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经济经济贸易学院严小群2010年9月世界经济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格局的变化第二章
科技革命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五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七章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第八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第九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界经济3导论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世界经济4一、世界经济的内涵1、世界经济的涵义2、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5世界经济的涵义世界经济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概念时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世界经济不是世界上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总和或机械合成,而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或结为一体;2、世界经济是历史范畴;要研究世界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要研究二战以后的世界经济。3、不能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等同;国际经济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是在国际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经济关系。4、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对世界经济总体进行考察,必须以研究外国经济(国别经济)、区域经济为前提。
世界经济7国际关系
以国家为出发点和单位,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商品交换、资本、技术和劳务交流等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世界经济8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形成基础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前后就开始孕育;18—19世纪工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有了进一步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作为超越于国家和地区界限的世界经济体系,已经最终形成;战后,随着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特别是电力的普遍应用,电话和无线电通讯出现、海底电缆铺设,汽车、飞机的发展,使交通和通讯业取得巨大发展,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3、19世纪末,一个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以伦敦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市场得以形成。4、20世纪初,非洲被西方列强分割,标志着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统治了全世界,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10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世界范围内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这一有机整体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有其总体基本特征与运动规律。研究这些内容的学科-世界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世界经济11三、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进程、生产要素世界分布、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2、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渠道、形式和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3、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机组成部分的各种经济制度、体制及其相互关系;4、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及面临的问题。世界经济12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格局的变化
学习提示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世界经济13学习提示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本章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在本书中起到总括的作用。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对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别是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形成,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和格局的变化,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本章为后面其他章节提供了平台和基础。学习本章需要了解地理大发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史等背景知识。世界经济14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成因和表现,因为战后世界经济新发展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或者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难点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就是说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盛或衰落的根源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对于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国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世界经济15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
发展和格局的变化第一节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第二节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三节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和格局的变化第四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世界经济16第一节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世界市场: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经济17国际分工决定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性质:由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作用:使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日益国际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种类世界经济18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
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
世界经济19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
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20世界经济21世界市场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运行机制内容结构世界经济22含 义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经济23基本特征统一性: (1)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 (2)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 (3)“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竞争性。扩展性。世界经济24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关税率机制;
资本收益率机制;
汇率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国际价格机制国际价格机制不仅促进商品的国际流动,而且调节着世界经济利益在各国之间的分配。(1)世界市场价格机制具有把不同国家的国别价值统一为单一国际价值的功能,即把国别价值统一为世界价值,把国别价格统一为国际价格。(2)世界市场的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的基础是世界市场上的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交换将各个国家内在的等价关系转化为国际交换的等价关系。国际价格机制(3)世界市场的国际价格机制是世界各国经济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即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世界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场所。(4)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引起国际价格波动,对调节各国,各产业间的资源配置产生积极作用。
关税率机制关税是一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是调节进出口的基本手段。关税按征收的目的划分,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前者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后者以保护本国经济为目的,比重较大。关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国和世界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同商品的不同关税率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税率机制对世界经济运行和各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资本收益率机制世界市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也就是追求资本收益率的经济。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低;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高。收益率的差异使资本从收益率低的国家流向收益率高的国家,流动的结果使各国资本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收益率也随之调整。资本收益率机制,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调节了资本的供求关系,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
汇率机制汇率即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各国的外汇汇率,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以及黄金外汇储备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是世界市场商品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机制。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因外汇供过于求,会引起该国对外汇率上浮,使外币大量流入。外币流入意味着该国对外债务增加,而偿债使外币流出,导致对外汇率下浮;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逆差,因外汇供不应求,会引起该国对外汇率下浮,使外币流出,外币流出意味着该国对外债权增加,而外国偿债使外币流入,导致对外汇率的上浮。这不仅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引起国际商品价格的变动和商品的进出口。在一般情况下,本币对外汇率上浮,使本国商品价格相对提升和外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下降,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反过来,本币对外汇汇率下浮,则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各种影响大多会通过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表现出来,因此,各国为实现本国宏观经济目标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总是要确定目标汇率,通过汇率变动的机制达到预期的目的。资源配置机制如果说上面的四种机制主要是世界市场发展变化的驱动机制,那么这个资源配置机制便是世界市场发展变化的作用机制。由于国家的存在,资源在国际间的配置要比在一国内部困难得多。国际间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世界市场上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实现的。一方面,世界市场的国际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会促使一国国内资源向利润率较高或出口创汇的外贸部门移动。这种资源转移直接增加了国内某部门的资源量,间接地增加了世界范围内这一部门的资源总量。尽管资源不一定或并未进行跨国移动,但这种转移过程的结果却实现了资源在世界不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使用自己相对丰裕的资源进行生产并出口,从而使资源直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资源得到充分同时进口自己急需的、对方国家用其相对充裕的资源生产的产品有效的利用。因此,世界市场的国际交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的困难,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的缺陷。传导机制世界市场的传导机制是指某些经济现象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渠道从一个国家传导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并对这个国家产生作用的过程。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内经济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越大。
世界经济34内 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国际资本流通领域: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世界经济35结 构国际商品市场: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外汇市场:它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买卖活动。世界经济36第二节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它的形成是跟工业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是跟近代机器大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是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结果。或者说,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出的增长密切相关。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萌芽期、初步形成期和最终形成期。
世界经济37萌芽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由西欧封建社会的危机以及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东西方贸易的恶化引发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业化生产。
38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世界经济39地理大发现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世界经济40“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1)“新航路的发现”(2)“新大陆的发现”(3)“第一次环球航行”世界经济41“新航路的发现”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新航路的发现”:葡萄牙人,瓦斯哥·达·伽马,里斯本,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世界经济42“新大陆的发现”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新大陆的发现”:意大利人,哥伦布,巴罗斯港,横渡大西洋,南美大陆。43“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第一次环球航行”:葡葡牙人,麦哲伦,巴罗斯港,西行。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第一次环球航行世界经济45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以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经济46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出许多独立工业部门。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料已非本国生产的原料所能满足,它的产品也非本国的市场所能容纳。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之中。世界经济47世界市场的形成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
(1)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各种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2)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48
(3)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4)19世纪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手段; (5)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被纳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日益增多。世界经济49最终形成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爆发了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竟争时期过渡到垄断阶段,为世界经济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1、交通运输和通讯业获得巨大发展。全球进入火车时代和轮船时代,结成一个跨洲的庞大的国际交通运输网,沟通世界各国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全球信息网络形成,电报已普及全球,19世纪70年代电话在欧美广泛应用,无线电迅速普及,电汇取代汇票,便利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2、世界市场内涵进一步扩大。资本输出增加了国际分工的媒介,世界市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商品市场,资本市场。3、世界地理界限扩展完成。各国垄断资本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瓜分世界,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瓜分完毕。1900年八国(俄、英、法、美、日、德、意、奥)联军侵华,签下《辛丑条约》。世界市场涵盖整个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51第三节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和格局的变化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二、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和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三、国际金融动荡不定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四、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52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32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一直为战争和危机所困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的商品市场运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国际贸易增长极慢甚至出现停滞,大大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第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关税战、贸易战不断升级。1913—1938年,国际贸易量增加了12.1%,年平均增长率为0.5%;同期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提高了86.6%,年平均增长率为2.5%。尽管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较战前大为降低,但却为国际贸易增长幅度的5倍。世界经济53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和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国际化总的特点是:(1)资本跨国流动的速度放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主要经济大国资本输出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3)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期,并加紧了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步伐。54国际金融动荡不定和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瓦解
20世纪初,以英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陷于崩溃。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各国先后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全线崩溃,宣告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最终瓦解。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使国际金融领域逐渐分裂为若干个相互对抗的货币集团。货币集团林立与相互对抗愈演愈烈,货币战、汇率战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世界经济55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2、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世界经济56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2、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经济57第四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三、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四、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世界经济58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世界经济59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地位、决策权、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世界经济60全球化内含的8对矛盾1、超越主权对主权国家;2、市场力量对国家干预;3、经济财富增加对社会分配不公;4、竞争—斗争加剧,对合作协调加强;5、快经济对慢经济;6、旧秩序对新秩序;7、国家权力向上转移对国家权力向下转移;8、全球化对地区性。世界经济611、超越主权对主权国家全球化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必然导致某种超越国家主权,而同主权国家发生矛盾。超越主权包括有形的主权转移和无形的主权销蚀两个方面:有形的主权转移:典型例子是:欧盟的发展,这是一种主权共享,而不单纯是主权让渡。有形的主权转移的另一种形式是把国家主权部分地(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转移给某些国际经济组织;无形的主权削蚀:如国家货币政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活动也使国家推行自主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受到影响。当然,这种超越主权是有限度的。622、市场力量对国家干预经济全球化正在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三驾马车并行。它们有矛盾,也有所区别。三者都要求减少国家干预,放松政府限制,为进一步释放市场力量创造条件,有时候国家(政府)甚至不得不给经济(市场)让路。事实上,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的干预至少在三点上都在加强:保护弱点、扶持强点、填补白点:保护国家(地区)相对薄弱的经济部门;扶持和促进发展对国家前途关系重大的经济部门;做那些只有政府才会去做的事情,如建设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和社会文化设施、培养高级知识人才,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世界经济633、经济财富增加对社会分配不公全球化倾向于市场力量,发展中国家中许多国家转向市场经济,加重市场,减轻国家的分量。其结果是:一方面使经济财富加速增长;另一方面则导致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全球化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利用闲置资源和打破封闭状态,使世界经济财富得到增加。其具体途径主要是贸易和投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但与此同时,全球化倾向于市场力量,市场力量导致优胜劣汰,而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容易导致社会分配更加不公。这主要表现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世界经济64
发展中国家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占优势,处于主导的地位,势必具备能获取更多财富的能力。这将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考虑到发展中世界迄今还有70—80个国家还处于全球化的边缘、甚至圈外,无法加入国际竞争中去,贫困现象会更加普遍和严重。
发展中国家国内社会分配不公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社会分配的"两极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我国目前低收入及中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80%,中等收入者仅占15%。据我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透露,我国已有百万富翁500万人,千万富翁14万人,亿万富翁数千人。50名富豪的财产,竟等于5000万农民的年收入总量。我国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超过8万亿元。另有资料显示,我国最富有的1/5家庭占有全国总收入的50.13%,我国最贫穷的1/5家庭收入仅占全国总收入的4.2%。而按照前几年劳动人事部统计局和工商管理局联合调查150万人得出的结论,占人口8.6%最富有的家庭占有全部金融资产的60.47%,而另外43.73%最贫困家庭只占有2.9%,这两组人群的平均相差是103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1、“重效率、轻公平”的执政意识与分配体系的紊乱。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主要目标和“重效率、轻公平”的执政意识,其负面代价就必然是国民经济收入差距拉大。加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旧的分配体系失效,新的分配体系难产,又必然使收入分配制度失去公正,社会中存在着制度缺失性的暴富机会。2、政治改革缺位导致社会腐败现象。社会政治改革缺位,制度不民主、不透明,政府体制缺乏制衡,行政权力转变成不平等收入的保护伞。加之行政垄断,扩大了垄断行业的垄断利润,并转化为不平等的个人收入。3、分配过程的机会不平等。人们在获得收入之前,就已经处在不同的起点,面对不同的机会,人们的收入必然会不公平。人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不均等。人们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均等,也就必然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严重不平等,而这恰恰又是与市场化的分配制度背道而驰的。4、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着极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远远低于成本的农村生产要素来换取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三农问题"突出。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公,反全球化第3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时,数百名示威者高举“世界经济论坛滚出去”的标语,在会场外抗议示威。反对经济全球化跟经济全球化一样都是一种全球现象,其最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大部分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有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导致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公,根子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内制度缺失。而要克服这种不公平,只能依靠各国长期不懈改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内分配制度的努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科技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来自北京的声音“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714、竞争—斗争加剧,对合作协调加强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竞争—斗争。这种竞争—斗争加剧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参加竞争主体的增加和作为竞争对象的客体的扩大。从竞争主体来看,随着冷战的结束,计划经济体系的解体,市场化席卷全球,几乎全球的人都已经加入到市场经济的范畴中来了;作为竞争的客体,过去主要是在国际贸易(商品流通)领域内,现在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动,技术、信息、知识、就业岗位、人才等领域,都已经成为各国、主要是西方国家,争夺统治、控制、垄断优势或份额的对象。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合作—协调也在加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在南北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人们需要缓解矛盾,需要新的规则,需要新的稳定,需要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迅速,已处于失控的状态,对世界经济发展构成极大的影响。735、快经济对慢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昔日对世界经济所作的东西分界(冷战格局所导致的)已经失去分量。在今后的世界中,更为重要的分界可能是托夫勒首先提出的命题:快经济与慢经济。在快经济中,先进技术使生产速度加快,但这远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步伐的快慢取决于交易的速度、作出投资决定之类决策所需要的时间、新的设想在实验室中成形为产品进而把它们送上市场的速度、资金流通的速度及数据、信息和知识在经济体系中传输的速度。快经济形成力量和生产财富的速度高于慢经济,慢经济最终要输给快经济。世界经济74快经济对慢经济不少发展中国家显然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国家如果不善于利用全球化的潜力,可能会跟不上节奏,而被边缘化。随着世界主要的财富生产体系的加速运转,扮演卖主角色的国家必须按照处于买主地位的国家的步伐来做买卖,这就是说,慢经济必须加快它们的神经中枢的反映,不然就会失去合同和投资,甚至完全退出竞赛。不过,慢经济对快经济的超越也是有可能的。世界经济756、旧秩序对新秩序全球化的进程是在某种秩序覆盖下展开和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竭力维护由他们主导的现存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公正、互利合作的新秩序。两种秩序的矛盾集中表现在3个问题上:即:权势、分工和规则。
76权势、分工和规则权势:从西方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欧美阶段”(美,亨廷顿),还是“美日共管”(托夫勒),不外乎继续维护西方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生活中的权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不会同意的。分工:西方国家竭力想维护世界经济旧秩序下的国际分工西方国家以强调环境保护为由,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并不热心。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恰好是它们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条件。而且,如果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西方则总是竭力维护和加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高、精、尖”优势地位,尽可能让发展中国家去从事那些落后的产业,使之处于依赖、从属的地位。规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际经济规则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国家单独或联合制定的。世界经济777、国家权力向上转移对国家权力向下转移国家权力向上转移是指国家权力向国际一级(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所作的有形和无形的转移;国家权力向下转移是指国家权力从中央向地方、种族甚至经济组织(包括公司、企业)转移,这在欧洲表现比较突出。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它既导致权力无形中向上转移(如通过国际资本大量流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又导致权力有形之中向下转移(如跨国公司自身的权力加大,受母国约束变小)。从经济一体化来看,有的以国家名义进行,导致权力向上转移;有的则在几国交界地区自行进行(如成长三角),导致权力向下转移。世界经济78
国家权力向上转移对国家权力向下转移国家权力向上和向下转移的另一项因素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经济把一些生产转移到了全球一级,如空中客车的生产,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界限;但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又使某些地方性的生产兴旺发达起来新技术给中小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甚至家庭个人化作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这也要求减少政府的束缚,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79国家权力向上转移世界经济808、全球化对地区性实际上是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二者概念有区别:地区化:有排它性的一面,地区内实行自由贸易,地区间实行管理贸易,贸易政策被双重地界定。而全球化则要求打破地区的限制。
世界经济81全球化内含的矛盾—结论
1、国家权力的问题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处于“竞争、冲击、适应”的局面;面对这种冲击,各国不得不作出调整,包括放松限制,改革创新,国家权力也存在着超越和转移的问题;但是国家干预仍将加强,国家主权的维护也将是大力的。2、在全球化的大竞争中,一国经济的前途和命运主要取决于能否进入快经济的轨道。快不仅要求数量上的增长速度快,更重要的还要求质量上水平提高快,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世界经济82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邓宁(JohnH.dunning)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世界经济83三、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1、金融市场的全球化;2、货币流通的全球化;3、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三、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四)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
2、在国际直接投资和信息、知识产业化的带动下,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85人才“隐性跨国流动”指人才没有离开本土但为外国企业所雇佣,接受外国科技和管理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随着其投资、生产、营销和研发等各种业务的扩大,也在大力推行“并购”和“本土化”的经营战略,因而大力聘用当地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跨国公司还通过分包方式将产品的一部分分给外国客户来完成,这些客户的职工虽未离开本土,但他们在为跨国公司工作。人才“隐性跨国流动”对跨国公司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对当地的人才培养、成长也很有利,也将日益成为人力资源流动全球化的主要渠道和形式。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InternationalEconomicCoordination)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等方式进行对话协商,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联合调节。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通过参与国间相互协商而产生的国际间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经济协调。
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就是为适应国际经济协调这一要求而出现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77国集团。世界经济88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全球性协调组织世界经济89世界经济90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经济9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1941年,美国的海利·D·怀特在一份关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报告中,就已经强调以固定汇率、国际合作、黄金结算作为国际金融制度的基础,这就是后来的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基本要素。怀特还在报告中建议成立同盟国(后来成为联合国)内部的稳定基金来稳定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并建立同盟国内部的银行来为经济复兴提供资本。这两个建议形成了后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世界经济9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就国际金融领域而言,在20世纪60年代境外美元市场出现之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脱离贸易交往的实际需要,追求金融资产收益的纯金融交易活动迅速发展,而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没有考虑作为资本的国际货币的职能,因此,纯金融交易所形成的资本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冲垮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作为这一体系的协调机构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能力自然会随着这一体系崩溃而有所下降。93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关贸总协定(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由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的关于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于1948年正式生效。[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于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并按照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对各成员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今世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解决多边贸易争端的最重要场所,其成员的贸易总额占全球的95%以上。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国。94西方7国首脑会议(G7)西方7国首脑会议(G7,俄罗斯后来加入,称为G8),产生于1975年。随着在世界经济组织中的成员越来越多,议事成本也越来越高,西方发达国家很难在世界经济组织的框架中达成利益的统一,因此他们选择了首脑会议的协调形式来形成共同的行动准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G7主要在货币和汇率领域中开展协调,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中达成G7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对稳定当时的汇率波动和抑制全球性通货膨胀起到了重要作用。7国首脑会议采取的是一事一议的协议性协调方式,其优点在于灵活性和针对性强,而缺点在于约束性差。世界经济95西方7国首脑会议(G7)从7国首脑协调的手段来看,它是一种总体协调,如在针对汇率波动的干预中,各国货币当局不仅运用了外汇市场的交易手段,而且为实现协调的目标,各国还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协调以及在利率、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上加强了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全面的协调突破了世界经济组织原来的分别局部协调的模式。7国首脑协调形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已经是一种全方位的结构性依存时代而产生的新的协调方式。由于G7只是在大国间进行协调,仍然是以大国利益为主导的,所以其作用也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质疑。9677国集团(Groupof77-G77)是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己经济权益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形成“75国集团”。后来肯尼亚、韩国、越南加入,新西兰宣布退出。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再次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虽然后来成员国逐渐增加,但集团名称仍保持不变。世界经济97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源自于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級房贷金融风暴,扩大为金融海啸,至2008年与2009年,再发展为经济危机,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前景。世界银行发布《
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调升全球经济预测,而预估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2.7%,开发中国家为5.2%,已开发经济体则为1.8%。世银也警告全球经济虽以惊人的速度复苏,但若民间需求无法取代政府振兴措施,仍有二度衰退的风险。全球经济在2010年快速全面复苏仍有待时日。这一场供需失衡浩劫由原先仅仅对金融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迅速发展为对世界实体经济成長的严峻阻碍。在金融风暴发生的初期,因为包装自次级房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具有高度跨域与环环相扣的特性,欧、美等强调金融自由的已开发国家首先遭遇冲击。由于金融机构信用紧缩,导致国际主要市场的需求下滑,而透过国际贸易之间的高度互相依賴,进而使得全世界经济都受到影响,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受创尤其严重。这一波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遭到了无法预料的打击,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全球性经济衰退,它的爆发是包括东西方之间发展失衡以及金融、经济和政策等各种国际矛盾叠加的结果,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覆盖各国的各行各业,它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可比一场战争。
2009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经济面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大幅减少,严重影响经济增长。世界经济100全球经济危机:回顾2007年、2008年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最终发展为经济危机。世界经济101次贷危机及其演变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再到全球性经济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经济面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102次级按揭贷款次级贷款是美国的金融产品,它源于银行业务中优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房地产的贷款业务由于有房地产可以抵押,又有首付和以后的分期付款,所以是非常安全的银行业务。美国的次级贷款也是房地产业务的抵押贷款,但这些业务都是不用首付或者是极低首付,而且多数执行的是暂缓支付以后的分期付款(通常是一至两年)由于不用首付或者首付低,有不存在有保证的分期付款,这样的业务与原来安全的房地产抵押业务想比较为较次的业务,因此称为“次级贷款”业务。103次贷债券住房抵押债券也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以住房抵押贷款这种信贷资产为基础,以借款人对贷款进行偿付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证券(大多是债券)融资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为了解决高通胀波动期储蓄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美国设立了三大(准)政府机构来推动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发达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目前在美国公开流通的债券市场上,抵押贷款证券已超过国债成为第一大债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解决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资本利用率、降低银行风险、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促进活跃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抵押贷款证券化被认为是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降低了市场融资成本,而且降低了金融风险。过去10年间,美国家庭抵押贷款/个人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并由此支撑了美国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对此给予的肯定就是证券评级的提高,融资成本的降低。次级贷危机的事实证明,只要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被这种金融创新掩盖的金融风险就会完全凸显出来。金融市场对证券化风险的低估(Underpriced)是次级贷危机带给人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在危机发生以后,美欧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检讨包括市场评级机制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方式。次级贷危机的影响是多重的和严重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是通过吸收存款来发放贷款,银行的存款通常以中短期为主,如果贷款中中长期的占比例过高,造成银行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不匹配,中长期贷款流动性较低,造成银行资金周转的不灵,从而需要通过临时高成本的融资来解决资金的周转需要,这就是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风险。住宅抵押贷款属于长期资产业务,虽然能给银行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流动性较差。如果在以中短期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的资产机构中,住房抵押贷款所占比重过大,或者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发放住宅抵押贷款,那么银行就会面临较高的资产流动性风险。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可通过三种方式:第一,当资金来源已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已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第二,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应当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比如将贷款与存款挂钩等,已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第三,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或出售给投资银行及政府机构等用于发行抵押贷款证券。住宅抵押贷款证券是最早的资产化证券,其操作流程是: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过多的抵押贷款出售给政府机构或投资银行,后者将其收购的抵押贷款经组合后发行以其为基础的证券。这样抵押贷款的期限与抵押贷款证券的期限大致吻合,借款人支付的利息用来支付证券持有人。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增强了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促进了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化解资产流动性风险的手段。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政府出面成立了三大房贷机构——即由政府全资设立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innieMae,成立于1968年)和两家政府发起设立并享有多种政策优惠的私营证券化公司: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Mae,成立于1938年)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Mae,成立于1970年),由这三家公司充当资产证券化中的SPV角色,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由于有政府或准政府机构的信用担保,这三大房贷机构发行的抵押贷款证券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一般均为AAA级),由此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愈演愈烈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110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接管财务严重恶化的“二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撤换其执行长,“二房”董事会与管理层亦将由联邦住宅金融署执掌。除此之外,财政部亦将动用公共财政购买“二房”的抵押贷款证券,并提供资金流动性。“二房”是“政府赞助的企业”,其债券具有公债等级的信用担保,茍若任其崩塌,则持有该公司证券的外国央行就会视同美国政府信用破产。因而美国财政部出手拯救,等于保障了政府信用,也等于使购买“二房”数千亿证券化商品的外国央行得以确保债权。“二房”共发行约五万亿美元的债券及房贷担保债券,中国持有达三千七百亿美元。2010年6月16日,“两房”从纽交所退市,转至场外柜台交易。退市后两家机构依旧问题重重,2010年8月9日,房地美再度向美国联邦政府寻求18亿美元救助金,而房利美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亏12亿美元。“两房”难题又一次显现,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2010年8月24日,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最新房屋销售数据显示,2010年7月份美国成房销售量比前一个月下跌了27.2%,创15年新低。美国商务部2010年8月25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新屋销售量在2010年7月跌至纪录最低水平。后话:“两房”难题又一次显现惠誉2010年8月18日发布报告称,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从房利美和房贷美回购问题抵押贷款,或将面临高达420亿美元的损失。这对于美国的银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有人担心,中国4000余亿美元“两房”债券可能血本无归。而此时,中国却小幅增持了两房债券。美国财政部2010年8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6月净增持了美国机构债55.87亿美元,其中以“两房”债券为主。这是因为美国长期国债收益走低,“两房”债券的收益水平约高出同期限美国国债40个基点。风险,取决于美国政府在接管和救助“两房”问题上的态度。“两房”投资无近忧有远虑。根据目前美国国内的情势发展,“两房”完全私有化将很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两房”成为普通私营企业,即使中国持有的机构债券仍能正常还本付息,机构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还需与美国再多沟通,同时,为减少“两房”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应在不影响机构债券价格大幅波动的条件下,减持美国机构债券。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
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企业的不利消息,给全球投资者信心造成很大打击。9月15日,全球股市出现暴跌,伦敦股市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报收5204.2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12.5点,跌幅高达3.92%。美国多家银行宣布破产。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公司于1850年创立,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其由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公司目前的雇员人数为12,343人。雷曼兄弟公司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
雷曼兄弟公司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116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117美国纽约曼哈顿第7大道上的雷曼兄弟公司总部大厦2008年9月世界经济118雷曼总部大厦前乱成一团
2008年9月世界经济119雷曼破产震惊股市
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0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经济事件
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1雷曼员工在总部大楼附近合影留念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2大家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一事件
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3雷曼员工在总部大楼附近合影留念
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4雷曼兄弟员工纷纷卷“铺盖”回家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5雷曼兄弟员工纷纷卷“铺盖”回家2008年9月世界经济126雷曼兄弟员工纷纷卷“铺盖”回家2008年9月127中国银行持有雷曼债券招商银行公告,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中国银行被曝持有5000万美元雷曼债权。工商银行或持有1.2亿美元以上债权。可能更大的债权持有人隐藏在托管账户中。据债券研究机构CreditSightsInc.的测算,每一美元的雷曼高级无担保债券可能收回30美分,次级债券则只能收回3.5美分,高级债券有可能收回60-80美分。雷曼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意味着有机会重组运营,这段时间一般会持续7到18个月,其间可以停止所有债券的本息偿还。等待清算后偿还意味着非常大的时间成本。世界经济128雷曼公司案:全球债务市场的信用危机雷曼公司案的爆发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加深的开始。全球债务市场的信用危机必然引发恐慌性抛售,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必然受到影响,交易中的授信额度必然大幅下降,新债券的发行规模必然急剧收缩。结果就是全球债务链风雨飘摇,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负债经营模式和家庭举债消费方式都受到影响。发生在虚拟经济的金融危机必然扩散到实体经济。1292008年9月16日:沪指跌4.47%失守2000点
世界经济130国际石油价格攀升及前景1、从石油供给方面看2、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3、国际石油价格前景131一、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是国际投机资本屡试不衰的炒作题材伊拉克国内局势动荡,土耳其与库尔德分裂分子的冲突,阿伊冲突,以及潜在的伊朗核危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美元汇率大幅贬值促使石油输出国不愿意通过增产平抑价格从国际油价的历史走势看,油价上涨与美元贬值通常都是同步的。按照美元的不变价格计算,目前的油价仍然低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创下的历史最高点(折合现行价格在100~110美元/桶)。从石油供给方面看:世界经济132三、欧佩克开始担心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即所谓的供给安全问题。高油价正在激发发达国家新一轮的替代能源的开发。尤其是生物能源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具有市场竞争能力。这在长期内会威胁到欧佩克的市场垄断地位。鉴于替代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对欧佩克而言,一方面要在替代能源威胁变为现实之前获取石油垄断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允许油价无限制地上升,以便减缓替代能源的发展步伐。世界经济133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一、中长期内,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大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必然增加。伴随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决定了油价不可能回归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较低水平。二、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将减少对石油的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者,美国经济经济减速,因而,能源需求减少不支持油价的继续大幅飙升。世界经济134三、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前景可能改变目前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政策。布什政府代表了石油行业利益集团的诉求,对油价上涨采取了放任自流甚至是有意促进的政策。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其能源政策取向必然做出调整。如,调整对伊拉克撤军的政策,对伊朗核问题的政策,对市场投机行为的政策,等等。美国亚利桑那州太阳能发电站美国亚利桑那州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昂贵的电力世界经济138国际石油价格的前景全球经济减速,油价回落不可避免。需求的稳定增加和欧佩克立场的转变决定油价会继续维持在高位。至于长期内油价的走势将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经历了巨幅波动:从2008年7月11日的历史高点147.27美元直跌而下,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2月12日跌至33.55美元的谷底,短短7个多月时间,跌幅达到77%。2009年10月21日,油价突破80美元关口,此后一直在75美元上下徘徊。
2010年9月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2美分,收于每桶74.60美元;伦敦市场10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6美分,收于每桶76.67美元。1970年—2003年国际油价2003年-2008年国际油价走势2008年1-11月国际油价走势2009年国际油价走势2009年—2010年油价世界经济145全球经济失衡1、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2、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世界经济146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
1、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常项目收支上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前者逆差不断扩大,后者盈余不断增加。2、从发达国家情况看,美国持续经常项目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主要集中在日本和德国。3、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情况看,经常项目盈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出口优势较强的亚洲地区和出口石油的中东地区以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中东欧地区则持续处于经常项目逆差。世界经济147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4、从全球经常项目逆差和顺差的分布情况看,逆差分布日趋集中于美国,而顺差分布则呈分散化趋势。5、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同时表现为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不平衡。6、从储蓄与投资关系看,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失衡隐含着投资与储蓄关系的失衡,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国内储蓄严重不足,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存在储蓄超过投资。
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不平衡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和平衡原理,除统计误差和遗漏外,经常项目余额与资本项目余额之和,即国际收支差额,恒等于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减。由于储备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电脑液晶显示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池测试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数字货币技术开发与交易服务费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科技研发机构高管研发成果转化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安全设备升级改造厂房责任合同3篇
- 2024年05月中国民生银行2024届暑期实习生招考(暨提前批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房地产经纪劳动合同劳务合同3篇
- 2024年中国注塑机用机械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氮氢空一体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编制规范与样本下载2篇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英语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通用劳务合同Word模板下载(多份)
- 第七讲 磁电选
- 昆虫的农业和经济价值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长期照护服务流程
- 精心打造东北大学近四年C语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Power Bi应用》课程标准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幼儿园的品格与道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