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迎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突出了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西方倾向于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参考答案:1.A

2.B

3.C【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并非“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原文是说“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C项,“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错误,原文是说“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属于因果倒置;D项,“‘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错误,原文是说“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西方的“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推断不当,原文是说“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故选C。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鸟,像人一样说话(节选)范小青城里的外地人要回家过年了,模范小区里的气氛有点紧张。小区的保安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严查死守,收旧货的老王只得守在小区门口不碍事的角落,提着精神喊一声“收旧货啦”,再没精打采嘀咕一声“我惨啦”。

这天晚上,严加防范的小区里,还是发生了一件盗窃案。就发生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宣梅住的这幢楼里,就发生在一楼的刘老伯家,刘老伯媳妇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一包金银首饰不翼而飞了。据说刘老伯的媳妇睡到半夜忽然惊醒了,硬说有人进屋了,她的丈夫还骂了她一句神经病,门窗都锁得严严实实,门外还有防盗门,窗外还有防护栏,贼从哪里进来?可刘老伯的媳妇硬是爬起来,一眼就看到藏首饰的抽屉被拉开了,她听到自己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顿时就号啕大哭起来。闻风而来的邻居们兔死狐悲,纷纷痛骂窃贼。物业管理公司决定开除当晚值班的保安班长王大栓,公司总裁也跟人事部门经理生了气。他说,我再三跟你们强调,要慎用外地人,慎用外地人,你们听进去了没有?人事经理叫苦不迭说,我也不想用外地人,可是,可是,我找不到本地人肯当保安的。王大栓想立功赎罪。他让大家回想一下,从那一天开始,风雨无阻地守在小区门口收旧货的老王不见了。头一天老王还说,年关是买卖旧货最忙的时候,他要抓这个机会,好好地收一票。怎么一转眼人就不见踪影了呢?他主动要求去追查他的老乡老王。王大栓很费了一些周折,但最后他什么也没有查到。老王确实是当天晚上走的,但他和另外几个老乡同一天下晚坐同一趟夜车回老家过年,有证人。后来门卫小万提供了一个信息,从出入小区的登记册上也能看出来,盗窃案发生的当天下晚确实有个外地人进了十七幢,他就是宣梅的男朋友。他觉得,那个人说的本地话和刘老伯的本地话是不一样的,倒是和十七幢的宣梅有点相像。宣梅听到这样的疑问,是很生气的,生了气就会乱说话,但这一次她生气气过了头,反而平静下来,思路反而清晰了,被保安盘问时说话显得特别有条理。她说,房子是我租的。我说本地话还是外地话,关你们什么事?我又没有说我是本地人。学说本地话,是为了办事顺利,生活方便,不光我不是本地人,我男朋友也不是本地人,但我们都说本地话,不可以吗?你们不也在学说本地话吗?我也以为你们都是本地人呢。早知道这地方都是外地人在管理,连保安队的班长、连物业的老总都是外地人,我还不愿意租你们小区的房子住呢。她和她的男朋友确实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明。那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她们就出去了,和一群朋友在飙歌城玩,一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那时候,不仅刘老伯的媳妇已经哭过,接案的民警也已经勘查过现场,取过证,警车正驶出小区。这天晚上刘老伯家的抽水马桶出了问题,老是滴滴答答地漏水,刘老伯的儿媳妇把水箱盖抬起来,想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就在抬起水箱盖的那一刻,她失声尖叫起来,她丢失的那包金银首饰,就端端正正地躺在水箱的底部,还用一块塑料布包得严严实实。不等刘老伯的儿媳妇反应过来,刘老伯已经上前把包包抢到自己怀里,一迭声地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他的儿媳妇简直不敢相信他会这样做,一时张大了嘴愣住了。过了好半天,她才回过神来,赶紧要抢回包包,她尖利地叫喊着,怎么是你的,怎么是你的?是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我们结婚的时候,你只给了我一只金戒子和一副很小很小的耳环,我后来到金店去称,两样加起来也只有二钱的东西,成色也不足的。刘老伯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包包紧紧地捂在怀里,他的手指像铁钳一样坚硬,儿媳妇无论如何也夺不回她的金银首饰。她急了,情急之中就把刘老伯推了一下。这一推并不很重,刘老伯没有摔倒,头也没有着墙,只是肩膀那里沾了一点墙灰而已。但是等到刘老伯重新再站稳、再回过神来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刘老伯一张嘴,说出了一连串谁也听不懂的话。刘老伯的儿子一直在旁边看着这场争夺却没有出面加以劝阻和制止,因为他一直以为老爷子是在开玩笑。可是看着看着,他笑不出来了,他感觉不对头了,赶紧出面调解。好了好了,丢不丢脸?现在这种东西,又不值什么钱的。他的老婆说,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谁的就应该是谁的,话要说清楚。人说家贼难防,我们家倒好,出了强盗了。他们以为刘老伯听了这样的话会发怒,他的儿媳妇还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怕刘老伯的拐杖举起来打她。可是刘老伯并没有发怒,别说举拐杖,他的身子连动都没动一动,不过他的嘴在动,他仍然在说话,一连串又一连串的话从他嘴里跑出来,只是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说什么。刘老伯再也不会说本地话了。他说的肯定是一种话,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话。大家都以为是神经方面的问题,家人把他送进医院。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后说,不是神经病,是老年痴呆症。至于刘老伯现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的这种语言,医生也说不清楚,他建议找有关方言方面的专家试试。后来他们请来一位方言专家,经过专家的分析,也有结果了,这是西南边远山区的一种方言,说这种语言的人总数不超过一千。但是一直说本地话的刘老伯怎么会说出这种语言来呢?后来刘老伯的儿子终于回忆起来,他说,我想起来了,我小的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他是大山里的人,那座山,像一把剑一样尖利,竖在面前,住在山里的人,很难翻过这把剑从山里走出来。五岁的那一年,瘦小的调皮的爸爸钻在一个货郎的担子里跟出了大山。但我小时候,根本就不相信爸爸说的话,爸爸是个幽默的人,他喜欢开玩笑。现在看起来,这竟是真的,爸爸原来是那边山里人。也就是说,五岁以前,刘老伯说的就是这种语言,难道现在他又回到了五岁以前?医生说,这种现象虽然不普遍,但发生过,一个人老了,忽然就回到了童年,童年以后的一切,他都忘记了。大家说,怪不得刘老伯的身材这么瘦小,西南边地上的人,都是这样的长相,怎么从前就没有看出来呢?这个失窃案件最后是虚惊一场,公司最后决定不开除王大栓,但班长却不给他做了,倒是小万在这次事情中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物业升小万当了班长。老王回家过年了,可是老王的声音却留在这里。紧靠大门的一号楼的二楼业主,养了一只八哥在阳台上,原来只会说,你好,吃过了吗?这一阵它每天听老王念叨,时间长了,也学了老王的话。八哥说,收旧货啦,我惨了,收旧货啦,我惨了。它学得惟妙惟肖,连语气和音调也和老王一模一样,它提着精神亮着嗓门说,收旧货啦,又垂着脑袋憋着嗓音说,我惨了。听见八哥说话的人,无不大笑。一个人说,这鸟,像人一样说话啦。(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社会转型期的城市众生相,有“本地人”刘老伯、“收旧货的”老王、“保安”王大栓和小万、“刚毕业的大学生”宣梅等。B.王大栓是社会转型期保安这个特定时代的人物缩影,他主动要求追查他的老乡老王的情节,表明他陷入了企盼被城市认同,却又丧失自我的困境。C.“收旧货的老王”的“收旧货啦”和“我惨啦”的念叨,含蓄地表明了城市底层人对生活的追求以及没法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无奈。D.发现失物后刘老伯和他儿媳的争执,反映了两个人对待财物的不同价值观,也映射了当时严酷的现实,以及在此环境中人们扭曲的心灵。5.小说围绕一个城市模范小区的一起失窃案展开情节,在写失窃案真相大白之前,文中作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何好处6.小说结尾写业主饲养的八哥学会了老王说话的语气和音调,这样写有何用意?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AD

5.①关于门窗“都锁得严严实实”的描写,表明“外人”几乎没有作案的可能。

②老王在当天晚上和“另外几个老乡同一天下晚坐同一趟夜车回老家过年,有证人”的交代,以及“宣梅”和她的男朋友确实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明”,排除了仅有的两个可以出入小区的“外地人”作案的可能。③为读者营造了充满想象的广阔空间,使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使“家贼”的出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6.①照应了题目“这鸟,和人一样说话”;照应了开头中对收旧货的老王的描写,使故事首尾圆合:强化了“说话”这个主题。②刘老伯说起了没有人能够听得懂的鸟语,而鸟却像老王一样说话了,使人物形象相映成趣,充满传奇色彩,表达了关注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生存状态的温暖而理性的诉求。③让读者掩卷深思,城市本地人追根溯源也是外地人,在社会转型期,城市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应该和谐共处,使城市更美好。【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小万”分析有误。文中对小万只是一笔带过,说他提供过一个信息,有没细描。D项,“反映了两个人对待财物的不同价值观”分析有误。小说中,发现失物后刘老伯和他儿媳的争执所反映的对待财物的价格观相同,格外看重钱财。故选AD两项。【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在写失窃案真相大白之前有哪些铺垫并分析其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中,一个城市模范小区的一起失窃案真相是,是刘老伯自己放在自家的马桶水箱里,不是外地人偷的。这真相大白之前有多处铺垫。比如,第三节中“门窗都锁得严严实实,门外还有防盗门,窗外还有防护栏,贼从哪里进来?”表明“外人”几乎没有作案的可能。第五节“老王确实是当天晚上走的,但他和另外几个老乡同一天下晚坐同一趟夜车回老家过年,有证人。”老王有不在场的证明。“宣梅”和她的男朋友确实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明。这小区里仅有的两个“外地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明。也就是说,排除了“外地人”作案的可能性。这样的铺垫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与后面真相大白之时的情节构成了戏剧性,也使得这个真相大白时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是“家贼”,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情节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写业主饲养的八哥学会了老王说话的语气和音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从结构上分析,八哥学会了老王说话的语气和音调照应了小说的标题“这鸟,和人一样说话”;八哥学会了老王说话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写老王的描写。小说中,刘老伯被推了一下后,开始说起了谁也听不懂的“鸟语”,而八哥作为鸟却说起了人话,使小说充满传奇色彩。他得了老年痴呆症,说起了家乡话,无人能听懂,也表达了要关注像老王这样人的生存状态。同时能引发读者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关系。从本文可以看出来,城市里的很多岗位本地人不想干,而他们又歧视排斥外地人,因此城市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应该和谐共处,这样城市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的情节作用,先概括情节的内容,分析内容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然后可以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④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亦如我们误读秋风查干①人,一言秋风,常生悲情。这是因为,秋风一起,万物便开始萧条。在我的童年,每当秋风开始吹拂,母亲的心情便低落起来,有时,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②后来,书读得多了才发现,悲秋情结不仅今人有,古人更甚。譬如唐诗人李白,在他的《秋风词》里就写:“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啊,面对秋风,不光人,连鸦雀都有所惊恐,心绪不定呢。还有贾岛的两句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尤为出神入化。乍看,写得十分随意,细品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遂成为千古绝句,诵者无数。诗为白描,像一幅一挥而就的风情画。然而,给人以辽阔、苍凉、入骨的凄楚之感。③受这些影响,渐渐地,我也有了些许悲秋情结。现在回头看来,所写悲秋诗章,该有百首之多。后来,有了一定阅历,开始理解秋风所含有的丰富内涵,心绪变得坦然起来。再后来,聆听秋风,则成为了我的一种生命需求。本来嘛,秋天属于季节中的黄金时光,万物成熟并结果之后,收获便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喜庆景象。何来那么多悲情?更何况,对广大的自然界而言,季节交替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一切都还存在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罢了。枯萎,只是一种转换,而非灭绝。④对于秋天,有了客观认知之后,聆听秋风,便成为一种情趣和诗意享受了。之后,每当秋天到来之时,有去高山野岭踏足的机会,我是一概不会放过的。因为,只有在那里,秋风才显得更为辽阔、空灵、爽气。音与色,也才归于完美。这样的时候,人一临秋风,心中的污浊与闷气,便被荡尽。仿佛,聆得一次浩荡秋风,灵魂便崇高了一次一样。血流,干净了许多,也畅快了许多。⑤有一年秋日,没有机会去远足,便去香山碰碰运气,寻觅一处听风之地。然而,观光红叶的那些地方,太过噪闹,秋声也显得杂乱不堪。有幸,终于在香山植物园西北角,遇有一处高耸的宽大平台,上架纯原木的方形长廊,造型朴拙,也显得达雅。此处,可来听风,也可远目。视野开阔得让人可敞开心怀。由此俯视东方,浩然古都,清晰在目。回首西望,即是起伏连绵的香山众峰。目光所及,均为金辉与红光。初霜之后的红枫与黄栌,点燃起所有的景致,远远近近皆幻化为童话。金色的银杏叶,在诗意地飘落着。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的古琴,在那里闲闲地弹奏。⑥此刻,最好轻微地闭起双目,让睫毛轻合、舒缓。然后,身倚廊柱,将双手抱在胸前,像胎中等待出世的婴儿。你听到了吗?从山峦背后,有什么在轻轻然、嚯嚯然,但又是空空然地流泻而来。你的衣领、衣角有轻微的掀动,你的发丝开始轻抚你的额、脸颊、鼻尖,使你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就像在母亲的温怀里一样。你的心灵之气,像一股清流,不知要流向何处?遽然,你感觉到有人在轻轻地,吻了你。那是秋风在留给你一个属于哲思的印记,且带有深深的祝福。[来源:学优高考网]⑦山野,静若梦境。最具禅意的远方草木之香味,缓缓飘来,熏染得你全身皆是自然香气。如斯,你不能不想起,那些餐风饮露,坐禅于菩提树下的得道高僧。你可能也会想起,唐人王维和他那些从浊世中脱颖而出的初莲般的诗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总之,来聆听山野里的秋风绵绵,会使你的心灵,由污浊变为清明、由复杂变为简洁、由世俗变为达观。由此看来,秋风并非一律以肃杀为能事,而只是改变了一下生存状态。⑧抬头,有一群乌鸦,缓缓飞过头顶。鸣声,苍茫而极富禅味。是一种空静中的阐释吗?对于这秋风和流逝的时光,也不一定呢。山鸦,为黑金鸟,是吉祥之物。误读它,是源于我们的偏执,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7日)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第①段“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真切地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写出了母亲的悲秋之情对作者的影响。B.李白的词和贾岛的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同时,作者认为它们表现出对秋的悲伤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自己和历代文人。C.作者认为我们对吉祥之物山鸦的误读与对秋风的误读,都有着相同的原因,即受古人影响而不愿变通,这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同。D.第⑦段前半部分主要写香山之味引发出的联想,后半部分则总括说明山野里的绵绵秋风能使人得到享受,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E.作者说听秋风,其实并非完全是听,而是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灵的感觉,表现了作者为秋之美所感染和陶醉是全方位的。14.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5分)B(“深深地感染了历代文人”错)C(“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同”错)14.(4分)①作者选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充分写出北京香山秋天的色彩美、形象美、情感美;②作者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渲染出北京香山秋天色彩之浓、面积之广,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的美感;③“点燃”、“幻化”二词富有表现力,巧妙地赋予红枫与黄栌等自然景物动态之美;④“幻化为童话”“诗意地飘落着”写出北京香山秋叶的情调,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⑤“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的古琴,在那里闲闲地弹奏”运用了通感,用听觉形象表现视觉形象,手法新奇,富有韵味,增强了北京香山秋天的艺术感染力。(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15.(6分)①以古今人们普遍的对秋风表现出一种悲的情感(怀)为始,开篇自然,富有韵味;②中间叙述作者在一定阅历基础上对秋风的理解欣赏和向往,紧扣文题,揭示秋风意蕴,为下文进一步具体表现秋之美作铺垫;③以作者北京香山一次聆听秋风为结尾,从色彩、感觉、体悟等方面具体而有层次地表现北京香山秋风(天)之美,既照应文题,又首尾呼应。(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夫爝火①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墣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构难而危国也,君不如去一人。”简公不听。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弑简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杀。两家斗鸡,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祸生而不早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故蠹蝝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晋公子重耳过曹,曹君欲见其骿胁③使之袒而捕鱼。厘负羁止之曰:“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君弗听。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祸生于袒而捕鱼。听厘负羁之言,则无亡患矣。患祸之所由来者,万端无方。是故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挂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啮,圣人见之密,故万物莫能伤也。太宰子朱侍饭于令尹子国,子国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明日,子朱辞官而归。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辞官去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轻行而简礼,其辱人不难。”明年,伏郎尹而笞之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见终始微矣。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有删改)【注】①爝火:小的火焰。②金距:金属尖爪。③骿胁:肋骨并成一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浼者多矣

浼:沾染,污染B.蚊虻走牛羊

走:使…奔跑C.人皆务于救患之备

务:致力,努力D.圣人见之密

密:秘密,机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

燕虽小国而后亡

B.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C.若火之得燥

未有封侯之赏

D.则无亡患矣

则请立太子为王11.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不知敬小”和“知使患无生”的一组是

A.臣恐其构难而危国也,君不如去一人

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

B.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C.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

遇之无礼,必为国忧

D.夫仕者先避之,见终始微矣

令尹子国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的怨恨或错误就如刚燃起的火焰和池塘堤坝上的小漏洞,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处理,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简公之死就证明了这一点。

B.在鲁季氏与郈氏两家的争斗事件的处理中,鲁昭公偏听偏信,不听子家驹之言,最终引发民怨而亡国。一场小小的斗鸡使他失去了一个国家。

C.厘负羁识时知人,预见到了重耳的将来并指出了曹君行为的不当,可谓有先见之明,但曹君还是一意孤行以致于最终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D.子朱之所以能够认清令尹子国的真实面目,远离凌辱,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从细节中预知祸患的存在并预先采取了相应措施。

1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3分)

②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3分)

(2)用分隔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只限4处)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挂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参考答案:9.D(密:精到,细致)10.D(D中两个“则”都是连词“就”。A中前一个“虽”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后一个“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B中前一个“因”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因”是介词“凭借”。C中前一个“之”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11.C(原因见原文)12.B(“不听子家驹之言,最终引发民怨而亡国”不合文意)13.(10分)(1)①所以这场灾难的发生,开始于鸡爪;等到祸事闹大以后,竟会导致国家灭亡。(“故”1分,“及”1分,语意通顺1分)②公子重耳是非同一般的人物,跟随他的三位随从,也都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佐之才。如果今天对他们无礼,将来必定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后患。(“非常”1分,“遇”1分,句式1分)(2)是故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挂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错一处扣1分,错四处则该题不得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小小的火焰在刚刚点燃冒起细烟之时,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坝的漏洞像老鼠洞那么大时,只需一块土就可堵塞。但等到火势烧及孟诸,蔓延的范围有云梦泽那么大一片,洪水从九江决口,泛滥淹没整个荆州,那时即使调动全国所有军队也都无法扑灭堵塞。积累仁爱则带来福祉,积聚怨恨则酿成祸患,这就如同痈疽必然要溃烂,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样。诸御鞅向齐简公报告:“陈成常和宰予,他们两人互相憎恨,积怨很深,我怕他们两人会作乱而殃及国家。君王不如除掉他们其中一个。”简公不听。没过多久,陈成常果然在庭院里杀死宰予,并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就是不懂得谨慎处理小事而造成的祸害。

鲁国的季氏和郈氏两家斗鸡,郈氏给鸡披上铠甲,而季氏则给鸡装上金属尖爪。季氏的鸡斗输了,季平子非常恼火,便乘机侵占了郈家的宅院,还修建了房屋、围墙。郈昭伯非常愤怒,在鲁昭公面前中伤季平子:“祭祀襄公庙堂时,季氏只用两人跳祭舞,其余的都去为季氏祖庙起舞了。季氏大逆不道、目无君王,(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已很久了,如不杀季平子,以后一定会危及国家。”鲁昭公将郈昭伯的话告诉了子家驹。子家驹说:“季氏家族深得民众支持,而且季氏三兄弟又联合成一体,他们德高望重,实力强大,君王您又怎么能对付得了呢?”鲁昭公不听,派郈昭伯率军去攻打季氏。仲孙氏和叔孙氏一起商量:“如果无季平子,我们两家不用多久就会灭亡。”于是发兵去救助季平子。战争的结果是,郈昭公战败被杀死,鲁昭公也为之出逃到齐国去避难。所以这场灾难的发生,开始于鸡爪(斗鸡这样的小事),祸事闹大以后,竟然会导致国家灭亡。陈成常和宰予结下怨仇,造成宰予被杀于朝廷中,齐简公为此遭到杀害。季氏和郈氏斗鸡,引起郈昭伯发难,鲁昭公出逃。祸患的苗子不及时扑灭,就会像火碰上干燥物、水遇上低湿处一样,蔓延扩散开来,以至不可收拾。蛀虫白蚁咬啮,会裂损毁坏房梁柱子;蚊虫牛虻叮咬,会引起牛羊痛得乱蹦乱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竭力做到对祸患的防备和阻止,但却没有人懂得怎样使祸患从根本上不发生。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曹君想看看重耳生的骈生肋骨,就有意让重耳裸露着上身下河去捉鱼。这时釐负羁劝说道:“公子重耳是非同一般的人物,跟随他的三位随从,也都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佐之才。如果今天对他们无礼,将来必定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后患。”曹君不听劝告。后来重耳返回晋国取得了君位,果然对曹国发起了攻击,灭亡了曹国。曹君也身死于他人之手,曹国变为一片虚墟,而这灾祸正是由让重耳袒露骈生肋骨下水捉鱼引起。如果当初曹君听了釐负羁的劝告,曹国就不会有这样的灾祸了。祸患的由来,各种各样没有固定的方式。所以圣明的人常常是以深居简出来避免凌辱,静心安适以等待时机。而小人不知道祸福产生的由来,常常是轻举妄动自投罗网,有时尽管千方百计加以防范,但又怎能保全得了自身?大墙的倒塌往往起因于一条小小的裂缝;剑的折断常常是因为它本身已有缺损处了。所以圣人的预见往往非常精到细致,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他。楚国的太宰子朱侍候令尹子国用餐,子国尝了一口羹汤后感到汤太烫,就拿杯子里的汤水向子朱浇去。第二天,子朱便辞去了太宰的职务,回家去了。他的仆人问:“楚国太宰的职务不易谋得,你为何辞官离去?”子朱解释说:“令尹子国的行为轻浮,傲慢无礼,他要想侮辱人是非常容易的。”第二年,子国果然强令郎尹爬伏在地,并打了他三百鞭子。所以说,明察事理的人总是预先避免祸患的发生,并善于从事情开始的细微之处预料到事物发展的结果。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靡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C.“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靡不胜矣。(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参考答案:10.B

11.A

12.C

13.(1)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2)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有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甲若干名,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是令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所以选C项。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贼”:“叛军”;“破”:“被攻破”;“逆”:“迎面”;“靡”:“无,没有”。第二句关键点:“异敏”:“异常聪明”;“谪”:“贬谪”;“穷荒”:“穷荒之地”;“绎”:“整理”。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量风度,孝宗非常垂爱他。王华生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赞美他。王守仁被孕育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王守仁)五岁不能说话,怀有异才的人抚摩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抓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刚正地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大怒,在朝廷上将王守仁杖刑四十下,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杀,(王守仁)遇赦酌情移至近处,调迁到庐陵做知县。(王守仁)入京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王守仁)受命勘察福建叛军。行军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反叛,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王守仁急忙赶到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军粮,修治器械船只,传送文书揭露朱宸濠的罪状,使太守县令等地方官各自率官员士兵为王事尽力。七月壬辰初一,宁王的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七月二十四日)两军在黄家渡相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用小舟装满木柴,乘风放火,烧了叛军的副船。朱宸濠的船只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赶抓住了他。总共三十五天叛军就被平定。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逆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字辱骂。王守仁不为所动,抚慰他们更加宽厚。病了给他们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办丧事的,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说王都堂爱护我们,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他射箭。(王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王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探望父母。王守仁病重,上疏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诏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有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忽然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致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了“阳明学”。(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雪屋记

(明

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正确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A、而

B、则

所C、以

D、且

所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B、大学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译文:

参考答案:5、A

6、C

7、D

8、B9、(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解析:.9.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两句评论,要求这两句话句式整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不超过30字。2008年,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该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一直想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比如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这样也可同时兼顾写作梦。后却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奈回家务农,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2012年5月25日晚上,苗卫芳发现父亲苗风山昏迷后,把父亲送往院抢救。检测发现,苗风山的血液中有大量安眠药成分,所幸抢救及时才起死回生。苗风山事后对媒体说,自己寻短见,是因为原本期望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可是儿子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回村种地,从村里的骄傲变成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舆论”的压力让他想一死了之。

。参考答案:示例:①学历并非敲门之砖,能力才是生存之道。②学而优并非则仕,勤而能方可上位。③读书求知本非为功名,知识难改命运理当然。④硕士儿失业因抱残守缺,糊涂父寻死是急功近利。⑤读书只为改变命运提供更多契机,学历并非决定命运唯一因素。⑥种地谋生亦体面,服毒自杀真丢人。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近年接出的众多电视剧中,露骨的广告植入令人

。电商平台、美容护肤、饮品……众多

的品牌被简单粗暴地植入剧中,

地进入台词、剧情,甚至由于演员之口详细阐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显得突兀而又别扭。隐蔽性是植入式广告最大的特点,道具、台词、角色、情节等等,都可以成为载体,唯一不同的是,植入得巧妙还是生硬。巧妙的,观众虽然

,但还不会影响情节,高明之作还会博人一笑;生硬的、特别过分的,自然引起观众的反感。从某种意义上说,(

),而决定植入式广告优劣的则是出品方的专业程度。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目不暇接

深入人心

冠冕堂皇

心知肚明B.应接不暇

耳熟能详

冠冕堂皇

心照不宣C.目不暇接

耳熟能详

堂而皇之

心知肚明D.应接不暇

深入人心

堂而皇之

心照不宣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说明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B.经由演员之口详细介绍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C.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讲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D.经过演员之口详细解说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忍耐监管着植入式广告B.植入式广告在最大程度上被观众忍耐监管C.监管着植入式广告的就是观众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