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_第1页
国际法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_第2页
国际法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_第3页
国际法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_第4页
国际法第三章国际法上的个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itizeninInternationalLaw国际法既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涉及各国国民。本章要求掌握个人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地位;国籍问题;国家对其国民的管辖权;庇护及引渡等主要内容。1.Nationality1.1国籍和国籍法国籍是个人(自然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

国籍法是各国规定其国民国籍的取得、丧失或变更等问题的法律.1.2国籍的重要性

国籍是国家区分本国人和外国人、确定国家属人管辖权的依据。国籍是确定个人法律地位的根据。具有国籍的人处于本国公民的地位,享有和承担本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全部权利和义务。国家有义务接纳本国人回国。战时通常以国籍来决定某人是否为敌国国民。

加拿大国籍

新加坡国籍日本国籍

美国国籍美国国籍美国国籍李连杰美国国籍美国国籍加拿大国籍美国国籍瑞士国籍德国国籍英国国籍1.3国籍的取得1.3.1因出生而取得:(1)依血统:不论出生在何地,只要其父母一方为本国人,则子女就获得父母一方或两方的国籍,这种原则称为:血统主义,又称为属人主义。父母双方任一方的国籍均对子女国籍有影响为双系血统主义;通常以父亲国籍决定子女国籍的为单系血统主义。1.3国籍的取得1.3.1因出生而取得:(2)依出生地:无论父母是哪国人,只要出生在该国的领土内,即自动获得该国国籍,这种原则称为:出生地主义,又称为属地主义。(3)混合主义:兼采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不过侧重不同1.3.2因加入而取得(1)婚姻:一国男子和另外一国女子结緍,如果女子愿意申请,则获得男子所属国的国籍,如女子所属国的法律规定,不允许双重国籍,则女子必须放弃本国国籍才可申请男子所属国的国籍。(2)收养:一国国民收养无国籍或另一国的儿童,被收养者的国籍会发生改变,或者继续保持收养者的原国籍。(3)自愿申请:又称归化,是指一国国民自愿申请另一国国籍。在入籍条件方面,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限制。2003年8月25日,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机场,46岁的陈建湛携带三万美圆现金准备前往美国,由于在登机前没有按照规定向当局进行申报,陈被逮捕,悲剧从此发生。他在巴西已经生活了20多年,并已加入巴西籍。两年前举家赴美定居。这次赴美据说是为了办理移民美国的手续。8月26日,他被送往一家监狱。同牢房的犯人说他被送来时身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伤痕。8月27日,他晕倒在牢房里。9月4日不治身亡。发生在巴西监狱的惨剧,使得长期因为华人忍辱负重的天性而被掩盖的海外华人权益和安全的问题,第一次清晰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案例案例1.4国籍的丧失1.4.1自愿丧失国籍是指基于当事人意愿而丧失国籍。办法:声明放弃或申请解除因为某些国家不承认双重国籍,要求申请它国国籍者,必须放弃本国国籍。1.4.2非自愿丧失是指因为入籍、婚姻、收养而丧失原有国籍或因政治原因被剥夺国籍。

1.5Conflictofnationality1.5.1Doublenationalityorpluralnationality一个人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籍称作国籍的积极冲突。

Howtodealwiththisproblem?国际通行做法:(1)具有多国国籍,若有一个国籍是内国的,以内国籍为准;(2)若多个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有三种做法:A.以当事人最后取得国籍为准;B.以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国国籍为准;C.与当事人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3)对多个国籍不做内外区分,以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我国采用住所与国籍相一致原则或最密切联系原则。1812年,英国与美国曾就英国强迫已在美国入籍的英国人回国服兵役引起争端。英国当时仍坚持其所谓的“永远效忠”原则,强迫从美国船上捉去已经在美国归化的英国人当兵,从而引起两国的纠纷,并成为两国当年发生战争的原因之一。1915年,美、法之间也因法国要求美籍法人回国服兵役而引起美国政府的抗议。1.5.2Statelessness消极冲突: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情况。Howstatelessnessoccurs?弃婴:在采用血统国家无法确定父母的婴儿若无人领养,视作无国籍。出生:无国籍人在采用血统国家所生的子女,也是无国籍人。婚姻:若一国法律规定,本国人与外国人结婚,即丧失本国国籍。或另一国法律规定,因不同本国人结婚,而取回本国国籍。战争:某国政权的灭亡后,此国暂时没有新的政权建立,这段期间就会造成无国籍的现象。剥夺:因为某种政治原因,而被剥夺了本国国籍,即为无国籍人。Howtodealwiththisproblem?国际通行做法:无任何国籍的当事人,多以其住所地所在国的法律为其本国法,若无住所或无法确定其住所,则以其居所所在国的法律为其本国法。中国相关规定:相关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3条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能确定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国籍的消极抵触1995年12月,一架拉脱维亚的安-26运输机上的5名机组人员在印度被捕,他们被指控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向分离主义分子空投大批武器,企图颠覆印度政府。这5名机组人员均为俄罗斯族人,但既非拉脱维亚公民,也没有俄罗斯国籍,而是生活在拉脱维亚的“永久性居民”。2000年2月,5名飞行员被印度加尔各答德院判处终身监禁,5名飞行员在押间,俄罗斯政府批准他们加入了俄罗斯国籍,俄总统普京亲自过问此事并致函印度领导人,请求释放飞行员。2000年7月25日,5名飞行员被印度释放。国籍抵触的解决

国际法方法。国际社会为解决双重、多重国籍问题以及无国籍问题缔结了一些国际公约,如1930年海牙《关于国籍法冲突的若干问题的公约》、1957年《已婚妇女国籍公约》、1954年《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1961年《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等。另外,有关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原则在一些区域性条约中也有规定,如1954年的《阿拉伯联盟关于国籍的公约》和1963年欧洲理事会成员国签定的《关于减少多重国籍及在多重国际时兵役义务的公约>》。有关国家也通过缔结双边条约途径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如195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成功地解决了两国存在的双重国籍问题。国内法方法。从根本上说,解决国籍冲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各国的国内立法加以避免,国家在制订国籍法时应尽量避免导致国籍冲突的情况发生。《世界人权宣言》第15条第2款规定,任何人的国籍不容无理剥夺.国家采取剥夺国籍的措施不应违反其承担的国际义务,如不得违反减少无国籍状态的条约义务,不得基于种族理由而大规模剥夺国籍.

中国的国籍立法及实践1909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1914年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民国三年修正国籍法》1929年颁布的《民国十八年修订国籍法》。1980年9月10日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国籍法,总结了建国以来处理国籍问题的经验,参考了外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族传统,又符合国籍立法发展趋势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国籍原始取得原则防止和减少无国籍现象原则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中国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体现这一原则的内容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生子女不具有中国国籍(第4条、第6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第5条);经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第8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消外国国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8条);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获批准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第13条)。解决双重国籍问题是我们处理国籍问题的重点。特别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一度影响到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就华侨的国籍问题与有关国家友好协商,先后与印度尼西亚(1955年)、菲律宾(1973年)、马来西亚(1974年)、泰国(1975年)等国就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签订条约或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了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由陈铎、叶佩英等12名委员提出题为《关于撤消“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规定的建议》。大意是,我国的国籍法规定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在居住国更好地生存,华人新移民只能选择居住国的身份入籍。因此,如果我们承认双重国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兹瓦特迪克基金会人道主义奖的获得者

有关领事保护的三大误区驻外使领馆是中国公民理所当然的庇护所.领事保护是万能的使领馆提供的领事保护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起诉有关官员2.TheTreatment(TheLegalStatus)ofAliens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各国在实践中对一般外国人都给予必要保护。国际法也因此形成了保护外国人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确定了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并与本国人相区别,各国大都把无国籍人归入外国人范畴,给予他们一般外国人的待遇。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实质是确定外国人与所在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外国人服从所在国的管辖,服从所在国关于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享受应享有的待遇等。

2.1Whatarealiens?外国人(aliens)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居留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家国籍的人。一国管辖权下涉及的外国人包括两类:一类是根据国际法享受有外交和领事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包括外国派驻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国际组织派驻的代表。另一类是普通外国人,包括外国专家、留学生、旅游者、外商和华侨等。

广义的外国人,还包括外国法人,如外国的公司和企业等。国际法有关外国人的制度,除专门关于自然人的规定以外,都适用于外国法人。

2.2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

2.2.1入境:任何国家都不能主张它的国民有进入外国领土的权利。一般需要两个条件:持有本国签发的有效护照;二是有拟进入国发给的签证。例外:难民或国际组织的官员可用特别旅行证代替护照;互惠国之间可以互相免办签证。2.2.2居留:(a)必须遵守居留国法律。(b)办理相关的居留登记手续。(c)合法权利应受保护。(d)不能享受本国人所享受的政治权利。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对不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可以缩短其在中国停留的期限或者取消其在中国居留的资格。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未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允许,不得在中国就业。2.2.3出境:(a)“人人有权离去任何国家。”(b)离境条件由国内法规定:必须已经履行了当地的义务;办理出境手续。(c)合法离境的外国人按照居留国法律规定可带来其财产。(d)一国在特定情况下有权限令外国人离境或将驱逐出境,但不得滥用。2.3ThetreatmentofaliensThetreatmentofaliens:nationaltreatment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reciprocaltreatmentdifferentialtreatment

2.3.1国民待遇nationaltreatment

国民待遇是指一国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根据这个标准,国家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另外,外国人不得要求比本国人高的待遇。在法律渊源上,国民待遇主要是通过国内立法规定的。国民待遇的给予通常以互惠为前提条件。国民待遇通常限定在民商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范围内,一般都不包括政治权利。

2.3.2

最惠国待遇

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另一国(受惠国)的国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法人在该国享受的待遇。最惠国待遇的特点主要有:最惠国待遇通常是国家间在互惠的基础上并且是通过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相互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是不低于现有和将来给予任何享有同类待遇的第三国国民或法人的待遇最惠国待遇主要运用于经济贸易方面当代各国普遍采用互惠的、无条件的、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根据国际条约和国家实践,最惠国待遇主要适用于外国人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活动方面。国家间自17世纪开始订立最惠国待遇条款,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项原则仍被广泛使用着。各国一般都是通过签定条约或协定规定最惠国待遇的给予,条件和范围的。

不适用最惠国待遇的情形施惠国给予其邻国的优惠待遇关税同盟内的优惠,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内的优惠待遇对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其他发达国家不得要求最惠国待遇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不适用最惠国待遇的情形互惠待遇reciprocaltreatment互惠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某种权利,利益或优惠须以该外国人的国籍国给予该国在其境内的国民同等优惠,权利或利益为前提.这项原则旨在避免外国人在本国获得某些片面的权益或优惠。差别待遇differentialtreatment差别待遇是指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不同,或者给予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以不同的待遇。外国人的待遇与本国人有差别,一般是指外国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在某些方面低于本国人。由于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某些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关系密切一些,因而相互给予对方的国民或法人在某些方面比较优惠的待遇,而不给予第三国的公民或法人。但是,采取差别待遇不能有任何的歧视。如果采取的差别待遇是由于种族、宗教和政治原因而带有歧视性的,则违反了国际法。普遍优惠待遇普惠制是一种单向优惠。其含义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发达国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但发展中国家并不给予发达国家优惠。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当合理的要求。1975年,46个发展中国家和欧共体9国经过艰苦的谈判达成的《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国家允许这46个发展中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0%的农产品免税进入欧共体,而不要求后者给予相同的待遇。目前,已有十几个发达国家给予我国普遍优惠的待遇。对外国人的管辖根据国际法,外国人的所在国对外国人享有属地管辖权,同时,外国人的本国对其国民享有属人管辖权。因而,外国人处于受所在国和国籍国的双重管辖的地位。给予外国人何等待遇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别国无权干涉。但居留国在规定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时,需顾及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通例,不得违背该国所负的国际义务。对于居留国基于属地管辖权而对外国人实行的管辖,外国人的本国也应予以尊重。外国人的本国对他行使属人管辖权时要受到居留国属地管辖权的限制。外国人处于受所在国和国籍国的双重管辖的地位。根据属地管辖权,国家可以制定和实施关于外国人的法律,外国人必须遵守所有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危害所在国的国家或国民的利益。理查斯·安德里克是美国公民,1985年4月18日到哈尔滨洽谈业务。当日21时30分左右,理查斯酒后回到1116号房间,吸烟入睡,不慎将燃着的烟头掉在床上。理查斯仰睡床上,穿的西服上衣右后肩及方臂外侧烧成条形焦糊状并粘有床罩纤维,右耳后下侧的头发被烧焦。他被烟呛醒后,离开了房间,跑到楼道。由于房门打开,形成空气对流,火势迅速蔓延列室外,烧及21间客房,其中重毁六间。

6月26日,经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哈尔滨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理查斯。7月1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就此案向哈尔滨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于1985年7月11日至8月13日对此案进行了五次公开审理,确认理查斯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犯有失火罪。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国在对外国人行使属人管辖权的同时,也应依照国际法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外国人在中国的地位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合理待遇时期(公元前206年---1518年)从西汉到明末都是皇帝特许权利阶段。排外时期(1518---1840年)从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兰入侵至鸦片战争爆发为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特权时期(1840---1949年)中国人在国外受屈辱,而外国人在中国享有以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特权地位。犹太富商和他的哈同花园2.4ThelegalstatusofaliensinChina

2.4.1外国人入境必须办理入境手续

2.4.2外国人在中国居留,必须持有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身份证件或居留证件。2.4.3外国人离开要办理出境手续。不准出境的外国人包括:(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3)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3.Refugee3.1TheconceptionofRefugee难民是指关于因种族、宗教、国籍、特殊社会团体或政治见解,而有恐惧遭受迫害正当理由,国领域之外置身于原国籍并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非洲和中东是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地区。3.2难民身份的确定

主观条件:当事人畏惧迫害。迫害不要求对当事人的迫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或已经发生。客观条件:指当事人留在其本国之外或经常居住地国之外,且不能或不愿受其本国保护或返回其经常居住地国。如果当事人仍留在其本国国内时,他是不应获得难民身份的。3.3难民的法律地位第一,不推回原则。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自由因为他的种族、宗教、国籍、参加某一个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而受威胁的领土边界。第二,国民待遇原则。难民在宗教自由权、所有权、诉讼权、受教育权,以及在公共救助、劳工立法、社会安全与财政负担等方面都应享有与所在国的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第三,不低于外国人待遇原则。第四,最惠国待遇原则。3.3我国的立场与实践30多年来,中国政府严格履行《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义务,向近30万印支难民提供了有效保护。印支难民是指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产生的难民。

4.asylumandextradition4.1extradition4.1.1Thedefinitionofextradition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4.1.2Thebasisofextradition---extraditiontreaty国际法上,国家之间并无引渡罪犯的义务,除非它根据条约承担了这种义务。引渡条约大部分为双边条约。4.1.3引渡制度的历史公元前128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与赫悌国王哈杜西里三世签定了和平条约,规定相互遣返罪犯。1794年,英美两国签订了包括引渡条款的《杰伊条约》。此后法国、丹麦等国也相继签订一系列双边引渡条约,并逐步扩大可引渡罪行的范围。一些国家颁布了国内引渡立法。1833年的《比利时引渡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引渡立法。1870年英国的《引渡法》为后来许多国家的引渡立法所仿效。1990年12月联大通过了〈引渡示范条约〉,确定了有关引渡问题的一般原则。4.1.4请求引渡的主体

请求引渡的主体,即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一切对犯罪具有管辖权的国家都有权请求引渡罪犯。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包括:(1)犯罪行为发生地国,根据属地优越权,有权要求引渡;(2)罪犯国籍所属国,根据属人优越权,有权要求引渡;(3)受害国,根据保护性管辖权有权要求引渡;(4)罪犯所在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根据普遍管辖权都有权要求引渡。4.1.5引渡的对象

引渡的对象,即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也包括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可以引渡的罪行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19世纪前,国家间主要引渡的是政治叛乱者、异教徒教徒和逃兵。到了19世纪,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罪刑法定主义和民主原则的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各国从引渡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变为引渡普通刑事犯。4.1.6引渡的对象引渡对象就人而言,可以是任何犯罪者.无论他是请求国国民,还是被请求国国民,或是第三国国民,或是无国籍者,都可以引渡.实践中,一些国家坚持属人主义而不把本国人引渡给外国.也有些国家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如美国,英国等就坚持在条约没有相反规定的情况下,对被要求引渡的本国国民和其他人不作任何区别.但均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实践中并不多见.4.1.7引渡的依据从国际法讲,引渡的依据是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与另一国之间若没有订立引渡条约,它就没有义务将某人犯移交给别国,因为国际法并未加诸各国普遍的引渡义务.从国内法的角度,国家可以依其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引渡罪犯,也可以指定专门的引渡法作为其引渡的依据。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了引渡法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引渡法,列举罪名、规定程序,以规范国家的引渡。4.1.8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一般经过三个步骤:提出引渡请求,请求国通过外交途径向被请求国提出引渡请求书.被请求国审查,在请求国提出引渡请求或被请求国决定是否引渡时,都须先经司法机关对引渡罪行进行法律审查然后再由行政机关综合考虑条约义务,对等原则等因素,作出最后决定,这称为“双重审查原则”。引渡的执行.一经通知准予引渡,被请求国和请求国应不迟延地安排被指控的人犯移交.4.1.9引渡的理由

引渡的理由,一般是普通刑事犯罪,且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即“相同原则”或“双重犯罪原则”(principleofidentity)。《引渡示范条约》规定可引渡的犯罪行为系指按缔约国双方法律规定可予监禁或以其他方式剥夺其人身自由最长不少于1至2年或应受到更为严厉惩罪的行为。4.1.10引渡的后果关于引渡的后果,一般要求请求国在得到被引渡的人犯后,对其审判或处罚要遵守”特定罪行原则”(principleofspecialty).这意味着对人犯的审判或处罚应只限于请求引渡和准予引渡所依据的罪行,或者至少限于有关的引渡条约所列举的罪行.确立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防止有关国家将政治犯罪者以普通刑事犯名义引渡回国,然后再以其他罪名任意审判或处罚.此外,未得到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再次将该人犯引渡到第三国.4.1.11拒绝引渡的强制性理由被请求国认为作为请求引渡原因的犯罪行为属政治性罪行;被请求国有充分理由确信,提出引渡请求是为了某人的种族、宗教、民族、政治见解等原因而欲对其进行起诉或惩处,或确信该人的地位会因其中任一原因而受到损害。4.1.12拒绝引渡的任择性理由被要求引渡者为被请求国国民,如被请求国因此拒绝引渡,则它应在对方提出请求的情况下将此案交由其本国主管当局审理,以便就作为请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对该人采取适当行动。被请求国主观当局已决定不就作为请求引渡原因的罪行对该人提起诉讼,或已决定终止诉讼。按被请求国的法律作为请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应判处死刑,除非该国作出被请求国认为是充分的保证,表示不会判处死刑。被请求国虽考虑到罪行性质和请求国的利益,但认为在该案情况下,鉴于该人的年龄、健康或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将该人引渡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考虑。4.2Asylum

4.2.1Theconceptionofasylum庇护,又称领土庇护,是指国家对因政治原因或科学研究原因被外国追诉或受政治迫害而来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和居留,并拒绝将其引渡给任何外国的行为。在国际法上,给予庇护的权利是以国家的属地优越权为依据的。各国对于在其领土上的任何人,无论本国人或外国人,都有根据其宪法或法律进行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完全属于给予庇护的国家,不是个人的权利。是否给予某个人庇护,完全由一国决定,外国人没有向有关国家要求给予庇护的权利。据《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6日头版报道,1981年10月,越南空军少尉飞行员乔清陆等10人因不满当时越南政府的残暴统治和政治迫害,驾驶一架越南军用直升飞机来到中国。他们感到无法在越南继续生活下去,要求留居中国。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后,允许乔清陆等10人在中国居留。[问题]本案中国政府是否有权给予乔清陆等10人庇护?在国际法上,给予因政治原因或受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居留和保护,即为庇护。它是在“政治犯不引渡”的原则上发展起来的。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4条宣布,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但是,庇护权属于国家,个人可以要求国家给予庇护,是否给予庇护则由国家自行决定。一般地,只要不违反国际法有关不得给予庇护的人的规定,国家给予庇护是主权的体现,给予庇护之有无理由,他国都不得干涉。因此,我国政府完全有权给予乔清陆等10人居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