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课用_第1页
《老子》五章课用_第2页
《老子》五章课用_第3页
《老子》五章课用_第4页
《老子》五章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

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哲学主张。2把握选章体现的老子的相关思想。3理解儒道互补的内涵。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道德经》)。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无为——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此观念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

不争——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欲望。

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

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道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无”,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间”。

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精神空间。

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关于《道德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2无,名天地之始名:命名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发语词,夫。徼:边界。边徼徼功徼一时之权徼求(谋求,贪求)徼(揭发)其阴事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玄妙啊玄妙啊,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途径。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的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老子的思“道”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3道是精深玄妙的.4

斯恶已。就知道丑了。5长短相形:对照,对比。如:相形见绌6处无为之事。无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行不言之教。顺应自然施行教化。7万物作焉而不为始。作:生长。8恃:(1)依仗,依赖。恃才傲物。无父何怙?无母何恃?(2)母亲的代称。失恃(丧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的,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的,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的,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规律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永远不会失去。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事业。而顺应自然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怎么看待“清静无为”?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万物自由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作育,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9见xian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抱:怀抱绝学:抛弃学问。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抛弃了聪明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保持单纯、坚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未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素”“朴”是没有掺杂人为因素的自然本性,“私”“欲”使人迷失自我本性,这就需要人回到婴儿的天真状态,摆脱贪欲的控制,顺应自然,才能恬然自适,人人为私欲而争斗,则谁也难有安宁舒适之时。10坚强:坚固,坚硬11倒装句:莫柔弱于水(状语后置)莫之能胜(宾语前置)12易之:代替它;改变它。以乱易整,不武。(代替)改弦易辙(改变)13垢:耻辱。忍辱含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战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祸,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2、韬光养晦,“贵柔”,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3、后发制人、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柔”的智慧正言相反意即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否定来表达肯定。如“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智若愚待等语中,就是以“缺”“屈”“拙”“讷”等“反”面的词来表达“大成”“大直”“大巧”“大辨”等正面的意思。“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好玄哟!14什伯shíbǎi:(1)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因以“什伯”泛指军队基层队伍。《史记·秦始皇本纪论》:躡足行伍之閒,而倔起什伯之中。”《淮南子·兵略训》:“正行伍,连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汉王充《论衡·量知》:“不晓什伯之阵、不知击刺之术者,彊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2)超过十倍、百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i(五倍),或相什伯,或相千万。”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予初观《燕几图》,服其人之聪明什伯于我。”15甘,美,安,乐:使动用法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国家小,人民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徒。虽有车船,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土重迁。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措施你同意吗?总论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之私。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无”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情怀,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

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欲取先予欲擒故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器晚成功成身退老子的哲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儒道互补1老子比较偏重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脱世俗的观念。孔子则侧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