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1.下表为苏联在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解正确的是A.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B.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D.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斯大林模式影响深远,对此叙述正确的有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模式②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③其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成为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④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依然有指导意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4.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A.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B.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C.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D.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5.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6.1962年11月,苏共中央决定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在地方取消统一的党委会,分别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两个党委会互相独立,互不隶属。该措施A.冲击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B.削弱了苏共对经济的领导C.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混乱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7.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①稳定了政治形势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③稳定了物价④促进了商业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1921—1925年列宁在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行新政。两者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B.都在农业、工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C.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9.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适应了当时的国情10.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B.改革忽视优先发展重工业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1.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年—1985年)(单位:%)时间1951—1960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苏联官方统计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麦迪森的估计苏联学者的估计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B.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C.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12.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l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13.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14.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年—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年—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A.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B.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与一定重视C.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1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粮食垄断,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绝对禁止任何私人隐藏粮食。”这一措施的实行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证了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推动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发展16.“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17.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8.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二、材料解析题(共2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英、法、德、意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一战期间为战争目的而临时实行的统制经济再次在世界兴起,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重新发展和复兴的“良药”。此时的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统制”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最为流行和时髦的词之一。——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标志着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方针已经基本确立。1939年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致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有何不同,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统制经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材料三罗斯福政府颁布《农业调整法》以及《紧急农业抵押放款法》、《农业信用法》等农贷法规,对农业进行调节:一是政府用奖励和补贴的办法来缩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以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二是采用优惠的农业贷款,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以及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C【解析】题干反映的的各部门平均增长速度,没有体现各部门社会总产值所占的比例,排除A;赫鲁晓夫改革于1953-19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没有全面体现图表的信息,排除B;根据图表可知“十一·五”计划期间比七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各指标都在下滑,说明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造成的,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2.B【解析】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下先轻后重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探索与创新。因此①②正确。苏联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的发展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③正确。斯大林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已被证实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且并不符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因此不能指导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④错误。所以选择B项。3.B【解析】根据题干“1919年3月”可知是国内战争时期,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分配,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B项正确。公有化程度与所有制有关,题干主旨是分配制度,排除。题干中的分配制度在后期阻碍了生产积极性,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工农内部之间的矛盾,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4.C【解析】题干所述意思是美国援助苏联建立了不少工厂,这既是资本也是技术的援助,而这时恰恰是美国面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实现的,故选C;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农业集体化开始后就取消了,故A不符合史实;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1937年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取消,不是1934年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所复苏,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前面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故D项正确。点睛: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它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完全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6.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党委会的设置,破坏了党的统一领导,隔断了农业和农业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工农业生产的混乱,C项正确。两个党委会的设置无法体现冲击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排除A。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7.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了政治形势、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恢复。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8.B【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工业和商业方面采取措施,没有金融业方面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不同。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符合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9.D【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缓和经济危机。两者都适应了当时两国的国情。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10.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放弃苏联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AB错误。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形势下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D表述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主要是因为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而失败,故本题答案选C项。11.C【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不同机构和学者对1951年—1985年的苏联经济增长率的统计存在很大差别,但不管哪种统计,都反映出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从表格数据来看,五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的改革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后期进入经济停滞,D项说法错误,排除。12.C【解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且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推动工业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A项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时采取的措施,排除;BD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要抓住时间信息“1928—1933年”,正是苏联的“一五”计划实施和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期,根据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由于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使得这一时期工业增长很快。13.D【解析】据材料“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强调暂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体现了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故D选项正确;当时苏联没有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不是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工业、农业状况客观上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4.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980年属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故A选项错误;当时农业平均产值增长说明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与一定重视,故B选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领域,故C选项错误;仅仅凭农业平均产值不能说明“加速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故D选项错误。故选B。15.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粮食垄断,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它保证了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故B选项正确;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前,故A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选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发展是在斯大林模式时期,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方法有二:一是扣材料“国家粮食垄断,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二是结合所学知识,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6.B【解析】由材料可知,“他”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由此判断是赫鲁晓夫。A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排除A;C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排除C;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排除。故选B。1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故答案为D项。材料所述措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排除A项;工业化战略尚未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BC项。点睛: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该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从时间和决议的内容可以看出。18.B【解析】从“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和“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单一公有制,与“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不符;C项与“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不符;D项与“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不符,故CD项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即公有,制为主导,允许私有制存在,然后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做出选择。19.不同:苏联是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统制”;美国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形式的“经济统制”。兴起原因:自由经济政策已失效;对一战时期“经济统制”政策的经验借鉴;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指导;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经济促进作用的影响。特点:具有明显的战时性;以法令形式推行;涉及社会经济面广泛。影响:保证了持久抗战对经济的需要;促进了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便利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解析】(1)根据材料一“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
- 医疗行业办公大楼装修招标
- 住宅小区绿化带装修合同
- 儒家书院装修材料购买协议
- 产业园区扩容居间合同
- 体育馆装修材料供应协议书
- 旅游景区观光车驾驶员协议
- 上海茶艺馆装修合同范本
- 图书进口运输合同样本
- 04挑战压轴题(解答题二)(原卷版)2
-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课件-U5-Celebrations-1
- 大型变压器运输吊装方案设计
- (2024年)游泳教学课程教案
-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一喷三防”技术课件
-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其维修
- 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纸艺手工制作技巧分享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考试参考题库(带答案)
- 爱国爱家爱校爱己
- 投标书完整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