失了便宜,就去讨要,护犊子谁也会,可这种爱是低级的,是不理智的,他长大后,你还能期望他能成为一个正义、正直的人吗?要理性战胜原始冲动,那么你的人生,“育儿事业”都会向前一大步。2.不要有攀比心

攀比心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很多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比,当然这里的别人通常是同事了、邻居了、朋友了等,处在同一水准的人家;你当然不会拿李嘉诚的儿子跟自己家比,因为不在一个层面上。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攀比的话就是: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怎么怎么样,你就不能那啥那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赞同。攀比往往和嫉妒相联系,是一根毒刺,它伤害的是你自己和孩子。嫉妒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孩子,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蹂躏着他的自尊心。这种话听多了以后,会让你的孩子越变越堕落,越来越自卑,慢慢变得自闭,对未来埋下很深的隐患。放低你的要求,降低你的姿态,你能体谅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不能体谅你的孩子。你认为你的孩子没有那么好,那你为他们做得够好吗?4.要宠爱,不要溺爱

宠爱和溺爱往往只差一步。宠爱可以,毕竟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宝贵的礼物,应该哄(他)她开心,陪她玩耍,不能冻着,不能饿着。但是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为了哄他(她)开心,要什么你给买什么;为了陪他(她)玩耍,让爷爷奶奶当牛做马;非名牌不穿,你担心他(她)冻着,就不顾经济条件给他(她)买回来;挑食不吃饭,你担心他(她)饿着,顿顿让他去肯德基,这就成了溺爱。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任性妄为,这叫不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爱他可以,但是要有限度、有条件、有前提,这是宠爱。反之,没有限度、没有条件、没有前提就成了溺爱。宠爱和一种宽容,溺爱则是一种纵容。两者都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你以什么态度培养孩子,他就会给你相应的结果。5.不要把自己坏的一面表现给孩子

夫妻之间争吵,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种影响很坏。首先,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那样的打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在吵架,孩子在旁边哭泣。他会感到恐怖和无助,就像是在一个人在黑森林里迷了路。一次吵完架之后,孩子会伤心很久,心情低落、压抑、伤感。如果父母经常性的吵架,后果会严重很多,孩子的童年暗淡无光,可能会离家出走,这种影响一直会伴随他的成长、他的择偶、他的婚姻。如果你是一个老烟枪,而你不想让孩子跟你一样,那么请你少抽,在家时不要抽;如果你是一个酒鬼,而你不想让你的孩子跟你一样,那么请你少喝,不要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如果你爱打麻将,而不想让你的孩子一样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那么请你少打几圈,至少不要再家里设牌局。如果你的爱玩网游、如果你爱慕虚荣、如果你爱占小便宜、如果你爱……但是你不想让孩子沾染这些坏习惯,那请不要把自己坏的一面表现给孩子。因为家庭是最成功的课堂,家长是最成功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他的人生。6.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没有条件也要尽力一个人只能活一次,谁都希望生命完整度过。当我们是孩子、当我们是少年、当我们是青年、当我们是中年、当我们是老年,如果我们能够有幸去体验每个阶段,那么我敢说,这才是最最有意义人生。如果说幸运,那么人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最大的幸运。童年好比一棵树苗,树苗长好了,才能长成一棵比直的大树。所以,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要努力去营造一个美好的童年给孩子,没有条件也要尽力。美好的童年和金钱的多寡没有太大的关联。你觉得坐在自行车后座,抱着爸爸的腰,去野外玩耍的孩子幸福?还是系着安全带,坐在宝马车里去上补习班的孩子幸福?给孩子美丽的童年并不难办,顺应孩童的天性,不强加意志,不掠夺兴趣,这就事半功倍了。美好的童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是长大后所有成就的源泉,是人生最珍贵的回忆。7.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一个都不能少

当今社会生活中,夫妻或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或因配偶死亡等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有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无论是司法界人士还是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大多数单亲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