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单元质量检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二(第四至五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 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患:祸害,灾祸解析:去:离开。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 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b\lc\{(\a\vs4\al\co1(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b\lc\{(\a\vs4\al\co1(①故君子慎其独也,②中庸其至矣乎))\b\lc\{(\a\vs4\al\co1(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b\lc\{(\a\vs4\al\co1(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A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D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坛经》)答案:(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博学之审问之(3)见迟即渐见疾即顿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尧、舜用仁义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2)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15分)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诈言马死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烧为炭,诣市卖之 诣:到B.以其怖故,不能战斗怖:害怕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默:沉默D.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复:同样解析:D项,“复”的意思是“又”。答案:D8.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诣市卖之,以其贵故,(沉水)卒无买者。B.(那人)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在)死人中。C.(骆驼)既不得出,以(入头瓮中食谷)为忧恼。D.(那人)即用其语,以刀斩(骆驼)头。解析:C项,应为:(骆驼)既不得出,(那人)以(入头瓮中食谷不得出)为忧恼。“忧恼”的主动者是“人”而非“骆驼”。答案:C9.下列有关《入海取沉水》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他把沉香运回到家里。B.由于沉香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他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C.他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D.那人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解析:A项,“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与原文内容不符,应是“经过一年”。答案:A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第(1)句中,注意“语言”是同义复词,“语”即“言”;“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成白色”。第(2)句中,“我教汝出”,“出”为使动用法;“汝当斩头”是省略句,“头”前省略“其”。答案:(1)旁人说道:“你的马原本是黑的,尾巴怎么是白的呢?”(2)你不要愁,我教你怎么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能很快弄出。你应斩掉它的头,自然就能出来了。(二)课外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1分)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①。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②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④,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齐明盛服⑤,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⑥,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节选自《中庸》)注:①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②敏:勉力,用力,致力。③蒲庐: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④杀:减少。⑤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⑥跲(jiá):说话不通畅。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C.所以劝大臣也 劝:劝勉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解析:A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的意思。答案:A1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组是(3分)()①夫政也者,蒲庐也②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③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④继绝世,举废国⑤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⑥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④⑥ D.②③⑤解析:④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⑥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D1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应该多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解析: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答案:B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时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宅请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节选自《唐才子传·王维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草隶,闲音律 闲:熟习B.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 爱:舍不得C.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谬:谬误D.笃志奉佛,蔬食素衣 笃:坚定解析:B项,爱:爱惜,欣赏。答案:B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诗、画、音律等突出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②子诗清越者……同诣九公主第③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④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⑤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A.①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解析:②为岐王建议王维将自己的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以期得到九公主的肯定;④是介绍王维官职的晋升情况。答案:C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主请王维上座,是因为王维独奏的《郁轮袍》正是公主日常所诵读的,而《郁轮袍》又是王维自己的佳作。B.安禄山逼王维到洛阳,把他拘留在普施寺,是因为安禄山非常妒忌王维的才能。C.曾经有人拿了按乐的图画给王维看,王维应答准确,说明王维对音乐非常精通熟识。D.王维除了善属辞、工草隶、闲音律、通诗善画之外,还笃信佛教,吃蔬着素,受佛教影响很深。解析:B项,“妒忌”错,安禄山因为欣赏王维才能而逼其到洛阳做官。答案:B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吗?”(2)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逼迫他到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将他拘禁在普施寺里。(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熟习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去。”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这一天,几个伶人簇拥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吗?”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给事中。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逼迫他到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将他拘禁在普施寺里。王维赋诗道:“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在皇帝驻留的地方传诵。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因皇上知道王维在凝碧池吟诗所表露出的心迹,)只有王维得以幸免。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至于(王维)山水(画)中的平旷深远的意境、云彩的情势、山石的颜色,都是因他卓越的天赋、才能而达到的,并不是(别人)能学来的。他自己曾作诗道:“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世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如此啊!有一个客人把《按乐图》拿给王维看,王维说:“这是《霓裳》第三叠最初的节拍。”客人一对照原来的曲子,果真是这样。王维坚定地信奉佛教,长期吃蔬菜,穿朴素衣服,死了妻子也不再娶,孤独地过了三十年。王维的别墅在蓝田县南面的辋川,亭馆相对。王维曾经描写那里的景物和奇特的风光,每天与丘丹、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历、览胜、写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上表,请求把自己的住宅变为佛寺。临终前,写信辞别亲友,停下笔就坐化了。代宗寻求王维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缙将他的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他的诗文至今流传于世。三、语言运用(15分)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解析:①根据下文“倘若”,表明此处应填表示与“呼吸停止”意思相反的句子。②通过下句“排出二氧化碳”的提示,以及呼吸的道理,我们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根据上句“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可知此处应是“从大气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根据这个意思填写即可。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20.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6分)被侵略国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中国2800000030000000苏联1370000013000000南斯拉夫3000001200000日本1850000672000德国35000001600000意大利77500153000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用好表格中的文字提示;二是将表格中的数字虚化,抽象为文字。由于题目的要求较为宽泛。因此,考生可从表格的横向或纵向角度,寻找出数字间的某些规律,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答案:(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2)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4)在战争中,大多数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任写两点,语言流畅、符合图表信息即可)21.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3分)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②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③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④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⑤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⑥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⑦短信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短信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具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请以“生活中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从整体上说,“生活中的哲理”这一话题较为宽泛。所谓生活,它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既可以指历史生活,也可以指现实生活。总之,生活几乎无所不包。所谓“哲理”,小而言之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大而言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因而,写这样的话题作文首先要做到从小处选材,如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有着真切感受的事件,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